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晚年為何會變得昏庸無道?看看他的這七個老婆就知道了!

2021-03-05 歷史

說起孫權,作為三國之中稱帝最晚的,也是最年輕的領導者,直到公元229年,他才正式登基稱帝。而早年間的孫權可以說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明主,招攬賢能,志在四方,但到了晚年,孫權卻性情大變,經常猜忌宮中的官員,因此朝廷動蕩不安,內政混亂,而他所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在繼承人的問題上搖擺不定,這個決定也為日後的吳宮政變埋下了禍根。

其實,古代有不少君王都會犯一些早期英才偉略,但後期卻沉浸在自己的功績當中,不思進取的錯誤,成為了所謂的「昏君」。在公元251年11月,孫權在一次祭天活動之後便染上了風疾,不久後便撒手人寰。那麼孫權晚年究竟為何會變得昏庸無道呢?其實這跟他的七個老婆有很大的關係!

先來說說孫權的第一位老婆:謝夫人。

謝夫人是孫權的原配,當年是由吳國太親自為孫權下的聘書,將謝氏納為妃子。而孫權也相當中意她,並對其寵愛有加。但是再甜蜜的愛戀也敵不過沒有子嗣的事實,在與孫權的一生中,謝夫人從未誕下過一子,只能將小妾生的兒子孫登過繼給自己,這也導致她後來受到了孫權的冷落,最終抑鬱而死。

但是她的養子孫登卻相當為母親長臉,毫不誇張的說,孫登就是東吳最好的接班人,但天不遂人願,這位有能力改變三國局勢的少年英豪,最終卻英年早逝,可能是上天要亡東吳吧!

而孫權的第二位老婆就是徐夫人了。

徐夫人是孫權的第二個老婆,她是孫權姑姑的孫女,之後經過撮合,孫權便將她娶進了家門,封為妃子。在謝夫人死後,徐夫人也奉命繼續撫養孫登,並使其當上了太子,因此也深受孫權的喜愛。但人無完人,從小就嬌生慣養的徐夫人,也養成了嫉妒心強的毛病,久而久之,這件事傳到了孫權的耳邊,孫權覺得自己如此明主,怎能有這樣的妃子?於是就找了個理由把徐夫人給廢了。

孫權的第三位老婆是步夫人。

步夫人是丞相步騭的族人,而她與孫權之間的相見,其實還有不少浪漫情懷在呢:當時步夫人因為跟家裡面的人逃難,途徑長江領域,正好遇見孫權在帶兵出徵,孫權見她容貌美麗,自然對其一見鍾情,而步夫人也被孫權的氣質深深吸引,就這樣,二人結為了夫妻。

而步夫人也是孫權的所有老婆中最受恩寵的,沒有之一,並且她性情和婉,從不妒忌,因此孫權好幾次都想將她立為皇后,但是卻遭到了大臣們的極力反對,他們認為撫養太子孫登的徐夫人才是皇后位置獨一無二的人選。但不幸的是,步夫人不久後也去世了,孫權傷心不已,不顧大臣的反對,將步夫人追贈了皇后之位,足見她在孫權心中的分量。

孫權的第四位老婆是袁夫人。

這個袁夫人其實就是袁術的女兒,但是她卻不像自己的父親那樣。品德高尚、溫柔賢淑,這些都是袁夫人的真實寫照,因此她也一直深受孫權的敬愛。而她也是除了步夫人之外孫權第二喜歡的老婆,在步夫人死後,孫權也曾想將袁氏立為皇后,但袁夫人深明大義,知道大臣們肯定不會同意,便以她自己沒有子嗣的理由拒絕了。

接下來是孫權的第五位老婆,王夫人。

王夫人在孫權心裡則是接班步夫人和袁夫人的存在,與之前幾位一樣,王夫人自然也是花容月貌,深得孫權喜愛,而且她還為孫權生了兩個兒子,孫和跟孫霸。在步、袁二位夫人去世後,孫權也想將王夫人立為皇后。沒成想這次群臣竟然沒有反對,這也是因為當時她的兒子孫和已經當上太子的關係。因此王夫人就成了東吳的第一任皇后。

但是,到了孫權晚年的時候,他的女兒孫魯班公主一直對王皇后非常討厭,甚至達到了厭惡的程度,因此她一有機會就在孫權面前詆毀王皇后,甚至造謠說王皇后看到孫權快死了,認為兒子馬上就能當上皇上,因此面有喜色。這也導致孫權火冒三丈,直接質問王夫人,而王夫人也因此整日擔憂,最終抑鬱而死。

孫權的第六位老婆是潘夫人。

潘夫人其實是孫權的所有老婆中最美的一個,但是她的出身並不好,她的父親因為坐牢,導致潘夫人全家都曾做過奴隸,而孫權也是在一次視察奴隸工作時無意中發現,並喜歡上她的。

而潘夫人也是孫權的所有老婆中最幸運的,因為她是唯一一個在世時就被封為皇后的人,她也相當爭氣,為孫權生下了小聰明孫亮。但是,潘夫人的性格卻比起徐夫人更甚!不僅嫉妒宮中所有比她有姿色的人,甚至還設計害死了袁夫人以及後宮的許多侍妾。但惡有惡報,潘夫人最後也死在了侍候她的侍妾手中。因為這件事,孫權還曾一怒之下,殺了侍候她的所有侍妾。

孫權的第七位老婆是王夫人。

這個王夫人雖然也姓王,但她卻是會稽句章人,與前一個王夫人相像,她也是被選入宮中的。不過她卻是個與世無爭的人,前一個王夫人得勢後,她便順勢搬出了皇宮,還為孫權生下一子孫休,也就是東吳的第三任皇帝。在南陽王夫人去世後,兒子孫休便追封她為敬懷皇后。

而孫權的這些老婆也總共為他生了十一個兒女,其中七個兒子,四個女兒。而其中潘夫人膝下最小的兒子,孫亮,就是後來繼承了孫權大業的那個。而除了他之外,孫權的幾個子嗣都死的死,廢的廢,有這樣混亂不堪的家室,也難免孫權會變成之後飽受猜忌的那個「昏君」。這樣看來,後宮之亂的確是造成孫權晚年昏聵的罪魁禍首!

相關焦點

  • 看看孫權的7個老婆,就知道孫權晚年為什麼昏聵無道了
    江東孫家不是一般人家,這一份家業肯定要有子嗣來繼承,因此無後自然會擾亂孫權的心情,漸漸地孫權便開始冷落謝夫人了。後來孫權把孫登過繼給了謝夫人,這孫登是小妾所生,但是謝夫人耿耿於懷孫權對自己的冷淡,終日生活在憂鬱之中,在孫登還沒長大的時候,就撒手西去了。
  • 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晚年為什麼會變得極其昏庸?
    孫權,三國東吳最傑出的領袖,忍辱負重。「任才尚謀,既有勾踐之奇觀,又有英國人之出眾品格,故能精於河桌,成於專業戶。」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到了晚年卻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昏君。為什麼?。其實,不僅是孫權,回顧兩千多年的封建帝王歷史,年老昏庸幾乎是所有帝王的標配。有人說,這是因為擁有至高無上的皇權已經太久,太孤獨了。在我的前半生,我整天提防著別人,精神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
  • 兩宮之爭:孫權晚年的昏聵
    可我今天所要說的卻是他晚年的昏聵,甚至東吳的滅亡也與之有著密切的關係,這卻是鮮為人知的。孫權,字仲謀,是江東猛虎孫堅的次子,江東小霸王孫策的弟弟,原本孫權是與帝位無緣的,可是他的父親和兄長都相繼英年早逝,孫權才得以接位,這既是他的幸運,同時又是他的不幸。
  • 晚年的孫權,為何突然變了個人?
    而曹操、劉備、孫權三人中,又是孫權活的最長:曹操死於220年,劉備死於223年,孫權則活到了252年,比他兩個老對手足足多活了30年之久。但是,短命有短命的灑脫,長壽卻也有長壽的煩惱。對於早早離世的曹操和劉備來說,他們逝世之後,再也不用管身後事了,可長壽的孫權卻在晚年陷入了人生的掙扎。
  • 孫權死後十八年,他的七個兒子為何一個不剩?
    其時孫亮還是十歲的孩子,他是孫權最小的兒子。孫亮之前的太子是孫和,兩年前的改嗣引發了一場地震,廢立之際,孫權已將孫和幽閉在宮內,驃騎將軍朱據等率大批官員連日赴宮門叩首請願,孫權從宮裡親睹這情形,心裡發怒,也有些發毛。先是殺了幾個諫諍的官員,又將為首的朱據拽入宮內杖笞。朱據是孫權的小女婿,竟未能得免,後來更被「追賜死」。其實,東吳立嗣不止鬧出這一場風波。
  • 孫權這樣一個完美的人,卻在晚年犯下了大錯,結果早亡東吳
    ,比他的名氣還大但是,像若險要論那樣,其一生出色的孫權也毫不遜色熟悉三國史的人都知道,孫權最早不是孫家的第一個繼承人,而是從哥哥孫策父親孫堅繼承家業,一路奮鬥,很快就會家業長進然而,日軟英才孫策,在他最得意的時候,卻殺害了一名痛恨的刺客,孫權才將這一重任危急情況從兄長手中接過來雖然滿足了孫權兄的期待,但他的手,江東新人滾滾成長當時
  • 清朝最慘官員俞鴻圖:科考洩題被判腰斬,死前以手蘸血連寫七個慘
    俞鴻圖在雍正十年被任命為河南學政,苦熬二十年,最終熬到了這一官位按理來說已經是極大的榮耀了,學政之職雖然清閒,但是卻掌管了一省人才的選拔和教育文化各類事務,然而令俞鴻圖沒想到的是這一職務竟然讓他死無葬身之地,雍正十年,河南舉行科考
  • 他為何會被孫權重用呢?
    東漢末年,諸葛瑾避禍江東,有人將他引薦給孫權,孫權像對待魯肅等人一樣重視他,起初任命他為長史,呂蒙去世後,諸葛瑾代替呂蒙做南郡太守。孫權稱帝後,諸葛瑾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明明諸葛瑾是諸葛亮的親哥哥,諸葛亮是三國群雄人人皆知的蜀國軍師,為何孫權沒有懷疑諸葛瑾?其實東吳的很多大將都對諸葛瑾心存懷疑。當時,劉備要為關羽報仇,出動七十萬大軍準備攻打吳國,孫權很害怕。
  • 孫權稱帝後只追封孫堅為皇帝,卻無視孫策,他為何如此忘恩負義?
    開宗明義:孫權不追封孫策為皇帝是對的!很多人認為,孫權的江山從哥哥孫策手上繼承而來,當上皇帝後卻不給哥哥加帝號,太忘恩負義。這是典型不了解古代禮法的觀點,孫權這麼做是對古代禮法的嚴格執行。首先我們要理解,古代開國之君為何要追封先祖。
  • 《鹿鼎記》:在七個老婆中,為何最懂韋小寶的是蘇荃?
    七個老婆都很愛韋小寶,但卻並不是每一個都能讀懂他。準確地說,最懂韋小寶的老婆只有一個,那就是蘇荃。雖然蘇荃認識韋小寶不是最早的,但這個女人卻是韋小寶七個老婆中最理性、最成熟的,因此她深受韋小寶的喜愛,成為最早懷上韋小寶孩子的女人之一。在七個老婆中,為何最懂韋小寶的是蘇荃?
  • 三國|孫權晚年為什麼要搞「二宮之爭」?
    然而晚年的孫權卻倒行逆施,最讓人詬病的,就是大搞「二宮之爭」。立孫和為太子,非要同時寵信個魯王,給予魯王的待遇與太子不相上下。弄得這倆各自結黨,紛爭不休。一堆「耿直」的臣子受了無妄之災,可憐的連名將陸遜受牽連被氣死了。最後孫權把太子孫和、魯王孫霸都廢了,立了個未成年人孫亮,導致東吳內亂不斷,國力衰落。那麼孫權晚年為什麼要搞「二宮之爭」?
  • 直到臨死陸遜才想明白,為何孫權一定要逼死他
    孫權和陸遜,早年的關係非常好。兩人相知相得數十年,同心協力打贏夷陵大戰,留下了許多君臣配合默契的佳話逸事。然而到了孫權的晚年,陸遜卻最終以悲劇收場。由於孫權不同意陸遜的意見,二人之間出現了許多爭議,陸遜被孫權多次指責,氣鬱而死。可以說,是孫權親自逼死了陸遜。孫權一直都特別的看重陸遜,為何要這麼做?
  • 東吳大帝孫權,他在位24年,享年71歲,為何說他是悲情英雄?
    說起三國時代的東吳大帝孫權,我們首先會想起辛棄疾詞《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那句「生子當如孫仲謀」,其實這是梟雄曹操對孫權的贊語。
  • 為何司馬懿兒子都是人才,諸葛亮兒子平庸無能,背後原因值得借鑑
    因此司馬懿的九個兒子中有多個當了皇帝,成為歷史課本上的常客,可惜諸葛亮的兒子卻平平無奇,在歷史上沒有掀起多大的水花。這其中又有什麼原因呢?司馬懿的兒子古人可不像現代人一樣實行一夫一妻制,所以大軍師司馬懿一共有著四位夫人,這四位夫人為司馬懿誕下了九個兒子。下面我們就看看司馬懿的兒子們有哪些成材。首先是大夫人張春華生的三個兒子。
  • 不狐塗丨紫髯長者晚年為何「倒行逆施」?
    我就來說說晚年「昏聵」的渣權吧。孫權晚年最讓人詬病的,就是「二宮之爭」。老老實實地重用太子不就完了嗎?結果他非要同時寵信個魯王,弄得這倆各自結黨,紛爭不休。一堆「耿直」的臣子受了無妄之災,可憐的連清人陸遜就這樣被氣死了。最後孫權把太子孫和、魯王孫霸都廢了,立了個未成年人孫亮。
  • 為何司馬懿晚年厭惡自己的老婆?
    為何司馬懿晚年厭惡自己的老婆?時間:2020-07-29 16:34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司馬懿一生有幾個女人? 為何司馬懿晚年厭惡自己的老婆? 司馬懿一生共有四個夫人,這裡所說的妻子就是指他的嫡妻張春華,比司馬懿小十歲。張春華年少時就有德行,智慧見識超過常人。
  • 張飛為何能吼死夏侯傑?醫學專家:並非張飛神勇,只不過是個巧合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在《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情節,張飛三吼退曹兵,張飛之勇猛在《三國演義》中是赫赫有名的,張飛在三國中打架從沒輸過
  • 孫權一生雄才大略,晚年犯下大錯,搞垮了自己的帝國
    而在這三個人中,曹操、曹孟德歷來被稱之為奸雄,劉備、劉玄德則被稱之為梟雄,唯有孫權、孫仲謀被冠以英雄之名。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在他的多首詞中就表達了對英雄孫仲謀的景仰,其中一首《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是這樣寫的:「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 看看他的七個老婆就知道了
    《鹿鼎記》是我們國內非常經典的一部影視作品,劇中韋小寶與七個老婆的愛情糾葛是此劇的一大看點,正因為經典,所以經常會被翻拍成各種版本。
  • 蘇有朋喜歡林心如,為何卻不娶她?看看他藏了10年的老婆就知道了
    蘇有朋對林心如是非常有好感的,就算說是喜歡也不為過,但為何最後卻不娶她呢?其實看看他藏了10年的老婆就知道了。 ,就連私下也會為對方慶生,在有煩心事的時候也會向對方訴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