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說約翰·列儂代表了披頭四 保羅·麥卡特尼表示不滿

2021-02-07 界面新聞

 

保羅麥卡特尼爵士認為,在他的前樂隊隊友,約翰列儂在紐約街頭被槍殺之後,約翰列儂就成為了殉道者,對此他表示很失望。

在一次《時尚先生》雜誌的採訪中,保羅麥卡特尼表示,列儂的死使他成為了和同樣被刺殺的甘迺迪一樣的人物,這讓已經73歲的保羅麥卡特尼在這些年間都耿耿於懷。

他解釋說,在1970年樂隊解散之後,成員之間是相對平等的,但是列儂的死改變了這種局面。

解散後,曾經的樂隊成員都做起了各自的事業。而就在解散的第十年,也就是1980年的12月,列儂被馬克查普曼槍殺。

「現在列儂是一個殉道者了」 ,列儂被提升到披頭四樂隊裡地位最高的人,保羅爵士對此表示很不滿。

「當列儂被槍殺的時候,除了震驚之外,我知道他馬上就變成和像同樣被刺殺的甘迺迪一樣的人物了。」保羅說道。

「人們開始認為,列儂代表了披頭四,我覺得很失望。」

「所以我,喬治和林戈對此的反應是,喂,不是吧?一年前我們的地位還是平等的啊。」

 「而且在後-披頭四時期,除了有意義的事情之外,他也做了很多不那麼有用的事情。」

「但現在事實是,他變成了一個殉道者,他的地位和詹姆斯迪恩、Beyond差不多了。」

約翰列儂和小野洋子。列儂死後,保羅麥卡特尼和小野洋子不和。1980年12月,約翰列儂的屍體被推進房間。巨星:披頭四樂隊是公認的搖滾時代最偉大、最有影響力的樂隊1965年,披頭四樂隊獲得了英國帝國勳章。

 

保羅出現在列儂死後的首次採訪中

保羅爵士在這個採訪中表現出了令人驚嘆的誠實。他說自己對小野洋子的做法很不滿。在列儂死後,朋友們為了讓保羅安心,都會告訴他,他們知道這位結了三次婚的音樂家為樂隊付出了多少。

 「但奇怪的事情發生了,」他說,「小野洋子竟然在媒體上說,除了訂錄音室我什麼也沒做。」

 「媽的,什麼叫除了訂錄音室我什麼也沒做?!」

 保羅爵士接著表示,他認為現在沒有一個樂隊能創造像披頭四樂隊當年那樣的成功了。

 這位73歲的歌手認為,由他、列儂、林戈斯塔爾、喬治哈裡森組成的披頭四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們各自的才華和創作。

 同時,他承認自己曾經對女王有過小男生都會有的迷戀,「我喜歡女王,不過我們長大之後,她就變成了小孩子。」

病癒後,保羅出現在英國的Lydd機場。巨星:英國搖滾歌手最近和蕾哈娜、坎耶維特斯合作了單曲《Four Five Seconds》1997年,保羅麥卡特尼因為對音樂的貢獻而被授勳。

 

(翻譯:高晟楠)

相關焦點

  • ...保羅·麥卡特尼|約翰·列儂|馬哈士|abbey road|披頭四樂隊
    披頭四的四位成員,從樂隊的靈魂約翰·列儂(John Lennon),到樂隊的中堅保羅·麥卡特尼(Paul McCartney)、喬治·哈裡森(George Harrison)、林格·斯塔爾(Ringo Star),他們的外表看起來都溫文爾雅,稚氣未脫,但內心裡卻蘊藏著西方早期「嬉皮士」運動中反主流的理想主義,以及改變世界的強烈念頭
  • 歷史上的今天:徐光啟逝世;「披頭四」主唱約翰·列儂被刺身亡
    在《幾何原本》中,如點、線、直線、曲線、平行線、角、直角、銳角、鈍角、三角形、四邊形……都是概念名詞由徐光啟最先定下來的,要知道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膽嘗試,在這之前絕無先例,沒有成功案例可以借鑑,可徐光啟和利瑪竇還是做到了,而且這些概念一直沿用至今,甚至影響到日本朝鮮等國。可令人遺憾的是,以徐光啟為代表的一批科學家開創的科技創新之路隨著明朝的滅亡也走到了它的盡頭。
  • 白日夢 約翰·列儂
    就在列儂與洋子的合作越來越多的同時他與披頭四樂隊其他成員間的合作卻日益減少1969年9月列儂通知其他成員說他準備離開樂隊答應暫不將這個消息公之於眾主要原因包括披頭四財務糾紛,這一舉動讓列儂感到氣憤因為是他首先表示要解散樂隊而且他認為這一消息應該由自己宣布才對
  • 約翰·列儂到底是不是一個好父親?
    大兒子朱利安說,他是千萬人的偶像,卻是一個讓我失望的父親。因為這位父親曾向全世界宣告:「朱利安只不過是我和大多數英國人一樣犯的一個酒後錯誤」,這句話中不僅包含著他對朱利安的不認可,更把矛頭指向了他的第一任妻子——辛西婭。有人說,父親愛一個孩子最好的方式是愛他的媽媽,如果這是真的,那麼列儂則在這段婚姻中很成功地向人們證明了他不愛朱利安。
  • 約翰·列儂逝世35周年,多圖回顧披頭四傳奇人物的一生|在線影展
    正如約翰·列儂所說:生活就是在你忙於做計劃時發生的不在你計劃範圍以內的事。1966年,因迪卡畫廊(Indica Gallery)舉辦小野洋子的畫展,他們在那裡相遇時,誰都沒有預料到這次會面將會翻開列儂和洋子生命中的新篇章。
  • 約翰·列儂逝世40周年:披頭四歌手鮮為人知的15張照片
    約翰·列儂出生於 1940 年 10 月 9 日的利物浦,直到 1980 年 12 月 8 日去世,至今已經過去了 40 年。這位前披頭四樂隊成員是在美國 Dakota 公寓自己的家門前被其瘋狂的粉絲馬克·查普曼(Mark David Chapman)連開四槍所殺害。
  • 保羅·麥卡特尼與他的披頭四,活著的傳奇!
    這就好像當時的英國人,最愛披頭四,因為他們這四個小夥子也有著一種特別的魔力。這種魔力席捲了當時英國所有的的音樂獎項,他們的歌曲在排名榜上創下了連續30周榜首的神話。1988年,披頭四主場約翰·列儂與小野洋子相識相愛,保羅也是在這段期間,看到這段愛情之外的東西,那就是列儂與他第一任妻子所生的兒子,小名Jude。
  • 約翰·列儂逝世40周年:永不消失的理想國
    才華橫溢的約翰·列儂融合藍調、布魯斯、流行等音樂風格的精華,大量吸取不同文化中的民族樂器,改造已經死板的四四拍,寫出極具辨識度的搖滾曲風。再加上同樣天才的隊友保羅·麥特卡尼對音樂近乎完美的掌控,披頭四成為那個時代的封神樂隊。披頭四無疑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搖滾樂隊,其四個成員全部入選了搖滾名人堂。
  • 披頭四樂隊的成員:約翰·列儂
    著名的歌手兼作曲家約翰·列儂創立了披頭四樂隊,這支樂隊對流行音樂界的影響是前所未有的。約翰·列儂是誰?約翰·列儂約翰·列儂1940年10月9日出生於英國利物浦。1957年,他認識了保羅·麥卡特尼,並邀請麥卡特尼加入他的音樂組合。他們最終形成了音樂史上最成功的歌曲創作夥伴關係。
  • 櫻花樹下,沒有陌生人 約翰·列儂逝世35周年
    據約翰·列儂所說,他與保羅·麥卡特尼分別創作了一半歌詞。「吉他會輕輕抽泣,因為愛會昏昏睡去。」人們常常犯下一個顯而易見的錯誤:因為事物轉瞬即逝,就不再愛他們。可是12月8 日,每年的這一天,全世界會有很多人想起約翰·列儂,唱起他的歌。
  • 約翰·列儂髮妻逝世 「第三者」小野洋子悼念
    他的兒子朱利安·列儂在推特上宣布她的死訊。列儂的第二任妻子小野洋子、前披頭四成員保羅·麥卡特尼、林戈·斯塔爾等都對她的離世表示了悼念。  小野洋子在聲明中表示,她對辛西婭的離世表示「非常悲痛」,稱她是一位「傑出的母親」,在被檢查出患有癌症後仍然有「強烈的求生欲」,洋子還表示「我很自豪我們兩個女人曾並肩站在『披頭四』的家族中」,還附上了與辛西婭以及她們各自的兒子肖恩和朱利安在2010年的合照。
  • 永不消失的理想國 |約翰·列儂逝世40周年
    ,社會活動家,反戰者,以身為披頭四樂隊創團團員揚名全球,列儂與保羅·麥卡特尼的合作是20世紀最成功也是最具影響力的創作組合之一。,這一舉動讓列儂感到氣憤因為是他首先表示要解散樂隊而且他認為這一消息應該由自己宣布才對
  • 約翰·列儂為何鍾情小野洋子?多年後,他們的兒子給出解答
    ,藝術鑑賞能力與父親旗鼓相當,總能以客觀視角去看待約翰·列儂做出來的音樂。不過肖恩解釋,這並非代表小野洋子不喜歡披頭四多年來,小野洋子都背負著「毀掉披頭四的女人」的惡名,令肖恩為母親抱不平:「如果她只是市面上看到的『搖滾巨星女友』,也許對樂迷來說會比較容易接受吧?」
  • 約翰·列儂逝世40周年,對多位日本作家影響深遠
    12月8日是約翰·列儂逝世40周年的日子。今年疫情期間,列儂的《想像》(Imagine)被很多明星唱響,用來緩解大家的緊張情緒,號召人們團結起來,這位搖滾詩人似乎從未離開我們。 從組建披頭四到solo發歌,約翰·列儂一直是人們目光的中心。
  • 約翰·列儂逝世40周年,對多位日本作家影響深遠
    12月8日是約翰·列儂逝世40周年的日子。今年疫情期間,列儂的《想像》(Imagine)被很多明星唱響,用來緩解大家的緊張情緒,號召人們團結起來,這位搖滾詩人似乎從未離開我們。從組建披頭四到solo發歌,約翰·列儂一直是人們目光的中心。
  • 約翰·列儂離開35年了,我們這樣紀念他
    披頭四的經典專輯《White Album》曾有著1900萬張的銷量,這套1968年發行的雙張唱片,封面是全白的,故又名《白色專輯》。專輯封套右下角是一列列印上去的流水號碼,每一張都有一組獨一無二的號碼。
  • 人人都愛約翰·列儂
    2.保羅·麥卡特尼(披頭四樂隊成員)Mick Jagger每次去美國都會想起列儂。和列儂一樣,Jagger也曾因在英國私藏大麻而被定罪,很難申請到進入美國的籤證。他說,列儂贏得法庭大戰也推翻了美國拒絕給他籤證的理由。
  • 紀念約翰·列儂 | 他與他的披頭四樂隊,曾對一代蘇聯青年產生了重要影響
    伍德海德在《回到蘇聯》中強調,相對英美等國年輕一代,由於社會環境更加封閉,「披頭四對當時的蘇聯年輕人顯然意味著更多」。俄羅斯作家和樂評人阿爾特米·特洛伊斯基,用更直接的話語評價披頭四的「政治效應」:「當年,西方世界不惜花費數百萬美元成立各種機構,意圖使蘇聯政權垮臺。但我確信,這些愚蠢的冷戰機構引發的衝擊,比區區一支披頭四樂隊造成的小得多。」
  • 約翰·列儂:倒在歌迷槍口下的藝術家
    約翰·列儂:倒在歌迷槍口下的藝術家  披頭四到底有多偉大?看看這些數據就能明白。2004年,《滾石》雜誌把披頭四列為史上最偉大的藝人。  不過今天我們先不重點談披頭四樂隊,而是將目光聚焦在樂隊的靈魂人物之一——約翰·列儂的身上。身為一支具有世界範圍影響力的元老級樂隊成員,這個當年來自英國利物浦的小夥兒與同伴們創造了人類音樂史上的奇蹟,他短暫而豐富多彩的人生同樣留給人們無盡的話題。
  • 約翰·列儂:如果我們一起做夢 | 紀念
    ,列儂與保羅·麥卡特尼的合作是20世紀最成功也是最具影響力的創作組合之一。就在披頭四忙於拍攝《一夜狂歡》(披頭四的首部電影)的同時,列儂也在擠時間設法出版他的首部著作:《自寫集》(In His Own Write)。這本書裡的許多材料都來自於列儂童年時所畫的連環畫《怒吼日報》。這本書只有小小的一卷,主要由詩歌和幽默的繪畫組成。人們開始把列儂和喬伊斯(Joyce)、瑟伯(Thurber)放在一起比較,自然,這讓列儂高興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