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帶來的痛苦好像對當代的中國人民來說越來越遠了,但事實上世界並不是真的這麼和平,戰爭每時每刻都在進行,有人新生就有人死去,但似乎近幾年的「抗日神劇」讓人對那個可怕的詞彙失去了敬畏。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也由我們的隔壁,曾經的老大哥,為了緬懷先烈,呼籲和平再次翻拍了出來,這部影片特別的是從戰爭中的女性這一視角展開。
儘管從結局而言是一個殘忍的悲劇,讓人感動,讓人心疼。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由列納特·達夫列吉亞羅夫執導,皮歐特·費奧多羅夫等主演。2015年在俄羅斯上映,講述了蘇聯衛國戰爭時期,在廣袤森林中進行的一場激烈殘酷的阻擊戰的故事。故事發生在1942年5月,準尉華斯科夫無奈接受了上級指派來兩個班的「兵力」,可士兵們卻是一群穿短裙的年輕女兵。女兵們生活得十分平靜。她們似乎並不在意戰爭,她們把軍服修改得十分熨帖,把夥食烹調得有滋有味。
漂亮的女兵們為小小的會讓站增添了不少情趣,但也帶來了一些麻煩,因為每一個女兵的背後都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平穩的日常終止於一個黎明,女兵麗達在從城裡趕回駐地走過一片松林時,發現了兩名全副武裝的德國人。她迅速報告了準尉瓦斯科夫。兵站拉響了戰鬥警報,準尉帶領五名女戰士前去狙擊。他們6人艱難地跋涉,一路急行軍,終於趕在德軍之前扼住了敵人通往鐵路的必經之道。然而情況驟變,敵軍數量遠超預計,派了一個人回去報信後他們就只能五個人來攔住十六個人。
什麼方法才能阻止他們入侵?援軍能否及時趕到?哪個幸運兒才能看到下一個黎明?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改編自前蘇聯著名作家鮑裡斯·瓦西裡耶夫的同名小說。據說帶給鮑裡斯寫作欲望的,是曾經的戰爭年代,作為士兵的他負傷回家之後發現曾經的朋友、同學全都陣亡在了戰場,偌大的村莊只要老人和小孩,從入夜到黎明,無聲無息。
1969年,這部作品被發表時就引起了轟動,數次登上銀幕,書中有著傳統戰爭小說中對於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的描述。但也不止於此,更是力求深入表現戰爭勝利的道德因素,人在戰爭中的真正價值。
和平是人類永恆的話題,生命寶貴的同時也異常脆弱,戰爭不應當是英雄主義泛濫的舞臺,人只是這片浪潮中的一個木筏,再美好也會遭遇厄運。我們應當始終對戰爭和生命懷有敬畏,當朝陽冉冉升起在樹梢上空,相信我們直到生命最後一瞬,還要堅信自己的明天必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