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金惠真 李楊】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關於在協議離婚程序中增加30天「冷靜期」近日引發熱議。「冷靜期」能挽救婚姻嗎?對於離婚,日韓影視作品中也有著多樣探討……
在「離婚熟慮期」挽回愛情
自2008年6月開始,韓國正式實行旨在防止衝動離婚的「離婚熟慮期」制度,即我國的「冷靜期」。按照該制度,家庭法院受理夫妻雙方提交的「協議離婚申請書」後,會給予雙方1個月(有子女或有孕的夫妻為3個月)的熟慮期。若過了熟慮期後仍堅持離婚的夫妻,須在指定日期前往家庭法院領取「離婚確認書」及「離婚申報書」,並在3個月內將「離婚申報書」提交至所在社區,方能正式產生離婚效力。其中缺了任何一個環節,都被視為離婚無效。2018年由張娜拉、孫浩俊主演的韓劇《告白夫婦》(右圖),正好完美詮釋了「離婚熟慮期幫助一對夫妻挽回愛情」的經典故事。
該劇中,結婚18年的兩個人向家庭法院提交離婚申請書後,機緣巧合地回到20年前的熱戀時期,並在重新認識和相處過程中再次確認對彼此的感情,也解除了長期困擾雙方的誤會。而回到現實世界後,兩人由於未在規定時間內提交「離婚申報書」,即離婚無效,最終大團圓結局。韓聯社評論稱,韓劇中從來不缺離婚、時空旅行等素材,這類電視劇已多到讓觀眾感到視覺疲勞。但《告白夫婦》選擇將切入點放在「離婚熟慮期」這種新鮮又充滿現實感的角度,再用「時空旅行」這種藝術手法,給觀眾展現壓垮婚姻的各種現實問題,並拋下「離婚前,是否多想想過去的種種美好」等諸如此類的現實提問。
如今韓國社會對離婚的包容度相比過去有很大提高,甚至將離婚公開拿出來「曬」,這與過去韓國人保守地認為「離婚很丟人」形成反差。今年11月20日播出的真人秀綜藝《我們離婚了》就邀請韓國演藝圈離婚的幾對夫妻重新在一個屋簷下相處幾天,圍繞對彼此曾經的不滿、不解、怨恨等進行交流,過往婚姻中經歷的各種矛盾和隱私幾乎赤裸裸地公之於眾,帶動節目收視率走高,播出後不久便幾乎趕上同時段老牌綜藝節目《我獨自生活》的收視率。
在瑣碎日常中反思「婚姻定義」
日本並沒有「離婚冷靜期」的說法,但由於擔心女方在婚姻存續期內意外懷孕,所以規定離婚後女方在100天內不允許再婚。日本法律還規定,如果因對方出軌導致離婚,可要求支付精神損失費。2019年6月,日本知名導演北野武離婚時將名下200億日元(約合12.75億元人民幣)的財產全數給前妻,被日媒稱為「史上最貴贍養費」。
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2019年日本完成離婚登記的數量為21萬,這個數字幾乎相當於當年結婚登記數量的1/3。基於這樣的社會現實,日本影視劇中也不乏以離婚為題材的作品,如《成田離婚》《最完美的離婚》等。1997年上映的劇集《成田離婚》主要講述男女主人公相識後閃婚,但婚禮後感情變淡,並在出國蜜月旅行期間全面爆發,回日本後抵達成田機場便決定離婚。這部劇反映出當時日本社會的一大現實: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泡沫經濟期,日本未婚年輕女性有很多海外旅行經歷,但男性卻少有出國機會。很多日本新婚夫婦都將蜜月旅行選在歐美國家,第一次赴歐美旅行的新郎由於不懂當地禮節,往往在語言、飲食等方面很狼狽,這讓新娘感到與沒見過世面的丈夫在一起很丟人,於是提出離婚。「成田離婚」一詞也成為當時熱詞,特指那些如膠似漆的新婚夫婦在蜜月回國到達成田機場後,下飛機就辦離婚手續。
儘管《成田離婚》描述的是30年前的日本社會狀況,但影視化創作的背後也反映出很多日本年輕夫婦對「離婚」缺乏冷靜。該劇播出十幾年後,2013年的日劇《最完美的離婚》則是一部講述兩對年輕夫婦之間錯綜複雜的家庭故事,探討婚姻觀與家庭觀。劇中,瑛太與尾野千真子飾演一對夫婦。婚後,兩人的生活很不合拍:男主角喜歡整潔,女主角則經常把家裡弄亂;很少看書的女主角為了解丈夫去讀他喜歡的書,卻因沒看完被吐槽;女主角打扮得漂漂亮亮,卻被丈夫無視等。正是未能經受住這些生活瑣事的打磨,兩人最終離婚。該劇探討的主題與當下婚戀觀較為類似——要保持自我,不願在婚姻中將就。該劇也向觀眾傳遞出「婚姻的定義」:價值觀相符的兩個人要在相互妥協、忍耐或犧牲的過程中一同成長,走完人生旅途。如果兩個人沒有自我反思的勇氣,即便離婚,問題也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