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坤委員:強化轉制科研院所在國家戰略性科研工作中的地位

2020-12-26 人民政協網

人民政協網北京5月21日電(記者 照寧)當前中國正在邁入向「創新驅動」轉型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加強國家創新體系轉型、建設。轉制科研院所作為重大領域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在引領應用基礎、關鍵共性技術等領域科技創新,加快科技成果孵化、產業化轉化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保障。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結構所所長王翠坤經調研發現,近年來,有關部門不斷加強對轉制科研院所的支持,但轉制科研院所仍然存在缺乏有效經費保障、「公益性」研發積極性不高、受限於績效考核體系,專業服務機構與專業人才隊伍缺乏,轉制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較弱等問題。

為此,王翠坤建議,進一步明確轉制科研院所在基礎性、社會公益性、國家戰略性等科研工作中的地位;突出創新在轉制科研院所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中長期創新考核機制,加大轉制科研院所負責人創新考核權重,促進轉制科研院所大幅增加科技創新投入;完善轉制科研院所創新容錯機制,建立創新容錯負面清單制度。

同時,王翠坤建議,完善政策法規,推動轉制科研院所更好地參與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對接科技計劃立項工作,實現創新源頭與市場需求深度銜接,加大轉制科研院所技術創新的穩定投入,提升研發投入效率。

相關焦點

  • 王翠坤委員:應強化轉制科研院所「主力軍」地位
    人民政協網北京5月21日電(記者 照寧)當前中國正在邁入向「創新驅動」轉型的關鍵時期,轉制科研院所作為重大領域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在引領應用基礎、關鍵共性技術等領域科技創新,加快科技成果孵化、產業化轉化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保障。
  • 強化轉制科研院所在創新體系中的戰略地位——訪全國政協委員...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王翠坤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轉制科研院所作為重大領域科技創新的主力軍,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保障。轉制科研院所在引領應用基礎和關鍵共性技術等領域科技創新、加快科技成果孵化和產業化轉化、推動行業技術進步等方面應該發揮重要作用。王翠坤說,當前,中國正在邁入向「創新驅動」轉型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加強國家創新體系轉型建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2020年5月14日召開會議指出,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強科技創新和技術攻關,強化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產品保障能力。
  • 切實激勵轉制科研院所「公益性」研發—新聞—科學網
    作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保障,轉制科研院所理應在加快科技成果孵化、產業化轉化,推動科技創新、行業技術進步等方面發揮作用。
  • 北京市65家科研院所將改制
    北京11日消息:北京市即將發布《關於市屬技術開發型科研院所轉制的意見》,按文件精神,這次涉及改制的技術開發型科研院所將達65家,佔該市107家院所總數的60%。此間《北京青年報》稱,這是繼前一段國家經貿委所屬242家科研院所改制重組後,國內科研領域的又一次重大改革。
  • 科研院所改制的「西北密碼」
    作為我國首批242家轉制的科研院所之一,位於西安的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下稱「西北院」)轉制20年來,通過實行「三位一體、母體控股、股權激勵、資本運作」的創新發展模式,已從單一科研單位發展成為集科研、中試、產業「三位一體」的我國稀有金屬材料領域中的「領頭羊」科技型企業。
  • 又一家轉制科研院所要來科創板了 中鋼礦院擬衝刺科創板
    原標題:央企「考生」中鋼礦院擬衝刺科創板成中國電研後又一科研院所轉制案例繼中國電研之後,又一家轉制科研院所要來科創板了。11月24日,上交所正式受理了中鋼集團馬鞍山礦山研究總院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鋼礦院」)的科創板IPO申請。
  • 轉制科研院所向創新型企業轉型,為什麼沒能成功?
    國家最初希望轉制科研院所成為創新型企業。但大部分科研院所轉制後要麼越來越弱小、勉強生存,要麼雖然從規模上有很大突破但基本都走向一般生產製造型企業。這兩種情況下,科研資源嚴重削弱、科研管理也明顯退化——而相比之下,軍工類院所或劃入集團的科研院所,其科研力量則保持的相對較好。
  • 李紅霞:加大對轉制院所企業重點實驗室的支持力度
    「希望國家能進一步加大對轉制院所企業重點實驗室的支持力度。」26日,正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中鋼集團洛陽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譽院長、先進耐火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紅霞說,作為一名企業科研人員,這是她的建議,也是她的願景。
  • 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事關8家省屬高校、科研院所
    通知明確,在省屬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遴選8家單位組織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綜合試點,8家試點單位為:山東理工大學、山東科技大學、濟南大學、青島大學、青島科技大學、煙臺大學、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其中,二級事業單位正職領導持股試點工作,在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各選擇2-3個研究所開展。
  • 展區預告|中科院科研院所成果展區
    今年創交會以「數字變革、創新引領」為主題,共規劃防疫成果展區、中科院科研院所成果展區、院士團隊成果展區、「一帶一路」國際成果展區等十個展區。中科院科研院所成果展區本屆中科院科研院所成果展區線下共有27家企業參展,展示項目超93個。
  • 國家民委科研項目管理辦法(全文) - 法規大全_中國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令第2號《國家民委科研項目管理辦法》已經2012年11月26日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務會議通過國家民委科研項目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管理辦公室」)由國家民委民族理論政策研究室和國家民委教育科技司組成,民族理論政策研究室負責民族問題研究項目管理,教育科技司負責其他項目管理,對外統一使用國家民委科研項目管理辦公室名稱。國家民委機關各部門因工作需要設立科研項目的,應當委託管理辦公室辦理相關事宜。第五條國家民委科研項目管理工作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
  • 光通信行業技術屢獲突破,仕佳光子科研實力凸顯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於2020年3月4日召開會議,會議指出,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針對光通信行業尤其是光晶片領域與國外的差距,國家也已出臺一系列政策,比如「國家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等政策文件,明確提出了加快推進國產自主可控替代計劃,推動核心光電子晶片研發與應用突破,確立光電子晶片技術在寬帶網絡建設、國家信息安全建設中的戰略性地位。
  • 相關科研院所正在鑑定
    //sichuan.scol.com.cn/items/202007/20071420533254900016F3A6.mp4 scolplayer視頻播放器 視頻剪輯:何勇 四川在線消息(張偉 記者 餘如波)近日,德陽什邡市八角水庫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在進行水庫庫尾垃圾清理時
  • 中國國家博物館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獲評國家級優秀
    近日,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組織實施的2020年度博士後工作綜合評估結果揭曉,中國國家博物館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首次參加評估並獲評國家級優秀。博士後綜合評估每五年開展一次,評估結果分為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
  • 亞廈股份(002375.SZ)獲批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智通財經訊,亞廈股份(002375.SZ)公告,近日,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以及全國博士後管委會批准,公司獲批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自2018年公司獲浙江省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授牌以來,先後與浙江大學、武漢博士後流動站聯合招收、培養博士後科研人員,公司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的研究課題緊密圍繞公司戰略——工業化裝配式裝修材料的性能改善與技術攻關,並取得一定的成果。經過2年的良好運作,經全國博士後管委會嚴格審核評議,最終獲批國家站。
  • 利亞德:「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獲批設立,科研實力將再創新高
    近日,利亞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經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批准,正式獲批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的成立,將成為利亞德培養核心高端人才的重要平臺,進一步提升整體科研實力。
  • 他在科研的「無人區」探索行星科學
    《建議》提到: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瞄準人工智慧、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在魏勇看來,這是15年後的中國對當下時間節點年輕人的呼喚;而對青年來說,這也是人生十字路口迎來的巨大機遇:2020年到2035年,科技強國建設進行時
  • 民生調查 | 科研高手樂做科普 擊破流言種下科創種子
    活動期間,申城舉辦各類科普活動2300餘場,300餘家科普教育基地、80餘家社區創新屋組織特色活動,150餘家高校、科研院所的重點實驗室、世界500強企業向社會開放;線下公眾參與超300萬人次,超九成市民為上海科技節點讚。與此同時,由高校教師、科研人員、醫生等組成的科普力量正在讓科技節成為一場永不落幕的盛會。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官微擁有50萬粉絲,大多數受眾是患者及家屬。
  • 福建:組建「大兵團」,強化「頂天立地」戰略科技力量
    作為新時期全省科技創新平臺的龍頭,加快建設省創新實驗室是福建省委省政府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大舉措之一。近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的新福建宏偉藍圖指引下,福建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第一動力,積極探索「大科研」、組建「大兵團」,對標國家重大科技創新基地創建標準,在能源材料、光電信息和綠色石化等戰略性新興領域,建設若干個研發前沿、學科融通、綜合集成的福建省創新實驗室,使之成為承擔國家使命和驅動地方發展的「頂天立地」大平臺,為培育福建高質量發展新優勢提供戰略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