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孫權的7個老婆,就知道孫權晚年為什麼昏聵無道了

2021-02-13 歷史亂談

漢末三國鼎立,曹操喜歡人婦,劉備的女人總是漂泊不定,安穩過日子的孫權又是如何呢?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孫權的7個女人。


謝夫人


謝夫人

先來說說孫權的原配夫人,謝夫人。

這謝夫人是當年孫權的母親吳國太親自選中的女子,由吳國太親自為兒子下了聘書。

本來郎情妾意甜甜蜜蜜,可惜這謝夫人的肚子一直沒有動靜。江東孫家不是一般人家,這一份家業肯定要有子嗣來繼承,因此無後自然會擾亂孫權的心情,漸漸地孫權便開始冷落謝夫人了。

後來孫權把孫登過繼給了謝夫人,這孫登是小妾所生,但是謝夫人耿耿於懷孫權對自己的冷淡,終日生活在憂鬱之中,在孫登還沒長大的時候,就撒手西去了。


徐夫人


徐夫人

這位徐夫人和孫權是親戚,徐夫人的奶奶是孫權的姑姑,按輩分來論,孫權比徐夫人還大了一輩。

徐夫人和孫權可以算是兩小無猜的青梅竹馬,後來經過家族長輩牽線,徐夫人也進了江東孫氏的家門。

前面說過謝夫人很早就撒手西去,剩下孫登孤苦伶仃,徐夫人過門後,孫權又把孫登託付給了徐夫人來撫養。

這個孫登其實很有才能,後來被孫權立為太子,任上頗有建樹,當初謝夫人如果能看開點,將孫登撫養長大,其實也是非常光彩的一件事,只是天不遂人願,謝夫人心心念念自己的親生兒子,卻忽視了養子,更弄垮了自己的身體。

徐夫人教子非常有方,所以孫權非常滿意,順帶著對徐夫人也非常滿意,尤其的喜愛自己的青梅竹馬的徐夫人。

但是徐夫人有個毛病,這是很多女人都有的毛病,那就是善妒。

要在普通家庭,善妒沒什麼,可能還顯得非常有小女人的味道,但是帝王世家就不行了,後宮嬪妃要行為得體,母儀天下,善妒可是非常嚴重的一個缺點。這徐夫人仗著自己和孫權從小玩到大,加上從小嬌生慣養,以及養子有方,漸漸地就恃寵而驕,容不下後宮其他的嬪妃,隨著徐夫人的嫉妒心越來越強,孫權終於對徐夫人忍無可忍。

孫權很討厭女人善妒,於是就把徐夫人給廢了。


步夫人


步夫人

現在很多的三國題材的手遊裡,出現了一個人物叫"步練師",說的就是這個步夫人了。

步夫人是丞相步騭的族人,也算是江東大家族出來的女子了。步夫人和孫權屬於自由戀愛,這一點真的非常有意思。

有一年,步夫人跟著自己的家人躲避戰亂,經過長江邊的時候,剛好孫權帶兵路過那裡。高高地騎在馬上的孫權,不經意間的一個轉頭,就看到了人群裡的步夫人,這步夫人相貌清麗,氣質優雅,在人群中非常顯眼。

"只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孫權的視線就這樣定格在了步夫人的身上,而孫權頂盔亮甲,又氣度不凡,在行伍之中自然搶眼,無數的少女都將視線聚焦在騎在馬上的孫權身上,步夫人也跟著大家瞅了一眼,想看看大家在看什麼,就這一眼,步夫人的目光剛好迎上了火熱來襲的孫權目光,當下便擦出了愛的火花。然後,步夫人一家也不逃難了,步夫人成了孫權的女人。

步夫人應該是孫權最為喜愛的夫人了,而且步夫人性格溫和,為人寬榮,從不爭風吃醋,在後宮中風評也是很好的。孫權曾經幾次想要立步夫人為皇后,但是大臣們一直反對,反對的理由很簡單,既然孫登是太子,就應該立太子的母親徐夫人為皇后。

後來,步夫人也先孫權而離開了人世,孫權非常的傷心,將步夫人追贈為了皇后,而大臣們儘管老大不情願,但畢竟步夫人已不在人世,便也沒有計較什麼。

總的來說,步夫人是幸福的,她生前得到了孫權最多的愛,自己性格婉約,也不和人計較長短,生活也過的優哉遊哉。而孫權一而再地為步夫人爭取皇后的位置,足可見步夫人在孫權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麼的高。


袁夫人


袁夫人

袁夫人是袁術的女兒。

袁術僭越稱帝之後,很快就面臨四面楚歌的境地,吐血而亡。袁術死後,其一家老小都投奔到廬江太守劉勳那裡,但僅過了半年,孫策就擊敗了劉勳,袁術的全家女眷盡數被孫策的軍隊俘獲送往了吳郡,這其中也包括袁術的女兒。


袁術的女兒後來入宮做了孫權的夫人,袁術其人狡詐貪婪沒有信義,但女兒的性情卻與父親相反。袁夫人賢良淑德,知書達理,垂範後宮。只可惜這個袁夫人和孫權也一直沒有生育,孫權多次把小妾生的孩子交給袁夫人來撫養,也都沒有能夠養大的。

儘管如此,孫權依然比較喜愛袁夫人,在步夫人過世後,孫權打算立袁夫人為皇后,但袁夫人以自己沒有為孫家誕下子嗣而拒絕了。

從這裡可以看出,這個袁夫人並不熱衷於權力與虛名,這與她那個猴急著想當皇帝的父親可謂差距甚遠。


王皇后(夫人)


王皇后(夫人)


王夫人為孫權生了兩個兒子,孫和與孫霸,在孫登英年早逝之後,孫和就成了下一任太子。

這個王夫人也是天生麗質,加上為孫權生了兩個兒子,自然是深受孫權的喜愛。等到步夫人、袁夫人相繼去世之後,孫權便將王夫人立為了皇后,這一次大臣們不但沒有反對,還很配合,因為當時王夫人的兒子孫和已經是太子了。

所以,這位王夫人是東吳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后。

照理說,丈夫疼愛,兒子前途優秀,王夫人肯定可以安享晚年了,但是誰也沒想到,因為不小心得罪了孫權的愛女孫魯班公主,這個孫魯班對王夫人深惡痛絕。孫權晚年,孫魯班公主就經常在孫權面前說王皇后的壞話。在孫權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孫魯班造謠說王皇后聽說孫權病重,認為自己兒子即將登基稱帝,因此面有喜色。當時孫權就火了,還叫來王皇后對質,這樣折騰了幾次之後,王皇后便終日憂心忡忡,最後也鬱鬱而終。


潘皇后(夫人)

潘夫人

現在有句話叫"顏值改變命運",潘夫人就是這樣的典型案例。

潘夫人名叫潘淑,她應該長的非常美麗。潘夫人的父親是東吳的一個小吏,因為犯錯被處死,之後家人都沒貶為奴隸,潘淑和姐姐兩個人成了紡織工。孫權有一次去製造局視察工作,這一次,孫權又在人群裡發現了美女,這次的美女是潘淑。從此,潘淑擺脫了奴隸的命運,嫁入孫家,成為了孫權的女人。

潘夫人的肚子也很爭氣,生了個兒子叫孫亮,這孫亮後來成了孫權的繼任者,而潘夫人自己在生前也被孫權封為了皇后。

這個潘夫人相貌美麗,但是心腸卻狠毒如蛇蠍。潘夫人的善妒比起前面的徐夫人,要厲害上好幾倍。比如前面提到的袁夫人,袁夫人因為性格溫順識大體而受到孫權的喜愛,潘夫人就嫉妒的不得了,屢次在孫權面前詆毀袁夫人,有些地位低下的小妾就被潘夫人給設計害死了。

這個潘皇后作惡太多,最終下場也非常悽慘,最終被近侍的宮人在睡夢中給勒死了,事後因為這件事,處決了六七個與事件有關的宮女。

孫權駕崩後,潘皇后得以和孫權合葬在一起。


王夫人


南陽王夫人

這個王夫人與前面的王皇后一樣姓王,是南陽人,我們稱她為南陽王夫人,她其實也不簡單。

南陽王夫人有點像歷史上劉邦的女人薄姬,這個薄姬淡泊名利,在戚姬與呂后爭鋒的時候選擇淡出,結果最後呂后殺了那麼多嬪妃單單放過了薄姬,還放薄姬的兒子出去做王。之後風水輪流轉,薄姬的兒子登基成了漢文帝,自己也做上了太后,成為一樁美談。

這個南陽王夫人也是一個與世無爭的人,她在王皇后得勢的時候找機會搬出了皇宮,從後宮鬥爭中脫身,然後生下一個兒子孫休,這個孫休後來也做了皇帝,只不過那時候南陽王夫人已經不在了,但是孫休追封南陽王夫人為敬懷皇后。

總的來說,南陽王夫人的結局還算不錯的,所謂"欲取反與"的道理就是這樣吧。


孫權


孫權一生中共有7個兒子,4個女兒,但是除了孫亮、孫休,幾個子嗣的下場都不好。孫權的後宮之亂可見一斑,而子嗣的問題以及後宮的糾紛一直困擾著晚年的孫權。

孫權作為後起之秀,能夠和曹操、劉備這樣的梟雄並稱於世,孫權也堪稱是人傑,但是晚年的孫權卻讓人跌破眼鏡,變的昏聵不堪,細細想來,與後宮之亂多多少少是有關係的。

相關焦點

  • 孫權晚年為何會變得昏庸無道?看看他的這七個老婆就知道了!
    先來說說孫權的第一位老婆:謝夫人。徐夫人是孫權的第二個老婆,她是孫權姑姑的孫女,之後經過撮合,孫權便將她娶進了家門,封為妃子。品德高尚、溫柔賢淑,這些都是袁夫人的真實寫照,因此她也一直深受孫權的敬愛。而她也是除了步夫人之外孫權第二喜歡的老婆,在步夫人死後,孫權也曾想將袁氏立為皇后,但袁夫人深明大義,知道大臣們肯定不會同意,便以她自己沒有子嗣的理由拒絕了。接下來是孫權的第五位老婆,王夫人。
  • 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晚年為什麼會變得極其昏庸?
    孫權,三國東吳最傑出的領袖,忍辱負重。「任才尚謀,既有勾踐之奇觀,又有英國人之出眾品格,故能精於河桌,成於專業戶。」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到了晚年卻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昏君。為什麼?。其實,不僅是孫權,回顧兩千多年的封建帝王歷史,年老昏庸幾乎是所有帝王的標配。有人說,這是因為擁有至高無上的皇權已經太久,太孤獨了。在我的前半生,我整天提防著別人,精神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
  • 三國|孫權晚年為什麼要搞「二宮之爭」?
    然而晚年的孫權卻倒行逆施,最讓人詬病的,就是大搞「二宮之爭」。立孫和為太子,非要同時寵信個魯王,給予魯王的待遇與太子不相上下。弄得這倆各自結黨,紛爭不休。一堆「耿直」的臣子受了無妄之災,可憐的連名將陸遜受牽連被氣死了。最後孫權把太子孫和、魯王孫霸都廢了,立了個未成年人孫亮,導致東吳內亂不斷,國力衰落。那麼孫權晚年為什麼要搞「二宮之爭」?
  • 兩宮之爭:孫權晚年的昏聵
    可我今天所要說的卻是他晚年的昏聵,甚至東吳的滅亡也與之有著密切的關係,這卻是鮮為人知的。孫權,字仲謀,是江東猛虎孫堅的次子,江東小霸王孫策的弟弟,原本孫權是與帝位無緣的,可是他的父親和兄長都相繼英年早逝,孫權才得以接位,這既是他的幸運,同時又是他的不幸。
  • 晚年的孫權,為何突然變了個人?
    而曹操、劉備、孫權三人中,又是孫權活的最長:曹操死於220年,劉備死於223年,孫權則活到了252年,比他兩個老對手足足多活了30年之久。但是,短命有短命的灑脫,長壽卻也有長壽的煩惱。對於早早離世的曹操和劉備來說,他們逝世之後,再也不用管身後事了,可長壽的孫權卻在晚年陷入了人生的掙扎。
  • 孫權為什麼重用呂範?
    說起三國時期的呂範可能很多了不知道,不過卻有一個很經典的典故,這個典故就叫孫權重用呂範,那麼在歷史上為什麼孫權會重用呂範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下孫權為什麼重用呂範
  • 孫權這樣一個完美的人,卻在晚年犯下了大錯,結果早亡東吳
    ,比他的名氣還大但是,像若險要論那樣,其一生出色的孫權也毫不遜色熟悉三國史的人都知道,孫權最早不是孫家的第一個繼承人,而是從哥哥孫策父親孫堅繼承家業,一路奮鬥,很快就會家業長進然而,日軟英才孫策,在他最得意的時候,卻殺害了一名痛恨的刺客,孫權才將這一重任危急情況從兄長手中接過來雖然滿足了孫權兄的期待,但他的手,江東新人滾滾成長當時
  • 孫權為什麼一定要殺呂蒙?
    孫權為什麼要殺掉呂蒙?我猜他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做,因為他沒有看過《三國演義》,這都是小說家給他安排的,好戲。
  • 孫權放火,張昭塞門
    三國時孫吳政權重臣,歷輔孫策、孫權,皆有貢獻——他絕不是當時曹魏之華歆、蜀漢之許靖那樣的「政治花瓶」,而有所作為並見諸實效。尤其當孫策「輕佻果躁,隕身致敗」後,張昭親扶孫權上馬,整肅隊伍,穩定人心,一舉奠定新主權威,他也從此在孫權心目中佔有特殊地位,所以當他去世時,被諡曰「文」,熟悉中國歷史者都知道這個字的分量。 張昭一生最大政治汙點,是「赤壁之戰」時犯了投降主義的錯誤。
  • 孫權的皇后潘夫人,為什麼受到宮女的刺殺?或因政治鬥爭所致
    孫權有很多妻妾,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步練師。步練師是賢惠妃子的代表,可惜遲遲不能封后。下面小編要聊的人物與步練師恰恰相反,她性情陰險善妒,卻因為兒子的原因被封為皇后。不過這個皇后也沒有堅持多長時間,一年後就死於一場宮變。這場宮變也非常離奇,是被至少六、七個宮女殺死的。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三國趣事之一:孫權趣事
    對於這些,孫權付之一笑,說道:‌‌「子瑜和我共事多年,親如骨肉,彼此了解得十分透徹,對於他的為人,我是知道的,不合道義的事不做,不合道義的話不說。‌‌」為了讓眾人相信,孫權還特意以當初諸葛亮來東吳時,自己曾授意諸葛瑾勸諸葛亮留下來一事加以說明。當時諸葛瑾就回絕了孫權,諸葛瑾說:‌‌「我的弟弟諸葛亮已經投靠了劉備,應該效忠劉備。
  • 是孫權賜死的嗎?
    孫權殺過很多人。但這在當時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並沒什麼奇怪。從群雄逐鹿到三足鼎立,曹孫劉三家能夠完成割據,靠的不是政治智慧就是暴力手段。比如曹操尤其如此:孔融、禰衡、楊修、荀彧、崔琰的等等。對於這些亂世梟雄們來說政治利益永遠是排在第一位的,個別人的性命死不足惜。孫權也是一樣,在他的晚年:以言治罪,除掉朱據;大施淫威,逼死陸遜。
  • 孫策將孫權扶上位,後代的下場卻很慘
    有這麼一對兄弟,成了業內的一股清流,兄弟情深,他們就是孫堅的兩兒子,孫策和孫權。一直以來挺佩服小霸王孫策的胸懷和格局,在他遇刺後,拼盡最後一口氣將江東領導人的位置傳給了弟弟孫權。但哈叔覺得孫權是有負於哥哥孫策的,且聽我慢慢說來。
  • 孫權轉變成昏君的標誌性事件是什麼?
    可以說,孫權的早期作為,完全是符合古代明君標準的。但是,晚年的孫權,好大喜功,喜怒無常,尤其是內宮混亂,整個東吳政治環境惡劣,又是一個十足的昏君。那麼,促使孫權由明君轉變為昏君的標誌性事件是什麼呢?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封孫權為吳王,孫權接受了封號,同時立長子孫登為太子。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太子孫登同時被立為皇太子。
  • 孫權對周瑜的真實態度是什麼?看孫權是怎麼對周瑜的兒子的
    孫權這時候的情況與漢昭帝還不同,因為孫權割據江東,軍事上要有所作為,還必須依賴周瑜。但同時,作為君主,軍隊不能完全由自己掌握,而必須通過別人去指揮,顯然也是讓他感到壓力比較大的一件事。如果他和周瑜出現意見分歧,周瑜一怒之下,率軍而來,他就很尷尬了。
  • 孫權一生雄才大略,晚年犯下大錯,搞垮了自己的帝國
    而在這三個人中,曹操、曹孟德歷來被稱之為奸雄,劉備、劉玄德則被稱之為梟雄,唯有孫權、孫仲謀被冠以英雄之名。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在他的多首詞中就表達了對英雄孫仲謀的景仰,其中一首《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是這樣寫的:「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 曹操劉備死後,孫權活了30年,為什麼沒能一統天下?
    這裡就對曹操和劉備死後,孫權的所做所為,以及他的心裡想法做一個陳述總結。說說孫權晚年的那點事。公元219年,孫權幹了一件確定了三國鼎立的大事——偷襲荊州。這一戰,曹魏用事實證明了一件事:雖然是三足鼎立,但是蜀漢是個易守難攻的地方,曹丕選擇揮師南下瞄準孫權。如果蜀漢忍著不出兵,孫權只能自己單挑曹魏。孫權瞬間傻眼了……
  • 孫權為何要逼死陸遜?
    順便一提,顧譚、顧承兄弟既是江東豪族中的顧氏家族,又是江東豪族陸遜的外甥,孫權此舉可謂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果然,在一次孫權與魯王黨羽楊竺的對話中,孫和黨羽通過宮內內侍偵查到孫權的廢長立幼之念。於是,為了保全自己,孫和暗中派陸遜侄子陸胤到武昌向手握重兵的陸遜求援,同時,孫和的老師吾粲也一邊秘密聯繫陸遜一起挽救太子,一邊上疏勸諫孫權不要廢長立幼。
  • 在孫策去世以後,孫權怎麼處置他的親人?
    並且一共有四個孩子,從這一方面來看,他在強娶了大喬之前,其實就已經有女人了,所以真實的歷史並沒有什麼浪漫可言。在歷史中,人們根本就沒有辦法找到很多關於大喬的結局,更多的都是一種推測。在三國時期,人口因為常年的戰亂,所以大量的減少了。所以很多政權都為了鼓勵生育,創建了很多的政策,就像那些寡婦可以再嫁他人在當時也成為了一種風氣。
  • 孫權為啥不想學劉琮降曹
    孫權卻還有猶疑的空間,這是為什麼?       有些人說孫權是要稱帝的,肯定不會願意降曹的。這是馬後炮不可以。無論是史實還是演義,孫權確實對是『戰or降』搖擺不定。他內心深處確實不希望投降,但缺乏足夠的理據支撐,所以他等周瑜共商大計。然而,能促成他願意等周瑜的原因卻很少有人提到過。這裡,我不放借用另一個人物--劉琮來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