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對決35 14世紀:蒙古鐵騎逝去,大明,奧斯曼,帖木兒三帝國崛起

2020-11-20 騰訊網

14世紀,蒙古人的擴張勢頭開始退潮並逐漸走向了衰弱,蒙古人勢力衰弱後,在西亞、東亞以及中亞三大地區,三股新的勢力開始崛起了。在西亞,突厥人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開始崛起,逐漸成為了中東大地的最強勢力,大有橫掃統一中東之勢。在東亞,元朝末期,由於元朝的混亂統治,漢人開始奮起英勇反抗元朝的統治,其中,朱元璋勢力在亂世中脫穎而出建立了大明王朝。而在中亞,新興的大帝國帖木兒帝國一樣是滅亡了蒙古人的勢力而崛起的,佔據了廣大的中西亞地區。

奧斯曼帝國是土耳其人奧斯曼一世所創立的帝國,所以又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是現代土耳其的前身,因此有時又被直接稱作土耳其。13世紀時,土耳其人因為蒙古西徵從中亞遷移到西亞小亞細亞半島的羅姆蘇丹國,成為了羅姆蘇丹國的臣民。1299年時,羅姆蘇丹國衰亡分裂,土耳其人首領奧斯曼一世宣布獨立建國,史稱「奧斯曼侯國」,奠定了奧斯曼帝國的雛形。進入14世紀,隨著蒙古人的衰弱,奧斯曼侯國開始不斷壯大,逐漸吞併了羅姆蘇丹國分裂時獨立的其他侯國,並成功擊退了外族入侵,於是一個強大的奧斯曼帝國即將呼之欲出了。

整個14世紀,奧斯曼帝國都在對外擴張,於是與奧斯曼帝國緊相鄰的拜佔庭帝國首先受到了強烈衝擊。奧斯曼帝國通過近一個世紀的侵襲擴張,把拜佔庭帝國和巴爾幹半島的領土一步一步的吞噬蠶食了,一時之間,拜佔庭帝國的生死存亡實是岌岌可危啊。1396年,尼科堡戰役中,奧斯曼帝國一舉打敗了匈牙利、法國、德國等歐洲幾國組成的聯軍。這一勝利再次深深震動了歐洲各國的統治者,標誌著歐洲各國聯軍竟然無力阻擋奧斯曼帝國的大軍,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南歐巴爾幹半島的領土被奧斯曼帝國一步一步的侵蝕。

而在東亞的華夏大地,前半個世紀還是元朝的統治,下半葉卻風雲突變,變換出了一個新興的大明王朝。14世紀上半葉,元朝雖然統治著整個華夏大地,但元朝的統治卻是充滿了風雨飄搖。皇室與藩王之間爭鬥不止,加之元廷的殘暴統治,致使元朝民怨四起,起義不斷。至14世紀下半葉,元末各路起義軍勢力推翻元朝統治的大勢已成,元朝的滅亡已是時間問題了。1368年,作為起義軍之一的朱元璋以南京為首都,建立了明朝,同年,朱元璋北伐攻破了元大都北京,元朝滅亡。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對內加快恢復經濟生產建設、加強中央集權統治,對外多次派兵剿滅殘元勢力和各地的割據政權。至14世紀末,大明王朝在朱元璋的洪武之治下已是天下大定,國勢興隆,大明王朝的輝煌盛世也就此徐徐拉開了序幕!

而就在幾乎大明王朝誕生的同時,在中亞也有一個超級大帝國突然崛起,它就是帖木兒帝國。帖木兒帝國是建立於1370年,從1380年開始,帖木兒帝國先是奪取了伊爾汗國,進而攻佔了兩河流域。1388年帖木兒帝國徵服了花剌子模,1389年至1395年,帖木兒帝國又多次進攻欽察汗國,奪取了亞美尼亞和南高加索地區,1398年進攻印度德裡蘇丹國,佔領了印度北部。

1400年帖木兒率兵進攻敘利亞,曾經打敗蒙古西侵大軍的埃及馬穆魯克王朝因為拒絕與帖木兒帝國結盟,結果整個敘利亞的領土便都被佔領了。1402年,安卡拉戰役中,帖木兒帝國大敗了當時如日中天的奧斯曼帝國,使其帝國疆域成為從印度德裡到小亞細亞以及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超級大帝國。至此時,帖木兒帝國的版圖勢力也就基本形成了,周圍所有國家無一能夠迎其鋒芒。不過,這個強大一時的超級大帝國在1405年,帖木兒往東徵大明的路上突然病逝了,隨後這個帝國便逐漸走向了衰弱,退出了大國的行列。

因此,整個14世紀就是蒙古人敗退,亞洲三大帝國奧斯曼帝國、帖木兒帝國、大明王朝崛起並立的時代。

相關焦點

  • 帖木兒在重創奧斯曼帝國後,為什麼不順勢滅了土耳其反而東徵大明?
    在梳理土耳其的前世今生一文中,提到了一場決定奧斯曼帝國命運的戰役,這便是安卡拉之戰,時間在公元1402年,此戰,帖木兒大獲全勝,並生擒奧斯曼蘇丹巴耶塞特一世。 然而,帖木兒並沒有順勢滅了奧斯曼土耳其,反而揮師東徵大明,為什麼?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了解一下當時的世界局勢。
  • 【中世紀史末】奧斯曼與帖木兒的頂級對決—1402安卡拉之戰
    這場最終以帖木兒勝利的巔峰對決深刻影響了當時的中、西亞格局。其後帖木兒帝國的威名近乎無人可當,直至帖木兒身死,而奧斯曼帝國儘管一度為此國勢大衰,但歷經恢復後,成就了另外一段帝國傳奇。 安卡拉,土耳其的首都和第二大城市,安卡拉省省會,土耳其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貿易的中心,位於小亞細亞半島上安納託利亞高原的西北部
  • 帖木兒打起這哥倆都夠狠,史達林下令掘墓一探究竟
    14世紀末,在亞歐大陸肆虐百年的蒙古鐵騎已風光不再。未平靜多久,崛起於中亞的帖木兒帝國又掀起更為猛烈的旋風,伴隨著四處而起的廝殺聲,新一代中亞霸主橫空出世。提起帖木兒,被他「攻擊」過的對手無不心頭一顫,這位「突厥化蒙古人」馳騁疆場四十餘年幾無敗績,堪稱傳奇的一代梟雄。
  • 中亞霸主兩大帝國霸主之爭,帖木兒和奧斯曼的決戰,安卡拉戰役
    1336年,一個河中地區信奉伊斯蘭教的蒙古貴族家庭誕生了一個嬰兒,這個嬰兒被命名為"Timur",在此時,沒有人想到這個嬰兒的誕生會深遠的改變整個中亞世界。Timur即帖木兒,突厥語中的"鐵"。這個嬰兒日後會成為中亞地區最有權勢的統治者。
  • 闡述14世紀「蒙古秩序」的崩塌與重建,對亞歐大陸的影響
    縱觀整個13世紀,蒙古各部從依附於金朝的邊緣勢力,一躍衝出高原,經過屢次對外徵服之後,諸將將蒙古帝國建立成東至太平洋、西及大西洋的遼闊地域。然而進入14世紀中葉,曾經影響幾乎整片大陸的「蒙古秩序」迅速坍塌,並連帶引發世界新一輪地緣秩序博弈。本文就讓我們從蒙古秩序的坍塌和重建,來詳細暢談14世紀世界格局演變歷程。
  • 西亞帖木兒跟大明朱棣誰更強?朱老四:早年他的戰場天賦差遠了
    編者按:帖木兒東徵大明,是網絡上的熱門話題。冷兵器研究所曾經推出《帖木兒如果真的東徵大明,朱棣能打贏嗎?看地圖研究後勤就懂了》一文,從後勤角度來分析。但還有個問題大家也很感興趣,帖木兒和朱棣都是當世雄主,誰的軍事能力更強呢?
  • 【魚鷹社】帖木兒時代
    A2:加格臺人(Jagatai),突厥-蒙古部落,14世紀中葉與帖木兒形成鮮明對比的這名男子沒有穿鎧甲,他只擁有作為一名部落馬弓手所需的簡單服裝和馬具。幾個世紀以來,這樣的裝束幾乎沒有變化,但他的尖頭馬靴和帶毛襯裡的平頂帽子確是屬於晚期的風格。(主要資料來源:來自《faith albums》的未知手稿殘頁,河間地帶或亞塞拜然,14世紀末期,伊斯坦堡託普卡帕圖書館)。
  • 明成祖朱棣時代的大明帝國,如果放眼全球當時是第幾強國?
    雖然此時沒有完成遷都,但是針對蒙古的北伐已經進行了幾次。疆域版圖超過千萬平方公裡,此時大明的戰力正處於巔峰狀態。南平交趾,北伐蒙古,七下西洋,大明帝國窮盡帝國之力把觸手神向遠方。朱棣有一種為子孫後代掃除一切敵對勢力的意味。可惜到了仁宗朱高熾時期推崇儒家削弱武勳,自廢武功。明朝失去了開拓精神。
  • 帖木兒,為何稱明成祖朱棣為「契丹國的野豬皇帝」?
    公元14世紀,帖木兒帝國與大明帝國同時崛起於亞洲。
  • 縱橫歐亞大陸無敵手的蒙古鐵騎,為何未能攻入非洲?
    不過,為什麼蒙古鐵騎能夠縱橫歐亞大陸無敵手,卻偏偏未能像羅馬人、波斯人那樣,將自己的影響擴展到非洲大陸呢?實際上,這與蒙古擴張過程中,外部的大形勢發生變化有著不小的關係。(尼科堡戰役)奧斯曼國家勢力的興起,實際上反映了突厥軍事力量試圖取代蒙古人在中東地位的現實,此時,旭烈兀建立的伊爾汗國也逐漸"地方化",蒙古貴族與突厥人通過聯姻或信仰伊斯蘭教等方式,加速了融合,而其最高權力也為蒙古"黃金家族"的遠支帖木兒所奪取。在帖木兒的治下,蒙古人又重新興起了西徵的霸業。
  • 近代的中東亂局——從奧斯曼和波斯雙雄對峙到群龍無首
    之後,埃及的阿尤布王朝擊敗十字軍、馬穆魯克王朝擊敗蒙古鐵騎,最終拯救了整個伊斯蘭世界。突厥人和蒙古人的旋風過後,蒙古人在伊朗地區建立了伊爾汗國,突厥人在小亞細亞留下了奧斯曼帝國、而阿拉伯人留下的是在埃及建立的馬穆魯克王朝。
  • 明朝時期的世界,還有比大明更強大的帝國嗎?
    或者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明朝時期的世界,是否存在比大明更強大的帝國呢? 一般認為,明朝存在的時間是公元1368年,至公元1644年,也就是從公元14世紀之公元17世紀,橫跨了四個世紀。 接下來,我們便依時間為序,看看與大明同時期的世界強權。
  • 帖木兒帝國
    第三章帖木兒時代之亞洲及東歐帖木兒將來聚全力侵略的波斯,而後其地在亞洲佔有一種優勢者,當14世紀時,則分崩離析,淪人混亂狀態。有四個主要王朝同很多的地方君主,在其中爭雄稱霸。帖木兒出生之時,適當摩訶末塔忽刺(Mohammed Taghlak)在位之年。此王好文藝,可是篤信宗教,他想將他的臣民盡變為回教徒。於是虐待婆羅門教徒( Brahmanistes),全國亂起,他的帝國亦因之瓦解。他的重要異密,皆利用這個機會獨立自主,等到14世紀末年,帖木兒強使此國稱藩之時,國境已經有限了。
  • 「帖木兒」大陰詛咒:屍體被移動後,2700萬人因此喪生...
    至於他的霸業,概括來說,是「一個小貴族一步步混成14世紀末中亞地區老大」的故事。他掌權期間,對敵人就是一個字——「揍」!有一天,「惡霸」奧斯曼突然被別人錘了。歐洲一片歡欣鼓舞,一調查,發現「恩人」叫帖木兒,率15萬人俘虜了奧斯曼的皇帝,相當於把惡霸揍進了醫院。
  • 帖木兒如果真的東徵大明,朱棣能打贏嗎?看地圖研究後勤就懂了
    編者按:關於帖木兒東徵大明,網絡上有著無窮無盡的討論,想像如果帖木兒並未病逝途中,當時全世界這兩個最強大的帝國,最強悍的兩個帝王如果真的發生碰撞,將會有怎樣的結果呢?筆者則必須指出,由於後勤補給的限制,帖木兒不可能有效向明王朝發起大規模的進攻。但這並不意味著帖木兒定然會因為後勤不濟而遭遇慘敗,因為帖木兒的東進本身就有多重戰略目的,其中最重要的還是吞併西域的東察合臺汗國,以強化自己自稱蒙古帝國繼承者的權威。在東亞和中西亞之間,當代被稱作帕米爾高原的蔥嶺,無疑是一條無情的天塹,令雙邊之間的交通轉運變得極為困難。
  • 一場未曾發生的,兩個帝國之間的巔峰對決
    就在永樂四年時,帖木兒帝國可汗帖木兒率領20萬大軍(號稱百萬)侵略中國,結果卻在2月18日的進軍途中,在訛答剌病死,終結了其輝煌無敵的徵戰史。帖木兒的死亡毫無疑問改寫了歷史,同時,他未能和同樣是戰術奇才的朱棣對決也不失為戰爭史上的遺憾。我們不妨假設一下,如果帖木兒未死,那麼那場聲勢浩大的東徵會是什麼樣的結局?
  • 韃靼人帖木兒生擒奧斯曼蘇丹,在遭到各種羞辱後悲憤去世
    通常,奧斯曼軍隊會把一支戰鬥力較弱的軍隊放在陣列前沿,用他們來抵擋敵人的鋒銳。於是,巴耶濟德就讓由安納託利亞韃靼人組成的騎兵部隊打了頭陣。結果,戰鬥剛剛打響,可以預見的事情就發生了:這些韃靼人倒戈投向了他們的同胞帖木兒。就這樣,蘇丹一下子失去了他四分之一的兵力。 此時,巴耶濟德只好下令從左翼發動進攻。蘇萊曼命令他手下的安納託利亞騎兵發動衝鋒。
  • 曾讓文明世界感到恐怖的阿提拉、帖木兒、鐵木真,功績誰最大
    成吉思汗所處的時代是蒙古新崛起的時期,那時候蒙古人剛剛完成整合,面對強大的金國,成吉思汗依靠非凡的膽識謀略,取得了對金國的一系列勝利,他又遠徵西方花剌子模,滅掉西夏,為蒙古帝國的最終建立奠定了基礎。帖木兒是突厥化的蒙古人,他所處的時代是蒙古帝國分崩離析的時代,他率領他的軍隊橫掃了中東和南亞一部,先後擊敗東察合臺汗國、馬穆魯克王朝、金帳汗國、奧斯曼帝國等,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帝國帖木兒帝國。帖木兒帝國大約460萬平方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