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讀5分鐘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精選(四)

2021-02-17 果吉叫你打坐了

  主播丨依蓮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精選(般若第二  次日,韋使君請益。師升座,告大眾曰:總淨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復云:善知識,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當知愚人智人,佛性本無差別。只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吾今為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諦聽,吾為汝說。  善知識,世人終日口念般若,不識自性般若,猶如說食不飽。口但說空,萬劫不得見性,終無有益。  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梵語,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須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電。口念心行,則心口相應。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

  何名摩訶?摩訶是大。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亦非青黃赤白,亦無上下長短,亦無嗔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有頭尾。諸佛剎土,盡同虛空。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復如是。

  善知識,莫聞吾說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靜坐,即著無記空。  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  善知識,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萬法在諸人性中,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虛空,名之為大。故曰摩訶。  善知識,迷人口說,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靜坐,百無所思,自稱為大。此一輩人,不可與語,為邪見故。  善知識,心量廣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應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來自由,心體無滯,即是般若。  善知識,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莫錯用意,名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終日說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稱國王,終不可得,非吾弟子。  善知識,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見般若。口說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說空,不識真空。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何名波羅蜜?此是西國語,唐言到彼岸。解義離生滅。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即名於此岸。離境無生滅,如水常通流,即名為彼岸,故號波羅蜜。  善知識,迷人口念,當念之時,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善知識,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往期精彩回顧
大愚祖師:《解脫歌》演唱版太好聽了

●晨讀5分鐘丨王驤陸上師:學佛最初之決定(全文)

●晨讀5分鐘丨元音上師:學佛第一要知見正(全文)

●晨讀5分鐘丨元音阿闍黎《略論明心見性》(全文)

●晨讀5分鐘丨王驤陸 元音著述《開大智慧》(全文)

●淨明上師:海口打七開示全(2013年冬)

●電視劇《百年虛雲》1-20全集

●圓瑛法師《楞嚴經講義》PPT版【54講全】

●◇ 免費結緣 ◇ 抄經字帖、注音佛經(隨喜轉發)

●◇ 免費結緣 ◇ 琉璃楞嚴咒吊墜(令你遂心滿願)

●◇ 免費結緣 ◇ 大隨求手環(所/求/滿/願)

●◇ 純天然香 ◇ 果吉定心香系列(禪宗坐堂香)

●◇ 鑑香九法 ◇ 輕鬆鑑別天然香和化學香(收藏)

●◇ 果吉香品 ◇ 楞嚴咒吊墜念佛機(新品上線)

●觀音菩薩六字大明咒修持方法(簡易實修法門)

●元音上師傳彌陀心咒修持方法(打坐念佛實修)

●淨明上師傳元保印可以躺著修的印(含珍貴視頻)

  

相關焦點

  • 六祖慧能:六祖壇經
    亦稱《壇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禪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釋門正統》卷八《義天傳》有「大遼皇帝詔有司令義學沙門詮曉等再定經錄,世所謂《六祖壇經》、《寶林傳》等皆被焚」等語,似宋遼時期此書已入經錄。現有明清諸藏本、房山石經本及流通本等。1976年日本影印《六祖壇經諸本集成》,匯集各種版本《壇經》十一種。
  • 六祖慧能與《壇經》
    □文/王學信  神秀大師圓寂六年後,大唐睿宗延和元年七月,六祖命門人前往新州國恩寺建塔,並令加緊趕工。次年夏末,塔落成,七月一日,集徒眾說:「吾至八月,欲離世間。汝等有疑,早須相問,為汝破疑,令汝迷盡。」接著,六祖為徒眾說一偈,名曰《真假動靜偈》,並說:「汝等誦取此偈,與吾意同。依此修行,不失宗旨。」
  • 六祖壇經,六祖慧能,慧能大師,壇經,佛法,無相,論說
    惠能大師在答五祖的時候,直接就從「無相」一門契入,洃相而作出反問,從性上作答,引起五祖的刮目相看。《壇經》中僅以此二個相差的稱謂中,就將「無相」一下顯現出來。由此可見,「無相」法門,是能大師思想中的重要之點,也應該是修學上不可忽視的一大要處。《壇經》中也說道:「善知識!莫聞吾說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靜坐,即著無記空。」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具見晏元獻公碑記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東土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說 門人法海錄行由品第一   時大師至寶林,韶州韋刺史(名璩qú)與官僚入山請師出,於城中大梵寺講堂為眾開緣說法。時徒眾聞說偈已,普皆作禮,並體師意,各各攝心,依法修行,更不敢諍,乃知大師不久住世。    法海上座再拜問曰:「和尚入滅之後,衣法當付何人?」師曰:「吾於大梵寺說法以至於今,鈔錄流行,目曰:『法寶壇經』;汝等守護,遞相傳授,度諸群生;但依此說,是名正法。今為汝等說法,不付其衣,蓋為汝等信根淳熟,決定無疑,堪任大事。然據先祖達摩大師付授偈意,衣不合傳。
  • 勞動人民的佛經——《六祖壇經》音頻版面世
    「我不大懂佛經,但覺得佛經與佛經是有區別的,有上層的佛經,也有勞動人民的佛經,如唐朝時六祖(慧能)的佛經《法寶壇經》(《六祖壇經》)就是勞動人民的。」
  • 六祖慧能,六祖壇經,佛法就是佛法,惠能大師
    六祖壇經。惠能大師得到衣缽之後,便馬上離開了寺院,後來很多人得知弘忍大師把衣缽傳給惠能大師之後,心裡都不服氣,都去追趕。其中有一位惠明法師,他出家以前是一位將軍,體質很好,因為跑得最快,最後追到了惠能大師。
  • 高僧大德《六祖壇經》精彩解讀
    臺灣慧律法師:自過去以來,研究《六祖壇經》的人不在少數,也有許多法師演講的題材,都籍著六祖的話,籍著《法寶壇經》的話來說,研究《六祖壇經》的人不在少數,因為《法寶壇經》而明心見性的人也是大有人在。我們是弘揚淨土,主要是弘揚念佛法門,但是對於我們的本性,明心見性重要的事,這是非常重要的。
  • 宣化上人:六祖大師一聽就知這個偈頌沒有見著自己的本性丨每天一段《六祖法寶壇經》
    宣化上人《六祖法寶壇經淺釋》丨 六祖法寶壇經略序汝且去。一兩日思惟。「復兩日」:又過兩天,「有一童子於碓坊過」:有一個童子,在六祖大師舂米的碓坊旁邊走過去,「唱誦其偈」:一邊走,他就一邊唱,唱這個偈頌:「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他為什麼要唱呢?因為他想要得大利益,不墮落三惡道,又想見性;所以一邊走,一邊唱這個偈頌。
  • 慧遠大師開悟的故事~宣化上人講解《六祖壇經》
    六祖大師是從何處得來六祖的名銜呢?這須從菩提達摩談起。 「菩提」是覺,「達摩」是法。 後來到了廬山,遇到慧遠大師,他專講念佛法門。慧遠大師問:「你們兩位是印度和尚,傳的是什麼法,怎麼沒有人理你們呢?」
  • 《六祖壇經》是唯一一部中國人的佛經嗎?怎樣的才能稱為佛經呢?
    所以《壇經》的「壇」就是這樣的臺子,出於對佛法的尊重,人們會恭請法師登壇說法。《壇經》因為傳抄、編輯的原因,流傳到今天有許多版本,我們以《大正藏》收錄的兩個版本來講,為了表述方便,這裡把2007本稱為《施法壇經》,2008本稱為《法寶壇經》。《施法壇經》:惠能大師,於大梵寺講堂中升高座,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受無相戒。
  • 【星雲大師全集】六祖壇經講話3
    文/星雲大師五、《壇經》的見性成佛《壇經
  • 《六祖壇經》|六祖大師開示,何為「摩訶般若波蜜多」呢?
    六祖大師開示,何為「摩訶般若波蜜多」呢中國禪宗文化,因六祖大師而得以興盛至今。而《六祖壇經》的出現,在中國佛教史上,是一個變革。作為中國第一部白話文,《六祖壇經》的內容,無不讓學佛修行者去關注,六祖大師的解說開示,讓更多人對佛學知識的了解。
  • 《六祖壇經》中8句經典禪語,明心見性,直指人心!
    《六祖壇經》,佛教禪宗典籍。亦稱《壇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禪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一、若能鑽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 《六祖壇經》系列講座 | 王德峰教授講述《壇經》的智慧
    主講人王德峰教授(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上海玉佛禪寺)數百位聽眾現場認真聆聽講座(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上海玉佛禪寺)2019年5月15日,上海玉佛禪寺·覺群人間佛教研究中心聯合上海大圓通寺圓通學府,邀請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王德峰,舉辦了第九講「《六祖壇經》的智慧」講座。
  • 丨六祖惠能大師的事跡【六祖壇經淺釋】(宣化上人)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一九六九年宣化上人講述於美國舊金山佛教講堂六祖法寶壇經略序唐釋法海 撰大師名惠能。於是就在正月十五,普會四眾,召集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佛教的四眾弟子,都一起聚會,為師薙髮,就為六祖大師落髮。據說現在光孝寺,還有六祖大師的頭髮在那兒。等到二月初八,又集諸名德,給六祖大師授具足戒。
  • 讀懂了《六祖壇經》首句話,你就開悟了!
    六祖《六祖壇經》中,六祖說的第一句話是什麼內容呢?這就是禪宗最大的特色,六祖不做任何鋪墊,直截了當,一開口,就是禪宗最精髓的東西。六祖說: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六祖慧能可是,六祖到底是否說過這句話呢?經文中明明就寫著這句話,為什麼還會有這個疑問?這就牽涉到《壇經》的流傳問題。
  • 《六祖法寶壇經講記》般若品第二(5)
    六祖惠能大師在這個地方講到的「自心」,就是指我們的真如本性,也就是我們反反覆覆提到的,能看、能聽、能知、能覺、能思想,一切的「見聞嗅嘗覺知」能力的根源,就是你現前的這個能力。這個能力只要簡單領悟它就好了,不要想的過多,「一想」就認識不了了。這個「心」是可以自己認識自己的,也就是說這個「真如自性」是可以自己認識自己的,這個自己認識自己的過程就叫開悟,也叫明心見性。
  • 旅順博物館藏敦煌本《六祖壇經》發現記
    而慧能「頓教」理論,主要就是通過《壇經》傳述。  《壇經》,按照流傳系統又稱《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而敦煌本全稱則為《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按照佛教文獻學的約定,凡佛所說,可稱之為「經」;僧人所說,則只能稱之為「經釋」、「論釋」,或總而言之為「中國撰述」。在所有的「中國撰述」中,唯獨《六祖壇經》被推崇為「經」,這是絕無僅有的。
  • 六祖壇經|六祖惠能開示,佛祖到禪宗六祖一共傳承了幾代?
    六祖壇經|六祖惠能開示,佛祖到禪宗六祖一共傳承了幾代?中國佛教的發展得以傳承和弘揚,禪宗有著深遠的影響,而原因主要能適應於時代的變遷,適應於社會的思想文化改革,以愛國愛教的思想逐步滲透到中國的每一個角落。那麼禪宗到至今一共傳承了幾代呢?是否是從達摩初祖到六祖惠能呢?
  • 楊曾文:怎樣讀《六祖壇經》
    關於禪宗的史書、語錄很多,最簡便的方法莫過於通過讀《六祖壇經》來了解。二、關於《六祖壇經》按照佛教的傳統,只有記述佛說的著述才被稱為「經」。然而在歷代由中國人撰述的汗牛充棟的佛教著述中,記述六祖慧能(638~713)生平事跡和語錄的《六祖壇經》卻被奉為「經」。《六祖壇經》是禪宗所依據的最重要經典,主張人人生來具有與佛一樣的本性,只要能夠自我體認自性就能達到覺悟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