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版「歲寒三友」,其實是種戲稱,也是「窮人樂」

2021-01-18 城市觀察員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凌洲業話,ID:lingzhouyehua】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眼下正值隆冬時節,今年的寒潮格外的猛烈,北京遇到了數十年來罕見的低溫。按說在嚴寒之下,應該是物產匱乏、萬物凋零的。實際上也有不怕冷的,比如松柏、竹子,冰天雪地裡依舊會呈現代表生機的綠色,還有梅花,抗風冒雪傲然綻放。於是有人將松竹梅並稱為歲寒三友。多文雅的稱呼啊!古人喜歡將物體賦予人的品格,借物詠志,文人墨客最喜歡歲寒三友,此題材的畫作尤其多。其實在老北京,也有自己版本的歲寒三友,只不過是種戲稱,與文雅不沾邊兒、跟借物詠志更沒什麼關係。老北京人「口中」的歲寒三友是什麼東西呢?確實是「口中」的,因為是三樣兒食物:半空兒、凍柿子、海棠紅。

所謂半空兒,說白了就是癟花生。花生秋季成熟,但不可能每個都長得那麼飽滿,有的就「發育不良」,或者看著大、仁兒小,或者本就沒長大,仁兒自然也大不了。過去的農民朋友們,會把那些發育良好的、北京話叫「骨立」的摘下來擱一塊兒、癟的單擱。有小販會來專門收這種,回去加工出售,因為裡面一般是空的,因此叫半空兒。一般情況下是鹽水煮,頂多擱點兒花椒大料之類的做成五香的;也有一部分人炒著吃。當年的冬天,萬物蕭條、生意也蕭條,因為物產匱乏,沒什麼可賣的。走街串巷賣半空兒、這也算老北京的冬季一景兒吧?

小販們大多傍晚或晚上才出來,或者挎個籃子,或者背個口袋,有的推個小車,除了半空兒之外,還會帶賣一些鹽水煮黃豆、煮豌豆、五香蠶豆等。一般這麼吆喝:「鹽水煮豌豆~五香蠶豆、熱乎的~半空兒、半空兒多給嘞~」。關於老北京的著作裡、有不少都提到過這種食品,應該不止一位作家寫過,林海音先生的《城南舊事》裡有、其他的想不起來了。半空兒的價格自然要比飽滿的花生優惠很多,吃起來卻頗有意趣,屬於一種「窮人樂」的吃食。過去大多數人日子不富裕,拿它當個菜,也會給小孩兒當個零嘴兒吃;尤其喜歡喝兩盅兒的朋友,拿它下酒不賴,不過也就落個咂摸滋味兒帶解悶兒,因為有的甚至是全空,根本沒仁兒,主要是價格便宜。

凍柿子:柿子也是秋熟果品,而且是深秋才下樹。北京的西、北山區產出較多,應該算是北方或者說是北京的特產之一。尤其房山的磨盤柿子更加有名,因其分上下兩層、形似磨麵用的磨盤而得名。柿子產量頗大,一棵樹就能結個幾十、上百斤,因此價格不貴。柿子不熟的時候是澀的,咬一口能變「大舌頭」,半天說不利落話;但是經過處理也能吃,就是灠(讀作:懶)柿子,硬的、挺脆,就是甜度不怎麼高。等初收上市時,小販會叫賣:「賽倭瓜的大柿子——澀的管換」,因為這會兒的柿子剛熟,果皮較厚且澀,果肉軟糯、酷似蒸熟的倭瓜。

放置一段時間,澀味會消除、果肉變得軟爛香甜、似濃稠的果汁,叫賣聲都改了:「喝了蜜的大柿子」。真正進入冬季,柿子汁液在低溫下凍結,變得硬邦邦,撕開果皮、果肉帶著冰碴兒,用勺擓著吃,或用刀切著吃,食之甘甜可口、涼澈心脾,跟吃冰淇淋差不多,且有潤燥、通便之功效。當年,很多人家的窗臺上,都會擺一排凍柿子。早先多用煤火取暖,據說中了煤氣,可以用凍柿子解之,也不知道有沒有科學依據。

最後一 「友」就是海棠紅,當然這也是美化的名字,說白了就是凍海棠。海棠果大家都熟悉,過去很多家庭的院子裡都會種海棠樹,因為海棠果熟透之後遍體通紅、煞是好看,有紅紅火火的美好寓意。不知道為什麼,現在海棠少見了。海棠果可以直接吃,酸甜可口。也可以跟柿子一樣凍硬了再吃,舊時也有沿街叫賣的,有的喊「海棠紅」,有的直接吆喝「賣大海棠嘞」。

凍海棠冰涼梆硬,咬一口寒徹牙根兒,小孩子們聽到吆喝,多要忍不住跑出去賣幾個。可以放在火上烤著吃,果皮裂開,果汁冒出,舔一舔,甜度極高,因為那是溢出的果糖。過去老北京有冰窖,除了儲存冰塊以備夏季降溫之用外,還會在冰窖裡凍海棠。夏天取出來賣,表面掛著一層白霜,比吃冰棍兒還過癮。

這三樣東西都不是什麼高級食品,便宜的很,因為常伴北京過冬,是冬季裡難得的樂趣,所以被戲稱為「歲寒三友」。除此之外,其實老北京的歲寒三友還有一個版本,更能體現普通百姓的生活。這版三友也叫「三簾」,分別是:棉門帘、草帘子、還有小孩兒的屁股簾兒。過去都住平房,冬季最大的「事業」就是禦寒,身上的棉衣棉褲、大衣棉猴兒,屋裡的煙囪、爐子,還有加厚的窗戶紙,有了塑料布之後,還會在窗戶上釘一層,防風保暖,門框上掛的帘子,也得從竹子的、布的、換成棉的,要不然不搪風。草帘子是幹嘛用的呢?蓋白菜呀!

那會兒的冬天,蘿蔔白菜大土豆兒,要不沒得吃,「細菜」也不是沒有,貴呀!所以入冬時節購買冬儲大白菜也是禦寒事業中的重要一項。白菜堆在院子裡、牆根兒、窗臺下,不蓋上點兒就凍壞了。不知道您小時候穿開襠褲(廢話,應該都穿),但您不一定系過屁簾兒:長方形、酷似棉被、一邊兒釘一根布帶兒,圍在腰裡,防止小孩兒凍屁屁,我們小時候都自己動手糊風箏,那種方形的、帶兩個尾巴的,便因形似而被稱為屁簾兒。

這三簾也是過去冬季裡必備的,因此也被戲稱為歲寒三友,這種戲稱,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北京人豁達樂觀的生活態度。說來這些都是普通人家、甚至是窮人家的物件兒或食物,如今生活條件改善了,三簾兒已經很少見了,半空兒、凍柿子或許也能「偶遇」。但其實海棠紅本不應該退出歷史舞臺,可不知道是因為產量低、不值錢?還是因為海棠也略帶酸澀、不好吃?亦或是什麼原因,反正如今賣海棠果的極不容易見到。倒是有一年夏天在某個老北京冰窖改成的飯店裡、吃了一回凍海棠,不過已不能算是「窮人樂」,因為一小盤兒、沒幾顆,那價格、可不算便宜。

相關焦點

  • 歲寒三友雲起雪飛
    藏頭詩/歲寒三友文/李維民2020.12.15歲月如歌唱復興,寒來暑往練精兵。三軍將士同敵愾,友誼聯盟衛和平。藏頭詩:歲寒三友文:感謝一路有您歲末年味更顯濃,寒風凜冽已隆冬。三九山川再飄雪,友頌崖上迎客松。
  • 歲寒三友,太美了!
    馮超然(1882~1954) 歲寒三友圖 「歲寒三友」,一個韌,一個堅,一個傲,各有風骨,向來為文人雅士偏愛,高風亮節可作詩,千姿百態能入畫
  • 歲寒三友
    七絕三首•詠歲寒三友松、竹、梅劉亞華(一)詠松夾道參天綠陰長,遙瞻翠蓋滿山梁。寒威凜冽何知懼,蓬勃欣迎日月光。絕句三首/歲寒三友文/鄭全才(一)松翠綠擎天向九重,飈風酷冷笑從容。冰心鐵骨陪日月,迎送春秋不老松。
  • 歲寒三友,美到極致!
    馮超然(1882~1954) 歲寒三友圖 隆冬,世界一片清寒,萬物盡藏,然梅紅似硃砂而不謝,松挺拔樹蓋而亭亭,竹佇立風中而婆娑,與雪同往,與風同行,歲寒三友也。《歲寒三友圖》孟蒙 《歲寒三友》朱宣鹹《歲寒三友》黃均 人生在世,若遇逆境,莫輕言棄,看看歲寒三友。學松的淡泊清高、崇高堅毅,學竹的清幽淡雅、秀麗挺拔,學梅的高潔孤傲,超逸淡然。
  • 歲寒三友,傾國傾城
    相關精彩內容回顧,請點擊:學畫三友圖學畫歲寒三友梅,歲寒三友最美的存在。走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地裡,獨見一枝紅梅凌寒怒放,就像在生命的絕望之境生出的希望,微小卻燦爛。愛梅,不僅愛它美麗的外表,更應該愛它不朽的靈魂。
  • 唐寅「歲寒三友」展三日,三場對話三點唐伯虎
    12月4日至6日,唐寅《歲寒三友圖》在上海劉海粟美術館序廳展出,這也是繼5月展出館藏文徵明《五瑞圖》後,再次以一件作品開啟對一位古代藝術家、一種生活方式和傳統文化的探討。不同於《五瑞圖》所指向的端午前後的物像, 唐寅的《歲寒三友圖》以松、竹、梅表達傲凌風雪,不畏霜寒之性,表現人格品質和氣節。
  • 溯源大任老人書法習作:松竹梅歲寒三友、桃李杏春風一家
    上聯『松竹梅歲寒三友』的出處和典故尚有查,下聯『桃李杏春風一家』僅得出桃李杏均為逢春綻放,代表無限生機之意。故我們今天能聊得也就是:歲寒三友。作者見畫上留字歲寒三友是我國成語,出自宋·林景熙《王雲梅舍記》:「其居累土為山,種梅百本,與喬松修篁為歲寒友。
  • 老北京的草露酒哦,既有花香,又有藥氣:茵陳露、玫瑰露、蓮花白……
    惦記著喝點小藥酒的冬天,就想起了老北京。都說以前老北京,是個相對容易謀生的,「養」窮人的地方。無論ABCDE端人口,都能在大柵欄口或老酒館,排出不多枚的大子兒,喝上一碗:茵陳露、玫瑰露、佛手露、黃連液、四消酒、五加皮、蓮花白。。。老北京喝的酒,有錢人喝南方黃酒,老百姓喝燒酒。
  • 歲寒三友:松文,竹壽,梅秀.
    歲寒三友松茂而文,竹瘦而壽,梅寒而秀。隆冬,世界一片清寒,萬物盡藏,然梅紅似硃砂而不謝,松挺拔樹蓋而亭亭,竹佇立風中而婆娑,與雪同往,與風同行,歲寒三友也。明 蕭雲從 歲寒三友圖 嘉德2015秋拍 成交價161萬元歲寒三友,清歡自知竹開霜啟翠,梅動雪前春松,常青不老,堅韌不拔竹,虛懷若谷,君子之道梅,冰清玉潔
  • 火影忍者:被網友們戲稱的大筒木一樂,為何說一樂拉麵反映了火影
    火影忍者:被網友們戲稱的大筒木一樂,為何說一樂拉麵反映了火影一樂拉麵,這個重要因素對於《火影忍者》整體來說看似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地方,因為畢竟一樂拉麵的大叔與火影的任何劇情都沒有關係,只不過是一個吃飯的地方而已,我們可以把一樂拉麵隨意更換成任何美食都可以
  • 春節到想念老北京木版年畫 換上新年畫才算是過年
    有著千年歷史的木版年畫,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幾乎成為春節的象徵,家家戶戶都要貼上幾張,換上新年畫才算是過年。「北京人做北京年畫的,我只知道我一個。」楊梅竹斜街的老北京人張闊,做木版年畫已經十多年,不少熟人都愛叫他「前門老闊」。老闊重新拾起的這門老技藝,也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原來咱北京也有自己的年畫。
  • 「梅亭詩刊」033期 歲寒三友
    歷代的文人墨客對歲寒三友喜愛有加,松、竹、梅不僅是詩人吟詠的題材,也是畫家青睞的對象,以三友為題材的詩文、書畫不勝枚舉,直到今天,歲寒三友依舊是我國傳統文化中極為重要的文化符號,在文學藝術各領域閃耀著迷人的光彩。本期詩刊以此為題,讓我們跟隨著梅亭詩人的筆觸,再度領略歲寒三友的魅力吧。
  • 博主吃播老北京美食引爭議 網友:這能代表老北京?
    「我最擔心的,是年輕人看了視頻,以為老北京人說話做事都是這樣,其實根本不是。誰沒事天天這麼說話?流裡流氣的,跟痞子一樣。」至於視頻裡老北京提籠遛鳥的狀態,在工廠工作了幾十年的老尹說,身邊的北京人,「還是踏實肯幹的多。」同樣在胡同住了幾十年的老北京劉燕,對於這些視頻也是嗤之以鼻。「先不說視頻的風格有多誇張,多脫離現實,就連裡面展現的理兒和規矩,也有好多是錯的。」
  • 當「歲寒三友」遇見日本壽司
    其實,從我內心來說,因為剛到日本不久,強大的中國教養讓我知道「松竹梅」其實是來自「歲寒三友」之說,正所謂:「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未出土前便有節,待到凌雲仍虛心」「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等等,完全沒有排行榜的意思,而是表達了高貴的人格以及對忠誠友情的比喻。
  • 姆們老北京就是離不了這一口兒!
    老北京有個習慣:早起先沏茶,防暑要飲茶,客來必敬茶。四合院裡長大的孩子,大概都有這樣的記憶,大人早起第一件事,就是燒水沏茶:一會兒譁譁地開著水龍頭,一會兒壺蓋「咣啷」掉在地上,一會兒又給爐子撥撥火……每天早晨,還在夢鄉裡,就會被這樣獨特「交響樂」吵醒。沏茶要用開水,因為喝茶要趁熱。
  • 老北京地道小吃,豆汁兒,灌腸,炸醬麵,驢打滾你吃過哪幾種呢
    要說起老北京,應該有很多人對它有深厚的情誼吧。老北京人說話的兒化音應該也是很多人都喜歡聽的吧,反正小編是很喜歡的。老北京是對古都北京的傳統風俗的叫法,北京作為七大古都之首,無論是老百姓還是官員們,對衣著打扮都相當重視。
  • 老北京人,打滷面的講究,您來一碗!
    即便在北京,以「滷」佐面,也不是籠而統之都叫「打滷面」。打滷面是老北京壽宴上的「角兒」,而且是蹲底大軸兒。舊京人家兒,只要辦得起壽宴,菜品可以將就,最後這個「大軸子」必須得壓臺。其實老北京,習慣的是做素滷時候才用鹿角菜。如果您這碗有五花肉打底了,就不需要。內行人會提醒您高湯不能放大料花椒之類,這就把湯的鮮味破壞了!必須用張家口的蘑!必須要幹蝦仁。這麼多必須,嘿,那味兒才能正呢!外行人才會去吃,那些外面貼出打滷面的招牌,等端上來一看,是西紅柿滷,甭問,這店主肯定不是老北京人。
  • 前門情思的大碗茶 老北京其實並不喝 專供販夫走卒解渴牛飲
    「世上的飲料有千百種,也許它最廉價,可為什麼它醇厚的香味兒,直傳到天涯?」相信許多人對李谷一演唱的這首充滿了京味的歌曲並不陌生,它所唱也正如歌曲名寫的那樣《前門情思大碗茶》。北京人愛喝茶,不過大多喝的是茉莉花茶,每天起床第一件事便是沏上一壺茶。
  • 老北京布鞋的過去與未來
    我們傳統的布鞋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歷經歲月的變遷,今天的老北京布鞋以嶄新的樣貌出現在公眾面前。老北京布鞋穿越時空,未來又將走向哪裡呢?老北京布鞋承載著中國的民眾文化,有史料記載始於山西平遙,後有鞋匠藉助山西平遙精湛的手法工藝,並結合當時老北京布鞋的優勢,在京城將老北京布鞋廣為推廣,聞名於京城,這也是老北京布鞋的前身。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改革開放之風吹進中國,西裝和牛仔成了服飾的主流,皮鞋和運動鞋一統天下,老北京布鞋漸漸隱沒在市場中。
  • 「兒童必讀趣味小知識」「歲寒三友」是什麼?
    勤學好問的」好奇寶寶」童話爸爸腦洞大大的學院派爸爸Q&A「歲寒三友提問:「『歲寒三友』是什麼?」回答:「歲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這三種植物,用來比喻品質高潔,頑強不屈。」故事小課堂歲寒指寒冷的冬天,可比喻成濁世。「三友」是指松、竹、梅三種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