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切腹自殺?我們都上當了!他們根本沒你想像的那麼英勇!

2021-02-09 電影視點

請點擊上面  免費訂閱本號!

問題:怎麼才能每天都收到這種文章呢??

答案:點擊手指上方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即可!

我們中國人信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俗語也有「好死不如賴活著,多大點事兒啊,這麼想不開」。

所以,自殺行為在中國人看來是懦弱無能的表現,是會被鄙視的。

而日本人卻與我們恰恰相反,他們認為自殺是一切的解脫,自殺者是「悲情英雄」,這種行為是值得讚許的。

例如,我們在抗日劇中通常會看到這樣一幕:日本軍官戰敗後,高喊一聲「天皇陛下萬歲!」然後就把刀捅進自己的肚子,切腹自殺了。

這種自殺方式不僅讓旁觀者毛骨悚然,自殺者也會非常痛苦。

因為「腹部神經密布,小磕小碰就能讓人疼痛難忍,更何況是用到切?

再加上腹部脂肪較厚,如果刀插得不夠深,沒傷到致命要害,自殺者就要忍受幾個小時的疼痛,等血慢慢流幹才能解脫。」

上吊、服毒、割腕……自殺的方式有千萬種,日本人為什麼非要選擇最痛苦的一種?

首先,刀是武士的象徵,用刀來結束自己的生命,更符合武士的身份。

其次,在日本人心中,稻穀非同尋常,是有「稻魂」的,而「稻魂」能夠充實自己的靈魂。

因此,在日本人的觀念中,靈魂並不位於腦袋或者心臟,而是在肚子裡

而切腹,一方面能夠釋放靈魂,另一方面可以展示忠誠,「我將打開我的靈魂,是汙濁,是清白,請您自己看」。當然,還能夠震懾敵人,展示自己勇敢


那麼,切腹的鼻祖是誰?

傳說在平安時期有一個名叫藤原義的貴族,他白天保持著自己體面優雅的貴族形象,可一到晚上就露出殘暴猙獰的面目,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東窗事發後,官兵包圍了他的住宅。

出人意料的,他既沒有出來認罪,也沒有潛逃,而是將所有房門通通打開,自己坦胸露腹的坐在大堂之內,悠然淡定地吹簫,聲音悽怨哀婉。

曲罷,他拿起擦得雪亮的武士刀,用力切向自己的腹部,然後用刀尖將自己的內臟扔向包圍自己的官兵。

在場的人無不稱讚他英勇無比,就連百姓也被他的精神所震撼而原諒他了。

因此,切腹常常帶有謝罪性質。無論你在生前犯下多少罪孽,只要你有勇氣選擇用如此壯烈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就會被原諒。

自此,切腹成了日本武士自殺的標準方式。

打了敗仗切腹;被冤枉了切腹;做了壞事切腹;主子昏庸切腹;主子「駕崩」切腹;子孫不肖切腹……總之,只有你想不到的理由,沒有他們切不了的腹!

但是,切腹雖然壯烈,但還不夠極致,因此,武士們決定製定一套標準的切腹儀式。

儀容:切腹之前要剃鬚理髮,沐浴更衣,然後穿著白色和服在裝飾肅穆的寺廟中舉行切腹儀式。

眼神:切腹的時候不能閉眼睛,要敢於直視自己的內臟和鮮血(靈魂)。

坐姿:要微微前傾,要不然死了往後一倒,腸子內臟會流一地,很不體面。

工具:他們發明了一種名叫「肋差」的短刀,上面裹上白布,避免手滑,還能吸血。

刀法:第一刀橫著把肚皮切開,叫「一文字切」,再豎著來一刀,叫「十文字切」,如果兩刀下去還依然堅挺,那麼武士還可以視情況繼續補刀。

但不管切幾刀,人都不會即刻斃命,至少要忍受5~6小時才會去見天皇。這期間的痛苦可想而知,若不小心慘叫出來,那還怎麼保持英勇?不是白受罪了?

因此,「介錯人」應運而生。為了減少痛苦、保持體面,切腹者都會找一個親信當自己的介錯人,在完成切腹後幫忙砍頭,給個痛快。

頭不能完全砍下,因為斷頭是不吉利的,叫死無全屍(我國古代的劊子手如果收了犯人家屬的紅包,就會在砍頭時給犯人留一塊皮連著)。

切腹的武士背後舉刀人就是「介錯人」

切腹異常血腥、痛苦。日本武士不想忍受切腹的痛苦,又想保留切腹的儀式以保留自己的尊嚴。

因此,「扇腹」應運而生:只要武士用木刀、竹刀或者扇子,在腹部象徵性的劃一下,介錯人就手起刀落將切腹者斬首了。

雖然是「扇腹」,但對外必須宣稱是切腹。

因此,日本武士沒我們想像的那麼英勇,很多切腹都是虛假宣傳。

例如著名的赤穗事件,四十七名義士被下令切腹,實際上他們都是被斬首的,但對外則宣稱是切腹自盡。

到了江戶後期,武士直接服毒自殺,死後再介錯,但對外依然宣稱是切腹。

可以看出,在很長一段時間一來,日本武士對切腹根本沒那麼「痴迷」。直到日本天皇和手下一幫戰爭狂為了對外擴張,為了讓國民為他們賣命,他們把「忠義」和「以死為榮」結合起來,給國民瘋狂洗腦。就這樣,「武士道精神」漸漸演變為「日本軍國主義思想」,最終將日本和全世界人民都引向了災難。

後來,日本戰敗投降,一大批日本軍人遵循武士精神,紛紛切腹以對天皇盡忠。

可悲的是,他們用生命來效忠的天皇,卻視他們如草芥,對外聲稱自己根本不贊成戰爭,他也很無能為力。

日本天皇的無恥行徑,徹底噁心到了美國政府,迫使日本天皇發表《人間宣言》,否認天皇是「現代人世間的神」的地位,承認自己與平民一樣都是人,也會犯錯……至此,日本天皇終於被拉下神壇。

日本人的武士精神也隨之隕落,但還有人腦子抽搐,比如三島由紀夫

他跑到日本自衛隊基地演講,妄圖發動政變,重現武士輝煌,但人們已經不信這些了,紛紛嘲諷他有病。

三島由紀夫為了使「糊塗」的國民覺醒,決定剖腹!

但他選的介錯人技術太差,第一刀劈歪了,三島由紀夫肩膀和後背遭受重創。

第二刀又劈歪了,三島由紀夫傷痕累累。第三刀終於劈中了脖子,但是沒砍斷!

旁邊的人看不下去了,衝上去就補了一刀,三島由紀夫這才得以解脫。而屍檢報告顯示,三島當時疼得試圖咬舌自盡!

屠害日本人幾千年的「切腹文化」,就這樣在鬧劇中滅亡了。

雖然沒了切腹,但是日本人民的自殺率卻沒有下降。

據調查,日本每年有幾萬人死於自殺,基本上十幾分鐘就有一個。

日本還有專門的自殺森林,自殺聖地,日本政府甚至設置了專門防止自殺的機構,可情況依舊沒有好轉。

也許是日本經濟持續低迷和嚴峻的就業局勢,讓原本就內向壓抑的日本人民更加沮喪,才走上自殺的道路吧!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相關焦點

  • 日本人切腹自殺?我們都上當了,他們根本沒你想像的那麼英勇
    所以,自殺行為在中國人看來是懦弱無能的表現,是會被鄙視的。而日本人卻與我們恰恰相反,他們認為自殺是一切的解脫,自殺者是「悲情英雄」,這種行為是值得讚許的。例如,我們在抗日劇中通常會看到這樣一幕:日本軍官戰敗後,高喊一聲「天皇陛下萬歲!」然後就把刀捅進自己的肚子,切腹自殺了。
  • 日本人切腹自殺?我們都上當了!他們根本沒你想像的那麼英勇
    而日本人卻與我們恰恰相反,他們認為自殺是一切的解脫,自殺者是「悲情英雄」,這種行為是值得讚許的。例如,我們在抗日劇中通常會看到這樣一幕:日本軍官戰敗後,高喊一聲「天皇陛下萬歲!」然後就把刀捅進自己的肚子,切腹自殺了。
  • 為什麼日本人自殺非要切腹?
    11區人民不這麼想,注重儀式感的他們,死前要給肚皮開光,整個過程還不能瞎哼哼,得把自己整的跟比特附體似的。最後差不多了,脖子上再讓人補一刀,這事才算完。挺麻煩一死法,人管這叫切腹,一門快消失的日本傳統手藝。為什麼日本人自殺非要切腹?
  • 日本武士為何偏愛切腹自殺?原因讓人詫異,網友:我無言以對!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對於自己的身體必須加以保護,古代人連剪指甲這件小事都要選一個黃道吉日來做。但是不知日本的傳統怎麼回事?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看到日本人切腹自盡的片段,就連愛情喜劇《愛情公寓》中的關穀神奇也經常說:「我要切腹自盡」。日本武士為何偏愛切腹自殺?
  • 活在切腹構造中的日本人
    謝自己困惑不已的「罪」?謝自己沒有把公司經營好,應該向員工負責的「罪」?如此等等。這些「罪」從非日本文化圈來看,根本就不是「罪」,而日本人則實實在在地視這些是「罪」。因此,日本多自殺,特別是多名人多責任者自殺就成了一道「風景線」。問題在於再不管怎麼說,自殺總不是人人想為的事。青春不再,生命不復。誰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呢?
  • 日本人切腹自殺,為何身邊還站著一個人?
    切腹,是修習日本武士道和信仰神道教之人的專屬,一般是指做了無法挽救的事情,為了有尊嚴的死去,從而選擇切腹自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無數打了敗仗的日本軍官,便選擇了切腹自殺。日本戰敗後,美國將軍麥克阿瑟,將日本天皇從神壇上拉了下來,逼迫他向日本國民宣布,他不是神,而是人,導致許多受到軍國主義洗腦的士兵,紛紛接受不了這個現實,從而選擇切腹自殺。
  • 全面解讀日本人切腹自殺附(圖片可能會引起不適)
    日本的自殺率一直很高,而切腹作為一種主要的自殺方式也至今存在。日本人為什麼這麼喜歡自殺?
  • 日本人為什麼切腹?
    相關新聞評論區經常能看到網友要求相關負責人切腹以謝國民的調侃。2014年仁川亞運會時,一名日本運動員偷竊韓國記者相機被曝光後,也曾引起網友的口誅筆伐,要求其切腹以挽回名譽。較為知名的切腹事件發生在1970年,作家三島由紀夫在自衛隊駐地鼓動軍事政變失敗後切腹自殺。切腹是日本特有的自殺文化,也被認為是種榮譽的死法。不過細想起來,切腹或是最低效、笨拙的自殺手段。
  • 最後一個切腹自殺的日本男人:1970年11月25日三島由紀夫切腹
    在古代,切腹後扯斷腸子,是必死無疑的。 其他的自殺方法,都有救活的可能。 中國古代一些俠客,也採用切腹的方式自殺。 比如春秋戰國時期第一刺客聶政,殺死宰相韓累以後,唯恐被活捉受到酷刑,就採用切腹的方式自殺。
  • 一座小城6000人切腹,日本最大的集體自殺
    兵敗了就要分分鐘切腹自盡日本人兵敗自殺是世界出了名的。二戰時期的塞班島戰役,一千多名日本軍民跳崖自殺,留下一個陰森的「萬歲崖」景點。北條守時是鎌倉幕府的最後一任執政,相當於軍隊的總大將,吃了敗仗後他不肯逃走,拔刀切腹。侍大將南條高直灰心喪氣的說:「大將既已自害,士卒誰為效命?」索性,也坐下來切腹了。一把手、二把手都切腹了,群龍無首的武士只好跟著切腹而死。
  • 日本歷史上有一人,因為切腹被日本人崇拜至今,號稱是最疼的自殺
    在抗日影視劇中,我們都能夠看到一幕,那些不投降而又戰敗的日本軍官,最後都選擇了自殺,其中有些自殺方式就是切腹,其實,切腹也是日本歷史上久遠的一個傳統。日本從鎌倉時期就開始有了這種自殺的方式,之後的歷朝歷代切腹更是風行於日本,日本的這種自殺方式有很多的寓意,在日本武士看來,如果自己犯了重罪,最後能夠切腹自殺,這對罪犯來說不是羞辱,反而是一種榮耀。
  • 切腹竟是騙局?日本人為何會選擇如此血腥的自殺方式?
    源自網絡談及日本文化,「切腹自盡」永遠是一個避不開的話題。在外族人看來,切腹自盡充斥著血腥、恐怖和殘忍。但日本人卻將此行視為英雄壯舉,是尊嚴、氣節和果敢的體現。後來,進入江戶時代,為殉死而切腹、作為刑罰的 「詰腹 」逐漸變成了主流。切腹由此流傳開來。那麼,日本人為什麼會保留這一殘忍的自殺方式呢?那便可以追溯到一個名叫「大嘗祭」的皇室儀式。
  • 日本最後一個切腹自殺的人,崇尚所謂武士道精神的作家三島由紀夫
    「切腹」是一種流傳於日本的一種自殺方式,這種方式也被一群崇尚所謂的武士道精神的人所發揚光大。在他們認為,「切腹」自殺是非常光榮的,所以在日本歷史上,以這種方式自殺的人並不在少數。在日本歷史上,第一個切腹自殺的人叫藤原義。他出生於日本平安時代的一個貴族家庭。
  • 為什麼日本人選擇切腹而不自刎?
    切腹的人要先沐浴更衣。換上白色或者淺黃色的禮服,衣領要縫到裡面去;然後紮起頭髮,記得扎得高一點——這些都是為了方便之後讓你死得更痛快一點準備的。穿衣服的時候,記得按照安葬的習俗,左向掩衣襟,因為之後就是死人一個了,日本這個民族最不願意給別人添麻煩,怎麼好意思死了之後還讓別人來給自己調衣襟呢。
  • 史上最疼自殺:比切腹疼多了,只有一日本人做到了,被膜拜至今!
    文/不二書史史上最疼自殺:比切腹疼多了,只有一個日本人做到,被膜拜至今!日本是一個一言難盡的民族,一方面他們彬彬有禮,互相謙讓,另一方面又瘋狂而暴虐,讓人汗顏。比如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就非常的奇葩,動不動就要自殺,而且還是用最殘忍的方式:切腹。
  • 你不知道的日本武士:絕大多數人不配切腹,拖去餵狗!
    說起日本人的切腹,相信很多同學都很熟悉,甚至能如數家珍說出很多名堂:比如戰敗切腹、任務沒完成引咎切腹、為保護名譽切腹等等
  • 日本變態絕色美女切腹全過程!
    日本有一個殘忍的傳統,用自殺來保住尊嚴。切腹就是最為盛行的方法,切腹者極為痛苦,場面血腥。一位日本美女為殉情,選擇切腹追隨丈夫,場面血腥慎入!不得不說,這女的還是蠻漂亮滴,胸大皮膚白,可惜了。於是,旁邊攝像的人員找來一條紗布,把她的手和刀綁了起來。 這個的確很血腥,把自己的眼珠都扣出來,差點吐掉。
  • 切腹之痛 ——日本電影《切腹》觀後感
    《切腹》誕生於1960年代,導演叫小林正樹,他是上個世紀,日本非常著名的導演之一,《切腹》獲得了法國坎城電影節的評審團大獎。在介紹電影之前,先簡單地說一下切腹這件事吧。切腹是日本的武士非常榮譽的死亡方式,武士經歷戰爭失敗,表示效忠,向君上諫死等,最後都會選擇切腹自殺。
  • 三島由紀夫:最後一個切腹自殺的日本人
    1970年11月25號,他於日本的一個軍事基地綁架了司令官,並令其集結駐軍,然後試圖發動zheng變。而那時,他是日本最著名的在世小說家。他強烈抨擊在美軍領導下改造的日本與憲法,譴責日本士兵的順從模樣,呼籲他們恢復天皇戰前的地位,再度使其成為活神和民族領袖。起初,觀眾們保持禮貌並沉默,或者有些震驚,但很快蜂擁而至的嘲笑幾乎將他淹沒。三島退卻了,並言道:「我認為他們還沒真正聽到我的聲音。」
  • 【薩沙講史堂第一千三百七十八期】最後一個切腹自殺的日本男人:1970年11月25日三島由紀夫切腹(歷史系列第671講)
    為什麼採用切開腹部的方式自殺?在古代,切腹後扯斷腸子,是必死無疑的。其他的自殺方法,都有救活的可能。中國古代一些俠客,也採用切腹的方式自殺。比如春秋戰國時期第一刺客聶政,殺死宰相韓累以後,唯恐被活捉受到酷刑,就採用切腹的方式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