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太極拳套路能練出功夫嗎?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2021-02-08 功夫武林

很顯然,太極拳功夫與太極拳套路是兩碼事。很多人套路練得很熟,就以為有了太極拳的功夫,其實不然。

練套路出不出功夫是大家永遠討論的小兒科問題!

之所以練套路不出功夫,這裡面最大的核心問題是:練套路的人大多數永遠是只懂快練,而不懂慢練,因為他們永遠也慢不下來!三分鐘打完太極一路,這誰都能,可是三十分鐘甚至一小時才打完太極一路,有幾個能?!因為他們永遠不知道怎麼把拳的套路練得越來越慢!他完全沒有懂得這裡面最大的核心機密是從手腕到手臂的畫圈、纏擰中找出在空氣中受阻力而產生纏絲勁的感覺!不明白這一點,練套路的人永遠是只能快練,而不能慢練。

1、呼吸與動作的配合,正確地運用丹田呼吸,所有的大小動作都要丹田帶動。

2、仔細體會從手腕到手臂的畫圈、纏擰中找出在空氣中受阻力而產生纏絲勁的感覺!3、仔細體會從腳到腿的纏擰中找出在空氣中受阻力而產生纏絲勁的感覺!4、腳下生根兩腳始終五指抓地,兩腳始終使勁下踩,全身重量到腳。6、練一路時你的兩條手臂要軟下來,像鞭子那樣軟,特別是肘窩兒,不要僵。由腰帶動手臂,用腰比做鞭杆,兩手比做鞭子。「練時要像在抽絲」,尋找出像在糖漿中攪動著抽出了絲的感覺。

推薦(太極人生路)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或者微信掃描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太極拳學習與練習——「拆開來練」的探討
    而吳老師能後來居上,能成為鄭師爺門下的翹楚,眾人皆謂是吳老師原來的外家功夫基礎了得。但事實果真是如此嗎?外家拳和太極拳是完全不同性質的技能,吳老師能有今天的成就,除了吳老師凡事求認真(真理)的性格之外,必還有其它的有效門路。
  • 實戰對抗 中華功夫能不能打?武術套路是花架子嗎?客觀分析
    武術套路就是不能打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武術套路如果同時練習力量和心理方面的基礎會更好,武術很多套路都是身體越輕動作越漂亮,這犯了搏擊大忌,搏擊比賽的基礎訓練都要練習力量,拳擊和散打必須力量過關,你一拳一腿過去就像撓痒痒怎麼打的過吃肉充滿肌肉的大塊頭?即便能打過對方,又能扛對方拳到什麼時候呢?可能一拳就被打懵了。
  • 試論學練太極拳的9個誤區
    太極拳的道理是分層的,初學者、老學者都要對應自己的情況去學習。有師傅的當然師傅會告訴你練什麼,沒有師傅的也要首先弄清自己掌握到什麼程度,分階段練習,穩步前進才能真正進步。超越階段,急於應用,急於練高級功夫,不僅事倍功半,而且還會弄出問題,影響身體健康。 四、弄虛弄玄,雲裡霧中的想法。
  • 太極拳如何練腰胯,這個就是訣竅!
    一次練1-2分鐘。開始覺得彆扭,久練就習慣了。尤為練陳氏小架,這是基本身法的要求。沒有後襠,就不是陳氏小架。只能是其他太極拳。 開襠後,骨盆增加了橫向的移動距離,打拳時,開則骨盆向兩邊打開,合則骨盆從兩側往前包合,太極拳講開合,所以骨盆也忙得很。
  • 太極拳如何練腰胯,這個就是訣竅
    一次練1-2分鐘。開始覺得彆扭,久練就習慣了。尤為練陳氏小架,這是基本身法的要求。沒有後襠,就不是陳氏小架。只能是其他太極拳。 開襠後,骨盆增加了橫向的移動距離,打拳時,開則骨盆向兩邊打開,合則骨盆從兩側往前包合,太極拳講開合,所以骨盆也忙得很。
  • 世界最好的醫院,也沒有挽留住李詠,如果練了太極拳能調養好嗎?
    癌症緣何能在他們身上發生?如果說李詠老師工作繁忙,沒有時間鍛鍊,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尚可理解,這位自己的朋友平時酷愛太極,而且自創了「元太極」練功方法,平時練功,交流很多,難道練太極拳沒有起到鍛鍊的效果嗎?太極拳的健身養生不是最好的嗎?
  • 如何練好太極拳的腿腳和腰胯功夫
    其次,腰部是整個人體主要承託部位,其支撐著人體全身的生理活動及功能,腰胯一旦出問題,就會影響經絡的暢通,令人體器官的供血量循環受到影響。  那麼,太極拳的腰腿功夫應該如何求?  提到腿腳功夫,拳術裡的要求是「落地生根」,那麼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首先,在樁功上求。
  • 練太極拳「三練三不練」 打出的拳更漂亮
    靜練出真功,功夫長進快。練力指的是練氣力,這種練習雖然能將局部力量練得很大,但這是拙力、僵力,缺少靈性,不能以柔克剛,柔化剛發,更談不上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練本不練標「本」指的是本源、根本,即練元氣和下盤功夫。元氣為先天之根本,內氣之源。元氣充足,則五臟得養。故能精力充沛,力量充足,反應靈敏,身體協調。內氣充盈為本源之一。
  • 陳發科先生與太極拳的高層功夫
    當時洪老師聽這事後,當然相信陳老師有這功夫,但不明白怎麼能一觸即發。後來自己功夫進步了。也能使人一觸而飛出,明白這不過是全身的纏絲勁傳到手上時圈子轉小,速度轉快而已。紅槍會是一種邪教組織,出戰前畫符念咒,就以為會刀槍不入,赤著膊來打仗。當他們圍攻溫縣縣城時,縣城城門都關閉,護城河的橋吊起,只闢一個城門,陳發科站在橋上,手握沒有套上鐵槍頭的白蠟杆應戰。
  • 太極拳的好功夫是怎麼一步一步練出來的?
    「修」就是練習者修養身心,是一個修煉意志積累功夫的過程。修是一個長期艱苦的磨練過程,但這是功夫精進的必經之路,是任何太極拳練習者都不可逾越的階段。功夫用錢買不來,也不能無償轉讓,只能從勤學苦練中來。拳譜云:要「苦心志,勞筋骨,使動靜相生」(陳鑫《太極拳論》)。說明修有兩層意思:一是修心,一是修身。修心才能養身,修身又能養心,兩者相得益彰。
  • 陳式太極拳必須要知道這三層功夫!
    這句話涉及到了太極拳界的尖銳問題。太極拳到底應不應該快? 我說,按照習練體系的程序和事物原理,的確應該有快的這一層練習步驟。但是,這種快不是那種噼裡啪啦的快。而是動作從始至終,由微到著的加速度,以及式子和式子之間轉換銜接儘量縫隙要小,沒有縫隙最好。還有就是節拍,節奏的掌控。 人的身體練什麼有什麼,不練就開發不出來自身具備的潛能。
  • 太極拳練的水平怎麼樣?看這一個動作就知道了!
    因為雲手不同於其他拳勢而走橫勁,謂之「換味」,故有上述奇異顯現,因此,雲手勢有著檢驗太極拳演練水平的功效。前輩述說如上,但在拳架套路的練習實踐中,各人的感覺並不統一,這就是太極拳(氣功)實踐中人們常說的所謂「個體差異性」。 今天的太極拳改革者,多認為太極拳中重式太多,力求精減去掉復勢,同前輩們的意見相悖。
  • 真正的楊家太極拳
    這個真理是任何拳種所不可能逾越的,太極拳也不例外。你所學的拳藝能不能上身,實戰中能不能應用,關鍵所在就是你是否得到了上述力量、技巧、速度、體質、靈敏五大要素的真傳。具體到楊式太極拳藝怎樣練到身上,怎樣才能到實戰中應用,筆者從太極拳理論、套路和探討練習太極拳成功者們的訣要三個方面談以下看法。以供同道參考。首先,我們就理論方面探討何為太極拳真傳。
  • 揭秘丨練太極拳時 如何把握太極拳的快慢相間
    看見大師打的太極拳翻飛跳躍,拳帶風聲,大家又疑惑了,今天小編就來與您探討一下,太極拳快慢的問題。                                    初學時盡力求慢:                                   初學時,為了便於檢查與糾正每個動作,必須要慢,要循序漸進地練過這一個求慢的時期
  • 太極拳就是練氣功的拳術,毋庸置疑
    編者在上篇《練太極拳,是在練內氣功嗎》一文中,把修煉太極拳的行氣運氣規則方法與內養功也就是養氣功兩者作了比較,編者認為練太極拳之內氣與練習內養功之內氣,其練習的結果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兩者都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都能夠防病治病,都具有健康身體,益壽延年的效果,很明確地指出了,練太極拳其實也是在內氣功
  • 太極拳是如何打人的?怎樣練?
    這個問題其實十分簡單,楊無敵當年打的可不是一般的人,那可都是武林高手,而且都是他出了名以後還不服的。這就已經說明了問題!楊澄甫是楊露禪的孫子,肯定是學會了這套拳,不敢說是無敵,功夫鐵定是不弱,這在武學界也是公認的事情。
  • 太極名師馮志強:要練好太極拳,還要做到以下三點
    、太極拳的淵源和特點功能等基本問題後,要練好太極拳,還要做到以下三點。2、練本不練標。3、練身不練招。練身指的是練整體功力,招則是每個動作的攻防含意。初練太極拳的人,往往最愛了解一招一式的用法。如果單從招式上去解釋和理解太極拳的用法及內涵,不可能得到太極拳之精髓。練太極拳必須經過內功修煉、套路熟練、動作正確——身外形正(無形中自增力感)心內中和(無形中自增靈感)。練功過程是去僵求柔的過程,達到周身一家,內外相合,內氣充實,混元一體,把功夫練到身上。
  • 太極拳能打人嗎?——從「每天5分鐘一個月聽懂cnn」說起
    屈指作為一個傳統拳術的練習者,近幾天經常被人問及MMA運動員徐曉東先生與某太極拳練習者的對戰的的問題。
  • 一個臺灣太極拳家的忠告
    至於真傳不真傳的問題,在以前學藝的過程中師父會因學生的狀況調整教學的內容,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套路流傳的原因,以陳式來說,流傳的老架打起來近於楊式太極拳的味道,而發勁的掩手捶又有少林拳的味道,至於纏絲勁的圈則在腰,所以彈勁難出來,其因是楊式流傳出去的較早較廣,修改成接近楊式的動作也較好練,而壓箱的功夫也不易外傳,除了少數的入室親近弟子外則不外傳。
  • 關於太極拳的「九曲珠」的探討
    關於太極拳的「九曲珠」的探討朱天才整理太極拳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文化,是傳統武術中的一支奇葩,她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巨大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