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的夏天》野孩子因「國風」退賽,到底誰的問題?是多贏嗎

2020-09-03 勵人

《樂隊的夏天》野孩子因「國風」退賽,在勵人看來,到底是誰的問題,是很值得思考的,因為這有關於一些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對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建立或顛覆,這有助於我們對國風、規則、堅守等這些重要詞語的重新認識和理解。

野孩子退賽是因為他們覺得節目組準備的10首國風歌曲,不是他們所理解的國風,而他們所演唱的《竹枝詞》,才是。

《竹枝詞》當然是國風的,它是由唐代著名文學家劉禹錫「作詞」的歌曲,「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尤其後面兩句作為金句,更是廣為人知。因為「晴」字諧音「情」字,所以它表面寫景,實際上是描寫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

所以,勵人無法同意《樂隊的夏天》10首歌曲全部都不國風這樣的觀點,也無法同意黃霑作詞的《滄海一聲笑》、《倩女幽魂》,厲曼婷作詞的《笑紅塵》僅僅是「能聽」這樣程度的說法。因為它們和《竹枝詞》一樣,寫的都是我們國家特有的風土人情,都是國風。節目組方面問題不大。

再比如《梅香如故》這首歌,其實不用說別的,僅僅一個「梅」字,就已經和國風沾邊了,再加上本輪是「改編賽」,要是通過改編能讓「本不國風」的變成很國風的,讓有那麼點國風變成特別國風的,那或許會讓更多的人從心裡佩服野孩子。因為在舞臺上發揮出全部的實力才是真正對舞臺和對手的尊重。

但野孩子沒有這樣做,改編以上10首中的一首,成為了他們口中會違背了他們內心初衷,寧可破壞規則寧可離開也不想做的事情。只是,這時,他們第一期剛來的時候說,「學我們身上沒有的東西,我們要跟著時代前進」細品起來,有點官方。

因為走出舒適圈,改編不太熟悉的曲目,把「能聽」的曲目變成上等作品,這從來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他們完全可以用野孩子的風格對任何一首進行任何程度的改編。但他們沒有。節目組準備的10首國風歌曲中,要有和他們理解一致的曲目,他們才不會說棄賽,才不會唱一首另外一首可能早就爛熟於心的曲目。

所以,在勵人看來,野孩子說這樣的話,做這樣的決定,在某種程度上,是露怯了,是珍惜自己的羽毛了,比如黃霑作詞作曲的《滄海一聲笑》,「大樂必易」看似簡單,但其實真的不是那麼好改編的。

而且不要忘了,野孩子可以作為比賽的晉級選手,正式向超級斬發起挑戰的。每個節目都有自己的規則,來參加就等於默認了節目的規則。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野孩子竟然還在破壞規則的基礎上正常挑戰並且在票數上贏了對手。

這麼一看,野孩子走到這裡本身已經被一部分觀眾了解,被一部分觀眾喜歡,功成身退;讓超級斬和所有人感受到自己的名副其實和音樂品味;同時,還提升了節目的層次和多元性,還真是一派多方贏的局面。

但在勵人看來,當野孩子宣布退賽用其他作品對抗超級斬的時候,他們和票數就沒什麼關係了。讓他們表演完畢完全可以,因為畢竟他們頂著一個樂隊的名額進來的,觀眾有權利看他們的表演。但是,節目組再公布他們的票數,讓野孩子在名義上成為勝利者,就是節目組的問題。

只能說超級斬還是年輕吧,在節目組和野孩子們的雙重安撫之下促成了這種繼續共贏的局面。但勵人相信有些觀眾就是會有他們的判斷和堅持,比如,​公然違背規則,就相當於玩不起。​所以,勵人心中,最後不是多贏,而是超級斬贏了,他們不畏強勢,用盡全力出擊,展現了新生代的力量。

相關焦點

  • 《樂隊的夏天》野孩子因「國風」退賽,到底誰的問題?是多贏嗎
    《樂隊的夏天》野孩子因「國風」退賽,在勵人看來,到底是誰的問題,是很值得思考的,因為這有關於一些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對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建立或顛覆,這有助於我們對國風、規則、堅守等這些重要詞語的重新認識和理解。
  • 《樂隊的夏天》:野孩子用退賽,捍衛了他們心中的「國風」音樂
    同樣,一千個聽者心中,有一千個「國風」音樂。今天,我只想說說野孩子心中的「國風」音樂。野孩子樂隊和超級斬樂隊選擇的改編主題是「國風」音樂。在最後兩個樂隊精彩的表演完自己的曲目後,票數高的野孩子樂隊卻「淘汰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 野孩子用退賽捍衛了真正的「國風」
    所有人都知道,讓一支樂隊去改編這些隔路的曲目——從廣場舞神曲到偶像歌曲——跟音樂本身的關係不大,主要還是為了綜藝節目的節目效果。但大概誰都沒想到,那麼多看起來秒天秒地的樂隊沒出來反抗,倒是看起來佛系的民謠樂隊野孩子退賽了。但野孩子沒有選擇歌包裡面的那些歌,大概也不是什麼喜歡不喜歡,而是說到底,他們不認同那些歌曲符合他們心目中「國風」兩個字。
  • 《樂隊的夏天》野孩子退賽?一場綜藝和音樂人的雙贏
    在最新一期的《樂隊的夏天2》中,野孩子樂隊和超級斬樂隊1V2捉對PK,所選歌包是「國風」。然而,隨著歌包揭開,《滄海一聲笑》、《琵琶行》、《牽絲戲》、《無羈》、《倩女幽魂》、《涼涼》等,顯然跟年紀比較大的野孩子樂隊心目中的國風相去甚遠。
  • 野孩子《樂隊的夏天》退賽 張佺飯局上吐露心聲 原因令人唏噓
    第二季《樂隊的夏天》更像是《樂隊我做東》的下酒菜。野孩子退賽引起爭議,有人說是不遵守遊戲規則,有人說是藝術家的選擇,還有人說這是綜藝節目和音樂人的雙贏。到底什麼是國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在很多人眼裡,似乎只要帶點民族的、古典的、戲曲的元素就是國風了。對於「國風」,目前能找到的唯一明確解釋的是《國風》是《詩經》的一部分,大抵是周初至春秋期間各諸侯國華夏族的民間詩歌。野孩子唱《竹枝詞》倒是在時間的序列上延續了《詩經》裡「國風」的概念。
  • 野孩子樂隊:用退賽捍衛藝術的自由
    在《樂隊的夏天第2季》1V1改編晉級賽中,因為改編歌單中沒有達到自己心目中「國風」標準的歌曲,而選擇了演唱不在改編歌單內的《竹枝詞》並因此而退賽。,這是「樂隊」的夏天,不是「合唱團」的夏天,不玩樂器算什麼樂隊?
  • 《樂隊的夏天》野孩子退賽能理解,但我更佩服HAYA樂團的做法
    最近追的綜藝真的有點多,一到周末感覺更忙了,不過再忙再「累」,也要把《樂隊的夏天》最新的一期看完,雖然有的時候看完了之後太嗨,反而難以入眠!因為「國風」主題歌包裡的歌,沒有能讓野孩子樂隊相中的,於是乎他們選擇另外一首作品
  • 《樂隊的夏天》野孩子退賽可以理解,但我更佩服HAYA樂團的做法!
    《樂隊的夏天2》來到第8期,依舊是第二輪的1V1改編賽,這一期跟上一期有些類似,除了白皮書樂隊跟椅子樂團的加賽外,依舊是4組1V1的比賽。4組比賽可以說各有看點,但是這裡面比較戲劇化的一場,我想應該就是超級斬跟野孩子樂隊之間的比賽了!
  • 野孩子樂隊從「樂夏」退賽,音樂情懷能否逃過商業運作?
    最新一期《樂隊的夏天2》播出後,野孩子樂隊退賽在網上引發熱議。因不滿節目組給定的《芒種》《涼涼》等改編歌單,野孩子演唱規定外曲目並宣布退賽,《愛情買賣》《套馬杆》等備選歌曲的出現也讓觀眾大呼違和,綜藝節目和音樂人之間的矛盾又一次被擺在眼前。
  • 降維打擊,無視《樂隊的夏天》的比賽規則,為了初心野孩子退賽
    去年馬東用他的膽量和創意,打造了《樂隊的夏天》這個音樂類節目的超級IP。第一季的成功,讓第二季請來了更多的超級樂隊,比如野孩子、後海大鯊魚、joyside、聲音玩具、重塑雕像的權利、達達、水木年華等。第二,《竹枝詞》關於國風的討論這次事件的源頭在於一份關於國風的歌單,《樂隊的夏天》第二賽段是改變賽階段,節目組給出不同類型的歌單,讓樂隊進行選曲改變。
  • 野孩子違規退賽,到底是對還是錯?
    如果不是樂隊的夏天節目的播出,很多人都不知道野孩子是誰?野孩子是一支成立於1995年的樂隊,他們參加節目的第一首歌,唱了經典的《黃河謠》,在場很多人感動的熱淚盈眶,包括周迅。黃河謠的歌詞和編曲鏗鏘有力,有歷史厚重感,聽他們唱,仿佛就是站在母親河面前,對著母親低聲訴說,離家在外的孩子聽到這首歌一定會思念家鄉,思念親人,而且畫面感特別強。
  • 對於野孩子的退賽,人們有著許多的不解和困惑
    《樂隊的夏天第2季》1V1改編晉級賽中,因為改編歌單中沒有達到自己心目中「國風」標準的歌曲,而選擇了演唱不在改編歌單內的《竹枝詞》並因此而退賽。,這是「樂隊」的夏天,不是「合唱團」的夏天,不玩樂器算什麼樂隊?
  • 我雙手支持野孩子退賽
    一開始在選歌環節,野孩子就透露出不滿意的情緒。從第一首《滄海一聲笑》到《笑紅塵》,挑到最後也沒選到一首自己滿意的歌曲,更直言對「國風」這個詞產生了新的異議。期間,張佺不斷提到:「這個不是我想像中的國風最早野孩子幾個人都在酒吧幹過活,也跑過場子,也唱過流行音樂,但那也僅限於生存。後來他們經歷過掙扎,放棄了這些工作,選擇了組樂隊,唱自己想唱的歌,這是野孩子做樂隊的初衷。
  • 樂隊的夏天2|野孩子退賽,熱門樂隊遭淘汰
    康姆士版本與原唱完全兩個風格,原曲如果是在描繪男女關係及感情危機中的不確定,那麼康姆士版本則是在另一個維度,立意和格局較原曲都要高出很多(沒有說原曲不好,只是說歌曲表達上的不同)前段原唱的魅惑感被康姆士的單刀直入試剝離開來,與原唱對立像是男女之間的對話,女生浪漫魅惑,男生則完全狀況外的理性解析,重點在後半段的升華,事情分什麼男女、難易、階段、難題,管他什麼問題,直抒胸臆,灑脫又隨意!
  • 樂隊的夏天2,野孩子堅持自我選擇退賽,一首竹枝詞引起觀眾共鳴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自打開播以來就爭議不斷,很多觀眾都說他沒有第一季那麼純粹,那麼好看了,其實觀眾的吐槽也並非毫無道理,畢竟節目組的騷操作讓人看完感覺不知所以,再加上所謂的專業樂迷更是讓觀眾對這檔節目的好感逐漸降低到了極點不過節目中每支樂隊的表現都十分出彩,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讓我印象畢竟深刻的幾支樂隊
  • 《樂隊的夏天2》改編賽歌單充斥網絡神曲,野孩子因此而退賽?
    最近有不少網友在議論,《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整體感覺不如上一季那麼專業了,變得更加注重娛樂性。以前都在聽張亞東在那分析歌曲,現在變成聽大張偉講段子抖包袱,節目的剪輯也更側重一些幕後採編以及臺上的互動。當然這些問題都不大,只要有好的樂隊,帶來好的表演就夠了,畢竟任何綜藝節目都要保留一些趣味性。但是當大家看到第二賽段的改編歌曲備選歌單時,終於忍不住開始吐槽,節目組這是認真的嗎,就讓這些樂隊唱這些歌?這次節目組為20支樂隊準備了十個主題,包括「爸媽KTV」、「小時候的歌」、「來啊!廣場舞」、「超級快樂歌」等。
  • 破壞規則後,野孩子退賽惹爭議,丁太升把他們稱為「英雄」
    野孩子沒有從節目組規定的10首「國風」歌曲中選擇,因為他們覺得這10首歌都不夠「國風」,他們真的不喜歡。他們特立獨行地選了一首他們心目中的「國風」歌曲《竹枝詞》。在主持人馬東看來,野孩子的選擇是藝術家的選擇。野孩子沒有辦法做出「違心」的改編,所以寧可被淘汰,也堅決不選節目組指定的歌曲。試想,如果做出這種決定的樂隊是超級斬,是水木年華,或者是別的樂隊,馬東還會把這種行為稱之為「藝術」嗎?
  • 野孩子樂隊退賽《樂隊的夏天》引熱議,除了話題與熱度,國風音樂還需要什麼?
    最新一期播出的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中,野孩子樂隊抽中「國風歌曲」後,在對國風音樂的理解上與節目組提供的歌單有所分歧,選擇演唱一首自選的《竹枝詞》後退賽,引發觀眾對國風音樂的大量關注和討論。《樂隊的夏天》節目國風音樂歌單也是按照這一標準給出,歌單樂曲流量很高、傳播很廣、聽者甚眾。」「而野孩子樂隊屬於第二種狹義的流行音樂圈子。這類音樂的流行度沒那麼廣、流量沒那麼高,卻是流行音樂中藝術水準的最高體現。」陶辛認為,「他們的國風音樂觀念和大眾所理解的、平時接受的流行的國風音樂有非常大的區別。
  • 野孩子獨家回應《樂夏》退賽:這是兩全其美的事|貴圈
    》第二季第八期,野孩子樂隊退賽了。在最有戲劇性的改編賽環節,他們抽到了「國風」的改編命題。但歌包裡的新歌舊曲和他們理解的「國風」不相同。他們不願捨棄自己對音樂和文化的理解,但也尊重遊戲規則,於是選了一首歌單之外的《竹枝詞》,唱完,宣布退賽。野孩子退出這檔熱門綜藝,就像他們來到這裡一樣,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 野孩子退賽被噴,為什麼上一期樸樹錄一半睡覺跑了沒多少人說呢?
    可表演完之後節目組公布了分數,壞就壞在公布了野孩子的分數,你說這是野孩子的本意嗎?還是雙方都沒想到?還是節目組想到了但為了製造話題還是公布了?不好說。總之搞得這幾個孩子確實比較難堪,我覺著對於野孩子來說這應該是他們之前沒考慮到的,事後意識到了也很自責。野孩子只是個樂隊,跟大部分樂隊一樣第一次參加綜藝節目,他們不是成天參加綜藝節目的娛樂明星,有著那些都被炒爛的所謂的明星的「高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