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君陶先生是魯迅先生的學生,裝幀藝術的開拓者,也是中國當代"一身精三藝,九十臻高峰"的著名篆刻書畫家。他一生治印達兩萬餘方,上溯秦漢璽印,下取晚清諸家精髓。他是一位在書法、繪畫、篆刻甚至是音樂領域都有所建樹的藝術家,他是西泠印社副社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還是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講講詩、書、畫、印熔於一身的錢君陶的一些故事。
錢君陶原名錢錦堂,字玉棠,後更名涵,亦作安,又更名瑭,亦作唐,學名錦堂,以字行,筆名白蕊先、程朔青等,齋號午齋、豫堂、冰壺生。錢君陶早年隨同鄉的孫增祿、徐菊庵習《芥子園畫傳》、《晚笑堂畫傳》。長大後考入上海藝術師範學校,隨弘一法師李叔同的弟子著名音樂家吳夢非、劉質平以及著名畫家豐子愷學習詞曲創作和繪畫。1927年秋,錢君陶拜識魯迅先生,此後魯迅但凡有新書出版都是由錢君陶負責裝幀的。當時的很多雜誌刊物還有諸多名家著作都是由他擔任裝幀設計,有"錢封面"之美譽。
1933年,錢君陶擔任神州國光社編輯部主任,續編《美術叢書》。抗戰爆發後,他與張天翼、蔣牧良編輯《大眾日報》,翌年與巴金、靳以創辦文化生活出版社廣州分社。建國後,加入華東美術工作者協會。1956年,在上海組建上海音樂出版社,任副總編輯。1978年,當選西泠印社副社長。
早年以書籍裝幀、音樂、詩歌名世,才華早著。錢君陶是多才多藝之人,他出版了包括音樂、繪畫、篆刻、散文、詩歌等各領域的圖書三十餘種。繪畫方面,錢君陶取法吳昌碩、齊白石、陳白陽,擅長大寫意花鳥,喜畫芭蕉、山茶、松柏、紅梅等。他注重寫生,畫路開闊,晚年仍然在嘗試新畫風。書法工諸體,兼攻篆刻。錢君陶在其篆刻中融入了六國錢幣、鏡銘、碑版等多種元素,自成一家。創作有《長徵印譜》、《君長跋巨卯選》、《魯迅印譜》、《錢君陶印存》等書籍。
書籍裝幀包括了一本書從裡到外的全部設計工作,既要求美觀又要符合作品的思想內容,提高讀者的讀書興趣。錢君陶設計書籍時,有時會選擇和諧的色彩,有時又會採用現代化的強烈的對比手法。他設計的書籍強調時代氣息,注意體現民族特色,但不主張復古。
80年代初期,年逾七旬的錢君陶身體情況出現了很大問題,大葉性肺炎和突發的心臟病發作,再加上堂弟錢鏡塘的離世。使他意識到自己的人生已經快到盡頭了,必須考慮"後事"安排了。
安排"後事"最重要的當然就是他一生的心血幾千件文物該如何處理。錢君陶的三個兒子全都是學理工的,都沒有繼承他的藝術事業,所以沒辦法傳給他們。而把文物賣了換成錢分給三個兒子,錢君陶更是絕對捨不得的。於是他與老伴和兒子們商量主動將這些書畫文物捐獻給國家。1987年,桐鄉君陶藝術院落成,錢君陶捐獻的4083件藏品入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