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一位肢體在交流的時候,想到一個很可悲的事實,就是今日教會中許多基督徒不接受十字架的真理,反而整日追捧著引人致死地的「成功神學」,這種現象不只在以「恩典福音」為口號團體裡,也同樣普遍存在於被世俗所影響、同化的傳統教會裡。
很明顯,成功神學,這種風靡於中國教會的謬論,使許多對真理一知半解的基督徒受迷惑,以致許多人沉浸在這種迷信中。
成功神學的追隨者,在他們信仰裡不能接受挫折、不能接受失敗,他們引用聖經高喊只要有信心,一切不如意的事將遠離,一切不能如願的事都是因為信心不足。他們的口號之一就是「作首不作尾,居上不居下」。成功神學者斷章取義地引用聖經為佐證,「耶和華就必使你作首不作尾,但居上不居下。」(申28:14下)但忽略上半節的命令:「你若聽從耶和華你 神的誡命,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謹守遵行,不偏左右,也不隨從事奉別神」。(申28:14上)
申命記中關於「作首不作尾」的教導受歷史處境限制,是神對於以色列民族的應許,不能完全套用。從歷史看,神也確實賜福給遵行祂的命令的以色列人有「居上不居下」的恩典,但同樣給悖逆的以色列民施加懲罰與管教。許多人盲目追隨這個特殊的應許,卻忘卻神在聖經中其他更重要的教導,是極其愚拙的。
誤用作首不作尾的教導,也不符合主耶穌的生命實踐以及祂的教導。在主耶穌的教導中,祂說:「在你們中間,誰願為首,就必作眾人的僕人。」(可10:44)祂的一生也是如此彰顯了為僕的生命。祂說:「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太20:28)
其實,主耶穌的一生就見證了成功神學的謬誤。祂所活出的是十架神學,是完全舍己的生命。祂教導門徒說: 「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太16:24)祂則自己為我們的緣故甘願被釘在十字架上。在主耶穌的一生中,我們看不到世人所期待的成功。祂沒有王族出生的榮耀,沒有貴族出行般威武,沒有富貴、權勢的伴隨。祂的生活由幾位婦女供應,祂的傳道每每受到驅趕,祂的門徒一個個離開,最後在民眾的吶喊聲中被交在彼拉多手下,在人們的怒吼聲中被釘在十字架上。
世上的智慧無法理解以死收場的救贖,因此保羅說:「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 神的大能。」(林前1:18)保羅又用一段精彩的論述來概括主耶穌的一生:「祂本有 神的形象,不以自己與 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6-8)
主耶穌教導跟隨祂的人要以十字架為生命的榮耀,學習舍己。祂也指示我們在世上有苦難的事實。在面對人生歷程中可能有、必然有的挫折時,我們的信心不能盲目,卻需要符合聖經真理。在主耶穌的一生中行了許多神跡,但祂的主要目的不是行神跡,而是真理的教導。當主耶穌行了「五餅二魚」(約6:1-15)後,引來許多群眾的跟隨,接著祂將生命之糧的重要真理傳達給百姓。另外,有時主耶穌行神跡只是針對少數人。主耶穌在畢士大池邊行神跡時,面對那無數的病人,祂卻只醫治了一個人,其他人沒有得到醫治。基督徒在面對挫折時的信心不僅僅是相信主耶穌的能力,更不能盲目。從聖經中許多的例子可見,真正的信心不僅是扭轉困局的能力,更是在面對可能無法改變的挫折時在信仰上的持守。
在生活中,我們不能一味地要求主使我們事事順利、萬事如意,也不能強求基督徒一定「作首不作尾、居上不居下」,反而願意為主的緣故面對任何環境、面對任何境遇。可以肯定,聖徒的生命是許多的逆境、無數的挫折歷練而成的,決不是在溫室中培植的。
真基督徒的生命應當「作首也能作尾」,這樣的生命具有真正的信心,就是保羅所說:「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