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君匋(1907—1998),生前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長、人民音樂出版社副總編、上海文藝出版社編審等職。錢君匋先生是中國當代「一身精三藝,九十臻高峰」的著名書畫篆刻家,其繪畫筆墨簡潔,蒼勁老辣,意境高古;書法篆、隸、草、楷皆工,尤以質樸靈動的隸書獨步書壇;篆刻上溯秦漢璽印,下取晚清諸家精髓。
錢君匋先生所取得的成就,與他收藏的名家書畫對他的深刻影響關係密切。他早年學書,為了一睹真跡而經常會在收藏家門外無數次徘徊,嘗盡艱辛。而他最終成就的取得,深深得益於他後來的收藏,他從古人的名跡中學到了藝術的精髓。
錢君匋先生的書法成就當然也離不開他艱苦的學書經歷。在學書的道路上,他的幾位老師如錢作民、豐子愷和孫增祿先生等對他進入藝術殿堂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一生念念不忘的首先是他的啟蒙老師錢作民先生。錢君匋在七歲時開始「描紅」,八歲學印版,十歲臨帖。起初,在錢作民先生的影響下臨摹柳公權的《玄秘塔》,每日臨習,非常用工,多次受到錢老師的表揚,學書的興趣便愈加濃厚。
有一次,錢君匋用棕帚蘸水在兩排教室之間的青磚上寫大字,錢作民老師看到後引導他:「你小小年紀寫擘窠大字,很好,但不應該滿足,光寫大字不行,還得練蠅頭小楷,小楷將來應用的機會更多。」然後要求他研習《靈飛經》,並讓他在隸篆上面打好基礎,追求一種質樸壯美之境,這對他後來的發展影響是非常大的。
十六歲時,經錢作民先生介紹,錢君匋進入上海藝術師範學校,此後的豐子愷老師的指授。錢君匋開始學習趙之謙篆書時,受豐子愷先生融合魏碑和章草書風的影響,對北魏楷書也產生了莫大的興趣,自此開始臨習《龍門二十品》中的《始平公造像》,後來也臨寫了《張黑女墓誌》。
再到後來,他看到了金農臨的《華山廟碑》及《金冬心隸書冊》,非常喜愛,遂反覆斟酌研習,吸納其精華,實現了隸書由工致向寫意的轉變,加之他也學習過《石門頌》《西狹頌》等漢碑,對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作了前期的鋪墊。
錢君匋先生在簡書方面學習過《居延漢簡》《孫臏兵法》等,後來看到羅振玉所編印的《流沙墜簡》,裡面影印了不少西北出土的漢代竹木簡,錢先生深為其稚拙生動、雅致秀逸的書風所吸引,遂反覆臨池研究,所臨恣肆遒勁,剛健秀美、自然生動、毫不拘謹,深刻影響了他的漢簡書風。
錢君匋先生的草書造詣也很高,並不遜色於其他書體。錢先生是在上世紀60年代才正式投入草書研習的,先後臨習過《十七帖》《書譜》等,最痴迷的時候,錢君匋在走路時也用手指在空中比劃,揣摩草書的寫法。積功既久,遂能揮灑自如,縱筆作草,最終形成了清麗、質樸、酣暢、獨特的書法風格。
整體而言,其草書有醉素意態,狂放而不失凝重,形成了獨特的面貌。曾有人這樣評價他的草書:「錢君匋的草書氣長、健朗妍秀、迴環跳宕、熟中藏生。 融晉人之韻、唐人之法、宋人之氣、明人之肆意為一爐, 形動心靜、外張內凝、書卷味道蓊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