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農村改造對中國鄉村振興的啟示

2021-02-08 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




說起日本農村,有太多關於它們的傳說。不管是影視劇裡面,還是各類介紹日本的文章,或者是親自赴日旅遊,日本農村給我們的映像是——乾淨、整潔、美麗,仿佛世外桃源一般。


但很少有人能夠深入了解到日本農村的本質,幾十年前,日本農村完全不是現在的樣子,骯髒、貧窮、落後是這裡的代名詞,經過日本人不懈的努力,終於改造成了現在的樣子。


日本農村改造的終極目標,是營造一個緩慢、舒適的宜居社區。是為了讓民眾不需要擠到大城市,也能擁有高品質的生活,讓那些生活在大城市的人,還有一個可以留戀和隨時回來的「世外桃源」。





上世紀50-70年代,日本經歷了劇烈的城市化,與現在中國農村的情況一樣,大量人口湧入城市,傳統的農業社會迅速崩塌。年輕力壯的人都走了,村子裡只剩下老幼病殘。政府只顧招商引資,建起大量重汙染工廠,每天排放著汙染,河流裡散發著惡臭,村莊被垃圾包圍,更不要提對當地產業、自然資源、文化遺產的保護了。


當時的老照片,村民在臭水溝裡洗衣服。




是不是很像我們中國現在的農村?




不過日本人最終覺悟了,再這麼下去,農村將成為附近城市的大貧民窟,這是絕對不能忍受的。


1968年,改造農村運動在日本古川町的瀨戶川地區率先發起。他們首先把目光對準了周邊那些惡臭燻天的河流。他們的辦法是,將3000多條錦鯉直接放入河流之中



錦鯉是日本的「國魚」,常常作為日本的象徵,出席各國的世界博覽會。將這樣的寶貝放入河中,是為了表達對汙水治理的決心。當地居民從自家門前做起,每天兩次自發去清理河中的垃圾


到了冬天,大家還要一起把錦鯉打撈起來送到較深的水塘裡過冬,順便再次徹底清理水塘,春天時在把錦鯉放回。這樣,養錦鯉成了當地居民的公共事務。




經過幾年的堅持,曾經臭氣燻天的河流成為了清澈見底的錦鯉樂園,河流乾淨了,道路也跟著乾淨起來,美麗的瀨戶川自然成了大家共同的驕傲,錦鯉圖案也化身為當地的一種圖騰,連下水道的鐵板上都是。





村民們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原來骯髒的環境改造成了乾淨整潔的家園,還與當地政府一起商討制定了相關法律政策,杜絕以前那種只顧經濟不顧環境成本的亂開發行為。




一次,當地一座酒廠倉庫要改建,本來最快最省錢的方法是用鋼筋混凝土,但為了顧及村莊的景觀,老闆不惜成本,採用了傳統的「白壁土造」式作法,即牆壁塗成白色的土造倉庫,店鋪格子窗搭白壁土造的倉庫,非常美觀。




還有,村民們約定房子的高度不能超過三層小樓。政府也出臺政策,給遵守這一約定的人家經濟補助。某戶人家,就在兩年內領了100萬日元的補助款。


當地的房屋大部分以傳統工藝建造,木製房屋極少用鐵釘固定,而是通過榫卯銜接,既牢固又美觀。房屋的出簷、格柵、鬥拱等都保存了傳統的木造工法,外國遊客來了,都無不為這古色古香的建築讚嘆。




少數用新材料建設的房屋,它的正面依然會仿造日本傳統的立面風格。







日本農村的內核是「文化的傳承與文脈的延續」,所以,環境的改造只是第一步,更加重要的任務是對當地傳統文化的保護。


因為用環保的方式建造房屋,當地傳統的木匠產業得到興起,手藝人們不用丟掉手藝去城裡打工,在當地就能養活自己。


比如屋簷下鬥拱的裝飾——「雲」,就是當地木匠的拿手絕活之一。


信步村莊街頭,你能看到各家屋簷下都裝飾著雕刻成樹葉、藤蔓等各式各樣的雲,雲飾鬥拱也成為木匠的籤名,看到雲你就知道這座房子是誰造的了。





因為籤名和競爭,那裡的房子也越造越好。1989年,政府再次下發補助,幫助當地興建了一座「木匠文化館」,以保存和展示當地的木匠文化。整幢建築也是最重要的展示之一,當地木匠就地取材,採用當地工藝製成,全部使用大木作毛榫接而成,沒用一根釘子。




木匠文化館的落成不僅讓當地的傳統木匠技藝得到保存和傳播,還吸引日本各地的木匠和建築師前來取經。同時,文化館周邊還興建了一個村民廣場,成為了當地居民最喜愛的公共空間。




可以看出,延續傳統是社區營造的基礎,每年舉辦的各種傳統文化活動更是將村民們凝結在一起的紐帶。


比如每年的1月15日舉行的三寺參拜,一到這個時候,瀨戶川地區的外出務工女性都要返鄉,穿著漂亮的和服,前往圓光寺、真宗寺和本光寺這三座寺廟進行參拜。晚上在河邊放燈祈求良緣,類似於中國古代的上元節放燈習俗。





瀨戶川的村莊之所以有今天的模樣,並不是全靠政府的政策指導,官員的帶頭指揮,而是由村民自己來民主決定的,政府只是充當服務的角色。


有一年,日本政府打算在當地修一條國道,居民們認為這是關乎當地風貌的大事。大家一番研究後向政府建言,決定在道路沿線種植櫸木,這樣可以便營造一條綠色的道路。


「我們認為,櫸木20年就可以長大,很快就可以達成我們的夢想,所以就去做了!」


這便是日本村民的覺悟,家鄉的營造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等上20年讓樹木成林;也不可能不犯錯誤,可以在漫長的時光中不斷去修整,但粗糙魯莽的大幹快上往往是破壞力最大的。





日本岐阜縣素有「森林與溪流之國」美稱。合掌村就坐落在岐阜縣白川鄉的山麓裡。「合掌造」房屋建造於約300年前的江戶至昭和時期。為了抵禦大自然的嚴冬和豪雪,村民創造出適合大家族居住的建築形式。屋頂為防積雪而建構成60度的急斜面,形狀有如雙手合掌,因此得名。





合掌村在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上具有世界領先水平,沿襲並創造出一系列獨特的鄉土文化保護措施,如今這裡被稱為「日本傳統風味十足的美麗鄉村」。




直到現在,村裡依然保留著古老的合作方式,誰家翻修房子,大家會一起幫忙,這種百人站在屋頂上勞作的場面壯觀而溫馨。1995年12月,在德國柏林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9屆世界遺產委員會上,合掌村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世界遺產評定委員會這樣評價:這裡是合掌造房屋及其背後的嚴酷自然環境與傳統的生活文化,以及至今仍然支撐著村民們的互助組織「結」的完美結合。



在上世紀50年代,德國建築學者就說,白川合掌屋是最合理、最理性、最天人合一的建築。現在,村裡的「合掌造」有113棟,其中109棟被指名保護。由於德國建築學家布魯諾《日本美的再發現》推薦了合掌村,旅行者們慕名而來,合掌村漸漸發展起觀光旅遊業,民宿、餐廳與藝品店多了起來。



白川鄉的成功與當地農民為保護家鄉的地域文化、保護山村的生態環境所做的不懈努力是分不開的,他們的經驗對我國新農村建設具有積極的參考作用。





白川鄉合掌村自然村落中的茅草屋建築,全部由當地山木建造且不用一顆鐵釘,能保留至今確實很不容易。1965年曾發大火燒毀了一半以上的茅草屋建築,村裡有三四人主動帶領大家重建家園,開始了一場保護家園建築茅草屋的運動。


由此,繼承和發揚了合掌村的一個歷史傳統:每家都有囤積茅草的習慣,凡是一家房屋需要更換新茅草屋頂,家家戶戶攜帶自家囤積的茅草來相助並參與更換屋頂的工事,一家更換新屋頂只需要一天就可以全部完工。大家把合掌建築稱之為「結」的力量。




為妥善保護自然環境與開發景觀資源,合掌村村民自發成立了「白川鄉合掌村集落自然保護協會」,指定了白川鄉的《住民憲法》,規定了合掌村建築、土地、耕田、山林、樹木「不許販賣、不許出租、不許毀壞」的三大原則。



協會制定了《景觀保護基準》,針對旅遊景觀開發中的改造建築、新增建築、新增廣告牌、鋪路、新增設施等都做了具體規定。如:用泥土、砂礫、自然石鋪裝,禁用硬質磚類鋪裝地面。管道、大箱體、空調設備等必須隱蔽或放置街道的後背。戶外廣告物以不破壞整體景觀為原則。水田、農田、舊道路、水路是山村的自然形態必須原狀保護,不能隨便改動。





當一些村民移居城市後,在協會的策劃下,針對空屋進行了「合掌民家園」的景觀規劃設計,院落的布局,室內的展示等都力圖遵循歷史原狀,使之成為展現當地古老農業生產和生活用具的民俗博物館。




自然與合掌建築結合而成的"合掌民家園」博物館是數棟合掌建築和周邊自然環境相結合的美麗小村莊。每合掌屋前後都種上了不同花草植物,裝飾得非常美麗。合掌建築與曰本園林相結合,十分和諧,構成了具有較高審美價值的鄉村景觀。




整體村莊是精心打造的大花園,瀑布、水車、小溪、汀步、竹林、景石、花壇、座椅等穿插在其中。「合掌屋建造博物館」內展示了合掌村茅草屋建築的結構、材料、以及建構方法的模型。"合掌民家園」內的自然美麗景觀得到世界各國遊客的高度評價。





白川鄉的居民都有這樣的共識:旅遊開發不能影響農業的發展。如何發展當地農業並與旅遊觀光事業緊密結合,是村民們面對的一大課題。為提高整體經濟效益,白川鄉積極主動地制定了有關農業發展方向和政策的5年計劃。


白川鄉農用地面積有1950畝,其中水田1650畝,農家有229戶。主要農副業生產項目,包括水稻、養麥、蔬菜、水果、花卉、養蠶、養牛、養豬、養雞、加工業等。這些生產項目在旅遊區中也是觀賞點。



旅遊觀光與農業生產相聯繫,可提高經濟收入促進農業發展。白川鄉把當地農副產品以及加工的健康食品與旅遊直接掛鈎,使遊客在觀賞同時品嘗當地新鮮農產品,或能帶有機農產品回家。這種因地制宜,就地消化農產品的銷售方法,減少了運輸及人力成本,經濟實惠,受益的不僅是各地客人,還有當地全體農民。




為增加旅遊的項目,白川鄉合掌村從傳統文化中尋找具有本地鄉土特色的內容,他們充分挖掘以祈求神來保護村莊、道路安全為題材的傳統節日——「濁酒節」。



在巨大的酒盅前展開隆重儀式,從祝詞到樂器演奏、假面歌舞、化妝遊行等內容以及服裝道具系統設計。節日時合掌建築門前張燈結彩,村民都來參與和慶賀節日,節日的趣味性也成為吸引遊客觀賞的重要內容。



除大型節日慶典外,村民們還組織富有當地傳統特色的民歌歌謠表演。把傳統手工插秧,邊唱秧歌邊勞作的方式作為一種觀光項目,遊客都可主動參與,體驗勞動的快樂。





商業街的規劃建設包括飲食店、小賣部、旅遊紀念品店、土特產店等,都是與本地結合的具有鄉土特色的商店。每個店都有自身的主要賣點,合理分布方便遊客。「白川鄉合掌村落自然環境保護協會」的建築規則在商業街中體現出了整體美的風格,店面裝飾充分利用了當地的自然資源,體現了一種溫馨的樸實美,其工藝性、手工趣味性吸引了大量遊客的眼光。



旅遊商店的設計布局、門面裝飾都是提升景觀功能的關鍵要素,旅遊商品的開發,也是旅遊觀光業的一個重要項目之一。




白川村善於結合現代人追求的時尚,以植物花草為裝飾元素,裝飾家園、把村莊裝扮得花團錦簇,觀賞的人們總是在美麗的田野間、村莊旁、商店前拍照留影,令遊客流連忘返。合掌村落的生態之美給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留下了難以忘懷的美好印象。




由於旅客越來越多,留宿過夜、享受農家生活的客人也隨之增多。1973年前後,白川鄉開始了民宿的營業項目。為迎合遊客的居住習慣,對合掌屋室內做了改裝,建築外形不變,內裝基本都是現代化家庭設施,配有電視、冰箱、洗衣機等家用電器,還有漱洗間設備、廚房煤氣灶等。




在全新的現代家庭環境中,依然保留了一些可觀賞的具有歷史意義的民具和農村過去的鄉土玩具,旅客在住宿中能感受到農村生活環境的樸實與溫馨。在這裡,城市的人們可以深深體會到久違的寧靜和安逸。在民宿的外環境布局上,大家都習慣用不同植物花卉或農作物裝飾美化自家屋前屋後的環境,民宿為當地旅遊業增加了一道特殊的風景。





白川鄉與日本著名企業豐田汽車製造公司聯合在白川鄉的僻靜山間裡建造了一所體驗大自然的學校,2005年4月正式開學,成為以自然環境教育為主題的教育研究基地。來觀賞合掌村世界遺產的人們同時可以來到這所學校裡住宿、聽課、實習、體驗。一年四季都有較豐富的觀賞和體驗內容。在這裡體驗到城市中沒有的快樂,習得保護地球自然環境的知識。




日本豐田汽車製造公司在白川鄉建造的大自然學校,為白川鄉旅遊事業增添了一項知識性的教育內容,讓人們用生態環保的眼光檢點現代人的生活,用節能減排、資源再利用等各種環保措施來維護人類的自然環境,使我們的環境更加美麗自然。


1 貧民窟的人工智慧

2 柬埔寨 的「垃圾學校」

3 臺灣古風小白屋:用維修驅動社區營造




執行主編 | 張羽漫

總編輯 | 汪亦兵

顧問 | 葛繼延



相關焦點

  • 設計之美:閒置房屋改造助力中國鄉村振興
    除了閒置房屋改造,項目團隊還幫助村裡打造IP、設計logo,用於製作手機殼、明信片等文創產品,還給土特產優化外包裝設計,幫助村民增收。東角村的變化得益於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項目。項目於2017年底,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張弘發起,佔地面積200餘平方米的東角禮堂便是該項目的第一個成果。
  • 在這裡看到中國鄉村振興的未來:評「齊魯樣板」「煙臺路徑」的啟示...
    &nbsp&nbsp&nbsp&nbsp新華社客戶端濟南11月10日電(龔偉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是山東省委、省政府著力推進的重要戰略布局。&nbsp&nbsp&nbsp&nbsp針對這一「齊魯樣板」和「煙臺路徑」的啟示意義,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副研究員江宇在近來廣為流傳的長篇調研報告《我在煙臺,看到中國農村的未來》中寫到:「煙臺的道路就是中國鄉村振興的未來!」讀來令人心潮澎湃。
  • 首屆中國「鄉村振興」高峰論壇在河北正定舉行
    峰會現場中新網8月19日電 8月18日,由中國城鄉融合發展聯盟會同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中國人力資源協會等單位舉辦的「首屆中國'鄉村振興'高峰論壇暨鄉村振興塔元莊同福模式研討會」在河北正定舉行。本次活動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造鄉村振興樣板」為主題,來自全國人大、中央多個部委領導,及全國城鄉融合與鄉村振興方面的專家、學者、企業家代表300餘人參會,會議就「發展健康產業,提供健康產品,引領健康生活方式,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創建新時代鄉村振興新模式」實地調研考察,研討分享了實踐經驗。
  • 【鄉村振興】阜城全力打好鄉村振興組合拳
    近年來,阜城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牢把握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立足「三農」工作實際,深入落實中央、省市委關於推進鄉村振興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全面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充分調動各方面的力量,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實現新發展。大力推進特色農業實踐,打造產業興旺的樣板。
  • 瑞金:「四好農村路」鋪就鄉村振興快車道
    要致富先修路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鋪就了一條條鄉村振興快車道12月18日,記者在黃柏鄉龍湖村坳背崗萬畝臍橙園看到在沙洲壩鎮群峰村,同樣有一條「四好農村路」,長度為2.5公裡,瀝青路面5米,於2019年開工建設,當年就建成通車。記者乘車來到這裡採訪時,路況順暢,坐在車上沒有一點顛簸的感覺。在村委會門口下車後,只見道路沿著村莊主要居民聚集點一路延伸過去,沿途房屋整齊、牆面乾淨,樹林掩映其間,鄉村美景盡收眼底。
  • 振興的廣西鄉村「長」什麼樣?
    為了更好地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廣西專門成立自治區鄉村振興(「美麗廣西」鄉村建設)領導小組,並成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指揮部,下設鄉村風貌提升、現代特色農業發展2個指揮部,高位推進全區鄉村振興工作。全區共有5.22萬個村莊開展「三清三拆」環境整治工作,2.65萬個基本整治型、548個設施完善型、102個精品示範型村莊建設竣工,農村村容村貌得到了明顯改觀。二是全面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加快推進「廁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汙水治理,累計改造建設戶用衛生廁所1026萬戶,改造更新256個村級垃圾處理設施。
  • 鄉村振興政策解讀
    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一號文件精神,切實做好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農業農村工作,謀劃部署我市鄉村振興工作,近日,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於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提出符合我市市情農情的工作思路、目標任務、重點工作和保障措施。
  • 農業強 農村美 農民富——浦江縣鄉村振興改革創新及亮點工作
    編者按:近年來,我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有關鄉村振興工作要求,圍繞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深入實施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在鄉村振興道路上不斷改革創新,改革措施有實效,特色工作有亮點,實現了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打下堅實基礎,一批鄉村振興亮點工作獲得上級領導批示肯定或成為試點
  • 今後如何推進鄉村振興?農業農村部: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
    1月13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關情況。會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劉煥鑫表示,當前及今後時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主要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提升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水平。二是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發展鄉村旅遊、休閒康養、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民就業增收空間;推進農村創業創新,培育返鄉農民工、入鄉科技人員、在鄉能人等創業主體,增強鄉村產業發展動能。三是實施鄉村建設行動。
  • 從女大學生到首都鄉村振興協理員
    原標題:從女大學生到首都鄉村振興協理員 2019年和2020年聘用的鄉村振興協理員中,受聘女大學生比例分別為54.1%和61.8%。比例逐年上升的背後,能參與鄉村振興、建設自己的家鄉對女大學生而言最具吸引力。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大四時就有了紮根農村、服務農民、為自己家鄉做貢獻的想法。」
  • 中國鄉村振興戰略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
    二、 準確定位建設主體 三、 注重完善基礎設施 四、 注重發展鄉村旅遊業 五、 良好的制度保障體系 第四節 國外鄉村振興建設對中國的啟示 一、 重視基礎設施建設
  • 引導返鄉農民工服務農村 鄉村振興呼喚領頭雁——訪中國人民大學...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脫貧攻堅情況時指出,要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  鄉村振興需要大量農村實用型人才,農民工在外工作打拼多年,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學到了過硬的技能、積累了一定的資金。
  • 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開局良好 糧食產量連續6年超過1.3萬億斤
    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劉煥鑫在發布會上表示,鄉村振興是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這一戰略的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 晉中市百裡鄉村振興示範廊帶建設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綜述
    持續推動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8月的晉中農村,在黨中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宏偉藍圖中,在市委、市政府實施的「一片一帶一圈」鄉村振興示範廊帶和「四個百裡」工程建設中,10個精品示範村拔地而起,30個重點治理村形成規模,10個萬畝現代農業片區、5種新型經營主體、總長百公裡的「醉美晉中、多彩農園」鄉村振興示範廊帶,已涵蓋了農業產業高效的壽陽、榆次、太谷3
  • 加強組織引領,助力鄉村振興
    12月15日,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贊皇縣郝家莊村的草莓種植大棚裡,當地農戶在進行草莓管理。新華社發(張曉峰 攝)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中堅力量。做好脫貧攻堅之後的鄉村振興工作,關係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偉大目標的實現。各級組織部門要在鄉村振興工作中著力加強組織引領,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加強黨建工作核心引領。
  • 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5年內投7萬億
    據新華網消息,農業農村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韓俊表示:經初步測算,要實現鄉村振興戰略五年規劃的目標,至少要投資7萬億。目前我們國家的農村金融體系還非常薄弱,但要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金融體系必須跟上,所以國家肯定會加大力度進行農村金融改革。除了農業銀行、郵政儲蓄、農商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之外,放寬農村金融市場準入政策,是最近幾次中央一號文件都有表態的方向。
  • 鍾四村:三年改造,從裡到外,蛻變綻新顏 | 鄉村振興看我村
    ,為社會主義新農村擘畫了美好藍圖。三年來,鄉村振興戰略在新農村得到了有力實施,這得益於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推動和科學指導,得益於各村「兩委」領導班子的立足實際全面貫徹落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畫卷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
  • 為鄉村振興建言把脈!東莞召開鄉村振興專家諮詢會
    東莞陽光網訊(全媒體記者 葉斐)今天(12月17日)下午,東莞市召開鄉村振興專家諮詢會,專家們聚焦東莞鄉村「五大振興」的關鍵領域、關鍵環節,圍繞6個課題研究成果進行了展示匯報,為我市的鄉村振興工作建言獻策,助力鄉村振興邁上新臺階。
  • 【鄉村振興】村美人富產業興 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新聞中心|中國...
    基地在推廣蝴蝶蘭生產技術的同時,也為當地農村富餘勞動力提供了就業機會,基地現有員工100餘人,以當地村民為主。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    基礎設施完善和人居環境提升既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條件,也是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持續供給的「民生紅利」。    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人居環境整治是一場必須要打的硬仗。
  • 鄉村振興看這裡——正定塔元莊同福鄉村振興模式研討會召開
    河北省委原農工部部長、省決策諮詢委員會農業農村組副組長董經緯說,對「正定塔元莊.同福鄉村振興模式」,省決諮委農業農村組和省老科協、省專家諮詢服務協會鄉村振興專委會組成聯合調研組,前後做了三次考察、調研和諮詢,形成《調研報告》上報後,省委省政府主管農業農村的領導均做出批示指出:「調研很有意義,報告建議很有建設性。」並要求相關部門加強指導支持,及時總結推廣正定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