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一輪制裁!這次瞄準中芯國際,國產半導體能否扛過這一波?

2021-01-12 騰訊網

美國大選結束了,但是美國並沒有打算停止對中國科技企業的封鎖。在12月4日,美國國防部網站就正式將中芯國際、中國建設科技集團、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和中海油四家公司,列入了所謂「軍事最終用戶」。後續的影響就是美國企業,在向這四家企業提供技術和產品時,都要獲得許可才行。

此次制裁對中芯國際有什麼影響?

隨著被制裁的消息傳開,中芯國際股價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開盤即跌2.25%左右,隨後中芯國際申請了臨時停牌,下午開盤後暴跌5.41%。中芯國際也發布公告,告訴投資者注意風險。

中芯國際作為中國大陸區域重要的半導體代工廠,來自本土的客戶收入在迅速增長。中芯國際目前能夠成熟量產14nmFinFEF工藝,並且也掌握了12nm的半導體製造技術。像是華為、紫光同創、合肥長鑫、長江存儲等著名科技企業,都是中芯國際的客戶,中國半導體正在快速發展和崛起。

今年因為華為受到了美國的晶片封鎖,導致應用了美國技術的中芯國際,也不能繼續為華為製造生產晶片了。此次美國的新一輪制裁,中芯國際也將會遇到新的發展阻礙。

美國此次的制裁舉措,對於中芯國際來說,並不算是一次完全的禁令。像是前一陣子針對華為的晶片封鎖,是但凡用到美國技術的,都被禁止了。中芯國際,雖然是被美國國防部放入了所謂的「黑名單」中,但是不同於美國進出口全面管制的「實體清單「。中芯國際還是有機會獲得很多供應商許可的機會。

不過,現在中芯國際的處境也不容樂觀。未來所需要的技術和產品,都需要向美國申請許可,這就為中芯國際的訂單帶來了不確定性。美國之所以現在不完全禁止中芯國際,更多考慮到的是美國還有很多訂單,需要中芯國際完成。像是高通、博通均是中芯國際的重要客戶,高通每年都有著60萬片電源管理的IC晶圓,博通的28nm的射頻晶片也都是中芯國際代工的。美國這兩家公司,並不能很快將訂單轉給其它的半導體代工廠商,故而現在中芯國際還能正常的運轉。

但是,一旦眾多的科技企業在訂單結束之後,對中芯國際採取了觀望態度,沒有新的訂單進來,就會嚴重影響中芯國際的發展。畢竟,企業都是以盈利為目的,不會將如冒著大風險去影響自己的日常運行。或許,美國就算是不加大制裁力度,中芯國際的未來業務也將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國產半導體行業的困境

目前中國半導體設備與材料供應,都與美國有著較大的差距。而科技行業也有著「求新「和」創新「的特性,美國相關科技企業也願意將這些設備和材料賣給中國半導體企業。但是,一旦習慣了美國成熟的供應鏈體系,中國自主的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就會失去發展空間。

美國並沒有完全限制中芯國際也是因為這點,一旦全面限制,中國就會自力更生,逐步加大發展半導體技術。而國內的半導體企業,則是兩難局面。誰都想要擺脫美國技術,但是因為客觀差距存在,為了獲得市場和利潤,就很難大規模地應用國內設備和材料。

半導體的發展是一個產業鏈的通力協作,讓中國各企業通力發展,打造出水桶型的半導體行業優勢,其實還需要更長的時間和投入。如果是純國產的半導體產品,像是國產28nm晶片,你會選擇支持嗎?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注意中芯國際禁令!
    中芯國際禁令1、9月26日,路透社報導,美國政府已經對中國晶片製造企業中芯國際施加了出口限制。路透社稱,美國政府之所以對這家中國最大的晶片製造商進行出口限制,是因為美方認為出口給中芯國際的設備存在用於軍事的風險,而且這種風險是「無法接受」的。
  • 美國找到新的目標,中芯國際被瞄準了?
    中國的科技已經走上國際舞臺,在國際上站穩了腳。美國繼續打壓中國高科技行業據美媒報導,美國商務部已經決定對中芯國際實施出口限制,他們給出的解釋是「中芯國際的產品有用於軍事方面的可能」。美國之前不斷地打壓中國的華為,這次似乎找到了新的目標,直接瞄準了中芯國際。
  • 半導體國產替代有望加速,中芯國際被列入實體清單疊加稅務優惠
    來源|證券時報網 12月18日美國商務部正式發布公告,將中芯國際正式納入「實體清單」。根據公告,在列入實體清單後,美國出口商必須向美國政府申請許可證後才能繼續向其供貨。機構指出,中芯國際正式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對半導體板塊來說,此舉可能加劇行業產能緊張。在新形勢下,全球半導體新的供需矛盾,是原有的半導體供應鏈全球化格局和大國博弈下科技封鎖間的矛盾,供需間的不平衡將打破行業既有格局,破局是最重要的抓手。從國產替代角度看,這是半導體設備材料廠商實現國產替代的一大機會。
  • 美國施壓,中芯國際夢斷7納米?
    被納入「實體名單」,意味著未經美國商務部的許可,美國公司無法向中芯國際提供技術與產品。美國商務部在禁令中還特別指出,10納米及以下半導體晶片生產所需的特定技術與設備將被直接拒絕出口,以防止此類關鍵的技術用於中國的軍民融合。
  • 外有美國制裁,內有高層不和,中芯國際還能帶著中國晶片突圍嗎?
    後來,它乾脆也被劃入了美國的攻擊範圍,成了被制裁企業之一。不過,當時中芯國際給人的印象還是非常靠譜的:一方面積極申訴,另一方面抓緊備貨......一度成為人們心裡「中國芯」後續生產的靠山。可沒想到,短短幾個月,中芯國際就「翻車」了。
  • 紫光國微、北方華創、中芯國際、長電科技到底誰是半導體龍頭?
    半導體的概念是在近兩年被國人所熟知的,最直接的原因是美國對我們的半導體技術「封鎖」。華為的晶片斷供就是這一背景下的代表。國人開始意識到我們在半導體領域的落後,以及半導體對於現代科技產業的核心地位。其實在上世紀60-80年代,美國和日本也曾經發生過激烈的產業競爭。
  • 在被列入美國黑名單後,中芯國際未來面臨不確定性
    中芯國際在先進晶片製造方面的能力受到限制,可能會對中國在半導體領域追趕競爭對手的努力產生深遠影響。半導體是中國對抗美國技術主導地位的整體戰略的關鍵部分。中芯國際目前只能大規模生產14納米節點的晶片,遠遠落後於臺積電等最先進的晶圓製造企業,後者的目標是到2022年生產3納米節點晶片。
  • 中美科技冷戰,中芯國際被制裁後,臺積電成最大贏家!
    美國對中芯國際(SMIC)等多家中國企業再次制裁,在中芯國際被制裁後,再次登上美國的實體清單中。目前中國的半導體除了要面臨上遊原材料的斷供危機,在自主研發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如此一來,圓晶代工廠的產能就供應不求,導致下遊半導體行業的價格全面飆升,而且臺灣的臺積電是最大的受益者。
  • 被美國拉入「黑名單」?中芯國際:沒收到消息
    編輯:常樂校對:百味美國的總統大選在即,美國政府對中國科技企業的「制裁」越來越嚴重,中芯國際或將成為繼中興、華為之後美國政府「制裁」的目標。9月26日,有英國媒體報導,美國政府對中芯國際已經實施了相關的措施,目的就是限制中芯國際與美國半導體製造商之間的商業往來。
  • 【點評】[電子元器件]美國施壓,中芯國際夢斷7納米?
    【1】事件:美國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12月20日中芯國際發布公告表示,經公司初步評估,此事件對公司短期內運營及財務狀況無重大不利影響,對10nm及以下先進工藝的研發及產能建設有重大不利影響,公司將持續與美國政府相關部門進行溝通,並視情況採取一切可行措施,積極尋求解決方案,力爭將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 中芯國際擴產受限:南京臺積電、廈門聯電提升產能搶佔市場
    在美國出口管制影響中芯國際增加產能的背景下,臺積電、聯電等晶片代工大廠不約而同地瞄準中國大陸龐大的內需市場,準備在大陸擴產以增加份額。據臺灣《經濟日報》11月23日報導,全球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在「美國制裁中芯」後進一步發酵,28nm成熟製程產能持續滿載。
  • 中芯國際的內憂外患
    昨日又爆出人事變動,再次引發半導體行業劇震。 12月15日晚間,中芯國際正式宣布臺積電前COO、技術大神蔣尚義又重新回到中芯國際任職。如果僅僅是這樣,一定有網友會說這瓜爆的還不夠大。成立於2017年11月的武漢弘芯,更是瞄準先進工藝,大有後來居上之勢,項目計劃總投資額高達200億美元,包括建成產能均為3萬片/月的14nm邏輯工藝生產線和7nm以下邏輯工藝生產線,同時預建一條晶圓級先進封裝生產線。 但今年,投資超千億的武漢弘芯項目卻頻頻「暴雷」,傳出投資與設備無法及時到位、廠房建設遇阻、新員工難以入職等傳聞。
  • 內訌+外患,這次中芯國際的結局會如何
    2018年10月16日,中芯國際召開臨時董事會議,正式宣布梁孟松出任中芯國際聯合CEO(Co-CEO)。由此,中芯國際開始了「雙CEO制」,梁孟松像趙海軍一樣,可以直接向董事會負責並匯報。 當時, 中芯國際採用「雙CEO制」在半導體公司屬於首例,但這也增加了內部矛盾的發生。
  • 中芯國際的小夥伴們
    中芯國際訂購了一臺ASML的EUV光刻機,這是全球頂級光刻機,是晶片行業皇冠上的鑽石,可惜由於種種原因,仍未能收到貨。近日,中芯國際宣布,從ASML訂購的大型光刻機到貨,已經進入深圳廠區。不過,這臺光刻機並非傳說中的EUV光刻機,那臺機器還卡在路上。
  • 美國再下黑手!除了中芯國際,這些企業也被制裁了
    當地時間12月18日晚間,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正式宣布將中國半導體製造企業中芯國際(SMIC)列入「實體清單」,以限制其獲取美國關鍵技術的能力。隨後,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又在實體名單上新增了60多個其他實體,這些實體的行為均被認為違反了美國的國家安全或外交利益。
  • 中芯國際內訌——空降蔣尚義逼走大牛梁孟松!
    梁孟松過去曾服務於臺積電與三星,僅表示梁孟松在半導體業界有逾33年經歷,從事內存及邏輯工藝技術開發,並擁有超過450項半導體專利,曾發表技術論文350餘篇。他的韓籍妻子也曾是半導體工程師,是他在美國工作時的同事,還是個曾當過空姐的大美女。他在臺積電的十七年間,戰功彪炳。臺積電在2003年,以自主技術擊敗IBM,一舉揚名全球的130nm「銅製程」一役。
  • 中芯國際的下一步
    繼華為之後,中芯國際也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關於中興國際接下來如何走?不少媒體做出了分析,今天轉載一下中國臺灣經濟日報的觀點。 美國商務部19日的宣布,中芯國際及大疆等60多家中國廠商列入美國企業禁運實體清單。
  • 中芯國際接盤武漢新芯
    中芯國際(00981.HK)與湖北省科技投資集團公司(下稱「湖北科技」)在武漢籤訂合資協議,雙方承諾將對武漢新芯12英寸半導體生產線項目實施合資經營,中芯國際名正言順地成為該項目的「主人」。
  • 中芯國際「局中局」
    對不熟悉中芯國際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大瓜;對了解中芯國際的人而言,這不過是其連綿不絕的內訌史上的一幕而已。經過近3年努力,中芯國際縮短了與臺積電的差距,在國產替代的有利背景下,2020年上半年合計收入約為131.6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淨利潤13.86億元,同比增長329.8%。一片興旺之時,臺積電老將蔣尚義的加入,看起來和梁孟松是珠聯璧合,中芯國際的發展似乎要「輕舟已過萬重山」,誰知卻是「一山難容二虎」結局。
  • 又一家國產半導體設備商崛起,超過美國巨頭,拿下20%市場份額
    半導體設備領域向來是美國企業的天下。儘管美國晶片工藝製程已經不佔優勢,不過憑藉美國企業在半導體設備市場的統治地位,美國可以要求所有的晶片企業在出口時必須經過美國的同意,即便是臺積電,三星電子也不例外。美國企業在半導體設備領域的優勢雖然非常明顯,不過隨著中國晶片市場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中國半導體設備企業開始打入這一領域,並且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其中代表性的企業包括中微半導體,北方華創等。而在清洗設備領域,也有一家中國企業崛起,開始挑戰美國企業的領先地位,這家企業就是盛美半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