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淨空法師:很多同修感到修行的功夫不得力,什麼原因?
許多同修們常常感到我們修行的功夫不得力,為什麼原因不得力?實在講就是不懂得修行的方法。念佛以為念這句阿彌陀佛就行,讀經也認為這個經典從頭到尾一天念個一遍、二遍也就行,這決定不是修行,而是發生了很大的誤會。『行』是我們自己的思想、見解、言語、行為,行是指這些東西,這些東西有了錯誤,要把錯誤修正過來,這才叫修行。
我們要問,我們念這句佛號,這些錯誤的思想、見解、行為有沒有修正過來?我們每天讀經,《無量壽經》念了一遍、二遍,有人念十遍、八遍,對於那個「行」有沒有修正過來?如果沒有,那麼我們念佛讀經,就是古人所講的「口善」,只口善而已!除口善之外,什麼好處你也沒得到。口裡沒罵人,念經,這口善,因此功夫不得力。功夫要真正得力,要懂得修行、依教奉行!奉行就是依照經典的理論、教訓來修正我們的行為,這個功夫就得力了。可見得這個經不光是念的,念當然很重要,念得很熟,常常記在心裡。如果說忘掉記不得,那我們修行的標準就失掉了。所以首先要把這些教訓牢牢的記住,這就讀誦目的在此地。
真正修行就是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起心動念的時候,能夠想到經典裡面的教訓,我這個念頭該不該有?我這話該不該說?我這事該不該做?經典是標準!依照經典要遵奉,這叫修行。所以一定要曉得依經的宗旨,這個宗旨就是裡面講的教訓,裡面給我們說的標準,修行的方法,標準。
無量壽經玄義 (第五集) 1994/10 臺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2-026-0005
2.淨空法師:什麼叫假念佛?口裡有佛,心裡有魔,得不到如來本願的加持
【末世修行。多諸障難。陰魔幹擾。】
『陰魔』是《楞嚴經》上講的五十種陰魔。種是種類,五十大類,每一類裡面魔子魔孫無量無邊,魔在哪裡?魔就在我們周邊,我們眼睛所見的,耳朵所聽的,六根所接觸的都是魔境!你說我沒有見到。那是你迷惑顛倒,你果然見到了,那魔都害不了你,就是因為你不認識他,你把他當好人,所以他才障礙你。這個魔就是折磨,阻撓你修行,讓你念佛不能得三昧,念佛不能得一心,這都是它在障礙。如果沒有這些魔來擾亂,那我們這個地方學佛應當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差別。西方極樂世界成佛很容易為什麼?沒有魔障,這是一定要清楚。
【行人正見稍失。便陷魔網。】
我們讀到這兩句的確是非常的感嘆,多少好心修行人,行人就是修行人,見解稍稍偏差,偏在哪裡?偏在神通。喜歡神通,喜歡感應,喜歡知道前生的事情,喜歡曉得來生的事情,這就是正見偏差,於是怎麼樣?很容易上魔的當。魔跟你講神通,魔跟你講感應,魔來誘惑你,你不知不覺就入了他的圈套。原本好心發心學佛到後來變成魔,學魔了,還以為自己在學佛,還學得不錯。這學佛變成魔,現在我們在這個社會上見到太多太多。
【楞嚴雲。】
佛很慈悲,《楞嚴經》上教我們一個方法。
【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這四句是《楞嚴經》五十種陰魔裡面,佛教給我們如何能夠遠離群魔,守住正念,這四句話就非常重要。這四句話簡簡單單的說,學佛人一定要保持平常心。什麼叫『聖心,聖解』?以為自己成了菩薩、成了羅漢,也有以為自己成了佛,這就是聖心。學佛我們目的是成佛,為什麼不許有這種念頭?諸位要懂得佛法基本的修學,講到基本修學佛是破二執,破我執、破法執,《金剛經》上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他自己認為我證得阿羅漢、我成佛,你們是凡夫。你想想看,他有沒有四相?我成佛了,我相;你們沒有成佛,人相、眾生相,四相具足,假菩薩!不是真的。所以諸位要曉得真正修行證果的人心地清淨,決定沒有一絲毫分別執著,聖心、聖解就是分別執著,錯!心不清淨,這就上了魔的當,所以說『即受群邪』,邪就是魔,邪知邪見。
【可見行人稍有執著。便失正見。即入魔途。求升反降。甚至墮入泥犁。】
『泥犁』是地獄,學佛學到最後,果報在阿鼻地獄,你說這冤枉不冤枉?不是佛法有差錯,是他自己學錯,佛法沒有偏差,他自己心裡有偏差。
【念佛法門。行人發心念佛。仗彌陀本願攝受。威神加被。護持行者。魔不能擾。】
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念佛人也著魔,那跟這個說的不相應?其實他不是真念佛,真念佛的人,阿彌陀佛、諸佛如來都加持他,他是個假念佛人。什麼叫假念佛?口裡有佛,心裡有魔,那是假的,得不到如來本願的加持。這話怎麼說?口裡念佛,心裡頭還有名聞利養,還有是非人我,還有貪瞋痴慢,那是魔,所以嘴巴裡有佛,心裡有魔,魔的力量強,口裡佛的力量弱,佛不加持。佛加持什麼樣的人?心上有佛,心裡頭有佛當然就沒有魔,沒有魔就是沒有是非人我,沒有貪瞋痴慢,心裡沒有,沒有分別執著,這些道理、事實真相一定要明了。下面引《十往生經》一段話來證明,經上說:
【若有眾生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
『願往生』就是心裡有佛,心裡頭有佛的,心裡真正想往生,真正想見阿彌陀佛,這心上真有。
【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一切時。一切處。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
這就是佛加持。也許有人要問:世間念佛求往生的人那麼多,除我們這個地球之外,還有他方一切諸佛國土,阿彌陀佛那些護法神哪有那麼多?每個人都派二十五個護法神保佑的時候,哪來的那麼多護法神?你看我們還沒念佛,心裡就懷疑、就分別執著,這就是知見錯誤。我們確實不知道佛菩薩的境界,那些護法神是什麼人?都是菩薩化身的,你們諸位要是讀《華嚴》,你就曉得。《華嚴經》裡面有許許多多的神眾散布在人間天上六道之中,其實這些神眾到底是些什麼人?全是大菩薩化身在六道裡面,以種種方便去接引眾生,所以這些護法神是菩薩化身。
菩薩的能力跟佛一樣,像《梵網經》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是化身!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這些護法神也是千百億化身。我們理明白了,事實真相搞清楚,就沒有懷疑,我們完全肯定相信佛經所說的一切話都是真實語。只要我們真正想往生,真正想見阿彌陀佛,必定得到諸佛護念,護法神的擁護。魔再多,力量再大,他也沒有辦法接觸到我的身邊,這些全都是事實。
【彌陀經雲。】
《彌陀經》雲,這就更直捷了,這是淨宗的主要經典。經文裡頭說: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
前面是講護法神保佑你,這個地方是告訴你,一切諸佛護念你,你怎麼會遭到難?你怎麼會遇到魔障?這不可能的事情。這裡面必須要注意到的就是『善男子,善女人』,善的標準是什麼?這是我們必須要曉得,我們自己是不是經上所說的這個標準,善男子、善女人是不是這個標準。佛在《觀無量壽佛經》上給我們講的三福就是標準。淨業三福我們都做到了,就是此地講的善男子、善女人,怎麼知道?大家念念《觀無量壽佛經》就知道。韋提希夫人一心一意求生淨土,請求世尊教給她往生的方法,世尊沒有教給她方法之前,先跟她講淨業三福,從淨業三福的基礎上再教她信願持名,她順利的往生,達到她的願望。所以淨業三福裡面的十一句統統都做到,才是這個善的標準。這是我們決定不能夠疏忽的。
『聞是經受持者』,聞這裡面包含著理解,聽到這部經,明白佛陀的教誨,依教修行,這就是受持。『及聞諸佛名者』,這個諸佛名就是阿彌陀佛的名號,六字洪名,一心稱念。這個稱念就是淨業三福最後的一句利益眾生,勸進行者。怎麼勸?「南無阿彌陀佛」,別人聽到了,這個佛號種子種到他八識田裡面去了,時間久了人家也跟著念了,這就是勸進行者。所以稱念是自行化他,這樣的人,『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這個地方我們要特別重視的「皆」。我能這樣做,我也得一切諸佛護念;你能這樣做,你也得一切諸佛護念。皆得!皆是平等的,並不是說菩薩念他得到,我們念就得不到,不是的,皆得,平等得到。
【是故念佛人有四十裡光明燭身。魔不能犯。】
魔不會接觸你,不敢侵犯你,你有佛護念,有菩薩擁護,護法善神保佑。
無量壽經玄義 (第三集) 1994/10 臺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2-026-0003
3.淨空法師:我們的信不是真實信,怎麼知道不是真實信?
『若能諦信』,我們要是能都信,沒錯,是信不是諦信。諦是什麼?諦是真實,我們是信不是真實信。怎麼不是真實信?假如說今天晚上有一個機會你可以去賺一千萬,你馬上就去了,絕對不會來聽經,今天晚上可以賺一千萬,我到這裡來聽經幹什麼?這個信就不是諦信。諦信是一心清淨心,確確實實一切萬緣都放下,這才叫諦信,所以可貴的諦信是真信,真正相信的人他一定是一心念佛,換句話說,還有二心、三心都不是諦信。真的諦信『何須遍歷三乘』。三乘是講修行的次第,也就是講證果的次第,就好像我們這一般學校教育有小學、中學、大學三個階段,佛法修學裡面也有三個階段,小乘、中乘、大乘。我們學的是大乘法,怎麼還有三個階段?還是有三個階段,因為依舊是要斷見思煩惱等於是小乘,斷塵沙煩惱等於是中乘,再斷無明煩惱這就是屬於大乘。所以大乘菩薩不是一下就破無明,前面這個見思塵沙一樣還是要破,這就是說所有一切法門都必須要通過這三個階段,叫三乘。
無量壽經玄義 (第二集) 1994/10 臺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2-026-0002
4.淨空法師:這個基礎我們把它疏忽了,信願持名怎樣做都不得力
持名念佛從哪裡來的?也從《觀經》來的。《觀經》是講念佛往生的方法,很可惜我們念佛人沒有遵守這個方法,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大家只注重「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讀《觀經》的人都著重這些,他前面那個基礎忘掉了。好像你學建築,學建大樓,樣樣都學到了,把地基忘掉了。蓋了大樓沒有打地基,輕輕一搖晃就倒了。我們現在念佛,毛病就出在這裡。
地基是什麼?三福!韋提希夫人向釋迦牟尼佛請求往生的方法,佛沒給她講方法之前,先教她修三福,而且告訴她,這三福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這話說得多明白。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怎麼成佛的?都是依靠這三個基礎,淨業正因。也就是說無論你修學哪個法門,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要以這三條為基礎,這三條要是做不到,所有一切法門統統落空了。這三條就好像蓋房子一樣,這是基礎(地基),因此我們不能不重視。
第一條裡面「孝養父母」,我們做到了沒有?「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第一條!第二條,「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我們有沒有做到?諸位要曉得,第二條是以第一條為基礎,它這個地基是三層,第一條是最下一層。如果前面這一條沒有,你的三皈、眾戒也是假的,落空了,沒基礎。你受戒的時候,戒本裡面稱的「善男子,善女人」,那個善的標準是什麼?前面四句做到,「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四句做到了才是善男子、善女人,才有資格受三皈、五戒。三皈、五戒才落實,才不是落空。這是佛法初入門、小乘,我們今天修的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然後才教你「信願持名,求生淨土」。你想想看,原來信願持名是要這樣念法的,這才決定往生!所以前面這個基礎我們疏忽了,把它忘掉了,信願持名怎樣做都不得力。我們平常講功夫不得力,你念佛念了這麼久了,這麼多年了,往生有沒有把握?沒把握,沒把握就是不得力。為什麼沒把握?你把那個地基忘掉了。這是我們決定不能疏忽的。
所以諸位要曉得,佛法的修行從哪裡修起?從孝養父母修起,孝親尊師,從這裡修起。...這是我們決定不能夠疏忽的,所以念佛要曉得從什麼基礎上來著手。我們知道《無量壽經》、《觀經》、《彌陀經》裡面所說的「善男子,善女人」,這個善的標準是三福統統修成了。因為這是大乘法門,所以那個善男子、善女人是具足三福。三福裡面比較難懂的是「深信因果」,這一句比較難懂。因為這個因果不是普通的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那個因就是我們這個經上講的「持名念佛」,就是講的這個,不是指其他的因果,專指這個因果。
無量壽經玄義 (第一集) 1994/10 臺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2-026-0001
5.淨空法師:你知道那麼多幹什麼?
【若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身心清淨。遠離分別。求生淨剎。趣佛菩提。當生佛剎。永得解脫。】
這是一個當生往生要具備的條件,恰恰好跟前面講的三類相反。第一個要離相。離相,諸位要記住,不是說這些一切世間事相把它遠離,而是心裏面不執著。事上雖然有,不妨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有什麼妨礙?不妨礙,心裡頭不能有,這是真正智慧。『植眾德本』,這一句前面說得很多很多,就是老老實實的念這一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萬德洪名,這就是植眾德本。
『身心清淨』,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要去分別、不要去執著,知道的事情愈少愈好,不要去東打聽這個事情,西打聽,那叫生死輪迴業,你知道那麼多幹什麼?你不想知道,像我,我都不願意知道,可是偏偏有很多人來給我講,還有人打電話來告訴我。那給我講我只好聽;打電話給我,我只好聽。我再告訴諸位,我聽完之後,統統忘乾淨,一句也沒記住,要這樣才行。這些事情不用記,記它幹什麼?記了都是搞生死輪迴的。這樣我們也不得罪人,人家給我們講,點頭,好,好,好,好完了,這統統沒有了。也不要去得罪人去,決定不要把它放在心裡,我心清淨!心清淨,身就清淨,天下沒事,什麼事都沒有,這樣就好。
『遠離分別』,分別都離了,執著當然更沒有了。於一切法不執著,一切法裡面我們隨緣不攀緣,攀緣是什麼?起心動念,要想怎麼做;想怎麼做,那是攀緣。不攀緣,隨緣,什麼都好,這樣就自在了。『求生淨剎』,一心一意求生淨土,見阿彌陀佛,心裡頭只有這一念,除這一念之外,沒有其他的念頭,其他的統統隨緣。只有這一念,誠心誠意去求生淨土,這樣的人決定得生!
『當生佛剎,永得解脫』,這是佛教給我們怎麼樣才能得生,怎麼樣學是不能往生。這個不能往生的三樁事情總是要把它記住。這經上講的不可以求人天福報。來生不想再求人天,現前福報也不求;如果有福,福報最好讓大家去享,這又更殊勝了,有福讓大家享,不求福報。不求世智辯聰,世間的聰明才智不求,傻一點、笨一點沒關係,我們俗話常說,傻人有傻福,這沒有什麼不好的事情,人傻一點還是好,於一切法儘量的不要去執著,我們的障礙才能夠減少。
大乘無量壽經(當生成就第一法門) (第二十集) 淨空法師講述 1990/7 香港 檔名:02-008-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