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制科研院所向創新型企業轉型,為什麼沒能成功?

2020-12-26 品科創說管理

(本文由上海復斯管理諮詢公司研究並發布。)

國家最初希望轉制科研院所成為創新型企業。

但大部分科研院所轉制後要麼越來越弱小、勉強生存,要麼雖然從規模上有很大突破但基本都走向一般生產製造型企業。這兩種情況下,科研資源嚴重削弱、科研管理也明顯退化——而相比之下,軍工類院所或劃入集團的科研院所,其科研力量則保持的相對較好。結果到後來,只能將這些獨立科研院所再次劃歸給大型國有集團。

失敗原因:技術創新環境不具備,創新型企業過少。

進入市場後,科研院所雖然壓力大了,但壓力大不一定就能搞出科研,結果是往後跑、滑向低端產業。改革時機過早,技術創新環境不具備:那時企業發展方式非常粗放,在這樣的產業體系裡,科技真的會給企業帶來額外的收益嗎?——可能有但遠不如房地產及其它投資;科技真的會給企業帶來產業的競爭力嗎?——長期是但短期未必。

從個人消費品看,比如微鍋爐,你的技術可能可以生產出更高技術質量的產品,但外觀設計可能還不太好看,而格蘭士等為代表的中低端製造企業可以生產非常廉價的、技術水平偏低的產品。在當時人民生活水平、消費水平和消費觀念(要麼買便宜的要麼就買進口的)下,科研院所的產品很難得到市場認可,它活不下去。——當然,這也與國家對產品質量控制的最低標準設置和管理有關。

從面向企業的消費對象看,技術服務對象是企業,但這些企業沒有需要,看不到技術的價值。這樣的市場環境下,科研院所只能自己生產出完整的產品,而不能依靠技術本身求得生存。創新型企業過少,依靠科技進步的企業過少,導致轉制科研院所和其它科創企業的生存或者說消費環境惡劣。

現在雖然環境有所改善,但很多科研院所元氣損耗過大、無力僅依靠自身發展成創新型企業。

當時,整個社會對技術和創新不相信、不渴望,現在明顯更真心真意,得到科研院所往往如獲至寶。現在外部環境雖然有所改善,但科研院所元氣已損耗過大——科研資源弱化、科研跟蹤斷裂、科研人員斷層、科研能力退化。當下看,這些科研院所自身大多已不具備直接發展成為創新型企業的基礎。

國家改變策略後將科研院所都併入大型集團,但這些集團在改造和利用科研院所時應注意到其特殊性。

當前,一些科研院所被併入了大型國企集團,但這些集團是否有這個耐心讓它們恢復元氣,可能來了就想「摘果子」——要成果、要產出。面對經歷過十多年獨立發展艱辛後的科研院所,應在改造和利用時關注一些特殊方面:

一是,需要在構造集成創新體系時,首先在科研資源和科研管理上增加投入與關注。雖然這些科研院所的科研資源弱化嚴重,但相比集團內其它主體,科研院所對科研過程、科研理解還是豐富得多、深刻得多,但目前也必須加緊恢復。——這也是很多新建的中央研究院,即便調派精兵強將、大力投入,也很難在幾年內取得任何實際成效的原因之一。

二是,要處理好科研院所自帶的產業公司。科研院所原有產業公司應定位在為科研需要而存在的產業,衡量的標準也不是這些產業的規模、利潤等。樹立對科研成果、科研人員的尊重,而不僅僅是靠經濟激勵。具體講:對於新技術或集團暫時沒有的產業方向,走到產業孵化狀態,然後衡量其價值(並不一定就是給錢,關鍵是衡量價值貢獻)轉移給集團進行大規模產業發展;對提升性技術進步,這種產業最好不要自己做,而是為當前集團中已有的產業公司提供科研成果。

****【上海復斯管理諮詢公司/品科創說管理專欄】****

相關焦點

  • 強化轉制科研院所在創新體系中的戰略地位——訪全國政協委員...
    轉制科研院所在引領應用基礎和關鍵共性技術等領域科技創新、加快科技成果孵化和產業化轉化、推動行業技術進步等方面應該發揮重要作用。王翠坤說,當前,中國正在邁入向「創新驅動」轉型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加強國家創新體系轉型建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2020年5月14日召開會議指出,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強科技創新和技術攻關,強化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產品保障能力。
  • 王翠坤委員:強化轉制科研院所在國家戰略性科研工作中的地位
    人民政協網北京5月21日電(記者 照寧)當前中國正在邁入向「創新驅動」轉型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加強國家創新體系轉型、建設。轉制科研院所作為重大領域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在引領應用基礎、關鍵共性技術等領域科技創新,加快科技成果孵化、產業化轉化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保障。
  • 科研院所改制的「西北密碼」
    作為我國首批242家轉制的科研院所之一,位於西安的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下稱「西北院」)轉制20年來,通過實行「三位一體、母體控股、股權激勵、資本運作」的創新發展模式,已從單一科研單位發展成為集科研、中試、產業「三位一體」的我國稀有金屬材料領域中的「領頭羊」科技型企業。
  • 王翠坤委員:應強化轉制科研院所「主力軍」地位
    人民政協網北京5月21日電(記者 照寧)當前中國正在邁入向「創新驅動」轉型的關鍵時期,轉制科研院所作為重大領域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在引領應用基礎、關鍵共性技術等領域科技創新,加快科技成果孵化、產業化轉化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保障。
  • 又一家轉制科研院所要來科創板了 中鋼礦院擬衝刺科創板
    原標題:央企「考生」中鋼礦院擬衝刺科創板成中國電研後又一科研院所轉制案例繼中國電研之後,又一家轉制科研院所要來科創板了。11月24日,上交所正式受理了中鋼集團馬鞍山礦山研究總院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鋼礦院」)的科創板IPO申請。
  • 切實激勵轉制科研院所「公益性」研發—新聞—科學網
    作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保障,轉制科研院所理應在加快科技成果孵化、產業化轉化,推動科技創新、行業技術進步等方面發揮作用。
  • 李紅霞:加大對轉制院所企業重點實驗室的支持力度
    「希望國家能進一步加大對轉制院所企業重點實驗室的支持力度。」26日,正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中鋼集團洛陽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譽院長、先進耐火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紅霞說,作為一名企業科研人員,這是她的建議,也是她的願景。
  • 銷售易為中煤科工重塑業務管理新模式,加速中央直屬科技企業數位化...
    【前言】銷售易籤約中國煤炭科工集團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原院),根據企業自身業務需求,以定製化智能CRM管理系統,助力中央直屬科技型企業加速數位化轉型,推進業務增長!
  • 北京市65家科研院所將改制
    北京11日消息:北京市即將發布《關於市屬技術開發型科研院所轉制的意見》,按文件精神,這次涉及改制的技術開發型科研院所將達65家,佔該市107家院所總數的60%。此間《北京青年報》稱,這是繼前一段國家經貿委所屬242家科研院所改制重組後,國內科研領域的又一次重大改革。
  • 以科研智慧助力國產大飛機發展 ――中飛院亮相第四屆COMAC國際...
    作為活動主辦方之一,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以下簡稱「中飛院」)的專家代表,結合學校辦學特點與科研優勢,圍繞「商用飛機智慧運營與服務」這一活動主題,交流經驗、探討疑難、展示成果、促進合作,為推動國產大飛機發展貢獻來自中飛院的科研智慧。  「國產民機的誕生是打造『中國特色新型飛行員訓練模式』的重大歷史機遇。」
  • 助企業攻克技術難題!中北大學德州研究生分院科研成果落地生根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金剛「感謝趙院長團隊帶來的新技術,讓我們研製出了新工藝,新型環保產品即將走向市場,企業營業額實現了翻倍。」而這種改變,僅是中北大學德州研究生分院成立後,在提高企業效益方面的一個縮影。該院自2019年11月份成立至今,不僅填補了德州研究生階段教育的空白,同時,德州企業和大學、科研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通過科研成果轉化、委託開發和協同攻關等模式,吸引科研創新團隊和創投基金入駐,解決制約德州產業發展的技術難題,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 加速政企數位化轉型 華為雲企業數位化轉型高峰論壇成功舉辦
    10月28日,「智美蓉城·進而有為 華為成都城市峰會2020」成功舉辦。峰會期間,企業數位化轉型高峰論壇也成功舉行。來自四川及成都市的各級政府代表、企業高層和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企業上雲和數位化轉型之路。
  • 西安企業「黃馬甲」成功轉型
    新華社西安9月10日電 題:從上門配送報紙到保障市民餐桌——西安企業「黃馬甲」成功轉型新華社記者李華、薛天每天清晨,古城西安的大街小巷都穿梭著一支2500多人的隊伍。為了穩定團隊,解決2000多人的「吃飯問題」,2016年,「黃馬甲」決定進行深度轉型,目標是生鮮加工配送、同城電商快遞以及快消品市場的分銷。「當時沒有人看好我們,說我們是門外漢,說我們選擇的行業競爭激烈,是『九死一生』。但如果不轉型,這家企業一定會死。
  • 科研創新助推快速成長,金宇公司榮膺「山東省瞪羚企業」
    12月16日,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關於公布2020年度山東省瞪羚、獨角獸企業的通知》(魯工信創〔2020〕222號),公布了2020年度山東省獨角獸企業和瞪羚企業,建設集團所屬濟南金宇公路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獲評2020年度山東省瞪羚企業,為集團首家獲此殊榮的企業。
  • 中鋼礦院科創板IPO申請 公司控制權引爭議
    中鋼礦院成立於1992年,主要從事以礦產資源開發及綜合利用為主的技術與工程服務業務,以及以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珠為主的新型材料研發、生產、銷售業務,目前二者的營收佔比分別為70%、30%。  據了解,中鋼礦院的前身為始建於1963年的冶金工業部黑色冶金礦山研究院,是國內較早一批從事礦產資源開發技術研究的國家級科研院所。在爆破技術的研究過程中,公司基於無機非金屬材料空心玻璃微珠對乳化炸藥性能的影響,開始進行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珠的研發和生產,又開拓了新型材料業務。  《科創板日報》注意到,這是繼中國電研之後,轉制科研院所申報科創板的第二個案例。
  • 明星跨界與轉型帶貨,王祖藍為什麼能成功?
    在復產復工的背景下,王祖藍兩場公益直播帶貨不僅促進了當地企業恢復產能,也一定程度上加快釋放了消費潛力,而以王祖藍為代表的明星積極助力公益,不僅通過發揮明星效應承擔社會責任,也完成了自身在新媒體時代的跨界與轉型
  • .| 淄博市製造業轉型升級新聞發布會召開 助推企業跨越發展
    淄博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克海,向社會發布「十三五」期間淄博市製造業轉型升級和《關於支持企業跨越發展的若干政策》相關情況。  淄博作為一座擁有110多年近現代工業文明史的老工業城市,製造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石和優勢。
  • 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我們什麼時候能等到?
    只有完成上述四個階段後,疫苗才可以申請生產許可證,最終經過國家層層審批進行批量生產、抽樣檢查等多項程序之後方能正式生產上市。儘管研製困難、過程緩慢,但疫苗仍然是防控傳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疫苗依然被人們寄予厚望。
  • 佛山市國星光電股份有限公司:閃耀時代之光 邁向百年企業
    從國營小廠到國際龍頭,從門外漢到行業領跑者,作為2019年「佛山·脊梁企業」宣傳對象之一,佛山市國星光電股份有限公司50年來堅持與時代同頻共振,以創新技術驅動企業發展,不斷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成為「中國質造」的行業典範和實力擔當。
  • 共助中小微企業紓困轉型
    「夥伴行動」將緊密圍繞解決中小微企業「不會轉、不能轉、不敢轉」問題,搭平臺、聚合力、優服務,共同構建「政府引導—平臺賦能—龍頭引領—機構支撐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企業數位化轉型從選擇項變成了必答題。如何通過數位化轉型,幫扶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繼而實現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