點意國際藝術中心:你是什麼時候開始接觸藝術的?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哪些人或事對你的影響比較深遠?
廖偉宏:我從小就喜歡塗鴨,大概是7~8歲時就開始學畫,但正式進入藝術體系學習是16歲。影響我比較深遠的人挺多的,但都是不同時期吧。最初是我的原生家庭,父母年輕時都是從事藝術相關行業,對我多少有些影響;再來是學生時期跟過好幾位藝術教授當私人助手。當兵退伍出社會後,我曾做過電視節目、廣告策劃、藝術造型工程、產品設計……等許許多多工作,直到現在作為一位專職藝術家,一路走來雖然遇到過挫折,有過瓶頸期,但也有許多影響我深遠的貴人。他們總是在關鍵時刻讓我省思,讓我能夠在藝術的道路上繼續前行,很感激他們。
點意國際藝術中心:你的參賽作品《國粹》非常有吸引力,你使用了中國傳統元素戲曲人物做背景,創作了「國粹」版中國地圖,請為我們談談你的作品創作靈感來源。通過作品你希望傳達給觀者怎樣的內容?
廖偉宏:我本身就喜歡各種中國傳統戲曲的表現形態,這是我的創作靈感來源。我相信藝術本質都是相通的,之所以挑選國粹京劇做為主題,初衷是想讓全世界更多人能看到我們中國傳統藝術文化之美。在國粹京劇裡的生、旦、淨、末、醜幾個行當角色,其實也充分詮釋了我們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同年齡層的個性與身份特質,加上國粹京劇在中國歷史上有諸多的經典故事影響甚遠,所以我把京劇的這幾個行當角色巧妙地融入國家的地圖之中,與之呼應。另外,我把大家印象中的傳統京劇人物的形象畫,改變並創作成較為童趣的表情樣貌與手勢,巧趣卻不失靈魂,希望能更接地氣地用當代藝術手法去表現和表達我的想法,期盼引起更多人關注和支持中國藝術和中國藝術家的工作。
點意國際藝術中心:你一直被稱為「生活藝術家」,創作形式豐富多彩,你是如何選擇不同的創作媒介或創作元素的?你又有哪些藝術語言表現形式上的思考呢?
廖偉宏:喜歡多元豐富的創作形式和擅用不同的創作元素,跟我的成長環境和多年的生活經歷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我從小特別頑皮,是個熊孩子,對很多事物都充滿好奇心,平面的、立體的、只要有挑戰性的東西我都想玩玩看,我對各種材料特別有研究精神。
在如何選擇不同元素或媒介創作這方面,我沒有特別的考慮,全憑的是自己對各種材料元素獨有的特性和語言理解去創作的。但在藝術語言的表達形式與思考上,我有幾點特別重視:一、創作的作品是否雅俗共賞,我個人覺得藝術作品本質沒有高低,有高低的是人的心,作品本身具有能量,能讓不同年齡、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得以欣賞是我追求的目標;二、選擇能與人產生共鳴的題材,這部分指的是在題材選擇上,是否能有打動人心的影響力,因為藝術家需擁有保持初心和還原真相的特質,甚至思想超越時代的天職;三、作品是否能讓自己開心,自己的想法得到釋放,我的作品多半都是色彩鮮明開心的,或者帶有幽默且寓意深遠的,這跟我大多時候創作的心態有關。我是在玩想法、玩創意,享受創作時所帶來的內心釋放的過程,這點極為重要!
點意國際藝術中心:作為「生活藝術家」,你在平常生活或創作中有哪些藝術行為習慣或思考模式可以與大家分享一下的嗎?
廖偉宏:我的創作一部分來自於對生活中人、事、物的感受,另一部分是天馬行空的幻想,當靈感來時除了動筆畫畫草圖,用文字紀錄想法以外,也會動手做做小模型,這些儼然已成為生活中的習慣了。藝術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藝術是指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動中,對自然現象進行的體驗、感悟、提煉,並用藝術的形式去表現它。在生活中,到處都是藝術。所以,認真觀察生活的細節,熱愛生活,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用自己的畫筆描繪成更美的畫面,這就是藝術。另外,一個藝術創作者的想像力和聯想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思考模式與思考角度通常很不同,藝術家必須有不斷推翻自己完美想法的個性,在追求「真、善、美」的前提下,應該終身學習不斷探索和自我省思的能力,好的藝術之所以觸動人心,不僅僅是感官上的觸動,更重要的是精神層面的提升和內心溫暖的療愈。
點意國際藝術中心:你的裝置作品「飲水思源」表面看起來是工業元素創作而成,但是在專注地看過作品後覺得它給予了觀者一絲溫暖,你能為我們解讀這件作品嗎?在作品中你想傳達給觀者什麼樣的內容?
廖偉宏:「飲水思源」這件作品的原型是早些年前我做給自己的一個小床頭燈,2015年時我因為受邀在文創藝園區內製作一件藝術地標作品,恰巧文創園區旁有條東江河,聽聞當地人說東江河是他們過去用船隻運輸糧食物資的主要河道,也是母親河。在構思設計的過程中,我覺得這件作品的組合元素水龍頭、燈泡、齒輪、木頭和張開雙手迎接光明的小人偶,具備了淺顯易懂又溫暖人心的力量,因此便把這件作品放大做成了裝置作品,取名為「飲水思源」。我希望藉此作品的藝術語言來傳達人們對母親河的感恩之心與對未來光明前景的憧憬之寓意。
點意國際藝術中心: 對於入選「2019首屆挖掘梵谷中國當代中青年藝術作品徵集大賽」優秀作品,你有怎樣的感受?
廖偉宏:對於這次作品能被評為優秀作品,說實話,我個人挺平常心看待的。因為這件「國粹」作品最初就是為此次大賽創作的,作品能被大家喜愛當然是開心的,尤其感謝在網絡初選時,除了一些認識我的朋友為我投票以外,更感謝許多不認識我的朋友,也不停地為我的作品轉發和加油支持。我衷心地希望能透過此作品讓更多外國朋友、熱愛藝術的朋友們,也都能欣賞喜歡上我們中華文化國粹京劇精神的藝術之美。
點意國際藝術中心: 你如何評價「挖掘當代梵谷中國當代中青年藝術作品徵集大賽」?
廖偉宏:「挖掘當代梵谷中國當代中青年藝術作品徵集大賽」從主標題到徵選大賽舉辦的初衷,我給予主辦方團隊高度的支持與評價。這並不是因為我個人在這次大賽中獲得了獎項,而是相信一定還有很多很多堅持藝術創作的當代優秀藝術家們,正在為中國藝術努力奮鬥著,若能通過「挖掘當代梵谷中國當代中青年藝術作品徵集大賽」這樣的大賽公平、公正、公開的評選方式競爭出彩,無疑是對參賽者莫大的肯定。
點意國際藝術中心:本屆大賽你是唯一入選的港臺藝術家,這麼多年來,你一直在大陸與臺灣兩岸來回工作、創作、交流,為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奉獻著自己的力量,未來你的個人創作計劃是如何規劃的?有一些計劃可以劇透給我們嗎?
廖偉宏:目前我個人對藝術創作的未來規劃確實有著遠大的理想及目標,這是一輩子的事。藝術的核心精神是需要學習沉澱、內化後自然釋放出的,我正在努力地保持創作的狀態。藝術之路過程雖然艱辛,但我自己熱愛生活並保持持續創作和學習思考,享受藝術創作初心所帶給我的力量。個人名氣固然重要,但我期許能不斷透過自己的藝術語言,傳達自己對藝術理解的中心思想,真正地成為一位更具影響力的全方位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