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興:單身久了不是病,只有醫生才能說你有病

2021-03-02 新京報書評周刊

你是單身者嗎?你會成為單身者嗎?

 

世界範圍內,單身和獨居成為一種潮流。他們更注重自己是否得到滿足,是否開心,而要衝破一層一層的觀念束縛

 

而目前中國,也正在出現龐大的單身和獨居群體,據最常引用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在中國有超過5800萬人是過著「一個人的生活」,其中青年(20-39歲)已達2000萬。

 

我們可能都在暢想著一種自由狀態,在單身和婚戀兩種形態中,根據自己和對象的意願,自主自在切換,而不是受制於言語壓力,比如來自親朋的,還有來自社會的。

 

但是單身久了,到底正不正常?是不是一種病?

 

孫中興的《愛情社會學》公開課(點擊圖片探索孫中興眼中的愛情)。

單身還是婚戀,不存在一個統一的評判標準,「有沒有病只能由醫生說了算」。因為醫學才有標準。這是孫中興的回答。他是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公開課《愛情社會學》在兩岸三地都很受歡迎。我們請他做客第11期「我有嘉賓」。而現在,問答來了。

 

孫中興從三個層次來理解愛情和婚姻:雙方的兩個人層次;愛情和婚姻的社會制度層次;愛情與婚姻的社會意識層次。我們將問答分為四小節,前兩節是個人的愛情與婚姻困惑,後兩節是愛情與婚姻制度思考。世界變了,愛情和婚姻都不再是為了過日子。

相關焦點

  • 單身太久是病,長期單身會有哪些後遺症
    最近剛看完《戀愛先生》,也剛結束春節無止境的相親,一切有回歸正常的上班下班兩點一線,總會在路上,電視裡,朋友圈看到一對對的秀恩愛。作為大齡男青年自己居然單身至今,真是太可怕了。這是一個很悲傷的故事。有人說:」單身是一種病,單身久了便會陷入無藥可救的境地。」
  • 你們「撒狗糧」吧,我要問孫中興:單身久了,怎麼知道愛情來沒呀?
    隨著上世紀「後現代性」的概念流行,越來越多的人們選擇回顧歷史,剖析婚姻和家庭的早期緣起並直面它們的建構性——不是從來就有的,甚至可能也不是永恆的,終究有一天要走向消亡。而回到當下,單身和獨居的興起同時也正在挑戰著婚姻和家庭制度。現在的問題是,如果婚姻和家庭式微乃至消亡,愛情怎麼辦呀?
  • 女人這三種病,找醫生沒有用,只有男人能治好
    問題:怎麼才能每天都收到這種文章呢? 答案:只需要點擊右上角「關注」即可。 作為正常人,每個人都會有情感需求,而作為女人,情感需求則更為強烈。畢竟比起男人,女人更為感性,而一旦感性起來出現這三種病,就只能有男人來治了,找醫生是沒用的。
  • 醫生,我真的沒病。醫生:不,你有病
    ——《娛樂至死》最近b站有個微電影《病人》很火。它是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學生畢業作品,用誇張的手法敘述了在一個娛樂化的時代,到處都在提倡網紅經濟,而主人公王非同的夢想卻是當老師,他花了兩年的時間終於考到教師資格證,但父母卻質問他當老師有什麼出路。父母覺得他有病,於是他去了精神病院看醫生,並和醫生說:我真的沒病。
  • 鍾南山說醫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怎麼回事 病和病人有什麼區別
    家風:「我父親很少說話,他說講話要有證據」問:很多人都想知道,您成為醫生是否與家庭環境有關?鍾南山:我想還是有關係的。我父親是兒科醫生,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一到晚上經常有很多鄰居帶著孩子來我家看病,孩子用了藥以後好了,鄰居很開心,父親也很有成就感。
  • 皮膚科醫生說腳氣是最好治的病,你為何久治不愈?
    皮膚科醫生說腳氣是最好治的病,你為何久治不愈?為什麼這麼說呢?和很多病因不明的病比起來,腳氣病因非常明確,就是真菌感染;和很多根本治不好的病比起來,腳氣也不難治癒。然而脾氣這麼好的一種病卻一直存在治療方法混亂的奇怪現象。病因是真菌感染,治療當然就是殺真菌。腳上皮膚的代謝周期是4周,所以建議連續外用藥4周以上,這樣大部分的腳氣都是能夠根治的。
  • 太漂亮竟然也是病?醫生說伴隨這種特徵的「漂亮」才是病!
    導 讀太漂亮也是病?網友紛紛表示:「好想得這種病」「好想病入膏肓」「不好意思瞞了大家這麼久,其實我有病,我真的有病」「我的高智商終於找到依據咯咯咯噠噠噠」「太漂亮就是病,太帥沒毛病!」......
  • 孫中興,講「愛情社會學」的老頑童
    「1000人裡只有7人結婚?!」《環球人物》記者提到這個數據,孫中興覺得很平常:「在這個時代,愛情跟婚姻的關係沒那麼密切。縱觀歷史,婚姻曾承擔許多經濟功能,但如今很多人不結婚或者晚婚也能自立。」孫中興讓學生逛逛月老廟,就是想讓他們意識到求姻緣其實沒有必要:「拜月老是OK啦,但如果你總覺得上個香就有姻緣,把愛情寄託給外力,只是在逃避。
  • 醫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
    「醫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4月4日,接受記者專訪時,鍾南山以一句直擊人心的話,道出了醫者仁心,更道出了一位84歲老人對生命的體悟。   奔赴:「去武漢的時候有一種比較急迫的心情」   問:您1月18日急赴武漢,到武漢後了解到哪些情況,當時的心情怎麼樣?
  • 朱元璋久病不治,處死了所有御醫,只有他是個例外
    明太祖朱元璋前半生曲折坎坷,稱帝以後又為大明帝國彈盡竭慮三十載,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太祖病重臥床不起,久病不治,御醫們束手無策,朱元璋遷怒於御醫,下令將御醫們全部逮捕,打入死牢,唯獨有一個人是個例外,朱元璋不僅沒有治他的罪,還寬慰他不要害怕,仍舊重用他,這位御醫就是名醫戴思恭。
  • 你不是病了,而是老了!(讀完恍然大悟)
    老年人應該正確面對自己的衰老,別把正常的衰老當成病。 01 別和年輕人比數據,很多「病」其實不是病,就是老了! 案 例 1 老朱今年73歲,退休前在一家事業單位工作。
  • 禪說電影 |《我不是藥神》:世界上只有一種病,但絕不是窮病!
    文:素說《我不是藥神》被封神了,零差評、現象級、良心作,公號文鋪天蓋地,想了解劇情的、想了解真實事件的、想了解演員陣容的、想了解創作幕後的,搜搜其它公眾號,應有盡有。今日提筆,想聊聊:我不是藥神,那「我」是什麼?或者更接近我們每個人一點的問法是:你不是股神、食神、歌神、財神、酒神、茶神、花神......那你是什麼?
  • 北京初發和久病患者分析
    主要是因為在早期的時候人們運用的方法不對,北京初發和久病患者分析如下,希望你看到後可以正規的治療。北京白癜風專科醫院醫生為你分享白癜風初發和久病患者分析:初發患者,往往急於求治,急於速愈,用藥10多天甚至短則一周,就質疑怎麼還不見效?為此反覆更換治療方法,結果導致病情延誤,失去了較佳治療時期。
  • 專訪鍾南山院士:「醫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
    「醫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4月4日,接受記者專訪時,鍾南山以一句直擊人心的話,道出了醫者仁心,更道出了一位84歲老人對生命的體悟。  奔赴:「去武漢的時候有一種比較急迫的心情」  問:您1月18日急赴武漢,到武漢後了解到哪些情況,當時的心情怎麼樣?
  • 我身邊單身的朋友都得了這三種病!快給你身邊單身的人看
    我有好多個朋友,自身條件都不錯:外表挺好看、收入高、學歷不差。偏偏,在他們之中,很多都單身。 明明條件這麼好,還單身,是想逼死誰呢? 後來我觀察了他們,他們單身都是有原因的。 他們通常都得了以下三種病。
  • 你有病嗎?
    當你在心裡懷疑他是不是愛你的時候,其實他就是不愛你或者沒那麼愛你。朋友失戀已經五個月了,這五個月中,我印象中的她有點像個沒有存在感的影子,走到哪裡都呆呆的,沒有精神。偶爾我們談天說到興奮處問她怎麼看,她的反射弧就長的嚇人,半天才不明就裡的說「你們剛才說什麼了?」。 現在,真是病了。女孩子,都是喜歡黏人的貓科動物,她需要你時時安撫,需要安全感。
  • 有公主病的,大部分不是公主,只是有病!
    隨後又想到許晴,許多人都說她有公主病,有一次,金星老師採訪張紀中,她問張導,許晴到底有沒有公主病。張紀中答:「人家在工作上沒有公主病啊,你說人家生活當中人願意有公主病,咱管不了,人吃人自己的喝人自己的,但是工作中她沒有這毛病。」她是敢說、敢做、既能輸得起、也能贏得起的女人。她說「公主病,一定不是公主得的病」!典型的公主病就是自私吧!
  • 《紅樓夢》中把秦可卿的病說成是懷孕的醫生是江湖郎中還是御醫?
    也就是在漢代,太醫就是一種官位的稱呼,是管理其它醫生的,俸祿也不少,可從這句話來看只有一人,少之又少,可見醫生在古代是稀少的職業,到了清代,有記載的御醫也不超過13人。封建社會的皇帝的皇帝都比較重視壽命,他們把自己的病情惡化歸結於御醫,很多的御醫也是死於非命,正因為這種專權的個人集權想法,皇帝濫殺無辜讓御醫越來越少。
  • 單身太久有什麼副作用?
    單身太久的朋友是不是總會不經意地去進行各種各樣的猜想:自己單身這麼久了,是不是自己的性格有什麼問題?又或者是自己是否已經習慣了這樣的一種生活?已經走不出去了?我們來看看單身太久的副作用: 獨居久了的變化。越來越內向。不愛說話,不愛社交。
  • 不是病了,而是老了!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王建業寫的,北京醫院院長,教授、博士、保健專家,他說,其實您沒病,您只是老了!人老了,不中用了,一身都是病……」有些老年人,逢人就說自己身體不好。而這一身「病」無外乎是血壓高,血糖高或者血脂高;再問問,這些「病」也都在治療中,用了藥血壓基本正常,血糖也還穩定。不過,這些「一身是病」的老年人,在衛生部北京醫院主任醫師王建業教授看來,都是健康的老年人。王建業說,目前正在制訂的中國老年人健康標準中明確一點:老年人有些體檢指標不正常,但經過治療後能達到基本正常的水平,就是健康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