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務丨轉帳≠借貸,這些證據才是關鍵(注意3種情形)

2020-12-26 澎湃新聞

說起「借錢」,很容易讓人將其與「民間借貸」關聯起來,而支付方式多為「轉帳」。在司法實踐中,常常需要區分原、被告之間的「轉帳」行為是否確係民間借貸。對於這類案件,法官必須從證據與案件事實的關聯程度、各個證據的證明力以及證據之間的聯繫等方面進行綜合審查判定。

1、僅有銀行轉帳憑證,是否可認定為民間借貸關係?

袁先生自2017年12月開始,與妻子共同經營一家餐飲公司。目前,餐飲公司仍在經營當中,但是開業後有虧損,未審計具體虧損數額。

高先生與袁氏夫妻系朋友。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間,高先生先後5次向袁氏夫妻轉帳共計15萬元。一年多以後,高先生以袁氏夫妻借款未還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袁氏夫妻返還本息合計15.8萬餘元。

高先生主張雙方之間是民間借貸關係。但是,高先生不能出具《借條》《借款合同》等債權憑證,僅有銀行轉帳記錄。而袁氏夫妻則主張雙方之間是投資合作關係,辯稱高先生交付的15萬元並非借款,而是餐飲公司的投資款項。為此,袁氏夫妻出具了餐飲公司股東群的聊天記錄、視聽資料等證據予以佐證。

法院經審理認為,高先生向袁氏夫妻轉帳支付15萬元屬實。袁氏夫妻提交的股東群聊天記錄等證據,能夠證明高先生向兩人所轉款項是基於共同投資餐飲公司的目的而為,而高先生卻不能提供充分證據用以證明雙方之間系民間借貸關係。因此,雙方之間應認定為投資合作關係。因餐飲公司尚在經營中,且雙方對此前盈虧等具體經營狀況未做審計,故高先生現在要求袁氏夫妻返還本息,依據不足。

據此,法院判決駁回高先生的訴訟請求。

法官說法

投資與借貸雖都是一定經濟主體的經濟行為,但兩者在性質、來源、運用及目的等方面有著本質區別,是兩種不同的法律關係,會產生不同的法律後果。

從法律上來說,如果是借款關係,那麼出借人在借款到期後有權收回本金和利息;如果是投資關係,那麼意味著利潤風險共擔,投資人無權隨意要求撤回投資。民間借貸糾紛的原告,要承擔兩方面的舉證責任,一是證明雙方存在借貸的合意,二是已向借款人支付了所借出的款項。《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七條明確規定了借款合同的民間借貸案件在舉證責任上的分配。若原告僅有轉帳憑證,可以按民間借貸進行主張,但是如果被告能夠提供合理的抗辯並能證明轉帳並非借款,原告還要繼續承擔舉證責任證明雙方存在借貸的合意,否則,原告必須自行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後果。

2、戀愛期間,對方父母轉帳給另一方的非彩禮性質金錢如何定性?

陳某(男)與王某系男女朋友關係。陳某大學畢業後前往國外留學。在雙方準備結婚之際,因陳某想繼續留在國外,其父母提出,要王某以留學形式獲得籤證,從而與陳某在國外團聚並結婚。由於王某經濟能力不夠,陳某父母向女方轉帳10萬元,用於辦理出國籤證。王某先後兩次向陳某母親發簡訊表示,「向叔叔阿姨借的錢會歸還。」但是,待到王某拿到留學籤證,陳某卻提出分手,王某因此並未外出留學。又因兩人分手時已經過籤,王某的學費不能退還。不久,陳某父母以王某拒不償還借款為由,向嶽麓區法院起訴,請求判令王某歸還欠款10萬元。

庭審中,陳某父母明確表明,轉帳給女方的10萬元是為了給王某打流水做留學籤證,以便於其出國與自己兒子在國外結婚。王某抗辯稱,10萬元系陳某父母贈與。

法院經審理認為,合法的民間借貸關係受法律保護。該案中,陳某父母向王某轉帳支付了10萬元。王某前後兩次通過簡訊形式向陳某母親明確表達了借款的意思,故贈與一說不成立。但是,王某出國留學的目的是與陳某匯合併結婚,且讓王某出國留學是陳某父母與其兒子商量的結果,陳某父母在庭審中對此表示認可。因此,該筆借款應認定為男女二人向陳某父母的共同借款。況且王某是將上述款項用於辦理留學籤證等事宜,與陳某之間的感情破裂的主因在於男方。綜上,該筆借款應由陳某和王某二人各自承擔一半。

綜上,法院判決,由王某償還陳某父母5萬元。

法官說法

在男女雙方戀愛期間,一方父母給另一方的非彩禮性質的金錢給付如何定性,目前法律上尚無明確規定。承辦法官認為,對於此類案件的處理,既要尊重公序良俗,也要注重弘揚正確的婚戀觀。一般而言,對於一方父母在特定節日給付的小金額金錢,應認定為贈與關係較為妥當。對於一方父母給予另一方之較大數額的金錢,如果有明確的借貸意思表示,或者可以推定存在借貸的意思表示,應認定為借貸關係而非贈與關係。所借款項若是戀愛男女雙方的共同意思表示,或者可以推定為共同意思表示,且用於戀愛雙方的共同生產、生活或共同事務支出的,應認定為戀愛雙方的共同債務,由雙方共同償還。

3、個人向公司借20萬元用於拓展公司業務,是借支,還是借貸?

某醫療裝備公司與馬某籤訂勞動合同書,醫療裝備公司聘請馬某為黑龍江區經理,代理公司在黑龍江省的銷售業務。該合同為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有效期為一年。合同還對勞動報酬、工作職責等其他事項進行了約定。因醫療裝備公司為拓展市場銷售業務需要,馬某向公司申請借支居間服務費用,並出具借條一張。借條載明:「今馬某借公司現金貳拾萬元整(200000.00),還款期限6個月內。」醫療裝備公司於當日通過銀行轉帳的方式將20萬元借支給了馬某。款項到期後,馬某未還款。醫療裝備公司認為上述款項系馬某個人借款,要求其歸還,而馬某則認為款項系借支的居間服務費,且已作為居間服務費支付給了案外人。雙方為此發生爭議起訴至法院。

法院經審理認為,該案的爭議焦點為涉案20萬元款項的性質認定。根據原、被告雙方提交的借支條、勞動合同、績效考核表、電話錄音等證據分析,可認定雙方之間存在勞動合同關係,馬某系醫療裝備公司黑龍江區銷售經理;從醫療裝備公司提供的銀行轉帳及財務憑證上已註明爭議款項20萬元為借支,且該行為發生在馬某任職期間;馬某依據居間協議將上述借支款項支付了案外人,但是至今沒有履行公司財務報銷衝抵手續。由此可以證明,前述爭議款項為借支,並非借貸,系馬某履行公司市場拓展業務而支付的居間服務費。

綜上,法院判決駁回醫療裝備公司的全部訴訟請求。

法官說法

員工向公司借支款項用於公司事務不屬於民間借貸。依據合同法的規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並支付利息的合同。而借支是單位內部財務行為,是工作人員向所在單位財務部門預支一定款項用於辦理單位事務,在辦理完畢後據實報銷的一種行為。借支屬於單位內部事務,基於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管理與被管理,服務與被服務的關係產生。因此,就員工向公司出具借條,公司財務轉帳的行為性質問題,應當根據該筆款項實際目的與用途確定。對於款項用於辦理公司事務的行為,應當定性為內部借支關係,從屬於勞動關係。

來源:人民法院報、問律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實務丨轉帳≠借貸,這些證據才是關鍵(注意3種情形)》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瀋陽離婚律師-戀愛期間的轉帳行為屬於借貸還是贈與?
    實務當中,一旦戀愛不成,雙方分手之後很有可能一方就會因戀愛期間的錢款往來而向對方主張相關的權利,但戀人在戀愛期間有準夫妻關係的生活內容,有更緊密的財務關係,雙方之間的錢款往來可能涉及共同生活消費、贈與、借貸、投資等多種法律關係,如果當事人一方以僅有的轉帳憑證按民間借貸向對方主張權利的,往往需要提供比一般同類的民事糾紛更加嚴格的證據予以證明,否則可能面臨敗訴的法律風險。
  • 戀愛期間的轉帳,分手後能否要回?注意:5種情形+5種結果
    一、民間借貸民間借貸法律關係的成立,除了應當有如轉帳等的借款交付行為之外,還應當有借錢合意的成立。因此,原告在以民間借貸這一法律關係起訴時,除了轉帳記錄外,還應當出具雙方就該筆轉帳達成了借貸合意的證據,比如對方明確表示要借錢的消息記錄、借條等,否則有可能承擔舉證不利的法律後果。
  • 要過節了,雷鋒友善提醒一下:戀愛期間的轉帳,分手後能否要回?注意:5種情形+5種結果
    本文就從轉帳行為法律性質的認定角度,結合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的司法裁判案例,對請求返還戀愛期間轉帳能否得到支持進行法律分析。請求返還首先要明確轉帳的性質是什麼,也就是對簿公堂的時候定性的案由是什麼。戀愛期間的轉帳法律關係上有可能認定為借貸,也可能是贈與,或者婚約財產糾紛以及不當得利等。
  • 微信轉帳可以撤回!用手機轉帳,你要小心這些陷阱
    實際上除了微信之外,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軟體也陸續推出了相關的延遲轉帳的設置,支付寶進入轉帳界面點擊右上角三點就能夠看到延時轉帳的服務,同樣提供2小時和24小時的選項。本來微信、支付寶的這種延遲到帳功能是防止用戶上當受騙,但是也沒想到成了一些人騙取他們財物的另一種方式。
  • 最高法:關於民間借貸舉證責任的裁判規則
    被告抗辯借貸行為尚未實際發生並能作出合理說明,人民法院應當結合借貸金額、款項交付、當事人的經濟能力、當地或者當事人之間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當事人財產變動情況以及證人證言等事實和因素,綜合判斷查證借貸事實是否發生。第十七條 原告僅依據金融機構的轉帳憑證提起民間借貸訴訟,被告抗辯轉帳系償還雙方之前借款或其他債務,被告應當對其主張提供證據證明。
  • 只有借條,沒有轉帳記錄,起訴能勝訴嗎?
    法律知識要點:如果在民間借貸中,出借人一方只有借條在手,沒有轉帳憑證,起訴到法院能不能勝訴?出借人可能認為只要有借據等作為證據在手,白紙黑字的借款人無法抵賴,因此借款人如不能按時還款的,向法院主張權利定能勝訴。其實,這樣想是非常嚴重的錯誤,出借人雖然有借條、合同等借據作為主張權利的證據,但法院不一定能支持出借人要求借款人還錢的主張,為什麼呢?
  • 微信轉帳算不算借款? 法院:微信聊天記錄成證據,這個錢要還
    微信多次轉帳算不算借款?近日,巫山縣法院一起判決可以說明問題,有聊天記錄,有轉款記錄可視為借款,借了就該還。法官介紹,這樣固定證據:如微信聊天記錄、截圖、銀行扣款記錄等,就可以索還錢款。還有一個關鍵問題是,要清楚借款人的真實身份信息。
  • 普法課堂丨微信記錄作為證據如何提交法院才規範?
    普法課堂丨微信記錄作為證據如何提交法院才規範?對於這個問題,答案是確定、認定以及肯定的可以,關鍵在於咱們怎麼把微信記錄以法院認可的形式提交上去,因此,本文來給大家梳理一下以微信記錄為證據的時候,咱們應該怎麼做法院才會認可。
  • 借錢時沒寫借條,只有轉帳記錄,可以作為證據起訴嗎?
    現實生活中,很多借款都沒有了借條,年輕人都喜歡用微信和支付寶轉帳。如果對方不還了,手上連個借條都沒有,僅憑轉帳記錄,要錢還真是件麻煩事!首先,能否作為證明使用,關鍵看證據的三性,即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
  • 沒有欠條只有轉帳記錄的,可以起訴要求還錢嗎?
    司法實務中,有很多熟人、親朋之間的借款,但是並沒有正式的借款合同,基於熟人之前的信任一般出借人也就是直接通過金融機構以轉帳的方式提供借款,但是對這種沒有正式的借款合同,僅有轉帳憑證的借款,一旦借款人不守誠信不按時還款的,那麼出借人能否向法院起訴要回呢?
  • 專業普法:微信能否作證據?應注意哪些問題?
    因此,既取證人不能侵犯他人隱私,又能得到相要的語音證據,微信聊天無疑是一個理想的選擇。因為在微信聊天中,語音應是雙方自願通暢地採取聊天方式形成的內容,雙方明知且自願選擇語音聊天,並未涉及到隱私侵犯,也不屬於偷錄的情形,完全符合合法性要求。3、微信聊天記錄應保留完整的資料。有些人在保存資料時,嫌麻煩圖省事,只把自己認為有用的記錄予以保存。
  • 沒有借條,轉帳記錄也可以拿回借款!但前提要有這些條件
    一、只有轉帳記錄沒有借條可以起訴要求對方還錢嗎?可以起訴。但是只有一個記錄很難取得勝訴,還需要其他證明提供來加以佐證。轉帳記錄是否可以作為證據取決於具體情況,不同情況下的證據不同。1、可以看出雙方之間的借貸關係,有轉帳的明確信息。如果雙方之間不僅有轉帳記錄,還包括雙方的轉款交流聊天記錄,則可以從聊天記錄中闡明貸款關係的存在。毫無疑問,此時的轉帳記錄是債務人償還債務的有力證據。
  • 新民事證據規定理解與適用(逐條解讀·上篇)
    根據自認內容的事實主張來源,實務中可將自認規則分為主動承認不利己事實(如離婚訴訟中女方並未指控男方出軌,但男方主動承認曾經出軌的事實)、承認對方主張的不利己事實(如民間借貸糾紛中原告憑轉帳憑證要求被告返還10萬元借款,被告承認確實向原告借了10萬元)兩種。
  • 新民事證據規定理解與適用(逐條解讀·下篇)
    這裡注意一點,第3款中法院依職權調查收集的證據只說了可以提意見,沒說「質證」。這是因為,法院依職權調查收集的證據一般是那些涉及程序性事項的證據,比如追加當事人、管轄權問題等,因此法院調查收集的這些證據並不屬於當事人哪一方的證據,故不需要「質證」,但可以提意見。
  • 科普貼士:戀人間的微信轉帳「520」「1314」要注意! 這些電子數據要保存……
    每年法院都有關於這些轉帳記錄的糾紛,情侶戀愛期間或戀愛關係結束後產生的金錢糾葛。這轉帳數字的背後蘊含著哪些法律問題呢?之前戀愛期間的經濟往來是愛的表達屬于贈與?還是借款?上法庭時的證據是什麼?電子數據是否可以作為證據?
  • 借錢給別人,千萬別這樣微信轉帳,否則,有可能錢財兩空!!
    僅憑轉帳記錄根本無從證明已收款的「朋友」是否就是借款人本人。所以,必須要有微信運營商出具的相關的身份證明信息、或者借款人真人頭像照片、聊天記錄、錄音等其他證據予以佐證,必要時還需要進行公證。因此,法官建議儘量能採用傳統的借條及銀行轉帳交易的方式進行民間借貸比較靠譜。「錢可以在網上微信轉帳,借條要當面給。」
  • 給女友轉帳520000元分手後追債 該不該還?法官說話了
    5月21日,男友向女友轉帳520000元是升級版的「我愛你」表白還是投資借貸?走進今天的焦點案荔,理清一起與520有關的糾紛,法官教您「三步走」,熟人間也能安心借貸。案情回顧小梁(化名)與小付(化名)自2018年3月開始戀愛,於同年9月分手。戀愛期間,小梁向小付多次轉帳總共202萬元,雙方沒有籤訂借款合同或出具借據。其中在2018年5月21日,小梁向小付轉帳了52萬元。同年6月11日,小付向小梁轉帳50萬元。
  • 注意,你借出去的錢在這3種情況下可能要不回來!
    一般來說原告如果僅提供金融機構轉帳憑證證明款項支付事實,而不能提供借款合同或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的情況下,被告如果抗辯原告的轉帳系償還雙方之前的借款或其他債務時,被告對該主張既要作出具體的合理解釋,還需要提出一定的證據加以證明。
  • 防範金融借貸風險 青島中院發布金融借貸十大案例
    發布的十個典型案例,均是從青島法院2020年生效的案件中選取,包括3個金融借款糾紛案例和7個民間借貸糾紛案例,均涉及近年來金融借貸審判的熱點問題。青島中院希望通過發布這些案例,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引導公眾樹立守法意識、契約意識和風險防範意識,引導民商事主體誠實守信,依法維護自身權益,履行法定義務。
  • 民間借貸案件中證據充分的,無需提交銀行流水
    日前,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對一起借款本金一百餘萬元的民間借貸案件進行了二審宣判,在債權方沒有提交銀行交易流水的情況下,二審法院判決債務方需向債權方償還借款本金118萬元及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