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黃評估鑑定高價交易

2020-12-24 騰訊網

按質地可以分成,田黃,田黃凍,田黃晶。按產地可以分成上坂田黃,中坂田黃,下坂田黃,溪產田黃(錐下坂田黃和其他溪坂,上坂,中坂,下坂產地壽山溪溪底下挖掘的田黃)

因色澤質地等細微差別.田黃也有優劣之分。「田黃凍」為田黃中最上品.它通體透明.似凝固的蜂蜜.潤澤無比,此外還有「銀裹金」.看似好像去了殼的新鮮雞蛋.外表生著一層淺色白皮,光澤明亮.內心顏色豔黃:「田白石」即白色的田黃,其石質如冰似玉.石中帶有隱約的赭紅色.格外醒目,「雞油黃」石質細密堅實.溼潤凝膩.石之表面有一層似雞油的表皮.這些都是田黃中的上品。

田黃的品質高低優劣一般以「六德」作為欣賞、品判的標準,即細、潔、溫、潤、凝、膩。上品的田黃,可集凝結、脂潤、通透、純淨、細膩為一身,寶光四溢。握於手中,如同嬰幼兒的肌膚,溫嫩細潤無比。

要辨識田黃的本色,不能在燈光下觀察,而要在太陽光下觀察。善於鑑別田黃的行家,通常以色調的濃淡來形容田黃的「熟」「老」與否,藉以推測田黃在地下沉睡的長短。田黃 色澤鮮而不俗,穩而不濁,不浮不沉,其最 大的特點是毫無「火氣」,並且以黃 色為主。無論紅田、黑田、白田,都有一層「帝王之氣」,帶有黃味,但不同的田黃所含的主要色素及色彩純度、濃度和肌質的通靈度是不盡相同的。

2016年舉行的「中國宮廷御製藝術精品: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專場中,大清恭親王珍藏的田黃印章7500萬港幣落槌,加上佣金的成 交價8524萬港幣,被一位臺 灣藏家競得,創世上最貴田黃紀錄。

去年,以北京保利、中國嘉德、西泠拍賣、福建東南舉辦的壽山石拍賣專場為例,共上拍壽山石1233件,成 交1003件,總成 交額達到2.25億元。與2011年相比,總成 交額有明顯下降。其中,田黃全年共上拍326件,成 交245件,成 交總額達到1.61億元,佔壽山石拍賣市場總成 交額的71.2%,可謂壽山石拍賣市場的「中流砥柱」。在今年剛剛結束的香港蘇富比春拍中,一件田黃留皮雕「坐獅觀音」像以1716.28萬元成 交,成為今春拍賣截至目前價格最 高的田黃作品。

「石皮」是田黃的主要標誌之一,絕大多數田黃外表都有皮層包裹,有無石皮是鑑定田黃原石的一個重要依據;其皮質比其他壽山石或巴林石細嫩,用刀輕刮,刀感流暢而微沉,粉粒細膩均勻。而且,田黃的肌理表皮組織比較有特點。表皮都會出現密如織網的細蘿蔔紋,而且疏密有致、條理不亂,如新出蘿蔔去皮,而青天石、巴林石等石頭的紋理比較雜亂。同時,大部分田黃或多或少都帶有裂格,多呈現於表層,交叉狀,如龜裂紋。

相關焦點

  • 一兩田黃十兩金 飽眼福了
    ,田黃石的一個重要數據就是「克數」,自古「一兩田黃十兩黃金」,如今的市場上,田黃就是論克賣的!(田黃和黃金的價格比也當然遠遠不是1:10)曾經為朋友們梳理過近十年田黃高價成交的排行榜,同樣是田黃,有的能夠賣到每克20萬元的天價,而有的每克也就是三五千元,有的還更低,是什麼造成了田黃價格的巨大差異呢?
  • 田黃並非惟「黃」即貴
    「一兩田黃三兩金」之說。而這幾年,在火爆的拍賣市場上,更是將田黃價格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一方幾十克重的田黃,甚或僅是印材,動輒幾萬、十幾萬元,件頭稍大的上品田黃,甚至達到上百萬元。因此,不少收藏投資者看好田黃的走高趨勢,紛紛追逐田黃,躍躍欲試。然而,是不是凡田黃都保值,所有的田黃都這麼值錢,一兩田黃三兩金,甚至幾十兩黃金呢?
  • 一克田黃——三両金
    請點擊圖上面【古董緣】就可以關注我們,還將有機會獲得在線免費鑑定的資格。本平臺每天為您分享精彩語錄。
  • 田黃石如何鑑定
    (3)網眼較圓,又斷續分散分布。(4)如東瓜內心紋,或明或暗不規則分布。(5)如水波紋狀。(6)基本上不見蘿蔔紋,僅有少數網狀紋,是最上品者。(四)田黃石有無外皮不作為鑑定標準,僅作為參考。格裂是田黃石瑕疵,無格無裂是極美品。「無格不成田,無皮不成田」,只作參考,不作鑑定標準。「無紋不成田」,作為鑑定標準之一。
  • 田黃強勢回歸:收藏家的崛起
    自古以來,田黃石的價格幾乎都是高不可攀,以克論價,舊時,曾有諺語:一兩田黃三兩金,而今,田黃石早已是一兩田黃百兩金。田黃稀有,材積多不盈兩,巨田更是罕見。田黃逸事不勝枚舉,拍場天價成交更是屢見不鮮。無論帝王貴胄,文人士子,田黃石皆倍受推崇。上品田黃之寶光內蘊,絕非他山之石可以比擬,壽山石的六德之美,在田黃石質地上可謂展現的淋漓盡致。
  • 恆耀珠寶鑑定評估初級班開班啦!
    為了傳播珠寶玉石文化,普及珠寶鑑定評估知識,廣西恆耀珠寶價格評估機構與廣西鑫亨達寶業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大寶石鑑定中心南寧分部合作開展翡翠
  • 田黃壽山石全解析
    田黃類田黃按皮色主要分為黃皮田黃,銀裹金田黃,金裹銀田黃,烏鴉皮田黃等。黃皮田黃按不同皮色又可以油黃皮田黃,土黃皮田黃,金黃皮田黃等等,烏鴉皮田黃又可分烏鴉皮田黃,蛤蟆皮田黃等按田黃石皮厚薄可以分為厚皮田黃,正常厚度,薄皮田黃,無皮田黃等等按田黃內部色彩可以分成白田,桂花黃田黃,雞油黃田黃,枇杷黃田黃,黃金黃田黃,桔黃田黃,橘紅田黃,紅田,綠田,灰田,黑田等等。按質地可以分成,田黃,田黃凍,田黃晶。
  • 中國著名玉石鑑定專家王敬之來虞現場鑑寶
    五一勞動節期間,中國著名玉石鑑定專家王敬之蒞臨我區上虞收藏品一條街,為我區及周邊縣市的廣大玉石收藏愛好者進行權威、專業、認真的鑑定。廣大藏友們懷揣極大的熱情和激情,紛紛拿出「看家寶貝」,希望藉助專家的慧眼給自己的藏品一個真實的「身份」。
  • 【大象視界】「寶親王寶」拍出4000萬,能上手摸到就是福的老田黃
    東南拍賣壽山光壽山石板塊就分為了好幾個專場,今天,我們重點請朋友們欣賞一下其中的石中之王——田黃,尤其是老田黃。4635萬港元高價,其中寶親王寶和隨安室兩方璽都是用上等的田黃石所刻。根據記載,田黃大約從宋代開始被挖掘,歷史上有過幾次開採的高峰,在入清之後,珍貴的田黃因為其「明黃」色澤,將其神秘化,使之成為「皇家獨享」之品,其本身已經脫離、凌駕於一般「壽山石」之上。而從存世實物和歷史記載看,康雍乾三朝都有將珍貴的田黃賞賜重臣的例子。如去年在佳士得拍出8524萬港元高價的恭親王對章,又如清代陳伯亮《說田石》便曾記載了一對怡親王的田黃章。
  • 「一兩田黃三兩金」田黃為什麼價格如此之高
    田黃石(Field-yellow stone),簡稱"田黃",產於福州市壽山鄉壽山溪兩旁之水稻田底下,呈黃色而得名。是壽山石品種中的珍品。廣義的田黃石指"田坑石",狹義的田黃石指田坑石中發黃色者。物理性質、工藝美術特徵方面,田黃石與壽山石相近,已成為獨立的印章石品種。
  • 中證造價評估公司再次虛假鑑定787萬元
    核心提示在成都市龍泉驛區付氏美工業園區的施工建設中,金茂公司(分包商)所做的全部工程款只有999.81萬餘元,通過偽造公章造假和勾結鑑定機構中證造價評估公司,算出了令付氏公司難以接受的天價。因實物滅失,在兩家鑑定機構終止鑑定後,中證造價評估公司最後參與了鑑定。
  • 這是綠泥石,不是田黃!!!
    我們平時在博物館裡見到的真正田黃雕工都很精細,真正的田黃自古以來都是很珍貴的,雕刻當然也不會找差的工匠。所以,碰到雕工極差的機器工「田黃」,就一定是仿冒的。如何鑑別綠泥石染色「田黃石」首先觀察其紋路。真正的田黃會有蘿蔔紋或是形成時產生的流向紋路,而綠泥石染色而成的肉眼則看不出來紋路。
  • 田黃,女媧遺石
    第二,田黃石,是產在水田裡的,山洞裡產的不叫「田黃」,而且迄今為止,沒聽說過石農挖掘到田黃要在山洞中放一段時間的事。第三,有明一代是一個非常黑暗的時代,出現了「東廠」、「西廠」和「錦衣衛」這樣的特務組織,殺宰相猶如殺平民。在這樣的政治氛圍中,官吏個個噤若寒蟬。如果朱元璋將田黃奉為至寶,絕對沒人敢說一個「不」字。
  • 《藝術品鑑定評估師》中高級實訓教學(2020下半年課程表)
    培訓單位:新文化藝術培訓中心(中國國家培訓網《藝術品鑑定評估師》培訓和考證全國推廣單位)課程表詳情5月 王勇 中國青銅器的鑑定與賞析6月 蔡國聲 中國古代雜項的鑑定與賞析、鑑寶走進新文化7月 李竹 中國「古代玉器」的鑑定與點評
  • 看點 當前藝術品投資為何首選田黃?
    近兩年來,媒體多次以「田黃時代」來形容田黃在藝術品市場中逆勢上漲的牛市行情,然而今年田黃是否仍是最佳收藏選項?當前行情又是否是入市良機?種種焦點議題都考驗著業界及收藏愛好者的判斷。資源型藏品注重唯一性投資田黃優勢明顯
  • 龔家,古代收藏田黃的大戶!
    縱觀近幾年的拍場,龔氏田黃似乎總能夠吸引眾多藏家的青睞——
  • 白金鑽戒回收價蘇州高價收購
    白金鑽戒回收價蘇州高價收購黃金首飾回收,是本著客戶為的理念,以客戶的滿意為宗旨,價格合理公道的原則,免費鑑定,價高同行,有需要的朋友,歡迎來諮詢哦!黃金首飾回收,是本著客戶為的理念,以客戶的滿意為宗旨,價格合理公道的原則,免費鑑定,價高同行,有需要的朋友,歡迎來諮詢哦!黃金回收多少錢一克?周大福的金項鍊質量怎麼樣?黃金回收多少錢一克?
  • 揭秘「古董代拍」局中局:網站引流、高價鑑定、外國「演員」……
    「祖傳字畫被鑑定為紀曉嵐真跡,估值150萬元;祖傳銅鎖被鑑定為萬曆年間銅鎖,估值200萬元……」網站引流定位顧客、高價鑑定勾起興趣、外國「演員」打消疑慮、專業製作拍賣視頻,這是湖南德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下稱德量傳媒)慣用的「古董代拍」套路。近日,這起由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檢察院提起公訴的陳某等35人詐騙案一審判決正式生效。
  • 您收藏的古玩經鑑定價值上億……慢著,別高興太早!
    隨後,公司業務員就帶程女士來到某信息權屬登記中心,花了1萬元進行鑑定。「鑑定報告」顯示,該古玩規格高,按法律規定,不允許私下交易。此時,公司業務員提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建議程女士走拍賣的形式交易,並表示拍賣會在6月下旬舉行,屆時會邀請程女士前往香港共同參與。
  • 專家、買家、鑑定人員全是騙子!鑑寶騙局坑了350餘名藏友560萬
    然而,張先生不知道的是,他前腳剛走,與他交易的「買家」又「看中」了另一位賣家的藏品。同樣的高價收購,同樣的要求鑑定。而在下一位「張先生」前往鑑定中心的路上,公司業務員、買家、專家和鑑定人員已經聚在了一個微信群裡,在這裡,藏品的鑑定價格、鑑定結果早就被商量好了,只等最後一步——賣家上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