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夷貝:從文藝女青年到《新青年》

2021-03-02 摩登音樂臺

2015年9月26日,975摩登音樂臺攜手樂童音樂

為您帶來---邵夷貝《新青年》專輯首發巡演

「概念敘事」音樂會


關於《新青年》概念音樂會

個角度,一次了解

音樂故事梗概

從童年到差不多三十歲,青年A經歷著自我的迷失與找尋,不斷地選擇著生活的方式與做人的原則,終究成為一個外表溫潤但內心堅硬的傢伙。 現場音樂按照時間線索、用歌曲逐步展示了這個傢伙的每一次內心變遷,是一場敘事音樂演出。

演出的最終,青年A徹底告別了青春期、成為一個名正言順的「青年」。對成人社會的不適以及後輩才俊的無意追趕,使得這個「新青年」尷尬地新鮮著,在叢生的矛盾中平衡著、活著。



【音樂編排】


邵夷貝與大英雄樂隊經過長時間的排練與磨合,將20首新舊作品重新編曲,用更成熟、更現場、更具備整體連貫性的音樂編排,呈現「敘事音樂會」的故事線索,用音樂展示了一個真實、坎坷但最終得償所願的青年故事。

【關於創作的自述】

她說:


歌詞共計2580個字,整整寫了三年,直到進棚錄唱的最後一刻還在修改。不是創作上的糾結,而是這三年,對我而言是經歷和心智上的迅速成長。每次重看歌詞,都清楚地看到觀念有變,於是把這些變化修改進去,既紀錄了「青年A」,也記錄了她自己。希望這裡面也會有你成長的影子,「就算蒼老是少年命中注定,還有人繼續經歷年輕」。

【關於製作與出品的自述】

她說:


這是我第一次獨自承擔成本風險製作唱片。姐不是富二代、也沒傍大款,每一分錢都是扯著嗓子賺來的,花得也驚心動魄、謹小慎微,終於維持了溫飽並將唱片母帶捧在了手心。當然,數字時代,做高製作成本的實體唱片原本就是一種自殺式行為,買唱片也成為「行動上支持你」的禮貌式動作。如果最終只是一場「理想主義的損失」,姐心甘情願接受,嚶嚶。

地點:長沙[46LiveHouse]

時間:09月26日 20:00

周一到周五參與《音樂汽車人》

有機會獲得

邵夷貝籤名新專輯《新青年》(1張)+長沙巡演門票(2張)




點擊「讀原文」進入購票頁面

點擊「寫評論」有機會獲得邵夷貝長沙巡演門票

特別感謝:樂童音樂&46LiveHouse


長按二維碼

關注975摩登音樂臺


相關焦點

  • 邵夷貝:大齡文藝女青年此刻明白了什麼?
    OPEN開腔 × 邵夷貝對於邵夷貝來說,早期作品裡俏皮輕鬆的風格,只是她無數人格中的一種。她在改變,在朝前奔跑,但還是被很多人定格在了這裡。即使已經過了九年,還是會有很多人在說起邵夷貝的時候,想到的是《大齡文藝女青年之歌》,作為一首音樂作品,它很成功。
  • 封面人物|邵夷貝:我就是個文藝青年
    總之,邵夷貝就這麼一步步走過來,保有跟她新專輯裡面的主人公青年A有一樣的願望:「願我是我」。▼《大齡文藝女青年之歌》2009年,邵夷貝自彈自唱的一首《大齡文藝女青年之歌》,把一首「悲傷的歌」唱得真實、詼諧,她也因此被大眾所熟知。
  • 《此刻明白》,文藝女青年如邵夷貝,也總有成長的一天
    (《此刻明白》專輯封面)《此刻明白》是邵夷貝的第四張全長專輯。毋庸諱言,前三張專輯對於邵夷貝而言是一種不斷被聽者和外界「固化」的過程——這種「固化」起始於那首《大齡文藝女青年之歌》的一語成讖,隨後循著「北大才女——歌詞犀利——民謠女——一把吉他包天下——清水掛麵」被有意無意地框定了路線。
  • 邵夷貝:姐不是富二代、也沒傍大款
    這是邵夷貝的《新青年》專輯發行時寫下的一段話。為了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做這張專輯,邵夷貝準備了很久:創作歷時三年、唱片製作耗時兩年、唱片設計歷經半年、唱片投入20萬元,三年的投入,對邵夷貝而言,是人生經歷和心智上的迅速成長。儘管《新青年》製作中途也遇到了資金問題,但邵夷貝還是帶著骨子裡的韌勁,用她熱愛的音樂堅持了下來。
  • ★╠ 504 ╣ 邵夷貝<新青年>樂童獨家預售!尋找504位聯合出品人!
    今天,獨立民謠創作歌手邵夷貝在樂童音樂獨家發起全新專輯《新青年》的眾籌項目。
  • 邵夷貝,該愛你還是該罵你?
    回顧下,這兩年經受比較專業系統被黑的不多,除了馬頔就是邵夷貝。大概是一個83年青島女孩,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突然上演的一夜成名真人版讓諸多行業「老朽」及屌絲自認荒誕、鄙夷至極。但她又有什麼錯?還好愛她的人依然愛得死去活來,豆瓣的排行和人氣說明一切。一、邵夷貝代表了誰,還是誰都代表不了?
  • 邵夷貝:罵別人裝逼的都三觀不正!
    這是邵夷貝的《新青年》專輯發行時寫下的一段話。為了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做這張專輯,邵夷貝準備了很久:創作歷時三年、唱片製作耗時兩年、唱片設計歷經半年、唱片投入20萬元,三年的投入,對邵夷貝而言,是人生經歷和心智上的迅速成長。儘管《新青年》製作中途也遇到了資金問題,但邵夷貝還是帶著骨子裡的韌勁,用她熱愛的音樂堅持了下來。
  • "邵夷貝· 爵仕" 6月專場開票
    這個奇妙的命題似乎只能由邵夷貝來解答。 畢業於北京大學新聞系的她,一直將新聞學人對社會的洞察力融入到創作中。在清新的音色與輕盈的風格之下,持續描述真正寫實的現代生活——清新與深刻,空靈與寫實,她的音樂一直展現著劇烈的矛盾,衝突也成為她創作的生命力。
  • 翻書 李筱懿:那些沒有被孩子毀掉的文藝女青年
    本文配圖選自電影《心火》,文藝女神蘇菲瑪索主演,講述貧窮女家庭教師為男僱主代孕生女之後的種種悲歡離合,蘇菲瑪索本人,也是做了媽媽的女文青。據說,要一個文藝女青年還俗成大媽,就讓她生一個孩子吧。看似不食人間煙火的文藝女青年鼻祖瓊瑤不僅沒有被孩子毀成大媽,41歲帶著19歲的兒子嫁給皇冠出版社創始人平鑫濤——他的髮妻是著名畫家林婉珍,然後,把家庭組織成一支團隊,兒子媳婦齊上陣,在影視圈成為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家庭軍團,可見文藝女青年、言情女作家絕對生得起孩子。
  • 為什麼臺灣女明星多出文藝女青年?
    雖然大家對伊能靜的「作」多有嘲諷,但她是一個標準文藝女青年的事大家應該都沒有疑問,畢竟她演過那麼文藝的電影:▲1994年伊能靜主演侯孝賢的電影《好男好女》(上圖)被提名金馬獎最佳女主角。下圖為她主演的侯孝賢電影《南國再見,南國》。
  • 「文藝女青年」田馥甄魏如萱 從金曲獎鬥到傳媒獎
    入圍本屆「最佳國語/粵語女歌手」的田馥甄、魏如萱、盧凱彤、譚維維、何韻詩、謝安琪、王菀之、The Pancakes均為2000年後出道的新生代歌手,跟主流藝人相比,她們的身上都帶著幾分獨立歌手的文藝氣質。越來越多的「文藝女青年」擠進提名名單,可見走「文藝」、「小清新」路線的女生逐漸撐起了華語樂壇的半邊天。
  • 文藝青年、斜槓青年、佛系青年……你最適合哪個稱呼?
    恰逢青年節,本期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一些和青年有關的英文表達。 文藝青年 「文藝」 在漢語裡原指 「文學和藝術」 literature and art,此外還指撰述和寫作方面的學問
  • 黃瀞怡:臺灣最美文藝女青年
    電影《只要我長大》成為最大贏家,一舉斬獲了百萬首獎、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獎、最佳新演員獎與最佳剪輯獎等5項大獎。 黃瀞怡作為該片的女主角,在眾多優秀演員中突圍而出,贏得最佳新演員獎。她在大銀幕上文藝清新的臉龐和真實不造作的演技,給觀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 「知性歌后」萬芳:文藝勵志女青年樣板(圖)
    我叫萬芳,  不是宅女,天生是個左撇子  豆瓣至尊文藝勵志女青年樣板,  單身,快樂,有力量。  不漂亮的文藝女青年  萬芳就在眼前,做為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臺灣最具代表性的小眾歌手,她一直被廣大70後80後文藝女青年掂記著。萬芳的粉絲眾多,最大原因也許不是僅僅因為她的歌多,當然好歌多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我私下揣測最大原因是因為她長得不漂亮。
  • 人物 || 為什麼臺灣女明星多出文藝女青年?
    年輕一代有桂綸鎂:從《藍色大門》開始,到《不能說的秘密》到頂峰,她的文藝女青年形象深入人心。,你不得不承認她真是硬生生地把自己活成了一個文藝女青年。而臺灣女星也樂於做文藝女青年,年老的一代如此,年輕的一代也如此。比如前段時間我們談吳慷仁演的《一把青》,和他演對手戲的小朱青的扮演者連俞涵,就是一個極有趣的文藝女青年。 ▲ 這張郭軫(吳慷仁飾)和小朱青(連俞涵飾)的結婚照是無數《一把青》迷妹的心頭愛。
  • 從「文藝女青年」到「插足小三」,江一燕到底怎麼了?
    之後江一燕又被拍到從機場離開後回到羅紅的豪宅,在屋內逗留很長時間,隨後羅紅也回到家中,兩人同居傳聞被坐實。2012年羅紅與給他生了3個孩子的原配老婆離婚。2013年,江一燕終於在接受採訪時公開承認和羅紅相戀多年。但是因為江一燕對感情生活甚是低調,不僅很少在社交平臺分享,而且也一直沒再被拍到過和羅紅同框。
  • 邵夷貝:我有我選擇,有人懂得,何須全世界認可
    2009年一首《大齡文藝女青年之歌》響徹線上線下,把她送上「豆瓣音樂人」第一的位置。當時的她根本沒法想像有多少眼睛在看著自己。本來就是有點羞澀的性格,去一個飯局之前都要思量好久該說什麼,「努力讓自己能像一個正常人一樣聊天」,想啊想,到了現場一坐下,徹底無力了。
  • 當文藝青年和吃貨青年去旅行,這就是區別
    文藝青年說: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吃貨青年說:世界那麼大,我想去嘗嘗。小編想問,你是哪一種呢?文藝青年: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一看。吃貨青年:世界那麼大,我想去嘗一嘗。文藝青年:心靈和身體,必須有一個在路上。
  • 6年前的電影《心花路放》,一個文藝青年死去,一個文藝青年活著
    換個角度來看,其實這部電影講了兩個文藝青年的故事,一個是黃渤飾演的耿浩,一個是袁泉飾演的康小雨。相同的是,他們都愛好音樂,喜歡大理,有著自己的內心世界。不同的是,他們在人生旅途中,一個人慢慢離開了自己的文藝世界,活出自己的另一面,一個人還保持著文藝青年的內心,繼續又一段人生旅程。
  • 重拾「文藝青年」這個字眼
    我接觸的文藝青年,主要就是這些讀書的人。但今天我有一種感覺,應該為「文藝青年」恢復名譽了。這個詞怎麼了?文藝青年招誰惹誰了,他們沒傷害過誰呀。當然,我說出下面這番話,既不可能就此便重拾他們的價值和尊嚴,文藝青年也不屑於為自己辨汙。如果說不喜歡這個字眼、這個群體的話,那麼,想想文藝青年的反義詞是什麼。我們會喜歡與之相反的那些東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