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迅先生弟子黃新波,中國現代版畫史代表畫家,詩情濃鬱的作品!
1933年赴上海,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中國美術家聯盟,並與劉峴組織未名木刻社,在魯迅先生指導下從事新興木刻運動。黃新波是魯迅先生倡導的新興木刻運動的健將,也是中國現代版畫史上傑出的代表性畫家。他於20世紀30年代初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並開始木刻版畫的探索,受「左聯」和魯迅先生的影響,黃新波的創作緊貼近代以來救亡與啟蒙的時代主題,創作了大量反映民族危難、底層社會,以及革命與政治題材的作品。與同時代許多抗戰美術不同的是,黃新波作品始終關注戰亂困頓時期人的心性狀態。
-
對話|上海魯迅紀念館館長:在魯迅研究中,用文物「說話」
1999年上海魯迅紀念館改擴建完成1999年9月25日,上海魯迅紀念館改擴建完成之後舉行了隆重的新館落成典禮,此圖為魯迅紀念館大門。目前,上海魯迅紀念館有館藏文物藏品8萬餘件/套;累積出版學術研究成果138種;年均舉辦展覽16個;年均舉辦專家講座、名家誦讀、版畫拓印等教育活動近百場;年均接待觀眾及遊客近90萬人次。
-
版畫之巔 —中國當代版畫大家邀請展作品欣賞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現任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銅版畫學科重要帶頭人之一。中國優秀的銅版畫代表畫家之一,曾在新疆工作15年;1978年考入廣州美術學院版畫系研究生,1981年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1985年由華中科技大學調入華中師範大學,負責籌建美術學科,先後四屆任美術學院院長。
-
版畫絕對不是小畫種!看新興木刻版畫,賞力與美、黑與白、線與面
在這個時期,廣東出現了眾多版畫名家,創作的作品成為中國版畫界的經典之作,至今不少仍在市場上流通。 黃新波(1916-1980)廣東江門臺山人,中國新興木刻運動的先行者,我國第一代有卓越成就和國際影響的版畫家,同時也是一位出色的美術活動家、油畫家和詩人。亦是現代主義新美術的倡導者。
-
寫藝|中國當代版畫變革的親歷者——羅映球
中國著名版畫家、原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古元先生曾親筆為羅映球先生寫下「碩果纍纍、刀筆生輝」的題詞。羅映球擇「藝」固執,筆耕不輟,自創「遁刻法」(減板木刻)技法,在中國版畫發展史中被確認為是「一場具有歷史意義的變革」。一、羅映球版畫藝術成就表現羅映球在平凡人生中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用自己的版畫藝術書寫著中國美術現代進程,豐富了人們對20世紀中國美術整體狀況的認識。
-
魯迅收藏過的浮世繪的故事
他在回國之後發起新興木刻運動,希望以木刻版畫來推動國內的抗日宣傳,因此對各國的版畫藝術都有所涉獵,其中就曾經收藏過一批日本浮世繪。他對自己收藏的浮世繪作品有整理的計劃,想將其作為書籍插圖,介紹給中國讀者,可惜這些計劃沒有來得及實現。 幸運的是,新中國成立後,魯迅的藏品幾乎全部被國家的博物館、紀念館保存下來,其中就包括他的浮世繪收藏。
-
版畫作品中的符號語言有何特點?
版畫作品中的符號語言有何特點?小編通過研究和調查發現, 版畫的產生和發展與符號也密切相關,據可靠史料佐證,版畫在中國源遠流長。中國在遠佔時期就有了版畫的雄形,原始社會的陶器、玉石雕刻、封泥和印章的應用、畫像私等等都顯現出版畫的萌芽。
-
版畫先驅 | 黃榮燦:「我最愛那黑與白的分化」
這就是一位中國新興木刻運動先驅的心聲。中國新興木刻運動中有兩位英年早逝的先驅,一位是廣東的羅清楨(享年38歲),另一位就是重慶的黃榮燦(享年34歲)。黃榮燦,雖然生命如此短暫,然而他的生命卻如此傳奇如此璀璨。在1945年出版的《抗戰八年木刻選集》中,他的簡歷這樣寫道:「黃榮燦,重慶人。曾肄業於昆明時期的國立藝專,性好動,善適應環境,熱心木運,富有組織能力。
-
古今中外經典版畫作品集
尤其重要的是,在這些版畫中,除了線條的運用之外,還有一部分已經開始出現大塊的黑色,這說明當時的畫家已經認識到版畫的一些特殊之處,這些形態銳利的黑色就是由木版的材料特性形成的藝術特點,它能產生出不同於其他繪畫手段的畫面結構和韻律。
-
十七版畫大家作品驚豔亮相畫廊周,給畫都藝術市場帶來強烈衝擊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現任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銅版畫學科重要帶頭人之一。中國優秀的銅版畫代表畫家之一,曾在新疆工作15年;1978年考入廣州美術學院版畫系研究生,1981年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1985年由華中科技大學調入華中師範大學,負責籌建美術學科,先後四屆任美術學院院長。
-
《哈利波特:魔法覺醒》魔法覺醒藏品賞析
本期魔法覺醒藏品賞析將為大家介紹「大難不死的男孩」哈利·波特的角色藏品,一起回顧這些魔法物品背後的故事。
-
用版畫復刻童真,「美術館裡上美術課」 潤物無聲
版畫在中國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中國是版畫的故鄉,上海是新興木版畫的發祥地,徐匯藝術館正在展出的第六屆「上海銅版畫展」——國際美柔汀特展,則是將銅版畫中的「貴族」——美柔汀技法介紹給中國觀眾,儘管這種藝術形式並不算太普及,但對藝術創造上沒有束縛、充滿想像力的孩子們來說,看大師作品,聽老師講課,在參展藝術家指導下親身體驗版畫復刻,這樣的美術館體驗是不是很奇妙呢?
-
90年前魯迅倡導的思想仍具現實...
明年是建黨100周年,也是魯迅倡導發起的中國新興木刻版畫運動90周年。在這特殊的時間節點,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在上海思博職業技術學院推出了別開生面的「2020上海青年版畫展」。 而在此過程中,對於藝術新興力量的培養也大有幫助。」
-
江蘇省美術館典藏精品賞析
為進一步推進江蘇省美術館典藏作品活化,深入挖掘和傳播藏品的文化藝術價值,用名家名作來梳理和呈現江蘇地域文脈的風採,由江蘇省美術館與「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中國江蘇網
-
木刻家筆下的魯迅與莎士比亞,央美呈現劉峴「啄木人生」
劉峴(1915-1990)是20世紀中國新興木刻運動的先驅和開拓者之一。1939年他奔赴延安,任魯迅藝術學院美術系木刻教師,其間創作了一大批反映抗日戰爭和延安生活的作品,1945年調重慶《新華日報》社工作。新中國成後,歷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編審、中國美術館研究部主任等職。展覽共展出劉峴193件作品、4本珍貴版畫書籍,以及重要文獻資料,許多都是首次與公眾見面。
-
蒙克大展上海開啟:「吶喊與迴響」呈現53件版畫及油畫
實際上,相比於這些不同時期的藝術大師們,蒙克的版畫創作在其整個創作生涯中起到的作用與影響力更加顯著。版畫不但幫助蒙克打開了歐洲藝術市場的大門,建立了前所未有的聲望,更是逐漸成為其創作的核心。大英博物館 愛德華·蒙克「愛與焦慮」版畫作品展 現場挪威收藏家岡德森的蒙克展澎湃新聞了解到,此次展覽作品來自於挪威的收藏家帕爾·岡德森(Pl Gundersen)。岡德森是藝術品和古董收藏家,也是挪威重要的蒙克作品藏家,其藏品展示在Geilo山村的Vestlia Resort酒店。如今,岡德森希望與他人分享其藏品,交流文化歷史是他的目標之一。
-
徐寶中作品賞析
其實版畫藝術發展到今天,傳統版畫媒材已逐漸形成了一種語境的獨裁,其結果在帶來版畫獨有美感的同時,也阻礙和限制了藝術家自由的表達。換句話說在這種獨裁的影響下,藝術家的繪畫感悟無法形成適合版畫媒材本身具有的特點。
-
蒙克作品今秋將來滬,計劃展出油畫與《吶喊》石版畫等
疫情下,壓抑、驚恐、悲傷、吶喊這些詞如今已成為了2020年全球的關鍵詞,而這些正是蒙克所關注的,就如蒙克曾說的,「我要描繪那些在生存、在感受、在痛苦、在戀愛的活生生的人們。18歲左右的愛德華·蒙克愛德華·蒙克,1863年12月12日出生於挪威東部小鎮洛頓 (Loten),挪威藝術家、版畫家,現代表現主義之父,象徵主義的代表人物。
-
魯迅是第一代書刊設計師!看看他的書籍裝幀
作為現代文化的旗手,魯迅是一名先鋒的現代文學倡導者的同時也是資深的美術研究者,他不僅鑽研漢畫像和碑帖,還提倡木刻版畫,喜愛書籍裝幀設計,在早期更親自對自己和別人的書刊進行設計,而從他的設計風格上,我們還可以窺得到迅哥兒思想脈絡。
-
魯迅與蒙克——以遠近法與魯迅視覺為中心 劉世鍾[韓]
在此過程中,並將考察作為近代主體的作家性格、他們的視線所持有的時代特性以及被發現為該表現技法的遠近法等。△ 版畫 魯迅在東洋的傳統中,對於士大夫而言,文章與繪畫所蘊涵的親緣性是在日常中歷久形成的美學習慣,文章與繪畫不僅是滋潤他們生命的主要養分,亦是他們發言的空間,更是他們與世界溝通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