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的夏天》野孩子因「國風」退賽,在勵人看來,到底是誰的問題,是很值得思考的,因為這有關於一些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對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建立或顛覆,這有助於我們對國風、規則、堅守等這些重要詞語的重新認識和理解。
野孩子退賽是因為他們覺得節目組準備的10首國風歌曲,不是他們所理解的國風,而他們所演唱的《竹枝詞》,才是。
《竹枝詞》當然是國風的,它是由唐代著名文學家劉禹錫「作詞」的歌曲,「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尤其後面兩句作為金句,更是廣為人知。因為「晴」字諧音「情」字,所以它表面寫景,實際上是描寫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
所以,勵人無法同意《樂隊的夏天》10首歌曲全部都不國風這樣的觀點,也無法同意黃霑作詞的《滄海一聲笑》、《倩女幽魂》,厲曼婷作詞的《笑紅塵》僅僅是「能聽」這樣程度的說法。因為它們和《竹枝詞》一樣,寫的都是我們國家特有的風土人情,都是國風。節目組方面問題不大。
再比如《梅香如故》這首歌,其實不用說別的,僅僅一個「梅」字,就已經和國風沾邊了,再加上本輪是「改編賽」,要是通過改編能讓「本不國風」的變成很國風的,讓有那麼點國風變成特別國風的,那或許會讓更多的人從心裡佩服野孩子。因為在舞臺上發揮出全部的實力才是真正對舞臺和對手的尊重。
但野孩子沒有這樣做,改編以上10首中的一首,成為了他們口中會違背了他們內心初衷,寧可破壞規則寧可離開也不想做的事情。只是,這時,他們第一期剛來的時候說,「學我們身上沒有的東西,我們要跟著時代前進」細品起來,有點官方。
因為走出舒適圈,改編不太熟悉的曲目,把「能聽」的曲目變成上等作品,這從來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他們完全可以用野孩子的風格對任何一首進行任何程度的改編。但他們沒有。節目組準備的10首國風歌曲中,要有和他們理解一致的曲目,他們才不會說棄賽,才不會唱一首另外一首可能早就爛熟於心的曲目。
所以,在勵人看來,野孩子說這樣的話,做這樣的決定,在某種程度上,是露怯了,是珍惜自己的羽毛了,比如黃霑作詞作曲的《滄海一聲笑》,「大樂必易」看似簡單,但其實真的不是那麼好改編的。
而且不要忘了,野孩子可以作為比賽的晉級選手,正式向超級斬發起挑戰的。每個節目都有自己的規則,來參加就等於默認了節目的規則。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野孩子竟然還在破壞規則的基礎上正常挑戰並且在票數上贏了對手。
這麼一看,野孩子走到這裡本身已經被一部分觀眾了解,被一部分觀眾喜歡,功成身退;讓超級斬和所有人感受到自己的名副其實和音樂品味;同時,還提升了節目的層次和多元性,還真是一派多方贏的局面。
但在勵人看來,當野孩子宣布退賽用其他作品對抗超級斬的時候,他們和票數就沒什麼關係了。讓他們表演完畢完全可以,因為畢竟他們頂著一個樂隊的名額進來的,觀眾有權利看他們的表演。但是,節目組再公布他們的票數,讓野孩子在名義上成為勝利者,就是節目組的問題。
只能說超級斬還是年輕吧,在節目組和野孩子們的雙重安撫之下促成了這種繼續共贏的局面。但勵人相信有些觀眾就是會有他們的判斷和堅持,比如,公然違背規則,就相當於玩不起。所以,勵人心中,最後不是多贏,而是超級斬贏了,他們不畏強勢,用盡全力出擊,展現了新生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