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從根本修——「不生不滅真如自性」才是根本.拼死命的修行,卻不懂做「心地功夫」向外求、搞事相不能了生死.

2021-02-19 慈雲學社

                 

這「根本」叫做「不生不滅」,「清淨真如自性」,這個就是「根本」。從佛自己證悟的每一個人的「自性清淨心」,從這個下手修行才是真正的根本修行。從根本修就是從不生不滅、每一個人的清淨真如自性修行,不可以用意識心修行。所謂「意識心」就是我執、我見、我慢、嫉妒、分別、顛倒,這個叫做「意識心」。但是,識性周遍法界,意識本身不可得,同時這個體不變,也不離當下。你執著當下,萬法盡捨得也不離開本處,那個就是心的本體。你現在執著、貪瞋痴很痛苦,哪裡可以找到「佛性」呢?就在同時,體悟到貪、瞋、痴不可得,那是因為你妄動、妄執,本性就顯現,不用找。

只要一動到這個念頭,萬法好象有那麼一回事情,就種種法生。這種種法就是六根、六識、六塵、十八界所建立的萬法叫做種種法生。你只要起心動念,就是三界六道所顯現的萬法就統統跑出來。你要是心滅則種種法滅,要是這些妄動的念頭滅了,這萬法本來就是一心,原來萬法統統是清淨心。

我們現在多少人都在「念佛」,都想往生極樂世界,可是並沒有辦法掌握修行的根本——「在心地上下功夫」你不知道,不能夠在「心地上下功夫」,沒有那個「淨土的因」。我下的是心清淨的種子,佛的淨土就自然顯現,不往生都不可能。我們每天都在念佛,但是貪、瞋、痴不除,驕傲、狂妄、嫉妒、攻擊、誹謗、排斥,這個惡劣的心不除。雖然說我們修淨土,可是大大的違背諸佛的淨土,要往生淨土它要有條件,就是「心淨」。

就像今天大家能夠全神貫注好好的聽,也絕對是受益匪淺。你不要以為極樂世界可以離開我們這個法界的心,不可能。大愚痴的人每天求外面的佛,卻不了解這顆心覺就是佛,他不知道。是說:兩者在強調,這個是站在強調的角度說——有智慧的人重視這個心,時時刻刻都在降伏這顆心。心猿意馬,妄想一大堆,煩惱來斷不了,習氣來除不掉。這個愚痴的人每天都在調這個身,不了解「萬法起心動念」才是我們修行的下手處。

諸位!這個實在不是故意的,實在是無心的,誰願意說:故意開車去撞人,但是如果那個人跟你有仇,你開車故意衝撞他,這個罪就不一樣,叫做「蓄意謀殺」。這個定罪就會不一樣,他是你的仇人,你明明知道他在路上走,你明明知道他沒有違背交通規則,可是,你開車從背後硬把他撞死,這個「從心結罪」。我以前小學三年級,因為家裡很窮,到中央市場去買菜,不,是去撿菜,撿那些人家不要的。我啊!有一點小聰明,我就跟朋友說:「旁邊在賣龍眼,你注意看哦!那個龍眼你不要抓那個繩子綁一捆、一捆的,你要抓那個繩子沒有綁的,知道嗎?」我說:「你抓到這一捆的時候就跑,統統不要轉頭,知道嗎?」然後,他就抓了一把,那個老闆就說:「哇,小偷!這個小鬼偷我們的龍眼」,唉!被抓到,我們那個小弟剛好手放掉,手裡統統沒有龍眼。以前覺得自己的智商還不錯,想吃龍眼還想一套出來,後來看到佛經,哎呀!從心結罪,不從事相結罪。哇!很後悔,今生今世沒偷過東西,第一次偷,為了吃龍眼,糟糕了!後來呀,看到佛經才知道,這個已經是三、四十年前的事情,那個賣龍眼的不曉得活著怎麼樣,很可能早就死了,也沒有地方去賠。後來,我就早、晚課有跟他回向,我說:「我跟你誦經,布施一點,算是我小時候十一歲的當年,年幼無知偷你的龍眼。」因為不知道他的名字,就說:「中央市場賣龍眼的那個男人,就偷這麼一次,佛菩薩請你原諒我。」

【故知善惡一切,皆由自心,所以心為根本也。若求解脫者,先須識根本】

要求解脫一定要先認識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如自性」的這個根本。佛教的嚴重統統「在相求」,這個就是今天「最嚴重的弊病」啊!就是浪費生命,拼死命的想要修行,可是永遠沒有辦法。

更多問答請點擊下面連結:

為什麼現在念佛人多,往生人少?

現在信徒說幸運遇到佛法,說可憐很可憐遇不到正法。自己的妄想才是自己最大的敵人。

佛法易懂,習氣難斷,什麼叫做大修行人?

相關焦點

  • 真正會修行的人,是在大開圓解上下功夫
    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  「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為什麼不能得成無上菩提呢?無上菩提,佛果,佛果位。因為怎麼樣?因為因地不真,因地就是以生滅心為本修因。我們沒有悟入真如自性,沒有開圓解,都是以生滅心在作本修因。  今天說我今天坐得很清淨,很高興;明天一個事情來了,生煩惱了,後天又好一點,總是執著於這個境界。你知道嗎?
  • 不得其門而入,因為不知道如來開示的兩種根本
    《大佛頂首楞嚴經》前面的四卷都是講見地的,然後是講修行的方法,二十五聖修證圓通都是說他們實修的方法。  我們一般的同修,雖然是聞法已經聞了很多,但總是用一個生滅心在聞法,用一個有所求的心,希望師父講《楞嚴經》能夠聽聞到一個什麼,能夠得到一個什麼特別的修法,著相啊,還是不知道顯發不生不滅的真心。
  • 佛教:修行人不學會「苦集滅道」這四諦,註定不能成佛!
    這四諦法把一切法都攝盡,不管是根本乘還是大乘,都離不開四諦法的教理。四諦法就是苦集滅道。苦集者,世間的一重因果;滅道者,是出世間的一重因果。我們要想修行,解脫生死,必須要了解四諦,修學四諦,最後證得四諦,才能夠解脫生死,所以我們初一步必須要了解四諦,四諦法要學的。
  • 祖師爺們為了幫助人做一個有修行的人
    說起修行,寬泛地說,人身立於世就應該要修行。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多少聖賢、祖師爺們為了幫助人做一個有修行的人,他們撰著了大量的經籍來規範人的行為,提升人的精神品質與內在的修養。修行人要不斷地自我完善自身的品德與行為。修之於內、行之於外,行是修的實踐與證實。而今天要談的修行,主要還是我們道門的修行。
  • 觀自在菩薩的「觀自在」三個字,實實在在是我們修行人用功夫的典範
    這就是我們的見性和聞性的作用,它是永遠不壞的。至於有光無光、有聲無聲,那是色塵和聲塵,不關見性和聞性的事。塵有生滅而性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能夠見色是我們的眼根——眼球完好無缺、能起作用之故。眼球壞了,雖不能照見色塵,但見性還在。猶如電燈泡,燈絲斷了,燈泡不亮,但還是有電,不能說沒電,只是電燈泡壞了。如果換個好的燈泡,它還是亮的。所以,不能住在相上。
  • 佛教:真如本性是什麼,為何說它不生不滅
    真如本性觀自在菩薩上來說的「諸法空相」,這裡的諸法也就是世間世外一切法,而它們都是因緣而生,本無自性,所以也叫做「空相」。但是這裡的「空」並不是什麼都沒有,那就又落了「斷滅空」的一邊,意思就是說啥都是空虛的,悲觀的,蒼白的,如果這樣理解佛法的話那就等於是走偏了。而真正的佛法是積極的,光明的,慈悲的,歡喜的,活潑潑的,是一種實相般若,也被稱為是如來藏,佛性,佛心,我心,就是我們修行所追求的終極目標。
  • 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一)
    而六祖大師則告訴你:如果我們有緣踏入佛門,親近師父學習佛法,卻不直接「向內」面對自己的這一顆心,去觀察、去剖析、去尋找一切病的病根兒時,卻反而向「心外之境」、「心外之人」、「心外之事」去求名,求利、求福、找依賴、找靠山,甚至去「怨天」「尤人」的話,其實無異於要「讓烏龜長出綠毛」、「讓兔子長出牛角」來,是完全不切合實際的「假大空」!即不可能解決你的根本問題,更會增加你的惡性循環!
  • 很多同修感到修行的功夫不得力,什麼原因?
    真正修行就是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起心動念的時候,能夠想到經典裡面的教訓,我這個念頭該不該有?我這話該不該說?我這事該不該做?經典是標準!依照經典要遵奉,這叫修行。所以一定要曉得依經的宗旨,這個宗旨就是裡面講的教訓,裡面給我們說的標準,修行的方法,標準。
  • 慧能認為「無念」是禪宗最基本修行法門
    慧能將它表述為「無念」,並且認為是禪宗自己最基本的修行法門。對於無念,慧能做了三個方面的具體規定,亦即「無念為宗」、「無住為本」和「無相為體」 。所謂的「宗」、「本」和「體」都具有相同的意味,是指事物的根本。無念、無住和無相同為禪宗修行法門的根本,且三者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否定。
  • 《無門檻讀懂楞嚴經》連載P161-166因地心與果地覺要一致才能修行
    解悟是知道了佛為「一大事因緣」出世的根本原因,就是為了讓眾生都開、示、悟、入佛知見,顯發如來智慧德相,達第一義諦實相,從而說法49年。經過前三卷半的開示,阿難和與會大眾都明白了如來藏妙真如性的實相道理。而證悟則是依法起修,以如來密因即眾生本具的妙明真心稱性起修,從而通過修行證實佛講的道理。佛教是唯一能夠實證的宗教。和現在的科學的邏輯是不相違背的。科學講究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 佛說阿彌陀經析.159 學佛 怎麼體現修行的有功夫?
    就像衣服髒了,你馬上洗能洗得很乾淨,如果髒了很久也不洗,想洗乾淨就不容易了,有的就徹底洗不乾淨了,及時懺悔就是及時清洗。所以能及時發現傲慢,這是關鍵點了。能及時發現才能及時調服自心,才能及時懺悔消除影響;而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後續的牽引就非常亂套了,所以修行的功夫在哪裡啊?在你看不看得住心。心裡起了什麼念頭能不能曉得,你沒功夫,就算你能做功課多少萬遍,你依然沒功夫。
  • 在家也可以修行成功,六祖大師為在家修行人說了這個方法(宣化上人)
    即是自性西方。韋公又問。在家如何修行。願為教授。師言。吾與大眾說無相頌。但依此修。常與吾同處無別。若不作此修。剃髮出家。於道何益。】 逆耳必是忠言改過必生智慧 護短心內非賢日用常行饒益 成道非由施錢菩提只向心覓 何勞向外求玄聽說依此修行 天堂只在目前「頌曰」:
  • 修行要斷貪嗔痴,不然白修了
    1:我們修行修什麼?修心1.我們修行修什麼?修心。我們心清不清淨?平不平等?清淨心是戒律,平等心是禪定,正覺心是智慧,戒定慧。我們怎麼學戒定慧,你就明白了——持戒如果心不清淨,你那個戒白持了;修定沒有開智慧,那個定也白修了。
  • 以略釋《中觀根本論》歸敬頌而了解緣起
    世尊您說,甚深緣起是不生亦不滅,即遠離生滅二邊;不斷亦不常,即遠離斷常二邊;不來亦不去,即遠離來去二邊;不異亦不一,即遠離異一二邊的。總之,您不僅親自現證遠離八邊戲論的緣起,而且能無倒地宣說給他人,因此,世尊您才是一切言說教法者之中,至高無上,無與倫比的導師,所以,我向您至誠頂禮。是以能自在宣說緣起的特殊功德為理由,而頂禮人天導師釋迦世尊。
  • 見性以後怎樣進入聖人的修行生活?達摩祖師重要開示
    到那時:聖人於生死中自在出沒,隱顯不定,一切業拘它不得。聖人破邪魔——從凡入聖的聖人,可以在生死輪迴當中自在地出入,有時隱去聖德而示同凡夫,有時直接顯現聖者功德,情形不定,但一切因果業力都無法拘束其聖體。為何許多學佛人會退失道心?因為他們沒看到希望。其實,修行沒有那麼難,自心本是佛心,自性就是佛性,只要放下無聊造作,「息業養神」,習氣煩惱慢慢就會清淨。
  • 學佛 修行 古佛 正法 128條 邪惡見和錯誤知見
    第十三,認只要做好事,就具聖涅槃。認為我們只要是做好事,一切都是利益眾生的,就已經具備了聖者的涅槃,就成就為佛菩薩了。要知道,做好事是有相布施,由因果所然,生人天福報。而聖涅槃是證聖境的事,那是要真正了生脫死任運自如的無為境界,不生不滅的聖地。所以認只要做好事就具聖涅槃,是邪惡知見。
  • 《金剛經》:發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發無上菩提之心的人,還是應該從修一切善法做起,依法修行,只是修行之人不能執著於法,要離法而行,於法不著法相,也不著斷滅相,是為於法不說斷滅相,因為般若法無斷無休、不生不滅,不能用斷常之見思量,也不用生滅之法來議論。
  • 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有的人怕生死,有的人怕進禪堂,修行辦道也怕辛苦又怎麼得了!
  • 修丹道是為了做什麼?修行到底修的是什麼呢?
    作為開悟的人來說,修與不修都是兩邊的話,不存在修與不修,自性本來是光明的。但是你要注意,作為凡夫,你不修怎麼能恢復本體的光明呢。打坐持咒,修丹道也好,各種方法都是方法,而不是道。但是離開這些方法你又不可能去得道。比如禪宗用功方法,也要參話頭。那你說參話頭有什麼用呢?參話頭本來沒有用,目的是為了開悟,但還得有一個下手的方法。六祖說內心無喘,外不著相,都很正確。
  • 修行、就要向自己的內心深處走去
    首先你得是個修行的人,你得是一個修行過程當中不斷精進努力增上修持的行者,你才能夠起到真正的弘法和普度眾生的作用。弘法,這種事只有修行的人可以做,凡夫是做不了的。為什麼呢?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個世界,我們所體驗到的這個世界,它並不是真實的實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