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月6日訊 「大棚裡的照明系統、水肥一體機、霧化系統、自動放風系統、生長監控系統,全部實現了遙控、自動化和大數據分析,大量高科技設備的使用,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質量,也大大減少了用工,目前園區已開發利用了600多畝土地,長年僱工卻僅有20人。」在東營市河口區義和鎮的九豐農業科技示範園,園區負責人張建朋高興地說:「我們園區之所以發展的這麼快、這麼好,這多虧鎮政府幫我們攀上了省農科院和山東農業大學這兩門『科技親』。」
在義和鎮,以種植地瓜聞名的慧海農機合作社也嘗到了攀上「科技親」受益的甜頭。擁有100餘臺各類農機的義和鎮慧海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慧承包了400畝土地,與山東農科院籤訂協議,合作建設「國家甘薯技術體系示範基地」、「山東農科院甘薯生產示範基地」兩個基地,並聘請「地瓜皇后」、「泰山學者」王慶美研究員作為指導老師,採用機械化種植和「膜下滴管帶」新技術,趟出了一條鹽鹼地種植地瓜的新路子。
義和鎮是個典型的農業鄉鎮。近年來,義和鎮牢固樹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的理念,不斷加大與科研院校的合作力度,積極引進農業新產品、新技術,為產業發展注入「科技芯」。先後與北京林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山東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校建立了產學研合作框架協議,與部分村和農業示範園結成了共建對子,引進落地一批實訓基地和專家實驗室,進行新產品研發、種植實驗和新技術推廣,積極幫助做好原有產業的更新換代和新興產業的規模發展。
2019年以來,在科研院校的大力幫助下,義和鎮先後引進國內優良果樹品種30餘種,推行滴灌栽培、葉面施肥、水肥一體化、園藝防草地布等新技術,總投資6億元的九豐農業、藍田農科、梁家果社、果立方等12個產業振興項目陸續在義和鎮「安家落戶」。同時,義和鎮積極引導圍子、梁家等特色產業村推動原有產業提檔升級,大幅度提升了北大屋葡萄、小圍子地瓜、五一黃金桃等傳統產業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和質量、產量、銷量的提升,並通過電商電商平臺走向全國各地,實現了集體和群眾雙增收。
鄉村振興離不開鄉土人才。義和鎮制定創新創業人才激勵機制,實施人才振興「三百計劃」,建立「義和莊」創客孵化平臺,通過對返鄉大學生、貧困群眾和當地的「田秀才」「土專家」開展就業創業培訓等,對本土人才進行「科技孵化」。同時,規劃了佔地6萬畝的錦繡河口現代農業示範區,制定出臺產業扶持政策,通過簡化審批程序,幫助企業落戶、政策適度傾斜、資金獎補等措施,吸引了一批經濟能人返鄉創業。像張建朋、李慧一樣,60多名「土專家」「田秀才」已領創特色莊園、家庭農場13家,領辦合作社12家,成為義和鄉村振興的「人才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