韃靼人帖木兒生擒奧斯曼蘇丹,在遭到各種羞辱後悲憤去世

2020-12-24 無名狂客

巴耶濟德大軍的左翼是由其長子蘇萊曼指揮的忠誠可靠的安納託利亞部隊;後衛部隊的統帥是穆罕默德,巴耶濟德對這個兒子的喜愛程度僅次於長子;右翼由塞爾維亞軍隊和其他忠誠的歐洲軍隊構成,其統帥是巴耶濟德的內兄、塞爾維亞人斯泰凡·拉扎列維奇(Stephen Lazarevitch)。

巴耶濟德本人坐鎮中軍,由他的近衛軍簇擁著他。然而,就在編排陣列的時候,巴耶濟德犯了一個十分低級而愚蠢的錯誤。通常,奧斯曼軍隊會把一支戰鬥力較弱的軍隊放在陣列前沿,用他們來抵擋敵人的鋒銳。於是,巴耶濟德就讓由安納託利亞韃靼人組成的騎兵部隊打了頭陣。

結果,戰鬥剛剛打響,可以預見的事情就發生了:這些韃靼人倒戈投向了他們的同胞帖木兒。就這樣,蘇丹一下子失去了他四分之一的兵力。 此時,巴耶濟德只好下令從左翼發動進攻。蘇萊曼命令他手下的安納託利亞騎兵發動衝鋒。面對如冰雹般落下的箭矢和用石腦油製作的「希臘火」,這些騎兵十分勇敢地衝向了敵人。但是,他們並沒能衝散韃靼人的陣列,在損失了大約1.5萬人之後,只得倉皇撤退。接著,帖木兒的軍隊開始發動進攻。

在帖木兒的右翼,他的騎兵一路追擊土耳其人,到了目力已不可及的地方。在左翼,他的軍隊遭遇到塞爾維亞人「如同獅子般的」抵抗——塞爾維亞軍隊的表現得到了帖木兒本人的讚譽——但最終還是擊潰了他們,隨後轉向朝中路進攻。在那裡,只剩下蘇丹本人和他的近衛軍,以及剩餘的一些奧斯曼步兵。 在戰略和戰術上都落了下風、被迫採取守勢的巴耶濟德在敵人的攻勢下慢慢地退卻,一步一步地退到了一個小山頂。在他的衛兵和殘餘部隊的保護下,巴耶濟德繼續戰鬥著,一個小時,又一個小時,一直戰鬥到夜色降臨。

此時,大勢已去的巴耶濟德又燃起了以前那種固執的勇氣。土耳其歷史學家寫道:「『雷霆』持續不斷地揮舞著他沉重的戰斧。他仿佛一頭撲向羊群的餓狼一樣,驅散了周圍的敵人。他的每一次攻擊都如此可怕,完全無須給同一個敵人來上第二下。」帖木兒的主力軍在包圍並擊潰了殘餘的奧斯曼軍隊之後,又回到了之前的主戰場,發現了正在廝殺中的巴耶濟德。

巴耶濟德騎上馬背,試圖從韃靼弓騎兵之中殺出一條血路,逃離這個山頂。但他還是被敵軍追上,拉下馬來。遭到生擒的巴耶濟德被綁了起來,作為俘虜押送到帖木兒的大帳。而此時的帖木兒正在與他的兒子安靜地下著棋。 巴耶濟德在贏家面前保持了自己的尊嚴。起初,帖木兒還以君主應有的禮遇對待巴耶濟德,到後來則把他當作囚徒對待。

在安納託利亞行軍的途中,帖木兒把巴耶濟德放在一個帶欄杆的轎子裡(有些人認為那轎子看起來就像一個籠子),並且允許韃靼士兵和曾經效忠於巴耶濟德的亞洲人公開地嘲弄他。還有很多關於帖木兒虐待巴耶濟德的傳說:在夜裡,巴耶濟德會被戴上手銬腳鐐;帖木兒拿他當腳凳用;帖木兒霸佔了巴耶濟德的女眷,並且羞辱了他那來自塞爾維亞的夫人狄斯賓娜,讓她在以前的夫君和現在的徵服者面前,赤裸著身體在餐桌前服侍。各種各樣的折磨摧垮了巴耶濟德的精神,繼而奪去了他的心智。不到八個月,巴耶濟德就在一次嚴重的中風發作中死去了——也有人說他選擇了自殺。

相關焦點

  • 【中世紀史末】奧斯曼與帖木兒的頂級對決—1402安卡拉之戰
    心狠手辣的奧斯曼蘇丹—巴耶塞特一世不過巴耶塞特拒絕了提議,並堅持以進攻姿態向東方行軍,出乎其意料的是,奧斯曼的斥候始終沒能發現帖木兒的人影,相反的,帖木兒則已經秘密向西南方向行軍,在奧斯曼軍隊曾經紮寨的地方駐紮,回收利用了奧斯曼人丟棄的帳篷,並霸佔了營地邊珍貴的水資源。
  • 帖木兒不能忍受有人同他平起平坐,蘇丹從不知道有什麼人比他更強
    於是,他們就把鐵叫作「帖木兒」,意為「裡面夾了東西的物體」。後來,他們開始將他們當中偉大的領導者稱作「帖木兒」,以此表示這些偉大人物有著非同尋常的力量。在這些「鐵人」之中,「韃靼人帖木兒」是最偉大的一個,因為他的目標是徵服世界。他認為:「既然天上只有一位真主,那麼地上應該也只有一位統治者。」
  • 帖木兒在重創奧斯曼帝國後,為什麼不順勢滅了土耳其反而東徵大明?
    在梳理土耳其的前世今生一文中,提到了一場決定奧斯曼帝國命運的戰役,這便是安卡拉之戰,時間在公元1402年,此戰,帖木兒大獲全勝,並生擒奧斯曼蘇丹巴耶塞特一世。 然而,帖木兒並沒有順勢滅了奧斯曼土耳其,反而揮師東徵大明,為什麼?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了解一下當時的世界局勢。
  • 中亞霸主兩大帝國霸主之爭,帖木兒和奧斯曼的決戰,安卡拉戰役
    帖木兒繼續向上攀,隨後擔任了西察合臺汗國的大臣,成為西察合臺汗國的幕僚。1370年,帖木兒刺殺了大汗,自立為"大埃米爾",創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帖木兒帝國。在取得了西察合臺汗國的政權後,帖木兒用軍隊快速統一了七零八落的河中地區政權,帖木兒統一中亞後並不滿足,他懷有熊熊野心,希望成為整個世界的皇帝。
  • 世紀對決35 14世紀:蒙古鐵騎逝去,大明,奧斯曼,帖木兒三帝國崛起
    14世紀,蒙古人的擴張勢頭開始退潮並逐漸走向了衰弱,蒙古人勢力衰弱後,在西亞、東亞以及中亞三大地區,三股新的勢力開始崛起了。在西亞,突厥人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開始崛起,逐漸成為了中東大地的最強勢力,大有橫掃統一中東之勢。
  • 近代的中東亂局——從奧斯曼和波斯雙雄對峙到群龍無首
    再然後,蒙古人的女婿帖木兒崛起於中亞,佔領伊朗地區後橫掃中東,擊敗了奧斯曼帝國和馬穆魯克王朝,但之後他揮師向東,死於遠徵大明的路上,為奧斯曼帝國和波斯的崛起留下了巨大的空間。2、雙雄對峙——土耳其地區的奧斯曼帝國和伊朗地區的薩菲波斯帝國奧斯曼帝國的版圖並非一直都很大,其建立於公元1299年,在1402年時期還曾敗於帖木兒之手,蘇丹被俘虜,幾乎亡國。
  • 奧斯曼蘇丹擁有哈裡發頭銜 對中亞眾突厥汗國有哪些影響?
    況且,在奧斯曼人獲得這個頭銜之前,哈裡發稱號本身的含金量就已經大打折扣。從9-10世紀開始,當時還蝸居巴格達的哈裡發就成為了各波斯系或突厥系軍閥圈養的吉祥物。13世紀,旭烈兀大軍攻陷巴格達後,哈裡發慘死於蒙古騎兵的馬蹄之下。其後裔被馬穆魯克蘇丹接到埃及圈禁。從此,哈裡發就成為了馬穆魯克人的吉祥物。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強盛時期蘇丹號稱羅馬皇帝的繼承人
    他的繼承人曼努埃爾,作為對蘇丹唯命是聽的附庸,在蘇丹宮廷裡的地位幾乎與被人鄙視的勤務官相差無幾,不僅受盡屈辱,還要經常忍飢挨餓。在老皇帝駕崩後,他逃回君士坦丁堡,保住了他的皇帝寶座。他的父親在世時曾經開始重新修建君士坦丁堡的城牆,並且在黃金門的側面興建裝飾華美但實為防禦工事的塔樓,為此不惜拆毀了數座教堂。
  • 西亞帖木兒跟大明朱棣誰更強?朱老四:早年他的戰場天賦差遠了
    ▲信長之野望中的少年德川家康帖木兒白手起家,締造了煊赫一時的西亞帖木兒大帝國,其生擒奧斯曼雄主巴耶塞特一世的安卡拉之戰更是戰爭史上的經典戰役。但他早年敗績殊多也是事實,哪怕《帖木兒武功記》等史料進行了遮掩,也仍能看出帖木兒戰史上的各種失利。
  • 奧斯曼細密畫坊與細密畫師
    有資料證明:1420年,在帖木兒帝國首都赫拉特的總督拜松古爾·米爾扎(Baysungur Mirza)的庇護和贊助下,有一處被稱為「kutub-hâne」的藝術工作室非常活躍。貝裡尼筆下的奧斯曼宮廷書記官,1479-80,GENTILE BELLINI: Seated Scribe", Isabela Swewars Gardener Museum, Boston.
  • 【魚鷹社】帖木兒時代
    B2:突厥部落武士,安納託利亞東部,14世紀末這位來自「黑羊」(QaraQoyumlu)或「白羊」(AqQoyumlu)部落聯盟的武士穿以大量鎖子甲為主缺少鱗片甲或板甲的鎧甲,這顯示出很強的阿拉伯、馬穆魯克或是奧斯曼人的影響。他的頭盔是一種相當老式的帶護耳的款式,並且圓板甲一直佩戴在胸前,而金屬板材製成的護臂甲則增加了額外保護手背的部分。
  • 蘇丹的愛情
    雖然她年輕貌美,但蘇丹後宮粉黛三千,光憑美貌根本難以贏得帝王真心。天資聰慧的她很快精通奧斯曼語言和詩詞韻律,在蘇丹出徵期間不斷寫情詩寄往戰地,而蘇萊曼本人也愛好詩歌,頗有才情,鴻雁傳書間帝王的錚錚鐵骨化為繞指柔,蘇萊曼徹底被許蕾姆所折服,這一愛就是一輩子。「分離如同烈焰般灼燒著我,從清晨到深夜,我仿佛沉沒在深海,滿含淚水,肝腸寸斷,直到有一天不再與你分離.
  • 帖木兒打起這哥倆都夠狠,史達林下令掘墓一探究竟
    在恢復西察合臺汗國版圖後,帖木兒首先降服了東察合臺汗國,從1380年開始,又相繼奪取波斯和阿富汗,攻佔了富饒的兩河流域,1388年再徵服花剌子模。此後,帖木兒帝國的徵服目標從蒙古各汗國轉向周圍各國。1398年進攻印度時,帖木兒效法「先祖」成吉思汗的屠城,在首都德裡大肆屠殺10萬戰俘。埃及的馬木留克王朝曾打敗當年旭烈兀的西徵軍,因拒絕了帖木兒的結盟要求,1400年,帖木兒率兵進攻敘利亞,蘇丹法萊吉親自率兵抵抗。最終,整個敘利亞被帖木兒佔領,名城大馬士革被焚毀。
  • 我讀︱《女王與蘇丹》:16世紀英國與伊斯蘭世界的友好往來
    傑裡·布羅頓著《女王與蘇丹:伊莉莎白時期的英國與伊斯蘭世界》,張珉璐譯,後浪丨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9年8月本書作者傑裡·布羅頓(Jerry Brotton),擔任倫敦大學瑪麗王后學院文藝復興研究中心教授,主要著作有《文藝復興簡史》《十二幅地圖中的世界史》《領土交易:現代早期世界的地圖繪製》《全球性角度:東西方之間的文藝復興藝術》(合著)等。
  • 楊晨評《奧斯曼帝國》|一部基於奧斯曼史料的帝國史
    於是,在巴爾幹的擴張被延緩七十年後,奧斯曼帝國的主要對手變為哈布斯堡王朝。奧斯曼帝國這一系列的軍事徵服仰賴於帝國中央集權的夯實和各種制度的確立。奧斯曼社會由統治者(Askeri)和被統治者(Reaya)兩部分組成,即「軍人階層」和「民眾階層」。統治者包括蘇丹、皇室成員、烏萊瑪宗教人士、軍事貴族等。
  • 「帖木兒」大陰詛咒:屍體被移動後,2700萬人因此喪生...
    察合臺汗國、花剌子模、阿富汗、波斯、土耳其……北伐金帳汗國,南徵印度,西討奧斯曼,最後還想去東邊——明朝地界撒野。當是時,從歐洲西班牙,到蒙古察合臺汗國,從基輔羅斯,到德裡蘇丹國,誰見了他都要叫一聲「大哥」。
  • 奧斯曼帝國王子想要繼承蘇丹有多殘酷?弒父殺兄誅弟,如同養蠱!
    Fratricide(殺害兄弟習慣法)因為都是遊牧民族,土耳其繼承法在初期和我們熟知的蒙古大汗繼承法差不多:王子成年或能夠自立的時候派出去統領一方做封疆大吏,等到老皇帝去世後幾兄弟開幹,誰贏了誰上位。新的蘇丹上位後都會將所有的兄弟處死,這就是Fratricide(殺害兄弟習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