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儒教聖書
儒教以「儒家思想」為最高信仰,尊孔子為先師,後人為了與崇尚黃老列莊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區分,從南北朝開始叫做「儒教」,故孔子亦被尊為儒教聖教主。儒家經典主要有儒家聖教十三經,即《易》、《書》、《詩》、《周禮》、《儀禮》、《禮記》 、《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最早為詩、書、禮、易、春秋、樂經共六經,後《樂經》早佚,便只有五經。十三經是由漢朝的五經逐漸發展而來的,最終形成於南宋。
2、猶太教聖書
猶太教是世界三大一神信仰中最早而且最古老的宗教,也是猶太民族的生活方式及信仰。猶太教的主要誡命與教義來自《託拉》,即聖經的前五卷書。猶太教中有三部典籍:第一部是《希伯來聖經》,所有猶太人都要絕對忠誠地信奉它;《希伯來聖經》的前五卷書稱為《託拉》,是其中最重要的著作;第二部是《塔木德》,它對《託拉》及猶太教經文中的「613條誡律」逐一做出了詳盡解釋;第三部是《米德拉什》。
3、佛教聖書
佛教誕生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楞嚴經》全經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是佛教的一部極為重要的經典,中國歷代皆視此經為佛教主要經典之一。《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在古印度、尼泊爾等地長期流行。《法華經》是釋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靈鷲山所說,為大乘佛教初期經典之一。
4、道教聖書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莊子》又名《南華經》,是道家經文,是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到了漢代以後,尊莊子為南華真人,因此《莊子》亦稱《南華經》。
5、基督教聖書
基督教是對奉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各教派統稱,亦稱基督宗教。《聖經》是基督教重要的經典,在基督徒心中,《聖經》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是其信仰和生活的唯一準則,其具體包括《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舊約聖經》即猶太教的《聖經》,是從猶太教承受下來的。兩千多年來,眾聖徒在研讀聖經的過程中,或者在教會日常的生活中,也寫下不少傳世佳作,《天路歷程》、《荒漠甘泉》、《基督教要義》、《三一神論》等等。
6、摩門教聖書
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不屬於基督信仰各宗派運動的任何一個分支,自成一派,但其在信仰內容上與基督教有別,而坊間一般更常用摩爾門教這個非正式的名稱。《摩爾門經》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四部標準經文之一。摩爾門經是一部被摩門教徒看作神聖的宗教文學作品,副標題為「耶穌基督的另一個盟約」,由約瑟·史密斯創作於19世紀的美國,被教徒們認為是神與古代美洲居民之間交往的紀錄,包含圓滿的永久福音。摩爾門經也被教徒們看作是比聖經更有權威的「啟示」作品,因為它只由一人編成,其文學和宗教價值與伊斯蘭教的《古蘭經》相當。
7、祆教聖書
瑣羅亞斯德教是在基督教誕生之前在中東最有影響的宗教,是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也是中亞等地的宗教。《阿維斯陀》,祆教聖書,亦稱「波斯古經」。阿維斯陀意為「智識」、「經典」、「諭令」,傳說為先知瑣羅亞斯德的生活及教訓記錄,產生於中亞細亞南部地區,後遍傳伊朗和中亞各地。波斯古經除記述伊朗的宗教神話、讚歌、禮儀、戒律外,還包括其民族起源、歷史、民間傳說、英雄史詩等內容、波斯宗教中對天使、魔鬼的描述及其末世觀念和末日審判等之說,後來更為基督教所繼承。
8、伊斯蘭教聖書
伊斯蘭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與佛教、基督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中國舊稱大食法、大食教、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回回教門等。《古蘭經》是伊斯蘭教的經典。伊斯蘭教相信《古蘭經》的原文在世界未創造之先早已存在天國,後由天使加百列啟示穆罕默德才傳至世間。穆罕默德從第一次得到啟示到逝世的二十二年兩個月又二十二天中,神的「教誨」逐節逐章不斷地賜下來,由他口傳給門徒。《古蘭經》除了闡述宗教生活和禮義方面的規定外,還廣泛涉獵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9、印度教聖書
印度教是隨著印度封建社會形成,種姓制度發生新變化而出現的。《吠陀》意為明、知識,它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獻材料和文體形式,主要文體是讚美詩、祈禱文和咒語,是印度人世代口口相傳、長年累月結集而成的。《奧義書》是印度最經典的古老哲學著作,用散文或韻文闡發印度教最古老的吠陀文獻的思辨著作,已知的奧義書約有108種之多,記載印度教歷代導師和聖人的觀點。奧義書在很大程度上為後來印度哲學的基礎。在哲學方面,奧義書特別注意實在的性質。關於獨一至高存在本體的概念逐漸形成,以知識為求得與之融合為一的途徑。
10、神道教聖書
神道教簡稱神道,是日本大和民族和琉球族的本土宗教,分為大和神道和琉球神道。《古事記》計有上﹑中﹑下三卷,全書收納開天闢地以來至公元628年推古天皇的各種神話﹑傳說﹑歌謠與歷史,是以天皇為中心的一貫思想,於公元712年由太安萬侶奉元明天皇之命撰成。《日本書紀》是日本留傳至今最早的正史,六國史之首,原名《日本紀》。與《古事記》合稱為『記紀』。《日本書紀》是日本最古老的官撰正史,以漢文寫成,記載神話時代至持統天皇的事跡,公元720年由舍人親王與太安萬侶等人完成。
11、東巴教聖書
東巴教起源於原始巫教,同時具有原始巫教和宗教的特徵。由於經文講師被稱作東巴,故名東巴教。東巴教為中國西南地區的納西族所普遍信奉。《東巴經》是納西族特有的原始宗教—東巴教的經書,是由東巴書寫、念誦的經書,納西語稱「東巴久」,即「東巴經」。「東巴經」內容極其豐富,哲學、歷史、宗教、醫學、天文、民俗、文學、藝術等無所不包,被譽為納西族 的「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