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轉制科研院所在創新體系中的戰略地位——訪全國政協委員...

2020-12-26 中國建設新聞網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王翠坤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轉制科研院所作為重大領域科技創新的主力軍,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保障。轉制科研院所在引領應用基礎和關鍵共性技術等領域科技創新、加快科技成果孵化和產業化轉化、推動行業技術進步等方面應該發揮重要作用。

王翠坤說,當前,中國正在邁入向「創新驅動」轉型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加強國家創新體系轉型建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2020年5月14日召開會議指出,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強科技創新和技術攻關,強化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產品保障能力。

近年來,有關部門不斷加強對轉制科研院所的支持,但轉制科研院所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一是缺乏有效經費支持,「公益性」研發積極性不高。科研院所轉制為企業後,其「營利性」與產業共性技術研究的「公益性」是矛盾的。產業共性技術的研發由於難度大、周期長,需要投入很大財力、人力,以致高水平的、適於產業共性技術的研究越來越難以組織,轉制科研院所對「公益性」技術研發積極性不高。

二是受限於績效考核體系,專業服務機構與專業人才隊伍缺乏,轉制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較弱。對轉制科研院所的現行績效考核政策體系以效益為導向,適用於科技成果轉化的考核評價體系尚未有效建立。

三是激勵機制難以落地,人才流失趨勢加重。轉制科研院所雖然完成企業改革,但適應市場化經營的激勵機制、薪酬機制仍未完全建立,無法真正調動人才的工作積極性,人才流失有加大的趨勢。

為此,王翠坤建議:

一是進一步明確轉制科研院所在基礎性、社會公益性、國家戰略性等科研工作中的地位。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加大促進轉制科研院所科技創新的改革力度,做強、做優、做大國家技術創新體系。統籌轉制科研院所創新資源,搭建高層次技術創新平臺,輻射帶動行業創新。以有實力的行業大院、大所為骨幹依託,牽頭、整合產學研用相關各方,在產業共性技術應用、基礎研究、公益性技術研究等領域給予重大項目立項和經費傾斜。

二是突出創新在轉制科研院所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中長期創新考核機制,加大轉制科研院所負責人創新考核權重,促進轉制科研院所大幅增加科技創新投入;完善轉制科研院所創新容錯機制,建立創新容錯負面清單制度。在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建立科技成果轉化的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制定配套的政策和實施細則,如對轉制科研院所在孵化機構、平臺建設等方面的投入,在經營業績考核中「視同於利潤」等等。

三是完善政策法規。推動轉制科研院所更好地參與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對接科技計劃立項工作,實現創新源頭與市場需求深度銜接。加大轉制科研院所技術創新的穩定投入,提升研發投入效率。研究制定轉制科研院所的科研開發、成果孵化轉化、人才引進和培養、科技服務等領域的資金、投資、稅收、激勵等方面政策,明確和擴大支持範圍,延長支持期限,為轉制科研院所注入更加充足的活力。推動轉制科研院所股權、分紅激勵及科技成果轉化等政策落地。


相關焦點

  • 王翠坤委員:強化轉制科研院所在國家戰略性科研工作中的地位
    人民政協網北京5月21日電(記者 照寧)當前中國正在邁入向「創新驅動」轉型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加強國家創新體系轉型、建設。轉制科研院所作為重大領域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在引領應用基礎、關鍵共性技術等領域科技創新,加快科技成果孵化、產業化轉化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保障。
  • 王翠坤委員:應強化轉制科研院所「主力軍」地位
    人民政協網北京5月21日電(記者 照寧)當前中國正在邁入向「創新驅動」轉型的關鍵時期,轉制科研院所作為重大領域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在引領應用基礎、關鍵共性技術等領域科技創新,加快科技成果孵化、產業化轉化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保障。
  • 切實激勵轉制科研院所「公益性」研發—新聞—科學網
    作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保障,轉制科研院所理應在加快科技成果孵化、產業化轉化,推動科技創新、行業技術進步等方面發揮作用。
  • 科研院所改制的「西北密碼」
    作為我國首批242家轉制的科研院所之一,位於西安的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下稱「西北院」)轉制20年來,通過實行「三位一體、母體控股、股權激勵、資本運作」的創新發展模式,已從單一科研單位發展成為集科研、中試、產業「三位一體」的我國稀有金屬材料領域中的「領頭羊」科技型企業。
  • 李紅霞:加大對轉制院所企業重點實驗室的支持力度
    「希望國家能進一步加大對轉制院所企業重點實驗室的支持力度。」26日,正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中鋼集團洛陽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譽院長、先進耐火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紅霞說,作為一名企業科研人員,這是她的建議,也是她的願景。
  • 轉制科研院所向創新型企業轉型,為什麼沒能成功?
    國家最初希望轉制科研院所成為創新型企業。但大部分科研院所轉制後要麼越來越弱小、勉強生存,要麼雖然從規模上有很大突破但基本都走向一般生產製造型企業。這兩種情況下,科研資源嚴重削弱、科研管理也明顯退化——而相比之下,軍工類院所或劃入集團的科研院所,其科研力量則保持的相對較好。
  • 又一家轉制科研院所要來科創板了 中鋼礦院擬衝刺科創板
    原標題:央企「考生」中鋼礦院擬衝刺科創板成中國電研後又一科研院所轉制案例繼中國電研之後,又一家轉制科研院所要來科創板了。11月24日,上交所正式受理了中鋼集團馬鞍山礦山研究總院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鋼礦院」)的科創板IPO申請。
  • 北京市65家科研院所將改制
    北京11日消息:北京市即將發布《關於市屬技術開發型科研院所轉制的意見》,按文件精神,這次涉及改制的技術開發型科研院所將達65家,佔該市107家院所總數的60%。此間《北京青年報》稱,這是繼前一段國家經貿委所屬242家科研院所改制重組後,國內科研領域的又一次重大改革。
  • 讓創新為發展注入新動能
    ◎展望二〇三五年,我省區域創新能力顯著提高,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區塊鏈+」 加出活力新雲南創新是引領雲南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在《建議》中,「建設創新型雲南」也是雲南未來5年濃墨重彩的一章。
  • 深圳市政協發動136名委員歷時半年深度調研給出30條建議
    因此,調研組建議,深圳應及早布局,進行全面的資金、裝備條件與技術支持,將深圳建設成全國乃至全球的科研成果中試基地,爭取讓世界最先進的科技成果在深圳產業化。鼓勵深港加強科研合作搭建灣區科技服務共享平臺市政協委員夏俊提出,鼓勵香港高校和科研機構與內地科研機構開展相關合作。
  • 全國政協委員歐宗榮: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亟待提升
    來源:中國經營網原標題:全國政協委員、正榮集團董事局主席歐宗榮: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亟待提升本報記者 方超 石英婧 上海報導後疫情時期,如何更好提升基層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工商聯副主席、正榮集團董事局主席歐宗榮,今年就帶來《關於構建社區治理共同體 推進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提案》。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工商聯副主席、正榮集團董事局主席歐宗榮「社區治理是社會治理的重心,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基石。」
  • 蘇創| 縣域科技創新如何打通「任督二脈」 這5個全國創新型縣(市...
    目前,他擔任常熟國家大學科技園 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先後牽線30多家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與園區建立合作關係。  科技鎮長團是江蘇省為打破構建基層科技創新體系,有效解決區域經濟轉型難題的一項創舉。「常熟是江蘇開展科技鎮長團工作的起點,自2008年啟動試點至今,先後有12批175人次共122位主要來自省級機關部門、高校科研院所、央企軍工院所的高層次管理人才和專業科研人才來常工作。」
  • 政協委員反思新冠肺炎疫情:我國公共衛生缺乏戰略性國之重器
    12月19日,由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主辦的「健全公共衛生體系 提升全民健康素養」座談會在京舉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全球公共衛生中心主任董小平表示,必須從戰略上做好公共衛生研究,並且常抓不懈。
  • 科技創新「置頂」 國家戰略布局蓄勢加碼
    新華社北京12月25日電(記者鍾源張莫)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性正迅速「置頂」。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明年要抓好八項重點任務,其中,「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居於首位。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要充分發揮國家作為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的作用,堅持戰略性需求導向,確定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著力解決制約國家發展和安全的重大難題。「一國不同階段科技創新現狀和需要解決的問題,決定了該國科技創新組織體系的構建。」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綜合發展研究所所長王革表示。
  • 讓知識真正成為力量——全國政協無黨派人士界別委員「文化領域...
    11月3日至7日,全國政協無黨派人士界別委員專題視察團赴浙江省,就「文化領域智慧財產權保護」主題開展視察,實地了解文化領域智慧財產權的保護能力和保護體系,感受這項工作的社會滿意度和激勵創新作用。前天(11月1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正式通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全國政協無黨派人士界別委員的微信群裡立刻轉發熱議。
  • 科技部部長回應政協委員關切——院士頭銜不是學術不端擋箭牌
    12月3日,全國政協委員、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張博與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聊起了自己目睹的幾個學術怪現象。
  • 廣東省政協表彰2019年優秀提案及履職優秀委員
    中國網廣州1月12日訊(記者 盧佳靜) 2019年,廣東省政協各參加單位及廣大政協委員為開創新時代廣東改革開放新局面作出了積極努力。為樹立典型、激勵先進,更好發揮政協委員在政協工作中的主體作用,更好促進提案工作提質增效,廣東省政協決定對《關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落地實施的系列提案》等39件優秀提案、馬志達等21名履職優秀委員予以表彰。
  • 全國政協委員歐宗榮:建議提高社區工作者薪酬待遇
    中新經緯客戶端5月20日電(薛宇飛)全國兩會即將開幕,全國政協委員、正榮集團董事局主席歐宗榮帶來了《關於構建社區治理共同體 推進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提案》。歐宗榮在提案中指出,在這場全民抗疫鬥爭中,基層社區作為防控的第一線,發揮了關鍵作用,但也折射出不少短板亟待提升,他建議,建設高素質社區工作者隊伍,提高社區工作者薪酬待遇。
  • 【委員風採】勇立潮頭創大業 ——記全國勞動模範、省政協委員、康...
    另外,企業內部也培養了一批科研人員和技術工人,而且員工隊伍非常穩定。為了提高員工的創新積極性,公司制定了配套獎勵機制,對產品創新、工藝技術改進、節能降耗增效、開拓產品市場等方面成績突出者給予獎勵。 在引進高技術人才的同時,公司成立了技術研發中心,每年投入銷售額的5%用於新產品的開發以及生產設備的技術改造,並與國內多個科研院所及知名院校建立良好的合作研發關係,致力於高性能隱形眼鏡及護理產品的研發。其中自主研發的隱形眼鏡「三明治」染色技術,避免顏料直接與角膜接觸,使色彩鮮明度更高,保證了鏡片在佩戴過程中更安全、舒適。
  • 福建:組建「大兵團」,強化「頂天立地」戰略科技力量
    陳秋立剛剛閉幕的福建省委十屆十一中全會提出,要深入實施科教興省、人才強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高水平創新平臺體系等。近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的新福建宏偉藍圖指引下,福建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第一動力,積極探索「大科研」、組建「大兵團」,對標國家重大科技創新基地創建標準,在能源材料、光電信息和綠色石化等戰略性新興領域,建設若干個研發前沿、學科融通、綜合集成的福建省創新實驗室,使之成為承擔國家使命和驅動地方發展的「頂天立地」大平臺,為培育福建高質量發展新優勢提供戰略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