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真的沒病。醫生:不,你有病

2020-12-27 抬首見星辰

「一切的公眾話語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並成為一種人文精神。 我們的政治、體育、宗教、新聞、教育、商業都心甘情願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 結果就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 ——《娛樂至死》

最近b站有個微電影《病人》很火。它是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學生畢業作品,用誇張的手法敘述了在一個娛樂化的時代,到處都在提倡網紅經濟,而主人公王非同的夢想卻是當老師,他花了兩年的時間終於考到教師資格證,但父母卻質問他當老師有什麼出路。父母覺得他有病,於是他去了精神病院看醫生,並和醫生說:我真的沒病。

醫生卻說:不,你有病。然後醫生讓王非同按照他想的去做,去他該去的地方。他便去了學校,當他問班裡的學生長大後想做什麼時,所有學生都異口同聲回答:網紅。

一個學生覺得他講關於「怎麼建設美好的祖國」沒有意思,並講了自己現在想學的事情,所有同學都為他的發言喝彩。

王非同感覺這一幕非常的不解,為什麼現在的小孩變成這樣了。接下來的一幕更讓人難以置信,王非同上課的視頻被學生做成鬼畜視頻(以高度同步、快速重複的素材配合BGM的節奏鬼一樣的抽搐來達到洗腦或喜感效果的視頻)上傳並獲得千萬點讚量,於是被新聞播報。

大眾看到這個新聞都覺得不可置信,但他們不可置信的內容卻不是新聞播報方式的離譜、現在的孩子變得如何沒禮貌、猖狂,而是視頻上的老師有多滑稽。

看到這裡,我開始思考,是什麼原因讓電影中的社會變成那樣,真的是這個「娛樂網紅時代」的錯嗎?

被「祖安文化」侵蝕的校園,學生以滿口髒話為傲

「祖安文化」是以網絡粗口為核心的青年亞文化,是一種網絡庸俗文化。用天馬行空的詞彙構成粗暴的人身攻擊。

據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南京某初三班主任葛老師偶然注意到班上的學生在發生摩擦時常常飆一些「戾氣非常重的詞」。有些時候,幾個學生看表情、看氛圍都只是在交流、開玩笑,但口中的詞「髒得令人震驚」。葛老師問幾位學生,為什麼用詞這麼惡毒?學生不以為然地回答,他們只是在開玩笑,並沒有真詛咒父母,都是網上看來的「祖安語錄」。葛老師還發現,學生們有時還笑稱自己是「祖安男孩」「祖安女孩」。

這樣的「祖安文化」令人擔憂,這樣畸形的文化誤導青少年對何謂文明、何謂文化的價值的判斷。而當我們質問這些文化時,換來的卻是一句:「你懂個什麼?你什麼都不懂。」因為不能和他們一起沉浸在「祖安文化」中,在他們眼中,我們變成了「病人」。

大多數孩子的理想,變成了「當網紅」

說到網紅,大家可能很熟悉,不可否認,在如今的網紅中,有勤學苦練,感情真摯的人, 也有拍攝恬靜生活,宣揚祖國文化的人,都是經歷各種困難,才成就今日的成就。

但我們也不能否認,依舊有許多低劣的「網紅」正在浸染我們的生活。

有些未成年,年紀輕輕就懷了孕生下孩子,而在某短視頻平臺上,這些未成年找到了自己可以自豪的場所,在裡面,她們這些「網紅」通過日常曬娃,以及不斷強調自己生娃多、當媽早,從中獲得矚目,進而獲得生活的資金。

孩子迷戀網紅職業的同時,會把網紅想像成自己不用努力就可以獲得金錢的一種捷徑。於是他們開始倡導「讀書無用論」,開始迷戀一日三餐沒煩惱,開始渴望變成老粑(因為吃粑粑而紅的網絡紅人)。

網紅是能賺很多錢,網絡能讓你擁有「粉絲」,但是,你能成為網紅嗎?還是說要成為那種肚子裡什麼都沒有,就在那灌輸錯誤思想的「傳銷頭目」呢?

樹立正確的三觀

不伴隨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將成為滅絕的文化。 ——邱吉爾

娛樂是小事,三觀是大事。「只要好好篩選好好引導,那就是不錯的大眾娛樂」這句話固然沒錯,但按照全民忽視篩選步驟的現狀來看,這句話更應該改成「未經篩選的娛樂文化,就不應該成為大眾娛樂。

魯迅說:「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不是讓中國青年一昧的發展新方向,飛蛾撲火般向上走,而是在棄其某些自暴自棄文化的前提下,有著抵制惡的思考,對於善和美好的追求發展的新方向。

只有這樣,才不會像電影的最後,為了不成為「病人」的王非同,只好選擇被那個娛樂至死的世界,同化。

相關焦點

  • 《機智的醫生生活》:輕拿輕放有「病」的人
    就像接力賽,當你點開某部劇追看,就註定會接過它遞過來的接力棒。《機智的醫生生活》,沒有用接力棒,而是直接把溫暖的手伸向觀眾席上的你。在第一季最後一集,感情戲全都推進到某個節點上。冬天姑娘正式拿下了安正元,把他從主那兒搶了回來;其他幾個都不確定,楊碩亨拒絕了秋敏夏的表白;金俊完和易順本來你儂我儂的,易順卻不知原因地退回了金俊完寄給她的情侶戒指;李易俊正式向蔡頌和表白,還在等著她的回答……為第二季埋了好多伏筆啊!
  • 孫中興:單身久了不是病,只有醫生才能說你有病
    你是單身者嗎?你會成為單身者嗎? 世界範圍內,單身和獨居成為一種潮流。他們更注重自己是否得到滿足,是否開心,而要衝破一層一層的觀念束縛。 而目前中國,也正在出現龐大的單身和獨居群體,據最常引用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在中國有超過5800萬人是過著「一個人的生活」,其中青年(20-39歲)已達2000萬。 我們可能都在暢想著一種自由狀態,在單身和婚戀兩種形態中,根據自己和對象的意願,自主自在切換,而不是受制於言語壓力,比如來自親朋的,還有來自社會的。
  • 太漂亮竟然也是病?醫生說伴隨這種特徵的「漂亮」才是病!
    導 讀太漂亮也是病?網友紛紛表示:「好想得這種病」「好想病入膏肓」「不好意思瞞了大家這麼久,其實我有病,我真的有病」「我的高智商終於找到依據咯咯咯噠噠噠」「太漂亮就是病,太帥沒毛病!」......
  • 醫生怎麼說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常用於調侃人有病,沒救了
    醫生怎麼說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常用於調侃人有病,沒救了時間:2020-03-04 16:34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醫生怎麼說什麼意思什麼梗?這梗常用於調侃人有病,沒救了 調侃人有病,沒救了的委婉方式。
  • 精神病診斷難題:想證明自己沒病要先承認自己有病?
    你或許曾經聽過一個笑話,一個正常人被當做精神病,被關起來,他反覆強調自己沒病,但卻被一句話堵住嘴:沒有一個精神病會承認自己有病。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想要證明自己不是精神病,到底該說有病還是沒病呢?實際上,這並不只是個笑話,真實的事件確實發生過。
  • 滿月發汗真能預防月子病?醫生說別被「坑了」,效果沒那麼神
    文|好孕姐前幾天,我閨蜜坐完月子,在老公和婆婆的陪同下,帶著寶寶到醫院做產後檢查。做完之後,剛出醫院門,有一個月子中心發傳單的人問她是不是剛剛坐完月子,可以做個滿月發汗,對身體恢復有好處。她婆婆聽了,也在一旁攛掇她做一個,說能預防月子病。滿月發汗真能預防月子病?
  • 《急診科醫生》中的煙霧病是什麼病
    近熱播的電視劇《急診科醫生》引發了有一股追劇熱,這部非常專業的良心之作,不僅受到廣大觀眾的追捧,就是我們醫務工作者也為之讚嘆。其中出現的關於煙霧病的橋段,更是引起了我們腦血管病神經外科的強烈共鳴。
  • 皮膚科醫生說腳氣是最好治的病,你為何久治不愈?
    皮膚科醫生說腳氣是最好治的病,你為何久治不愈?和很多病因不明的病比起來,腳氣病因非常明確,就是真菌感染;和很多根本治不好的病比起來,腳氣也不難治癒。然而脾氣這麼好的一種病卻一直存在治療方法混亂的奇怪現象。病因是真菌感染,治療當然就是殺真菌。腳上皮膚的代謝周期是4周,所以建議連續外用藥4周以上,這樣大部分的腳氣都是能夠根治的。但是據統計,50%以上的人難以堅持用藥1周以上,導致復發頻繁。
  • 男主是偏執狂的娛樂圈小說,男主是真的偏執,真的有病,病得不輕
    讓無數有意的女人趨之若鶩,又望之卻步誰都不知道,在某個夜晚他叼著宋嵐脖、頸,眸中陰森濃烈的佔有欲猶如狂風驟雨,語氣卻溫柔得膩人:「嵐嵐,我不會放過你的。」而之後不久,在一場意外的「事」後清晨,一向清冷矜貴的男人,小心翼翼又委屈地看著面前的女人:「嵐嵐,別不要我。」
  • 鼻息肉並非鼻息肉病,醫生教你如何區分!
    鼻息肉是鼻腔鼻竇黏膜的常見慢性疾病,是極度水腫的鼻黏膜形成的鼻腔內一個或者多個表面光滑的荔枝肉樣的半透明腫塊,但並不是有鼻息肉就是鼻息肉病。這兩者之間到底怎麼區分呢?我們先從一個病例來看看。
  • 《我是誰:沒有絕對安全的系統》是病人裝沒病,還是沒病的人裝病?
    我傾向於認定,CLAY只有一個人,其他三個人都是來自於班傑明的分裂人格。第一次看的時候沒太注意,因為全程都必須盯著字幕,錯過了很多細節。只是有幾個邏輯上必須認定這是一個人:1、來自醫生的判斷。要把班傑明所說的全部進行真偽鑑別,毫無疑問,只有不在他故事裡的人最可靠。而整個故事裡,其實醫生和女警官的這段對話,是完全在班傑明的構思之外的。
  • 藍貓得了「傳腹」病,醫生違規幫買高價藥?
    本文來源:1818黃金眼小蔣有一隻藍貓,養了一年多了,前段時間檢查下來,發現藍貓得了一種叫做「傳腹」的病,她讓醫生給她帶了一種藥,要三千塊錢一瓶,可用了很久,貓的病情都不見好。小蔣說,經過更深入的檢查後,貓確診是得了傳腹,做檢查的是佳雯寵物醫院杭州上沙路分院的一位朱醫生,對方說是有一種編號為「GS441」的特效藥可以治療。小蔣:「當時想問醫院買藥,但是醫院不賣這個藥,然後我就問醫生,你能不能幫我找一下這個藥,我還是比較相信醫生的,他就直接幫我聯繫了,跟我說這個藥的價格,問我可不可以接受,3000塊錢一瓶,說這個藥比較貴,但它打下去貓不會痛,皮膚也不會爛。」
  • 宿遷沭陽「大愛醫生」 因病離世無私捐獻眼角膜
    當得知病情惡化、癌細胞已經擴散後,作為醫生的陳德權知道生命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今年7月份,他向家人提出捐獻人體器官的想法,但遭到了近80歲老母親及所有親屬的反對。陳德權妻子 江雪春:他把老母親叫到病房,做她的思想工作,對老母親說,媽媽我從上大學第一天,接到通知書那一天開始,你的兒子,心中就有一種想法,在這醫學上,我要作出有所貢獻,這點是兒子長期以來的願望,我也想實現這個夙願
  • 醫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
    家風:「我父親很少說話,他說講話要有證據」   問:很多人都想知道,您成為醫生是否與家庭環境有關?   鍾南山:我想還是有關係的。我父親是兒科醫生,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一到晚上經常有很多鄰居帶著孩子來我家看病,孩子用了藥以後好了,鄰居很開心,父親也很有成就感。
  • 只因跟醫生說錯一句話,一樣的保險一樣的病,他的賠了我的沒賠
    她告訴醫生,自己已經有多年的胃病,有時候吃點藥就好了。但這次時間有點久,沒見好轉,所以就來醫院看看。醫生就診後,讓王女士住院治療,在病歷上寫道「多年胃病史……」。王女士出院後,拿著醫療就診資料和發票找到保險公司進行報銷。保險公司卻以「既往症屬於責任免除」為由拒賠。
  • 醫生醫病不醫命
    為了避免這個災難,他希望人要覺悟。頭有一個希望人類要徹底放下貪婪,能做得到嗎?說得沒錯!大乘佛法講「放下貪、嗔、痴」,那就能入佛門;心裏面還有貪、嗔、痴,是在佛門之外、沒入門。所以他說,他在晚年把世間文化存亡繼絕完全寄托在中國人身上。  他一生研究世界文化史,對於中國傳統文化非常讚嘆!
  • 臺灣主持天王豬哥亮因病去世 曾對醫生說只要能活我都會聽話
    臺灣主持天王豬哥亮因病去世 曾對醫生說只要能活我都會聽話時間:2021-01-09 23:2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臺灣主持天王豬哥亮因病去世 曾對醫生說只要能活我都會聽話 據臺媒消息,臺灣早期秀場天王、臺灣 搞笑主持人豬哥亮於15日凌晨5時左右因病去世,享年70歲。
  • 防彈少年團j-hope自作曲《病》,精神科醫生進行了分析
    針對防彈少年團J-HOPE自作曲《病》(dis -ease)的精神健康醫學專業醫生的分析被公開,吸引了人們的視線。
  • 神經科醫生必備:國內外帕金森病指南匯總
    前幾天小編整理了國內腦血管病指南、國外腦血管病指南及國內外癲癇指南匯總,頗受廣大醫友們的喜愛。今天小編匯總一下國內外帕金森病相關指南,本文對自2010以來有關帕金森病的國內外指南進行全面匯總(截止到12月3日,不敢說這裡是最全的,但小編盡力整理了,如有落下的,還希望有心醫生留言告知, 之後小編會進行補充~),話不多說,指南上場……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 女子患帕金森病 深圳醫生給她裝上「腦起搏器」
    福建一中年女子得了帕金森病,逐漸陷入困境,不吃藥全身僵硬,吃藥後不停亂動,生活不能自理。記者從深圳大學總醫院神經外科獲悉,該名女子接受了腦深部電刺激手術(DBS),在大腦裡安裝了「起搏器」。手腿抖動被診斷為「帕金森病」姚女士(化名)今年45歲,原本一直在福建老家的工廠裡打工。6年前,她發現左手抖動,活動不靈活,伴發燙、疼,半年後又發展到左腿上。去醫院看中醫,後來又轉到神經內科,結果診斷竟然是「帕金森病」。醫生給她開了藥物,吃了以後症狀明顯改善,日常生活沒有受到很大影響,還能繼續工作。但是最近1年多,病情明顯加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