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奇怪的禮儀,一部奇怪名字的電影。看網上評價非常高,我還是選擇在周末的時候看了。
《切腹》誕生於1960年代,導演叫小林正樹,他是上個世紀,日本非常著名的導演之一,《切腹》獲得了法國坎城電影節的評審團大獎。
在介紹電影之前,先簡單地說一下切腹這件事吧。切腹是日本的武士非常榮譽的死亡方式,武士經歷戰爭失敗,表示效忠,向君上諫死等,最後都會選擇切腹自殺。切腹是非常痛苦的一種死亡方式,切腹人穿著盛裝,用刀先從腹部橫著切一刀,接著再豎著切一刀,將自己的內臟都流出來。在全部過程中不能出聲,且死後屍體前傾,假如身體發生歪斜或者倒在地上死亡,就是失禮。
為了減輕切腹人的痛苦,切腹人事先會請一個介錯人,在他完成切腹動作之後,介錯人手起刀落,會把切腹人的頭砍下來。介錯人一般由切腹惡人的親朋好友擔任,因為這是一種榮譽。能當介錯人的,通常都是一流的劍術高手,他不僅要看著切腹人痛苦地進行著每一步動作,且在關鍵時候,手起刀落,砍下切腹人的頭,但還得保證頭連著身體。這是非常需要功夫的。武士經歷切腹而死,就表示自己的一生獲得了圓滿。
有一段時間,很多武士切腹都是假的,他們只是拿扇子或者木刀比劃一下,由介錯人直接幫助他們殺身成仁。
《切腹》拍攝於1960年,黑白影片,片長120分鐘。
影片講述的時代背景是,在1630年,約中國的元末明初時期。日本社會被德川安康家族統治之後,武士因為不用打戰,而慢慢地失去了他們的作用,他們原先寄居的大家族一旦沒落,武士便失去了生計。大批武士湧向江戶,他們過著非常落魄的生活。
為了生存,有一些武士便去尋找當地的富裕大戶人家,要求去富裕家切腹自殺,以死來維護武士的榮耀。很多人家因為害怕或者不願意沾染上切腹的事,他們只好拿些錢出來,打發那些要在他家切腹的武士。也許是看見別人嘗到了甜頭,越來越多的武士去富裕人家切腹,以便最後能拿到一些小錢度日。這在當時幾乎成為個別武士的一種生活來源。
電影以旁白《井伊家覺書》的形式開始的,主要是介紹了當時的社會背景。背景結束後,就進入正題,一個叫津雲半四郎的武士來到井伊家準備切腹自殺。井伊家的御家佬給他講了一個故事,說不久前,一個叫千千巖求女的武士到他家切腹,他們同意了這個武士的請求,在準備好一切手續之後,這個叫求女的武士拿出的是一把竹刀,真的太可恥了。
這個武士來井伊家的目的根本不是為了切腹,而就是為了敲詐,最後在御家佬的逼迫下,求女用竹刀切腹,最後因為忍受不了劇痛,而咬舌自盡。求女的死不僅沒有為一個武士贏得體面,反而是在井伊家一群武士的嘲笑聲中死去的。
津雲半四郎說自己是真的要切腹,但是,他要指定介錯人。御家佬同意了,可惜津雲指定的三個井伊家的介錯人,都因病無法參加介錯。御家佬一直懷疑津雲是訛詐,於是,他給津雲指定了一個介錯人。
津雲雖然不願意,但是,在御家佬的武力壓迫之下,他只好屈服了,津雲提出了一個條件,那就是在場的人必須聽完他的故事,他才會切腹。為了防止意外的傷害,御家佬同意了。
津雲開始說自己的故事。他和千千巖求女的父親是好朋友,當時共同在一個貴族家裡服務,後來貴族破產了,千千巖先生切腹自殺,津雲帶著千千巖求女和女兒來到了江戶。當時的經濟非常蕭條,津雲和女兒過著非常緊巴的日子,女兒甚至都沒有一件像樣的和服。
債主逼迫他把女兒嫁給一個富戶當小妾,津雲非常不願意,最後自己主動跟求女說親,讓求女取了自己的女兒。結婚兩年以後,女兒生下了外孫子,一家人雖然過得不寬裕,但是勉強還能度日。在貧窮中,他們也度過了短暫的愉悅時光。為了生計,求女也在很多工地去找臨工,由於他的武士身份,很多工地都將他拒之門外。
不久,津雲的女兒被發現得了肺結核,更不幸的是,外孫子得了重病,高燒不退,家裡幾乎賣掉了所有的東西,實在沒錢給孩子看病。於是,求女說他出去借高利貸,爭取天黑之前能回來。其實,求女仿照他一直看不起的武士,到井伊家以切腹「敲詐」去了。
求女再也沒有活著回來。是井伊家的武士將求女的屍體抬回來的,武士帶來的不僅是屍體,還有對求女的奚落,尤其是,他們說求女拿竹刀切腹,最後咬舌自盡,這真的是給武士丟臉了。
在悲憤與痛苦的折磨下,津雲的女兒和外孫子都死了。津雲也是萬念俱灰,於是,他決定以自己的生命去為女婿討回一個公道,求女用竹刀切腹,他不是因為怕疼,而是為了給老婆孩子治病,將自己的佩刀都賣掉了,對於一個武士來說,刀比生命都重要,津雲要為女婿討回尊嚴。
人窮被人欺。津雲來到井伊家原本是想說明真相的,可有誰會聽一個落魄的糟老頭子絮叨呢,御家佬不僅沒有諒解津雲和求女,反而逼迫津雲儘快切腹。津雲進一步告訴御家佬,那三個被他要求介錯的武士不能出席的原因,因為在此之前,他已經將這三個人的髮髻給割掉了。在武士時期,髮髻對於一個武士來說比腦袋更重要,因為沒有髮髻,這三個武士只好稱病不敢出門。
津雲讓井伊家的面目掃地,對於這樣的人,御家佬必須採取殺之而後快的手段,於是,所有井伊家的武士包圍了津雲,津雲奮力拼殺,最後殺死四名武士,傷了六名武士,並毀壞了井伊家的武士道神像。
御家佬命人去那三個稱病在家的武士切腹自殺,同時讓人清理井伊家打鬥造成的破壞痕跡,對外宣稱,津雲在井伊家切腹自殺,死了的武士是因病死掉的。鎮上的人都佩服井伊家的人具有非常強的危機處理能力,贏得了非常威武和榮耀的名聲。
假如不是帶著欣賞的眼光,一般人很難將這部片子看下去,因為節奏比較緩慢,情節都是以津雲敘述為主,也正因為沒有場景的幹擾,所以要求演員有非常出眾的演技才能襯託起這個場面。
看我這部影片,對於我的內心還是非常震撼的。這部電影是典型的「小人物、大時代」,「小故事、大情懷」,能把具體寫得這麼有時空感,這麼有哲理,這麼有歷史的厚重感,這真的不是一般的作家能完成的任務。
切腹據說是最疼的一種傷害,武士之所以選擇這麼痛苦的自殺方式,說明武士是勇敢的代名詞。武士以切腹作為最光榮的一種死亡方式。切腹之痛,痛在武士之身,卻痛在旁觀者的心裡,那是武士階層之痛,那是時代之痛,更是命運之痛。
津雲在切腹之前,已經開始懷疑以前自己信奉的武士道精神,這是生命的領悟,沒有經歷這樣的生命之痛,不會有這麼深刻的領悟。
我的今天,就是你們的明天。津雲說的好像是一重「詛咒」,這其實是以生命為代價換來的領悟,可惜,在場的武士,有幾個能體會得到?
朱曄(古磨盤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金融作家協會理事;2008年開始文學創作,已出版著作6部,累計出版200萬字。
已出版作品
歷史散文(3部):《理說明朝》、《理說宋朝(北宋篇)》、《理說宋朝(南宋篇)》
旅行隨筆(1部):《一車一世界》
長篇小說(2部):《最後一個磨盤州人》、《銀圈子》
期刊發表作品若干:散見於《文藝報》《廈門文學》《中外文摘》《金融時報》《安慶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