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近幾年的拍場,龔氏田黃似乎總能夠吸引眾多藏家的青睞——
這枚重35g的王爾度為龔照瑗刻田黃螭龍鈕章朱文自用印,成交價63.25萬元,龔家的!
這枚重73.6g龔照瑗自用田黃石山水薄意章,成交價172萬元,也是龔家的!
這件重88g的明末清初楊玉璇作田黃凍達摩面壁像,成交價1568萬元,還是龔家的!
除了田黃之外,龔家其他門類的收藏同樣也頗受追捧——
龔心釗舊藏清道光盧葵生制漆砂多寶閣,以89.6萬元成交。
龔心釗舊藏六朝銅虎符,以91.84萬元成交;
龔心釗舊藏清早期陳鳴遠制拼砂梅樁壺,以358.4萬元成交;
龔心釗舊藏銀質酒器,以419.75萬元成交;
龔心釗舊藏東漢「關內侯」金印,以448萬元成交;
就連不是田黃材質的龔氏舊藏壽山石雕,也以1064萬元的價格成交。
全是龔家的!
為何龔家這麼有錢,這麼任性?今天的壽山石文化網微信就與藏友們共同探究龔氏一脈深厚的家學淵源。
龔鼎孳像
合肥龔氏所出的第一位文化大家乃是明末清初「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龔鼎孳,降清後歷任刑、兵、禮三部尚書,極善交遊,沈德潛《清詩別裁集》就說「士之歸往者遍宇內」。王晫《今世說》也評論其「學者仰之如山鬥」,龔鼎孳之弟龔鼎珪也擅詩文,著有《稻香樓詩集》,龔氏自這一輩開始了文化與聲望的積澱。
至龔鼎孳第六世孫龔照瑗(字仰蘧,號衛卿),龔氏收藏逐漸進入高潮。龔照瑗先後任江蘇候補道、上海道臺、浙江按察使、四川布政使、駐英法意比等國公使等職,生平最好收藏使用印章,對田黃印章情有獨鍾,前文提及的「龔照瑗印信長壽」自用田黃章以及王爾度為龔照瑗刻田黃自用印章,材質均十分優秀,且都為薄意雕刻。龔照瑗對自用印章要求如此之高,不難想像,他對待田黃印章的收藏定是精益求精。
龔心釗像
龔照瑗之子龔心釗是清代最後一任科舉考官,光緒年間出使英、法等國,清末出任加拿大總領事,是清代著名的外交家。龔心釗受父親的影響,自幼好古,收藏自二十歲隨父到上海時即已開始。且龔心釗收藏所涉門類廣泛,早年收藏偏重古泉、璽印,為知名的古錢與古印收藏家。
《瞻麓齋古印徵》
龔心釗曾出版一部收藏目錄《瞻麓齋古印徵》,共有八卷,龔心釗在此書的凡例前,自述其古物收藏愛好之由來:「僕幼喜摩挲古物,每侍嚴君購金石器,必從旁審其真偽,玩其文字,而於古泉印之類尤為篤嗜……」大約是繼承了父親龔照瑗對于田黃的情有獨鍾,龔心釗的印章收藏絲毫不遜於乃父,他的藏印多達兩千餘方。
此外,龔心釗文物收藏的最大特色,在於其精緻考究、古樸典雅的包裝。無論是書畫或各類文玩精品,外盛以癭木盒、紫檀盒或紅木盒,取精緻的織錦包面,用柔軟的絲絹為臥囊,盒內貼有多方藏印的印文,並附有親筆撰寫的各式標籤、題識的紙箋,盒外又貼有龔氏手書品名的題籤。據龔安英女士回憶,龔家長年僱有學有專精的工匠。龔心釗量了尺寸後,便會要求工匠製作各種錦盒、木匣,老先生在旁口述指示,親自監督。在瞻麓齋的瓷器藏品中,隨處可見龔心釗對於巧妙結合對象實用與審美的各式巧思。
同時,在龔氏手書的藏記中還有收藏價格的記錄。熟悉書畫與收藏史者,一定會馬上聯想到明代大收藏家項元汴的收藏,因為項元汴也有記錄藏品價錢的習慣。這些價格記錄,顯示龔氏收藏文物,完全是不惜成本代價,甚至出現包裝的工本反而高於文物本身價值的情況。有些則是記錄了藏家取得文物或將手中重複的藏品脫手的經過,讀來意趣橫生。這些精益求精的收藏細節、流傳有緒的遞藏記錄、對藏品的珍愛之心以及龔氏一脈深厚的文化積澱和遠見卓識……我們追崇龔家舊藏的時候,追崇的其實是珍貴的收藏精神與審美品位。
(本文系參考各大拍賣機構龔氏珍藏及相關論文資料整理而成,圖片來源於網絡)
壽山石文化網
壽山石文化深度閱讀首選平臺
與您分享美石美刻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