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的一生如何詮釋「成功神學」?

2021-02-19 豐盛「書」房

昨天,跟一位肢體在交流的時候,想到一個很可悲的事實,就是今日教會中許多基督徒不接受十字架的真理,反而整日追捧著引人致死地的「成功神學」,這種現象不只在以「恩典福音」為口號團體裡,也同樣普遍存在於被世俗所影響、同化的傳統教會裡。

很明顯,成功神學,這種風靡於中國教會的謬論,使許多對真理一知半解的基督徒受迷惑,以致許多人沉浸在這種迷信中。

 

成功神學的追隨者,在他們信仰裡不能接受挫折、不能接受失敗,他們引用聖經高喊只要有信心,一切不如意的事將遠離,一切不能如願的事都是因為信心不足。他們的口號之一就是「作首不作尾,居上不居下」。成功神學者斷章取義地引用聖經為佐證,「耶和華就必使你作首不作尾,但居上不居下。」(申28:14下)但忽略上半節的命令:「你若聽從耶和華你 神的誡命,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謹守遵行,不偏左右,也不隨從事奉別神」。(申28:14上)  

 

申命記中關於「作首不作尾」的教導受歷史處境限制,是神對於以色列民族的應許,不能完全套用。從歷史看,神也確實賜福給遵行祂的命令的以色列人有「居上不居下」的恩典,但同樣給悖逆的以色列民施加懲罰與管教。許多人盲目追隨這個特殊的應許,卻忘卻神在聖經中其他更重要的教導,是極其愚拙的。

 

誤用作首不作尾的教導,也不符合主耶穌的生命實踐以及祂的教導。在主耶穌的教導中,祂說:「在你們中間,誰願為首,就必作眾人的僕人。」(可10:44)祂的一生也是如此彰顯了為僕的生命。祂說:「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太20:28)

 

其實,主耶穌的一生就見證了成功神學的謬誤。祂所活出的是十架神學,是完全舍己的生命。祂教導門徒說: 「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太16:24)祂則自己為我們的緣故甘願被釘在十字架上。在主耶穌的一生中,我們看不到世人所期待的成功。祂沒有王族出生的榮耀,沒有貴族出行般威武,沒有富貴、權勢的伴隨。祂的生活由幾位婦女供應,祂的傳道每每受到驅趕,祂的門徒一個個離開,最後在民眾的吶喊聲中被交在彼拉多手下,在人們的怒吼聲中被釘在十字架上。

 

世上的智慧無法理解以死收場的救贖,因此保羅說:「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 神的大能。」(林前1:18)保羅又用一段精彩的論述來概括主耶穌的一生:「祂本有 神的形象,不以自己與 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6-8)

 

主耶穌教導跟隨祂的人要以十字架為生命的榮耀,學習舍己。祂也指示我們在世上有苦難的事實。在面對人生歷程中可能有、必然有的挫折時,我們的信心不能盲目,卻需要符合聖經真理。在主耶穌的一生中行了許多神跡,但祂的主要目的不是行神跡,而是真理的教導。當主耶穌行了「五餅二魚」(約6:1-15)後,引來許多群眾的跟隨,接著祂將生命之糧的重要真理傳達給百姓。另外,有時主耶穌行神跡只是針對少數人。主耶穌在畢士大池邊行神跡時,面對那無數的病人,祂卻只醫治了一個人,其他人沒有得到醫治。基督徒在面對挫折時的信心不僅僅是相信主耶穌的能力,更不能盲目。從聖經中許多的例子可見,真正的信心不僅是扭轉困局的能力,更是在面對可能無法改變的挫折時在信仰上的持守。

 

在生活中,我們不能一味地要求主使我們事事順利、萬事如意,也不能強求基督徒一定「作首不作尾、居上不居下」,反而願意為主的緣故面對任何環境、面對任何境遇。可以肯定,聖徒的生命是許多的逆境、無數的挫折歷練而成的,決不是在溫室中培植的。

 

真基督徒的生命應當「作首也能作尾」,這樣的生命具有真正的信心,就是保羅所說:「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4:12-13)

相關焦點

  • 成功神學的五個問題
    邁爾是成功神學的「牧師」,這篇底部有他們的照片。)第一,成功神學否認了神是我們唯一的喜樂來源,詩篇73篇裡說到「除你以外,在天上我還有誰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我的肉體和我的心腸衰殘,但神是我心裡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遠。」
  • 耶穌基督的十字架是神學的中心
    耶穌基督的十字架是神學的中心講員  季鳳文 牧師聖經的中心是基督。信息的中心內容是十字架的道理。信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十字架神學即稱義與成聖神學,是誠信神學。當耶穌基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惡人以為他們只是在處死一個幹擾他們生活的人,卻不知道在創世之初,十字架卻已經在神的計劃中了。偉大的創造主神借著他兒子在十字架上的死,解決每一個人的罪、痛苦和憂傷的問題。耶穌是代替世上每一個人而死。人若接受他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一切,就能解決一切的需要。
  • 【歸正之窗】成功神學對基督教信仰的危害
    可見,今天不少傳道者的信仰觀念已經被世界同化了,他們不自覺的被「成功神學」俘虜了。可見用成功神學的思想判斷是非常危險的。所謂「信心方程式」,意思就是不論運用這「信心方程式」的人是何許人,靈性如何,目的為何,只要他照著這「方程式」來運用他的「信心」,他就能支取上帝一切的豐盛,上帝就不能不照他的要求而行。這種思想,顯然是把自己當做了上帝,或是將上帝視為一種可以控制的能力,是極其褻瀆上帝的思想。
  • 辛班尼放棄「成功神學」,震驚全網:它出了問題,也傷害了福音!
    科斯蒂在《上帝,貪婪和(成功)神學:真理如何改變一個生活在謊言中的人》這本書中,曾揭露自己的家族,如何赤裸裸地利用成功神學和所謂的神跡「利用」數百萬人。 那什麼是成功神學呢? 用柏楊先生的話來說就是: 成功神學和成功的不同,就像狗和熱狗的不同。成功神學」既不是「成功」,也不是「神學」。
  • 成功神學與吃苦神學(上)-康來場牧師
    申命記28章,還有利未記26章講,聽從上帝話的人,神就祝福他,那個話真是比什麼約瑟夫‧普林斯(Joseph Prince)講的還要更成功神學。   下面講的也是成功神學常常喜歡講的。當妳不聽神的話的時候,不奉獻的時候,就會窮、可憐等等。歷代志也常常這樣講。壹個王壹個是聽從神,他就強大;壹個不聽從神,就不強大。這是什麼意思呢?
  • 書評:《聖經神學與解經講道》
    方法高偉勳強烈提出,「所有聖經經文的含義都是指向拿撒勒人耶穌,神的受膏者,這個人和他的事工」(16)。那就意味著我們這些講道人,不只是聖經字句的傳講者。我們理應是福音的傳講者——耶穌基督和他釘十字架的傳講者(林前2:1-5)。耶穌指著整本聖經說,都是關於他的(路24:24-26,44-47,約5:39)。
  • 追求成功神學為何慘敗?快點擊,快轉播
    總之,「成功神學」以追求世界的「成功」和物質的財富、名利、健康為目標,不講信徒如何對付罪,不提信徒應該如何背起十字架來跟從主,只要祝福、不付代價,是「基督十字架的仇敵」一、成功神學的定義從嚴格的意義來說,成功神學並不是一種神學主題,而是一種思想,一種所謂的「積極思想」。
  • 巴赫的音樂神學
    巴赫的音樂開啟了一條弔詭之路:最外與最內的結合,最寬廣與最隱密的相合,天與心的交融。 本文旨在探索這樣的體驗。然而,在評論巴赫的音樂創作,了解作品中天與心的交往的觀念之前,我們必須問道:巴赫的音樂世界如何啟發個人的心靈體驗?
  • 《耶穌的故事》 國慶假期電影
    今天,你心目中的耶穌像會是如何呢?日前旅居紐約、九十二高齡的旅美文學家王鼎鈞老弟兄,轉來新近在網上傳遞的一幅科學家重建之耶穌樣貌:黑膚、寬臉、矮身,推翻了西方傳統之耶穌藝術畫像,但大多數基督徒不願認同,因坊間販賣的基督畫像,已根深柢固地印在信徒心中。記得我曾採用臺灣早期著名水彩畫家王藍弟兄給我的一張《祂曾為你捨命》耶穌水彩畫像,作為我撰寫的20餘種福音單張集結之封面。
  • 勿以神學立場不同而定罪他人異端,當以基督的心愛人
    有次在某個微信群裡,有位弟兄說:「我爺爺是新派神學,他是異端,肯定無法得救。」他的言論立刻引起了群友的反感,紛紛指責他不孝的言論。可他仍然固執己見,毫無悔改之意。原來他爺爺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牧師,在民國時期還是某教會學校的校長。他一生兢兢業業地侍奉,為教會發展奉獻了一生。
  • 認識聖約神學(巴刻)
    在聖經裡是這樣,在神學中也應當如此。 其次,只有在盟約的框架下,上帝的聖言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 正如前面所說,聖約神學是一種合乎聖經的解經學,也是一種對聖經教導的公式化表述。它不僅來自把聖經當作一個整體來閱讀,其內容也包括了應該要如何完成這點的具體主張。
  • 天與心的交往|巴赫的音樂神學•上
    至於居於心中豐繁情感的再現,根據史懷哲的見解,巴哈運用步態的主題傳達心中的堅定或是猶疑,切分的主題表示疲憊,平穩的旋律再現寧靜的主題,兩個拉長的連音的主題表現耶穌所受的煎熬,連續的五、六個半音表達劇烈的苦痛,至於喜樂的主題也有很多類別加以表達。然而,這樣的詮釋方式會遭到許多反駁的批評。當然,我們不否認巴哈音樂中表現的意願。
  • 說出你與耶穌的故事 | 賢妻莊秀珠:一生豐盛無比
    ‍‍‍ 《說出你與耶穌的故事》專輯《說出你與耶穌的故事》,我是子規。在今天的節目中我要和您分享的是李楚帆弟兄懷念講述他的妻子莊秀珠姐妹的生命故事。2003年,我開始修讀神學。由於我們所在的聖若瑟區沒有神學課程提供,所以要到100公裡外的聖保羅上課, 不能經常回家。對長時間沒碰過書本的我來說,單是第一科希伯來文(全是符號)就已經把我難倒了!
  • 認識現代神學 第30講筆記
    基要派是神學詞彙中的貶義詞。1949年,布倫納(新正統的領袖)到訪韓國,他宣稱基要主義攔阻韓國成為基督教國家;……韓國衛理公會的神學院院長認為韓國教會主要的神學傾向是極端基要主義;首爾的長老會神學院院長稱基要派為新的法利賽主義。基要派被控訴為孤立教會,攔阻教會認識自由派神學,是固守傳統的極端主義。這樣的控告符合事實嗎?基要主義到底是什麼?
  • 詹思祿:天主教中國化有三點神學依據
    一、天主教中國化的神學依據堅持中國化對天主教而言是其自身發展的需要,應該成為中國天主教自覺行為。通過天主教會建立的史實以及聖經可以找到許多天主教中國化的神學依據。在此,我謹提以下三點:第一,從「道成肉身」的啟示看天主教中國化的合理性。基督宗教的信仰可用一句話來概括:天主在基督內啟示自己。
  • 【走進中東】耶穌與巴勒斯坦人
    也就是說,耶穌會依對希伯來祖先與先知們的承諾,確認以色列國家命定嗎?祂是否會肯定以色列在這土地上的居住權利?亦或者,祂寧願與巴勒斯坦軟弱和受壓迫的少數人站在同一邊?有個強有力的引導來回答這些問題,就是看看在耶穌的時代,祂如何處理當時居住在以色列的著名少數族群。如我們所見,耶穌時代的撒瑪利亞人與今天的巴勒斯坦人之間有許多顯著的相似點。那麼誰是撒瑪利亞人?
  • 耶穌與妥拉
    可是,華人教會一直在西方的神學思想蘊育下研讀聖經,西方的牧者如馬丁路得,加爾文,約翰斯理……甚至今天著名的美國牧者,還有早期的教父如耶柔米,尤西比烏,刁斐氏受任紐,奧古斯丁等,他們的希伯來根源是枯萎的,甚至有強烈的取代神學思想;你說,在這樣的西方取代神學思維下解經能不和原文所要表達的意思南轅北轍嗎?然而,我們忘卻了聖經並非源於美國和歐洲的文獻。
  • 鄧雅各:回憶耶穌 | 思想國
    本輯所設欄目包括「聖經詮釋學」、「後現代聖經研究」、「文本縱橫」、「聖經與文學」、「聖經與歷史」、「聖經與文化」、「簡訊」等。本刊將持續發表具有較高品位的學術論文和譯文,以求推動中國的聖經文學研究不斷向縱深發展,與國際學術界逐漸接軌。*本文摘自《聖經文學研究(第3輯)》 梁工 / 人民文學出版社 / 2009
  • 「耶穌禱文」與內在寧靜(1)
    我的祖母是虔誠的佛教徒,小時候我看她整天手中轉動著念珠,口中誦念佛號「南無阿彌陀佛」。當我跟她打招呼時,她會停下來與我交談幾句,然後繼續誦念「南無阿彌陀佛」。之後我進了一所公教學校,成為了一名天主教徒。當我第一次接觸耶穌禱文時,我發現禱文與我祖母誦念的佛號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以至於我因此而被深深打動了。耶穌禱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四世紀埃及曠野隱修士的傳統。
  • 【講章】「人子耶穌」系列講章:導言
    在此之後,關於耶穌之神性與人性的理解,一直沒有停止爭論,並且也產生不少異端。直到公元451年召開的著名的迦爾西頓會議(Council of Chalcedon)上,各派才終於達成了共識,持續了五個世紀的神學論爭,終於基本上恢復了平靜。到了19世紀,持續了十幾個世紀的平靜被徹底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