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張桂梅老師和華坪女高說開去

2021-02-19 宛川評論

    爛漫的山花中,我們發現你。自然擊你以風雪,你報之以歌唱。命運置你於危崖,你饋人間以芬芳。不懼碾作塵,無意苦爭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達倔強。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張桂梅頒獎詞

    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於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傑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

華坪女子高級中學誓詞

    我一向尊稱張桂梅為「老師」,我非常敬重她,因為她試圖以一己之力去改變一方女孩的命運,因此她建立起來華坪女子高級中學。而到目前為止,她應該是做到了。於是,來自社會各界的讚譽紛至沓來,多項榮譽也加身於這位年邁、羸弱、飽受病痛折磨的老師、校長,其中也包括了「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我對此的評價是「實至名歸」。

張桂梅和華坪女高學生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想到了《何以為家》或《伽百農》


    以前,我看電影《何以為家》的時候,面對眾多指責「不負責任的為人父母」的影評,我卻認為贊恩的悲劇並不是源於其父母的失職,而是源於其生活的環境、中東的戰亂——甚至是當代的資本主義制度、私有制等,當然,這都是更高層次需要討論的東西——這些都是造成贊恩的悲劇的原因。

    影片的原名是《伽百農》,即「Capernaum」,Capernaum在聖經上出現,耶穌曾在那裡施展了醫治的神跡,然而那裡的居民仍然不肯為自己的「罪孽」懺悔;在法語中,capharnaüm是指一個物體無序堆積的地方;在本片中,它在銀幕上被翻譯為"混亂"。原片標題似乎沒有強烈的對「原生家庭」的控訴,而是也暗示了悲劇的根源或是來自「混亂」。

《何以為家》中文海報

    而《何以為家》試圖去批判所謂的「白左」,也就是西方人對中東人民虛假的關懷——在電影中,體現出來的西方NGO活動家在監禁非法移民的監獄裡給被拘留者彈琴、唱歌、慰問——但是,最終以無罪開釋、獲得合法移民身份、受資助赴歐洲求學收尾的贊恩,真的現實嗎?確實也是現實的,因為和馬拉拉一樣,贊恩也是真實存在的;但是,放眼望去,全黎巴嫩、全中東乃至全世界,有幾個能像讚恩、馬拉拉這樣的幸運兒呢?悲劇在電影中以贊恩父母被起訴而終結,而這根本就不是悲劇的根源!

華坪女高、水花和娜拉


    其實,在現在,一個娜拉的出走,或者也許不至於感到困難的,因為這人物很特別,舉動也新鮮,能得到若干人們的同情,幫助著生活。生活在人們的同情之下,已經是不自由了,然而倘有一百個娜拉出走,便連同情也減少,有一千一萬個出走,就得到厭惡了,斷不如自己握著經濟權之為可靠。

魯迅,娜拉走後怎樣

    家庭那麼困難,你現在反而當起了全職太太,指望男的養你啊?女人必須要靠自己!

張桂梅

    回到張桂梅老師,在張桂梅老師之前,僅僅在華坪縣,就已經有許多女孩淪為了「重男輕女」的犧牲品;而華坪女高自建立之日起,就在努力去拯救深淵中的女孩兒們,這是功德無量的。

    但是,放眼望去,全中國又有多少個華坪縣,又有多少個華坪女高,又有多少個張桂梅老師呢?電視劇《山海情》中的水花就是另一個犧牲品的典型,她被父親以「一頭驢、兩隻羊、兩籠雞、一口水窖」的代價嫁給一個從未謀面的男人,不過她最終能夠依靠自己的努力去改變自己的命運。不過,凡是一旦談及「努力奮鬥」的,我們都應該警惕這是一場詭異、精巧的騙局,因為悲劇的根源很容易被歸咎於「不努力」,而那些眾多沒有成為女英雄、女強人(像水花那樣的)的犧牲者,就會被無視、被汙名化,被扣上「不努力」的帽子,甚至犧牲者自己都會成為墮落傳統的衛道士。而對那些沒有及時被華坪女高拯救的悲劇主角,她們也會埋沒在信息洪流之中。

李水花

《山海情》劇照

    所以,首先,我希望通過2020年對張桂梅老師和華坪女高的宣傳,全國各地能湧現出若干以「拯救者」身份出現的新生事物,以能夠在更大程度上去挽救被墮落傳統毒害的女孩兒。

    不過,這些「拯救」終究只是亡羊補牢,或多或少都只在回答「娜拉出走之後怎樣」的問題。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眼見許多的「娜拉」甚至根本無法出走!就像若干山區的女孩走不出大山、走不出家庭、走不出保守的傳統!

    誠如魯迅先生所言,不「除去悲劇的根源」是萬萬不行的,否則若干娜拉和水花的姐妹們就會重複千百年來的悲慘命運。而悲劇的直接根源是墮落的「重男輕女」傳統、男權制的窠臼,那麼除去悲劇的根源就是砸爛這傳統和枷鎖。

    華坪女高培養出來的娜拉們就應該是這一戰鬥的主力,所以我非常贊成張桂梅老師所秉持的觀點:華坪女高走出去的女學生不允許「回歸家庭」、「做全職太太」和「依附丈夫(男性)」,她們應該考慮到自己的可貴以及歷史使命,應該考慮到成千上萬曾經和她們一樣命運的、被迫害的女孩,她們應該去爭取女性的社會經濟權力、應該去頂起屬於她們自己的半邊天,並啟發、教育、引導那些還沒有勇氣和還沒有來得及走出陰暗、走出大山的「娜拉」們反抗自己的命運,向一切舊的傳統說「不」。而這些傳統和窠臼的根源——也即悲劇的根本源泉——即是產生這些墮落和反動的社會經濟基礎,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所已經彰顯的,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要讓大山中的女性和男性一樣,平等地共享發展的紅利。

    利用華坪女高培養出更多有知識、有能力、改變命運的女性;同時,把目光投向大山及整個社會的經濟基礎,努力地變革之,使得反動的根源徹底消除——兩路並進,最終才有可能真正砸碎舊世界的鎖鏈,讓我們的姐姐妹妹們站起來,而不僅僅是依靠張桂梅老師這樣一位可貴的救主。

    這就是我的答案。

相關焦點

  • 傳奇校長張桂梅和1804個女孩的故事
    很多老師們說:校長,我們盡力就好了!張桂梅聽了立馬黑了臉:不行,黨和人民把孩子交給了我們,我們就要對她們負責,如果讓她們只是混個高中畢業證,辦女高就失去了意義。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讓不少教師打了退堂鼓,加之學校條件簡陋,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師9名辭職。
  • 10萬+|如果這個世界上有「天使」,那麼她一定叫張桂梅
    然而,張桂梅卻對這個成績不滿意,她認為「和其他一些大城市相比仍存在不足」。在山區一所普通高中能獲得如此優秀的高考成績,已實屬不易。網友對此表示肯定的同時,也被張桂梅的付出深深打動。有網友看完她的事跡後感嘆:如果這個世界上有「天使」,那麼她一定叫張桂梅。
  • 思考:如果張桂梅的學生成績不好,現在女校和張桂梅老師會怎樣?
    張桂梅的學生成績就算不好,張桂梅也是時代楷模,也是非常值得尊敬的老師。但是咱們應該討論一個現實問題,就是張桂梅老師的成績要是不好,現在的女校和張桂梅老師會怎麼樣?之所以討論這個問題,是因為還有一些和張桂梅老師一樣值得尊敬的老師。他們雖然也燃燒了自己,但是他們沒有照亮別人。如果是這種情況,如何看待這種燃燒自己。
  • 張桂梅創辦的女子高中誓詞太震撼: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改變一方水土貧窮落後的命運這不僅是為人師者的初心更是一位共產黨人的初心從那天開始張桂梅帶著老師和學生們一起學《黨章》、看《焦裕祿》講革命英雄故事唱《英雄讚歌》《紅梅贊》從那天之後張桂梅、老師們、學生們全都拼了
  • 從華坪女高到雲南中醫藥大學 她們這樣回憶張桂梅
    她們是怎麼和華坪女高結緣的?她們記憶中的張桂梅校長是什麼樣子?張桂梅校長對她們產生了哪些影響?我們聯繫採訪了其中兩位畢業生和兩位在讀生,聽她們講述與張桂梅校長的生命交響,換一個角度感知張桂梅老師的人格魅力。
  • 請求提前支付喪葬費用於幫助孩子的張桂梅老師令多少老師汗顏
    看到一個視頻,是張桂梅老師躺在醫院的病床上。看樣子病得不輕。女縣長去看她,她向縣長提出一個請求,提前支取喪葬費,用以幫助更多的孩子。大家都知道,所謂喪葬費就是工作人員去世後,單位發放給家屬用以該人員辦理喪事的費用。
  • 被張桂梅拒絕的全職太太回應:張老師一直要求我們做獨立女性
    原標題:張桂梅校長反對當全職太太?我們找到那位被校長拒絕捐款的學生聊了聊「張老師一直要求我們做獨立女性。」2018年,黃付燕回到母校華坪女子高中捐款,被張桂梅拒絕。見面的第一眼,黃付燕分明看到了張桂梅臉上的喜悅,問完近況,校長卻板起臉沒了笑意。「我沒達到她的要求。」那時,孩子不到一歲,黃付燕沒有工作,全職帶娃。「她不想我們讀了書,還跟老一輩一樣,在家圍著老公、孩子轉。要獨立,有自己的事業和經濟。」捐款被拒的第二年,黃付燕考上了貴州安順某小學的特崗教師。
  • 張桂梅和她創辦的免費女子高中:能考走一個算一個
    張桂梅貧困是一種隱私這些女孩是學校老師通過滿大街和菜市場貼廣告、口耳相傳從大山裡招來的。學生什麼也不用準備,只需帶著乾糧和衣服,坐上大山通往縣城的汽車,去女高尋找屬於自己的一方課桌。學生們住在3樓3間教室裡,每間教室有女老師陪同,其餘女老師和男教師被分入4樓兩間大教室。男老師們輪流在一樓木板床上守夜,夜晚,學生們要去隔壁中學上廁所,女老師陪同,男老師打手電筒護送。開學不久,張桂梅就遇到一件糟心事。一個女孩去醫院做闌尾手術,被發現已懷孕4個月。一陣批評的浪潮襲來,女孩的父母也質問學校。
  • 張桂梅PK清華教授:不要站在高樓,傲慢地指點被階層固化壓在山底的人
    華坪女中的老校長張桂梅說:我們必須拼了,要不停地刷題,要死記硬背,要用填鴨式教育逼孩子走出貧困和大山,要考上浙大、武大、廈大和川大。劉瑜教授的演講絕然不同的兩種聲音,代表的是兩個階層對待教育的態度和思考。
  • 時代楷模張桂梅事跡受到廣泛關注與讚譽
    十年前,由光明日報和中央電視臺聯合評選出的首屆「中國十大最美鄉村教師」中,張桂梅老師的事跡曾讓億萬觀眾和讀者淚目。那時,本報以《張桂梅:最美的媽媽》《最美鄉村教師張桂梅:百個孩子的最美『媽媽』》《最美鄉村教師張桂梅回家》《張桂梅:念念不忘做家訪》等為題,多次報導過張桂梅老師的事跡。  十年後,剛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的張桂梅老師,再度感動國人。
  • 靠唱紅歌和苦學,她讓1800名窮女孩上大學,張桂梅的神話能複製嗎?
    摩託、擴招與理想主義楊文華覺得張桂梅太天真、過於理想主義。2004年9月,他正任華坪縣教育局副局長,和張桂梅一起去北京錄節目。途中,張桂梅提出要辦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楊文華堅決反對。在來到教育局之前,他在華坪縣第一中學當過13年老師,很清楚辦一所高中有多難,光是資金問題就很難解決。
  • 觀看《張桂梅思政大講堂-信仰的力量》觀後感
    同學們認真觀看了《張桂梅思政大講堂——信仰的力量》視頻後紛紛表示被張桂梅老師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打動,精神上受到了鼓舞和洗禮,更加堅定了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2020級周末1班鄧瑩同學在感悟中寫到:張桂梅老師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習總書記
  • 致敬張桂梅楷模!她,重塑師者尊嚴,把平凡做到極致
    淺陋和偏狹,不斷嘀咕著小見識、小胸懷,映現了我的小格局。當我讀到:「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於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傑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我這個還算敬重情懷的語文老師,眼眶已潤、喉結髮哽。我迫切想了解、走近似詩亦如夸父的張桂梅老師。
  • 說她是「中國特蕾莎修女」,真是小瞧了張桂梅
    張桂梅是誰,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作為校長,張桂梅撐起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公辦女子高中——華坪女子高級中學。 成百上千的女孩子,在張桂梅和其他老師的幫助下走出了深山,改變了命運。
  • 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桂梅——愛讓夢想飛越大山
    陳法羽說:「我們來女高讀書是來改變命運的,不拼拿什麼和別人比?張老師也在拼啊!」校辦主任張曉峰告訴記者,張桂梅老師是在拿命辦學,師生們服氣。張桂梅的言傳身教也感染著女高老師們。韋堂芸老師受傷左腳骨折,想到還有100多天就要高考,她拄著雙拐給學生上課;楊曉春老師悄悄給學生墊付醫藥費、生活費,卻從不往外說——這樣已知和未知的故事,在女高還有很多。張桂梅宿舍裡有4張床鋪,1張自己睡,3張留給「不聽話」的和生病的學生。有名女生性格孤僻,和張桂梅住在一起。不管張老師怎麼關心她、開導她,她都不怎麼說話。
  • 果然,張桂梅還是出事了
    某社交平臺有個提問「如何評價一手撐起一個學校的張桂梅校長?」某清華大學畢業的網紅是這樣評價張校長的:「張桂梅就是個沒生過小孩,不知道養育子女的偉大和辛苦,自己斷子絕孫,又拼命洗腦女學生的xxx」「張桂梅不僅僅是過譽了,她的錯誤的極端思想,根本不應該得到任何的宣傳。
  • 大山女孩的「校長媽媽」丨記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
    張桂梅常年堅持家訪,累計行程11萬多公裡,覆蓋華坪和周邊縣的1500多名學生。至今,華坪女高已送走10屆畢業生,1804名學生從這裡考入大學,學校不僅一本上線率高達40%多,高考成績綜合排名還連續多年位居麗江全市第一。學校語文老師韋堂雲說,學生成績突飛猛進,但張桂梅的身體狀況卻一落千丈。她的身上貼滿了止痛的膏藥,平時連爬樓梯都十分艱難。
  • 兩個考來杭州的華坪女生說 她們的校長是「張媽媽」和「大魔頭」
    63歲的張桂梅身形瘦小、背影蹣跚。據新華社從雲南華坪女子高級中學(以下簡稱「華坪女高」)畢業三年後,不久前,浙江大學學生徐玉珂又習慣性地撥通那個號碼。話筒那頭,女校長張桂梅的吼聲,熟悉而急促:「沒事給我打啥電話,浪費我電話費,忙你的去!」此時的張桂梅有另一種焦慮和不安——又是高考成績出爐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