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自媒體4年的感悟:沒有自由,沒有習慣,每次寫文都萬分痛苦

2021-02-07 隔夜說動漫

不知不覺間我已經入行自媒體行業4年時間了,從一開始的打工,到最近兩年的自己開幹,感覺變化了很多,但也感覺某些東西一直都沒有改變過。

另外,我聽得最多的誤解是身邊朋友將自媒體理解為「自由的媒體」,而非「自有的媒體」。前者流露著一種無拘無束的生活憧憬,而後者有的或許也只是孤獨而渺小的滋味。

那這種差別究竟在哪裡呢?下文內容是我的一些感悟,也可視為我在入行自媒體後的一些收穫,如果你也正打算投身到自媒體行業,那我希望能夠給你們帶來些許的幫助---

坦白說做自媒體(包括各種問答平臺)這活兒是挺讓人痛苦的,它雖然看似能夠自由掌控時間,但幼兒園小朋友都知道,1天24小時是這個宇宙的恆定法則,而每一篇文章,每一道問題需要回答得漂亮,其中需要耗費的時間也絕對不會羸少的---2-4個小時是常有的事情,有些時候甚至需要用一整天去琢磨一部作品的解讀(我是動漫影視自媒體)。

那好了,時間天花板就在那裡了,那在需要確保一定水平的月收入基礎上,這真的會是一個自由職業嗎?

這裡涉及對自由職業的概念理解,在我看來,大多數人所憧憬的自由,應該是能夠在一個穩定收入的基礎上,之後能讓自己去幹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才能算做自由(畢竟到外打工也能夠請假,也能夠在工作的時候釣魚嘛)。

所以自媒體人真的不輕鬆,我們甚至會比前段時間吵得沸沸揚揚的「網際網路996」還要駭人,我們是24小時待命,然後一周七天,基本全年無休。

由此可見,「答題」和「寫文」已經絕非是什麼「生活儀式感」了。你必須將它們當做一種「人生使命感」來看待。

前者你可做可不做,做了可能會得到一點兒喜悅滿足。但後者是你不得不做,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即便有時候的收入低迷,你也必須滿懷對未來的憧憬,認為此刻只是必須承受的苦難而已。

這是第一點獲得,也是我投身到這個職業之後最關鍵的獲得---使命感。

但還沒完,就在它的前提影響下,我還發現自己有了一系列的轉變:

其一為,我再也打不動網遊了。

我是一名90後,因為家裡條件還不算拮据的原因,我得已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就買上電腦,也在次年拉上了寬帶網線。自此十數年時間,截止大學畢業為止,我都一直沉浸在各式樣的網路遊戲裡頭---什麼傳奇,奇蹟,DNF,鬥戰神,夢幻西遊等等角色扮演遊戲均有涉獵,唯一不喜的就是LOL類的即時戰略遊戲。

所以練級成為了我的常態,投錢去買更強大的寶寶和裝備武器也成為了我最嚮往的目標。

但這一切都在畢業後的幾年時間裡發生了改變,我已經不能長時間逗留在網路遊戲裡了。起初我還以為是遊戲不夠好玩的原因,但隨著深入的琢磨,我發現這種憎惡源於一個疑問---玩網遊的意義是什麼?

社交?那為什麼我不約朋友出來吃吃飯喝喝東西,或者直接在微信上聊聊熱點話題呢?我理解手遊對於社交的增益作用,但試問一下,玩手遊的人真的是為了社交嗎?你們一天下來和朋友打得多,還是和陌生的玩家匹配的多呢?

過去我認為的唯一意義就是「變強」,更高的等級,更犀利的裝備武器。但後來我覺得,這只是一種對「數值的執迷」---穿再厲害的裝備,打再強的怪獸,不都是千篇一律的行為嗎?而且網遊和單機不同,他們是會有版本迭代的時間點的。就是說你認為的這個版本的畢業裝備,其實在官網的一個補丁打下去之後,你又重新變成了菜鳥,永無休止的重複搬磚的勞活。

用我老表的一句話來形容:這真XX的比上學,比工作還要累呢。

如今的我已經玩不動網遊了, 每一款遊戲都似乎像是換了個皮囊的「數值計算器」(有不少人在嘲諷自動掛機的某某傳奇頁遊,但本質來說,人家追求的不都和你們一樣嗎?玩來玩去不都只是在追求一個暫時漂亮的數值嗎?)

或許這就是自媒體帶給我的第二個收穫吧,較真來說,這可比所謂的網癮醫院來的更有效呢。

其二,我開始閱讀和看電影了。

忍受不了千變一律的生活,你就必須要找個方法去改變改變。有什麼是可積累,可讓一個人投身其中能夠深切的感受到被改變的偉力呢?

我唯一能夠想到的就只有「閱歷」。

你可以選擇旅遊,也可以嘗試做不同的甜品和菜式。但前者對於我來說並無這樣的經濟條件,而後者我也不太感冒,至少目前為止是這樣的。而最近幾年囿於自媒體在社交軟體的爆發,甭管你是有意還是無意,你都總能接觸到小夥們分享的各式內容。

什麼晶片戰爭,什麼網際網路下半場,什麼貿易戰博弈,乃至一部電視劇和電影,我們都能夠從這些僅有數千字的文章當中,得到完全超出自我期待的解讀,完成一次所謂的「認知升級」的任務。

而現在的我,隨著幾年時間的習慣培養,已經逐漸的從幾千字的觀點濃縮文章,開始逐步的轉移到對十來萬,乃至近百萬字數的文學作品的閱讀了---並非是網絡小說,那些東西看一部同類的代表作就足夠了,其餘基本都是照著同樣的套路創作的。

對於電影也同樣如此,觀看一部出類拔萃的影視作品,你不僅能夠品味一種完全迥異於當下生活的人生,也還能從導演對於真實世界的某些困難問題的思考和價值觀走向的設定中,認知到更多的人生可能性,以及審視自身的生活。

沒有《辛德勒的名單》《霸王別姬》《美麗人生》這些佳作,我不可能感受到人類個體在時代洪流面前的無力感。

而《海上鋼琴師》這部經典也讓我體會到人類對某項事物的喜愛,原來是可以癲狂到此等程度的。

至於王傳君在《我不是藥神》裡所飾演的白血病患者所說的一句話:「在我得知老婆有孩子的時候,我是想死的,但當他出生之後,我就不想了」。這種新生命帶來的人生希望,也一直讓我深刻銘記。

當然,宮崎駿筆下的《風之谷》《天空之城》乃至《千與千尋》,都無不讓我感受到老爺子揣懷的對整個世界的人文關懷---事實上,這也是一種對使命感的確證。

說白了,電影能夠讓我們更恰當的審視自身,而非但凡遭受挫折,都自認為是世界末日降臨了。

正因為如此般的影響,我逐漸的開始了閱讀和看電影,而我也慢慢的發現自己的認知水平確實在不斷的提升,讓我不斷的獲得自我滿足感。

但歸結來說,這一切的前提都是因為我投入了自媒體領域(包括答題平臺)所造就的。它讓我明白了什麼叫做使命感,它讓我對千變一律的網遊萌生憎惡,它讓我走向了一條能夠自我成長的道路。

當然,趟上了創作道路,可並非代表你就不會痛苦了!

不是的,如今的我每每撰寫長文和啃讀經典讀物都仍舊有一種想死的心態。

但和以前不同的是,在使命感的使然下,我知道這是我不得不做的事情,是必須承受的苦痛。

就如同宮崎駿在《不了之人》一片中的表現那樣---

大師並非順手拈來就能夠產出神作的,大師也會為一個分鏡而崩潰至想死的境地呢!

所以,如果你也是一位自媒體創作者或者正打算投身到自媒體領域,那希望你我能夠一同共勉吧。

相關焦點

  • 許巍《藍蓮花》: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你對自由的嚮往
    他怎樣行,歌就怎樣寫。許巍寫給自己,更寫給世間每個有理想的年輕人,他們實現夢想的過程是孤寂但內心是自由的。人生歷經風雨,《旅行》許巍寫到:陣陣晚風吹動著松濤,吹響這風鈴聲如天籟,站在這城市的寂靜處,讓一切喧囂走遠。對許巍來說,創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感悟生活,把經歷和思考寫成音樂。想要自由就得自律。人需要被認可,需要從事有自我價值感的職業。
  • 沒有錢又沒有好工作時,4個副業很輕鬆,日賺200,或許合適你
    副業,或者說兼職,已經成為主流,好多人的副業都能月入兩三萬,做得甚至比主業都好,提前實現了財富自由和時間自由。 對中年人來說,為了不被同齡人拋棄,必須要開展副業才行,可是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總是急得抓耳撓腮。 看到這想必大家很多人的困惑是,我也想做副業,大是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我會什麼。那麼我推薦你以下這幾種副業,可以嘗試。
  • 自媒體寫作真的賺錢嗎?8個月,我寫了130篇文章,學會了2樣東西
    最初知道自媒體創作可以賺錢是2017年,當時在學校參加PS選修課,根據老師的要求去一個網課平臺看視頻教程,無意間刷到「新媒體培訓」的直播課,出於好奇就聽了一下。但當時那位老師只培訓了自媒體的視頻創作,需要本人出鏡拍攝,而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位非常不愛拍照的人,因此我感覺自己不適合,就沒有過多關心。
  • 《夏洛特煩惱》: 沒有深刻的體驗,就沒有痛苦的領悟
    最近剛剛觀看了《夏洛特煩惱》這部電影,本來以為是喜劇,但是看了之後覺得卻是一部喜憂參半的影片,讓人笑中帶淚,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影片讓我深刻的感覺到:人生如果沒有深刻的體驗,就沒有痛苦的領悟。當他在夢中看到了自己的妻子和另外的男人一起,他才覺得心如刀割,他才感覺到萬分懊悔,他多麼想挽回這一切。看著眼前殘酷的一切,他才發現自己有種撕心裂肺的痛楚,原來自己如此的深愛著自己的妻子。
  • 專訪餘秀華:沒有愛情就沒有痛苦,我現在就沒有痛苦
    有戀愛談的時候,就多了很多開心,沒有戀愛可談的時候,就少了很多痛苦。怎樣都不虧。就像她說的:沒有愛情就沒有痛苦,我現在是空窗期,少了很多牽絆,沒有揪心的東西,人很舒服,這種狀態不知道能持續多久,希望越久越好。去他媽的愛情,沒有就沒有唄,有什麼大不了!
  • 因為一句話,我再也沒有煩惱了:2020年我的八個人生感悟
    2020年一年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特殊的一年。這一年我也養成了一個好習慣,把每一點感悟記下來,這樣才能時刻提醒自己。大家經常說,明白再多的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那是因為,你只是明白了,並沒有真正懂。很多話,我們聽了覺得有道理,天天聽還會覺得煩,可是沒有多少人真正記得住。
  • 新手做自媒體選的影視剪輯領域,有沒有搞頭?
    很多的新媒體和自媒體的小白之所以做自媒體不賺錢,是因為沒有搞清楚自媒體賺錢的核心是什麼,包括影視剪輯就是自媒體領域旗下的一個細分領域,所以我們必須要了解清楚自媒體賺錢的核心到底在哪裡,我們才能夠有的放矢知其所以然。也是剪輯和自媒體同一個都是一樣的本源,所以我講自媒體的時候大家要舉一反三好吧,其他領域也是如此。
  • 他04年靠寫小說就已年入百萬,從不寫大綱,曾日更5萬字
    要說好作品,還得說網絡小說剛開始發展那幾年,那時候寫的人少,大家既不玩套路也不灌水湊字數,都是認認真真的創作,很多的作品放在現在依舊屬於經典神作,瞬間秒殺各種小白文。有人把那個時代稱作遠古時代,出名的作者也被稱為遠古大神。可惜的是,很多遠古大神都隕落了,有的是不寫小說幹別的去了,有的是神格沒保住,跟不上時代了。02.
  • 美國媒體自己打臉——世上沒有絕對的新聞自由
    蔡華偉繪 1.全美158個家庭「購買權力」,為媒體宣傳提供資本支持 2016 年是美國的大選年,各路候選人早早便利用手中的媒體資源,極力拉近與選民的距離。但是,與媒體互動需要花錢,而且不是一個小數目。在初選期間,《紐約時報》曾推出過一份「購買權力」專刊,在美國1.2億家庭中,158 個家庭控制了大選初期將近一半的資金來源。
  • 美麗新世界:這裡沒有痛苦,沒有恐懼
    在預告片裡,黛米對兒子說:「這裡沒有痛苦,約翰,沒有恐懼,我希望你也能這樣。」這部劇的導演是歐文·哈裡斯(Owen Harris ),他曾經執導過「未來感十足」的《黑鏡》第二季和第三季,長於警世寓言類的作品。
  • 瘦了,沒有節食,沒有痛苦,4天掉10斤
    瘦了,4天掉十斤,這一過程沒有節食,沒有痛苦。講一下。五月的第一天,想減肥,並不是如以往的心血來潮一時衝動,而是深思熟慮,細細深想,假如我能活到70多歲,我人生上半場這一仗已打完。在這裡先說一下,我並不是在某個早晨,坐那細想一下,自我反思一下,就意識到:這些年,活出一身肉,活的方式不對有問題呀。不是這樣的,一個的認識是由他讀過的書、走過的路、見到的人、所經歷的事形成的。
  • 習慣了下雨天沒有傘,卻習慣不了我的世界沒有你
    我沒有重視起來,這是不對的。知道有CV天空與CV卡修的合作,我一直沒有著急去聽。也不知道是直播還是什麼,總之就是值得期待吧。而真正的合唱,就在今天發出來。這次,我剛好在線。趕緊衝過去聽,感覺真好。02我是個淚點與笑點都很高的人,所以不像群裡朋友說的那樣。我更加感動的,還是策劃裴昂娜的話。12月15日,天空生日。
  • 「叮噹感悟」社會百家號最新權重排名-自媒體快速入門轉正賺錢
    「叮噹感悟」社會百家號最新權重排名-自媒體快速入門轉正賺錢 備註:本文數據來自站長之家移動傳媒平臺,文章涉及的數據依託平臺大數據計算所得,非百度官方數據,僅供參考。
  • 自媒體寫文章,你真的賺到錢了嗎?
    最近我也迷上了自媒體,一開始真的是奔著掙錢才選擇做這個的,剛開始了解自媒體,是在某音,某手上看到的基本最多的就是"你想在家日薪百元嗎,剪輯視頻就可以了"真的,但是就感覺這不就是在說我嗎,下班時間都不知道幹什麼,這不是掙大錢的機會來了嗎,做上才知道,原來一切都是夢,都是浮雲啊親, 首先給你解釋一下註冊號
  • 靠語言做自媒體年入30萬+,這個翻譯博主是怎麼做到的?
    但如果你不是,或許你應該考慮一下,像我一樣,先從某個剛需入手,每天有一個日常性的信息搬運,再把各路引流的手段用上,慢慢的積攢起第一批粉絲,再考慮轉型等等…我因為做自媒體的原因,會關注許多比較資深的新媒體頭部帳號。巨土文化就是其中一個。他們最近發布的一篇文章,裡面就提到了這一點。
  • 沒有痛苦,沒有智慧,就沒有收穫,沒有這麼多痛苦,你不會知道的
    色與空沒有區別,空不是異色,色是空,空是色,舍利子是一個法身的靈魂,生命,那就是佛,在我們這個世界的眼裡,有佛就看不見,沒有佛,也就空了,就像鏡子裡的我們一樣,沒有區別,也有無法觸摸的東西,空虛也是如此,他確實存在。舍利子是所有法的空相,既不生也不滅,既不髒也不淨,也不增或減。
  • 繼古天樂之後,入行近33年的姜皓文「黑仔」,終於首嘗獎項的滋味
    繼古天樂之後,入行近33年的姜皓文「黑仔」,終於首嘗獎項的滋味!入行近33年的姜皓文「黑仔」 去年首次獲得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無奈最後落空 今年以《大樂師·為愛配樂》 和《拆彈專家》獲得雙提名 賽前黑仔還笑言自己不會得獎 並且覺得有兩部戲入圍已經算贏了 最後,黑仔更是打破魔咒 奪得「最佳衣著獎」之餘 再榮獲「最佳男配角」「真係百般滋味在心頭, 我在臺上一瞬間不禁想到自己入行前曾經在茶樓賣過點心, 又做過裝修業,今次終於捱出頭。
  • 沒有感人肺腑,只求刀槍不入
    當我在寫這篇文章時,新的一本班級日記又進行了好多章。我翻遍班級日記,發現一個有趣的共用結尾:「就寫到這裡吧,夜已深。」似乎可以腦補這樣的畫面,他們趕完一天的作業,最後拖著滿身的疲憊寫下這60次一輪迴的感悟。我想那時的他們,所有的感悟都來源於內心的真實。
  • 女星轉型當網紅,寫自媒體碼字月入40萬,拍短視頻月入6萬!
    據日媒7月17日報導日本知名女團早安少女組前成員辻希美婚後便退出娛樂圈,成為了四個孩子的母親,為了更好的照顧孩子,辻希美選擇將工作的主要戰場轉移到了網絡上,2009年便開始寫自媒體經營自己博客
  • 鄭佩佩自曝20年4次流產 12位女星哭訴痛苦經歷
    鄭佩佩是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香港影壇一姐,她在事業最得意時選擇了息影結婚,隨丈夫在美國生活了20年。在這期間,她一連懷了8次孕,卻只生下了3個女兒和1個兒子,其他4次都小產了。鄭佩佩回憶說,「唐人街的那些人每天見到我,都要幫我分析一下我肚子裡的孩子是男是女?」鄭佩佩半開玩笑地說:「對於生孩子,我可以寫一本書了,我生的花樣可多了,隔一個生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