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意推薦|廖偉宏:享受藝術創作帶來的內心釋放

2021-03-02 點意國際藝術中心

點意國際藝術中心:你是什麼時候開始接觸藝術的?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哪些人或事對你的影響比較深遠?

廖偉宏:我從小就喜歡塗鴨,大概是7~8歲時就開始學畫,但正式進入藝術體系學習是16歲。影響我比較深遠的人挺多的,但都是不同時期吧。最初是我的原生家庭,父母年輕時都是從事藝術相關行業,對我多少有些影響;再來是學生時期跟過好幾位藝術教授當私人助手。當兵退伍出社會後,我曾做過電視節目、廣告策劃、藝術造型工程、產品設計……等許許多多工作,直到現在作為一位專職藝術家,一路走來雖然遇到過挫折,有過瓶頸期,但也有許多影響我深遠的貴人。他們總是在關鍵時刻讓我省思,讓我能夠在藝術的道路上繼續前行,很感激他們。

點意國際藝術中心:你的參賽作品《國粹》非常有吸引力,你使用了中國傳統元素戲曲人物做背景,創作了「國粹」版中國地圖,請為我們談談你的作品創作靈感來源。通過作品你希望傳達給觀者怎樣的內容?

廖偉宏:我本身就喜歡各種中國傳統戲曲的表現形態,這是我的創作靈感來源。我相信藝術本質都是相通的,之所以挑選國粹京劇做為主題,初衷是想讓全世界更多人能看到我們中國傳統藝術文化之美。在國粹京劇裡的生、旦、淨、末、醜幾個行當角色,其實也充分詮釋了我們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同年齡層的個性與身份特質,加上國粹京劇在中國歷史上有諸多的經典故事影響甚遠,所以我把京劇的這幾個行當角色巧妙地融入國家的地圖之中,與之呼應。另外,我把大家印象中的傳統京劇人物的形象畫,改變並創作成較為童趣的表情樣貌與手勢,巧趣卻不失靈魂,希望能更接地氣地用當代藝術手法去表現和表達我的想法,期盼引起更多人關注和支持中國藝術和中國藝術家的工作。

點意國際藝術中心:你一直被稱為「生活藝術家」,創作形式豐富多彩,你是如何選擇不同的創作媒介或創作元素的?你又有哪些藝術語言表現形式上的思考呢?

廖偉宏:喜歡多元豐富的創作形式和擅用不同的創作元素,跟我的成長環境和多年的生活經歷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我從小特別頑皮,是個熊孩子,對很多事物都充滿好奇心,平面的、立體的、只要有挑戰性的東西我都想玩玩看,我對各種材料特別有研究精神。

在如何選擇不同元素或媒介創作這方面,我沒有特別的考慮,全憑的是自己對各種材料元素獨有的特性和語言理解去創作的。但在藝術語言的表達形式與思考上,我有幾點特別重視:一、創作的作品是否雅俗共賞,我個人覺得藝術作品本質沒有高低,有高低的是人的心,作品本身具有能量,能讓不同年齡、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得以欣賞是我追求的目標;二、選擇能與人產生共鳴的題材,這部分指的是在題材選擇上,是否能有打動人心的影響力,因為藝術家需擁有保持初心和還原真相的特質,甚至思想超越時代的天職;三、作品是否能讓自己開心,自己的想法得到釋放,我的作品多半都是色彩鮮明開心的,或者帶有幽默且寓意深遠的,這跟我大多時候創作的心態有關。我是在玩想法、玩創意,享受創作時所帶來的內心釋放的過程,這點極為重要!

點意國際藝術中心:作為「生活藝術家」,你在平常生活或創作中有哪些藝術行為習慣或思考模式可以與大家分享一下的嗎?

廖偉宏:我的創作一部分來自於對生活中人、事、物的感受,另一部分是天馬行空的幻想,當靈感來時除了動筆畫畫草圖,用文字紀錄想法以外,也會動手做做小模型,這些儼然已成為生活中的習慣了。藝術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藝術是指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動中,對自然現象進行的體驗、感悟、提煉,並用藝術的形式去表現它。在生活中,到處都是藝術。所以,認真觀察生活的細節,熱愛生活,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用自己的畫筆描繪成更美的畫面,這就是藝術。另外,一個藝術創作者的想像力和聯想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思考模式與思考角度通常很不同,藝術家必須有不斷推翻自己完美想法的個性,在追求「真、善、美」的前提下,應該終身學習不斷探索和自我省思的能力,好的藝術之所以觸動人心,不僅僅是感官上的觸動,更重要的是精神層面的提升和內心溫暖的療愈。

點意國際藝術中心:你的裝置作品「飲水思源」表面看起來是工業元素創作而成,但是在專注地看過作品後覺得它給予了觀者一絲溫暖,你能為我們解讀這件作品嗎?在作品中你想傳達給觀者什麼樣的內容?

廖偉宏:「飲水思源」這件作品的原型是早些年前我做給自己的一個小床頭燈,2015年時我因為受邀在文創藝園區內製作一件藝術地標作品,恰巧文創園區旁有條東江河,聽聞當地人說東江河是他們過去用船隻運輸糧食物資的主要河道,也是母親河。在構思設計的過程中,我覺得這件作品的組合元素水龍頭、燈泡、齒輪、木頭和張開雙手迎接光明的小人偶,具備了淺顯易懂又溫暖人心的力量,因此便把這件作品放大做成了裝置作品,取名為「飲水思源」。我希望藉此作品的藝術語言來傳達人們對母親河的感恩之心與對未來光明前景的憧憬之寓意。

點意國際藝術中心: 對於入選「2019首屆挖掘梵谷中國當代中青年藝術作品徵集大賽」優秀作品,你有怎樣的感受?

廖偉宏:對於這次作品能被評為優秀作品,說實話,我個人挺平常心看待的。因為這件「國粹」作品最初就是為此次大賽創作的,作品能被大家喜愛當然是開心的,尤其感謝在網絡初選時,除了一些認識我的朋友為我投票以外,更感謝許多不認識我的朋友,也不停地為我的作品轉發和加油支持。我衷心地希望能透過此作品讓更多外國朋友、熱愛藝術的朋友們,也都能欣賞喜歡上我們中華文化國粹京劇精神的藝術之美。

點意國際藝術中心: 你如何評價「挖掘當代梵谷中國當代中青年藝術作品徵集大賽」?

廖偉宏:「挖掘當代梵谷中國當代中青年藝術作品徵集大賽」從主標題到徵選大賽舉辦的初衷,我給予主辦方團隊高度的支持與評價。這並不是因為我個人在這次大賽中獲得了獎項,而是相信一定還有很多很多堅持藝術創作的當代優秀藝術家們,正在為中國藝術努力奮鬥著,若能通過「挖掘當代梵谷中國當代中青年藝術作品徵集大賽」這樣的大賽公平、公正、公開的評選方式競爭出彩,無疑是對參賽者莫大的肯定。

點意國際藝術中心:本屆大賽你是唯一入選的港臺藝術家,這麼多年來,你一直在大陸與臺灣兩岸來回工作、創作、交流,為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奉獻著自己的力量,未來你的個人創作計劃是如何規劃的?有一些計劃可以劇透給我們嗎?

廖偉宏:目前我個人對藝術創作的未來規劃確實有著遠大的理想及目標,這是一輩子的事。藝術的核心精神是需要學習沉澱、內化後自然釋放出的,我正在努力地保持創作的狀態。藝術之路過程雖然艱辛,但我自己熱愛生活並保持持續創作和學習思考,享受藝術創作初心所帶給我的力量。個人名氣固然重要,但我期許能不斷透過自己的藝術語言,傳達自己對藝術理解的中心思想,真正地成為一位更具影響力的全方位藝術家。

相關焦點

  • 徐沛東:音樂創作是藝術不是說教
    ---徐沛東的創作題材多樣、體裁廣泛,除了歌劇、影視音樂、舞劇、雜技劇外,最多且最為突出的要數聲樂作品的創作。他的聲樂作品富有優美的旋律、大氣而不失細膩,給聽眾以美的享受,具有美的品格,具有強烈的藝術價值和魅力,感染著億萬觀眾。
  • 董真:藝術創作,要忠於自己的表達欲
    一切理所當然,過往雲煙般與憂愁告別,這種心靈的淬鍊慢慢在意志裡猛烈生長,而你與我,也歸於小小的世界,享受短暫的美麗契約。今天,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讓無數網友為之著迷的歌手董真,讓我們共同期待,她所理解的國風。董真,中國風仙俠音樂歌手,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集創作及演唱於一身的才女,曾為數十部影視劇、遊戲等演繹主題歌,積累國風音樂作品超過50首。
  • 易烊千璽:我樂意沉默,釋放內心焰火 |專訪
    易烊千璽把它念做:我樂意沉默/釋放內心焰火。 沉默一詞,與安靜、寡言少語掛鈎,也是他給大眾的普遍觀感。就如同《恆溫動物》這首歌一般,用以形容幕後的易烊千璽,恆溫二字足矣。譬如《災overrun》的MV拍攝,從晚上8點進棚到凌晨3點收工,七個小時已經算很高效了。此番操刀MV的是著名的teamLab團隊,拍攝地點是teamLab日本數位美術館。
  • 如何創造性地釋放出內心隱匿的陰暗面
    原因很簡單——沒有其他任何一個節日能夠讓我們創造性地釋放出內心隱匿的陰暗面。而那些嚇到我們,又讓我們欲罷不能的恐怖形象,正是人類從遠古至今所有的擔憂、懼怕、以及內心隱秘的期望的集合。最近未讀出了一本名為《恐怖的藝術》的書,恰好梳理了這些西方歷史上的頂級「恐怖」,於是單向君用這些來自書中的素材,搭建了一個萬聖節鬼屋!
  • 儷仙最大膽人體藝術全集 釋放藝術之美
    儷仙個人資料儷仙,1990年出生,國內知名人體模特,也是90後新生代人體模特的代表。2009年儷仙開始加入了metcn旗下,拍攝了《Gamma 》《Office 光》《仙》等全裸人體藝術作品。儷仙拍攝的人體藝術全集,可以說拍攝的成果是非常好的,釋放出了女性完美的人體藝術之美,每張照片都令人充滿無限誘惑,讓血脈噴張!
  • 魯剛:藝術是直指人的內心,是一種對人與世界關係的發現
    沙龍現場 畫家魯剛發表觀點沙龍現場,魯剛結合當代中國畫畫家作品,著重強調了中國畫的師古圖今以及品格、人格和氣象精神,詳細闡釋了中國畫藝術表現手法、創作風格。魯剛認為,藝術肯定是直指人的內心,是一種對人與世界關係的發現,是觀察世界和體驗人生與表達內心世界的視角和品格,而不僅只是一般性的情感表現。
  • 國際藝術雙年展給新疆藝術帶來什麼
    不管是從規模上,還是作品質量上,雙年展都堪稱一場藝術的至高享受,那麼它的舉辦將會為新疆藝術帶來什麼?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廳副廳長張子康表示,通過一個雙年展,可以從文化上連接不同的國家,在心靈上產生一些溝通。
  • 驚悚恐怖片:喚醒藝術創作的夢魘,最終成為魔鬼
    哈嘍大家好,我是安然,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血腥重口電影《極樂》。相信大家對極樂這個詞不陌生,但不是那種極樂世界啊。電影可能會產生不適感,做好心理準備。下面我們就開講吧。醒來時遇見了白毛女兩個人激情享受著毒品給自己帶來的快樂,用酒精麻痺著自己的大腦。這時白毛女的男朋友來了酒吧,白毛女主動分享自己的男朋友,三個人玩起了快樂的遊戲,不得不說這年輕人真會玩。在這時候,兩個人的脖子上都出現了血跡,捲毛回到家開始繼續創作畫稿猩紅的背景板讓她異常興奮,將大概的模板畫了出來,她開始依賴毒品,能讓她發揮更好的靈感,這和當下藝人藉助創作而吸毒是一樣的道理。
  • 專訪ITALIA意庫馬全球執行CEO:藝術塗料市場,中國大有可為
    日前,DURIPLASTIC(杜利普雷斯特)公司CEO Giovnni Leone先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在經歷了此前三個多月的市場調研和篩選,ITALIA意庫馬最終結盟阿里大師集團,將於4月30日正式在中國上市,並發布新品「量子灰系列」,屆時會給中國消費者帶來不一樣的藝術塗裝效果體驗。
  • 中國藝術歌曲創作百年巡禮(一)
    第一樂段後半部分調性建立在e小調上,左手伴奏中純五度與純八度的進行塑造了一種空曠回聲的意境,「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一句旋律迂迴上揚,由前句的意境描繪轉向內心豪邁之情的抒發,II₂—V的和聲進行帶來強烈的意猶未盡之感。第二樂段轉向e小調的同主音大調,從「遙想公瑾當年」開始,與前一樂段形成鮮明的對比,如歌的旋律與分解和弦流暢的三連音音型,如詠嘆調一般,抒發了對周瑜及其歷史佳話的讚賞之情。
  • 漫談藝術家深入生活與藝術創作的關係
    或許是喜歡書畫的緣故吧,只要看到各種線條、豐富的色彩就想用它們畫點什麼,特別是心靈之弦受到撥動時,瞬息間用線條、色彩表白出自己內心的感受時,自己是最激動的,也是最快樂的。這個撥動藝術家心靈之弦的東西是什麼呢?
  • 人間迷惑蔡國慶,「我內心早有釋放的渴望」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宋說在綜藝《元氣滿滿的哥哥》中露面的蔡國慶,最近以「讓我吸吸」的迷惑行為登上了熱搜。節目中,蔡國慶用機能落後的身體和「後浪」拼體力,還被笑稱在遊戲方面沒有那根筋。受家庭和生長環境的薰陶,幼時的蔡國慶便對藝術有了初印象。經過父親的聲樂訓練,童年的蔡國慶在北京三個頂尖少兒文藝團體中順利成為主要演員,參加過許多大型演出,這些都成為蔡國慶童年記憶中的出彩時刻。
  • 淺談作詞四點歌詞的創作心得
    他們只是用詞來表達內心的情感。然而,要想寫一首內容好、好唱又好聽的流行歌詞卻也要下一番苦功夫才行。今天就與「零基礎如何寫詞作曲」公號上的朋友談談我創作歌詞的一些經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第一,歌詞的主體故事要能夠感動旁人,每次讀動人的文章我們才會淚流滿面,寫詞也到達到這種境地才行。有好的故事主題才是成就一首好詞的基礎。
  • TME騰訊音樂藝術計劃:音樂與藝術融合的「溫度試驗」, 音樂創作與創新宣發的全新模式
    張小厚《巨鹿路的晚上》是一首很輕鬆明媚的歌,藝術家佐藤晉也在創作的《Mutation》中,鹿角化作彩色水晶,也帶來積極感受。 TME自2018年6月發布了騰訊音樂公益計劃,便一直基於「音樂關愛、音樂教育、文化傳承」的三大戰略,不斷通過行動釋放著音樂更多元的情感價值與社會價值。
  • 【花花心理親子部落】首場親子藝術心理體驗 邀你和孩子共同成長
    由兩個孩兒媽打造的花花心理親子部落——首場親子藝術心理體驗,邀你和孩子共同成長!嚮往藝術、愛好心理的親們,2016年1月17日下午14點,我們在紅磚咖啡廳等你來!都說藝術是內心世界的表達,孩子尤其如此。自由繪畫可以有效幫助孩子宣洩情緒、表達潛意識,更可以幫助父母深入了解孩子內心、促進良好的親子關係。帶著孩子來和我們做次心理釋放,親眼見證孩子的情緒表達和心事訴說,學習解讀孩子的繪畫作品。這次不一樣的藝術心理體驗,會為你和你的寶寶打開一扇新的親子關係大門。
  • 法恩莎微紀錄片首播 藝術力量進化生活
    進化生活-斷層下的極簡》,主要闡釋在數位化加持的今天,焦慮成了很普遍的一種社會狀態,因此我們應該保持極簡的心態,為生活留白,去享受生活體味生活。Leonid Krykhtin在片中提到「我們通過建築或所處環境與內心深處相連時,能擁有最自然純粹的感受、思想和情感」這與FAENZA法恩莎的產品設計理念不謀而合。
  • 一半藝術,一半生活 法恩莎微紀錄片首播
    進化生活-斷層下的極簡》,主要闡釋在數位化加持的今天,焦慮成了很普遍的一種社會狀態,因此我們應該保持極簡的心態,為生活留白,去享受生活體味生活。Leonid Krykhtin在片中提到「我們通過建築或所處環境與內心深處相連時,能擁有最自然純粹的感受、思想和情感」這與FAENZA法恩莎的產品設計理念不謀而合。
  • 在票房與內心創作搖擺不定的兩大導演
    在票房與內心創作搖擺的兩大導演:馮小剛與張藝謀這兩天馮小剛霸氣側漏,發文(只有芸知道)票房勉強過億,成本難以收回。傷心之情躍然紙上,那個曾經狂喊:還沒有人票房能超過我的。馮導如今也悲情一把,其實這不是第一次了,只是當下處處不順更加襯託出一絲哀怨罷了。
  • 林曦講座 | 關於藝術、創作與美的可能
    畫展是一位藝術家或者說一個畫畫的人,在長時間的潛心創作之後,需要面向公眾做的事。但為大眾所看見的,往往只佔據著這個職業極小的一部分,絕大多數時間裡,藝術家是極度寂寞的。所以,我想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在當下學習藝術,可能不是奔著要以此謀生這個目的去的,而是經由藝術,能夠欣賞美,把美作為滋養生活的法門與方法,享受其中。畢業之後,參加的第一個展,是中國美術館關於中國水墨回顧的大展。
  • TME騰訊音樂藝術計劃:藝術跨界進化,音樂宣發進階
    這次,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通過全新的「TME騰訊音樂藝術計劃「,以及一場「萬物:與動物相遇」音樂藝術展,帶大眾在創新的沉浸式場景中,完整解構聽覺與視覺藝術如何始於靈感碰撞,再到藝術展中的交融流動,最後完整呈現兼具思想和審美藝術性作品的全過程,帶來驚豔感視聽藝術體驗的同時,也為整個音樂行業從音樂創作激發、音樂藝術創新融合宣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