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杖頭木偶戲非遺展演中心開館迎客

2020-12-22 新華社新媒體

2020年10月16日,如皋杖頭木偶戲非遺展演中心的木偶劇場在江蘇省如皋市如皋花木大世界「盆景大觀」景區開館迎客。如皋杖頭木偶戲非遺展演中心總建築面積近1500平方米,一樓為木偶劇場,可容納200名觀眾同時觀賞木偶表演;二樓為沉浸式杖頭木偶體驗館,內設木偶非遺知識展示、經典劇目場景呈現、互動體驗區等區域。展演中心正式運營後,將會有10多位如皋杖頭木偶戲的非遺傳承人常駐進行演藝和研究工作。如皋杖頭木偶戲於2007年被列入江蘇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杖頭木偶戲表演為主,演出中夾帶皮影、布袋和提線等表演形式,是中國戲劇表演形式中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藝術種類。

↑2020年10月16日在江蘇省如皋市如皋花木大世界內拍攝的盆景大觀·木偶劇場落成暨開館儀式現場。CICPHOTO/許叢軍 攝

↑2020年10月16日,江蘇省如皋市如皋花木大世界「盆景大觀」景區內,觀眾準備進入木偶劇場。CICPHOTO/吳樹建 攝

↑2020年10月16日,江蘇省如皋市如皋杖頭木偶戲非遺展演中心杖頭木偶體驗館內,工作人員在為觀眾演示講解杖頭木偶製作過程。CICPHOTO/徐培欽 攝

↑2020年10月16日在江蘇省如皋市如皋杖頭木偶戲非遺展演中心杖頭木偶體驗館內拍攝的木偶。CICPHOTO/徐慧 攝

↑2020年10月16日,觀眾在江蘇省如皋市如皋杖頭木偶戲非遺展演中心杖頭木偶體驗館內參觀。CICPHOTO/徐培欽 攝

↑2020年10月16日,觀眾在江蘇省如皋市如皋杖頭木偶戲非遺展演中心杖頭木偶體驗館內參觀。CICPHOTO/許叢軍 攝

↑2020年10月16日,觀眾在江蘇省如皋市如皋杖頭木偶戲非遺展演中心杖頭木偶體驗館內參觀、拍照。CICPHOTO/吳樹建 攝

↑2020年10月16日,觀眾在江蘇省如皋市如皋杖頭木偶戲非遺展演中心杖頭木偶體驗館內參觀。CICPHOTO/徐培欽 攝

↑2020年10月16日,江蘇省如皋市如皋杖頭木偶戲非遺展演中心杖頭木偶劇場內,演員在表演如皋杖頭木偶戲。 CICPHOTO/許叢軍 攝

↑2020年10月16日,江蘇省如皋市如皋杖頭木偶戲非遺展演中心杖頭木偶劇場內,演員在表演如皋杖頭木偶戲。CICPHOTO/徐培欽 攝

↑2020年10月16日,江蘇省如皋市如皋杖頭木偶戲非遺展演中心杖頭木偶劇場內,演員在表演如皋杖頭木偶戲。CICPHOTO/許叢軍 攝

↑2020年10月16日,江蘇省如皋市如皋杖頭木偶戲非遺展演中心杖頭木偶劇場內,演員在表演如皋杖頭木偶戲。CICPHOTO/徐培欽 攝

↑2020年10月16日,江蘇省如皋市如皋杖頭木偶戲非遺展演中心杖頭木偶劇場內,演員在表演如皋杖頭木偶戲。CICPHOTO/徐培欽 攝

↑2020年10月16日,江蘇省如皋市如皋杖頭木偶戲非遺展演中心杖頭木偶劇場內,演員在表演如皋杖頭木偶戲。CICPHOTO/許叢軍 攝

↑2020年10月16日,江蘇省如皋市如皋杖頭木偶戲非遺展演中心杖頭木偶劇場內,演員在表演如皋杖頭木偶戲。CICPHOTO/徐培欽 攝

↑2020年10月16日在江蘇省如皋市如皋杖頭木偶戲非遺展演中心杖頭木偶劇場內拍攝的如皋杖頭木偶戲演出現場。CICPHOTO/徐培欽 攝

編輯:馬蘭

相關焦點

  • 上下杭永德會館開館迎客
    非遺傳承人展示紙織畫技藝。昨日,福州古厝保護、活化利用又迎來一個生動實踐——完成修復的永德會館開門迎客,這裡將長期展示永春、德化兩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白推廣展示中心也入駐會館,展示德化瓷器,並將不定期更新展品。
  • 廣西「非遺」木偶戲面臨失傳窘境,那些驚豔了童年的木偶會消失嗎?【世界木偶日】
    他們在碧水旁、藍天下,搭起簡陋的戲臺,唱著自己家鄉的土話,操作著木偶,講述著木偶的故事。哪怕臺下只有一個觀眾,他們也不曾懈怠。        現年70歲、被自治區授予「桂平杖頭木偶戲傳承人」稱號的韋芳,是西山鎮新崗村沙崗屯人,1957年開始學習表演杖頭木偶戲,後跟隨藝人溫健仁學藝,以學習溫派演唱為主。
  • 「偶們」共傳承 兩岸青少年同習木偶非遺文化
    新華社福州11月22日電(記者 鄧倩倩)福建省少年兒童圖書館前搭建起的木偶攤位上,非遺手藝人擺弄著各式木偶,吸引孩子們駐足圍觀。6歲的臺灣小女孩翁諳諳走進這片木偶非遺文化展區,在捏麵人攤位前流連忘返,問道「我能一起捏嗎」,隨後她專注地學起來。
  • 平頂山文廣旅局非遺攝影採風,1400年歷史的提線木偶讓人驚喜
    7月23日,平頂山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組織攝影直播課學員一行十餘人,到寶豐縣某醋業、趙莊鎮大黃周營等地,近距離體驗感受傳統米醋釀造技藝、寶豐魔術、提線木偶、杖頭木偶等非遺文化的魅力。提線木偶,古稱"懸絲傀儡",又名"吊線子戲",是古老的珍稀戲種。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提線木偶戲,是古老的民間藝術,一縷縷舞動的絲線,演繹出民族風格和濃鬱的鄉土氣息。趙莊鎮逢年過節或私家喜慶時都會邀請木偶戲班,在廣場或廳堂表演。演出時,臺前由兩三人操作,連說帶唱,後臺三五人吹拉伴奏,深受百姓的喜愛。
  • 人偶童話劇《木偶總動員》在閩南神韻歡樂開演啦!木偶奇遇記等你來!
    經典與時尚的融合;木偶絕活  寓言教育趣味偶劇  精彩互動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閩南神韻藝術團為小夥伴們隆重準備了一場文化盛宴——非物質文化遺產·《木偶總動員》。《木偶總動員》匯集了布袋木偶、提線木偶、杖頭木偶、鐵枝木偶及螢光皮影戲。
  • ...表演藝術展演 曲靖市滇劇花燈劇非遺展演中心推出花燈小戲專場
    雲南網訊(記者 侯婷婷)7月19日,第十一屆雲南戲劇「山茶花」表演藝術展演活動繼續進行,曲靖市滇劇花燈劇非遺展演中心花燈小戲專場在雲南省大劇院上演。曲靖市滇劇花燈劇非遺展演中心推出花燈小戲專場。侯婷婷 攝曲靖市滇劇花燈劇非遺展演中心推出花燈小戲專場。侯婷婷 攝  當天的花燈小戲專場上演了《愛的誤會》《劈棺》《情滿桃園》3個劇目,由曲靖市滇劇花燈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展演中心花燈團團長、國家二級演員方晴領銜,在舞臺上展示從古到今3個不同主題的動人故事。
  • 線上教育 | 教育不打烊——閩臺木偶戲種類
    元盛懋《六幻西廂》插圖第十九 | 圖片來源《指掌春秋——「閩臺木偶藝術」展》 明《三才圖會》之《傀儡圖》 | 圖片來源《指掌春秋——「閩臺木偶藝術」展》歷經千年,木偶戲演變出豐富的種類,有「懸絲傀儡」、「掌中傀儡」、「杖頭傀儡」、「鐵枝傀儡」、「水傀儡」、「藥發傀儡」、「肉傀儡」、「盤鈴傀儡」、「皮傀儡」等,各具特色的操作技術,各具特徵的人偶配合,各具韻味的唱演手法
  • 廣東木偶咁多戲,80種木偶輪番登場不容錯過
    廣東木偶戲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地方傳統戲劇。有700多年歷史,廣東的木偶戲種類很多,計有杖頭木偶、提線木偶、鐵枝木偶、布袋木偶等。各自分布在省內粵語、潮語、客家話、雷州話等文言區,是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傳統藝術。今天劇院君帶各位一起領略一下木偶戲的獨特魅力!五華提線木偶戲的木偶造型精細,分生旦、醜、公、婆、淨六個臉譜,形體高大(約高90釐米)。
  • 【長知識】陝西木偶戲
    涇陽、鳳翔、隴縣、眉縣、岐山、淳化、禮泉、戶縣、扶風、興平、武功、寶雞縣、寶雞市等13個皮影班、5個木偶班(包括秦腔、板板腔、碗碗腔)150多名藝人共演出18場。    1956年11月25日至12月12日,在西安舉辦了陝西省第一屆皮影、木偶戲觀摩演出大會。
  • 新《白雪公主》「舞」傳統杖頭(圖)
    傳統杖頭木偶增光添彩  正如主持人在開場互動時所說的那樣,很多揚州的小朋友對人偶劇《白雪公主》並不陌生。4年多來,《白雪公主》已在國內上演了400多場,在揚州本地也演出過近十場。可是,昨天上演的新《白雪公主》,卻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全新感受。特別是加入了很多傳統杖頭木偶的戲份,讓整部劇都變得豐富立體起來。
  • 單人木偶表演
    高州木偶戲又名鬼仔戲,是廣東高州民間藝人不斷吸收、改造、發展而形成的漢族戲曲劇種。由一名藝人表演,集唱、做、吹、打於一身。木偶表演的全部道具,用一擔木偶箱則可全部裝下。逢年過節或農閒時,木偶藝人便肩挑著木偶箱,走村串巷,利用村中屋旁的空地或在屋廳中央,擺放一張方桌,則可以架設成為木偶表演舞臺。高州木偶戲以杖頭木偶為主,附加布袋木偶。木偶造型十分精巧,它用堅韌的木料加工成型後,採用變形誇張的手法,進行彩繪、裝潢,使之形神兼備,栩栩如生。
  • 非遺廣東|「兩桿青竹歌前賢,方丈舞臺礪後人」——單人木偶戲
    單人木偶戲因行頭小巧簡單,一個戲箱可裝完,一根扁擔即可挑去表演,故民間又稱扁擔戲,是明萬曆年間由福建傳入粵西的杖頭木偶的主要表演形式,歷經數百年而傳承至今,現主要分布於茂名市茂港區羊角、坡心、七逕、沙院鎮等地。
  • 木偶戲:人才斷代、事業不繼,劇團嚴重缺崗,急需年輕人的加入
    木偶戲的種類也是不勝枚舉,數不勝數。每一個地方的木偶戲都有自己獨特的唱腔和木偶樣式。因為木偶戲的主角就是木偶,所以分類大多也都是按照木偶樣式來分,根據木偶的樣式和操縱上來劃分,大致可以分為提線木偶、布袋木偶和杖頭木偶這麼三大類。
  • 杖頭木偶劇《嫦娥奔月》服裝設定資料集全公開·南充國際木偶周最佳服裝造型設計獎get!設定集公開.
    6月6日,江蘇省木偶劇團的杖頭木偶劇《嫦娥奔月》在由四川省文化廳、南充市人民政府、國際木偶聯會亞洲太平洋委員會共同舉辦的「第二屆南充國際木偶藝術周
  • 泉州提線木偶戲,指尖上舞出百態人生!
    說起提線木偶,你會首先想起什麼,童話故事裡的木偶匹諾曹?No!no!no!其實今天小編要跟大家介紹的,是已經在泉州傳承多年的「非遺」,精彩的提線木偶戲~~根植於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提線木偶戲古稱「懸絲傀儡」,又名「絲戲」,是流行於閩南方言區的古老漢族戲劇劇種。
  • 非遺「huo」了的背後是什麼?
    ·結合時代特色 創新作品內容 南通杖頭木偶戲傳承人朱亞雲告訴記者:「木偶戲以前是以傳統的一些京劇、樣本戲為主的但是現在的木偶戲走出國門,跟現代生活相結合,比如說會做一些小學生的課本劇,這就比較有教育意義了。」
  • 大木偶舞起18米長綢緞
    南充川北大木偶展演。  本報記者肖雨楊攝 綿陽北川羌族草編展示。     我省3項非遺項目亮相進博會展館中心廣場□本報記者 唐澤文 蒲南溪  11月7日12時30分,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展館的中心廣場,來自我省的3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現場表演贏得陣陣掌聲。
  • 【聚焦】湖南8大傳統戲劇集中展演助推戲曲事業薪火相承
    「2016年中國第十一個文化遺產日·湖湘文化遺產月」系列活動之「薪火之傳 —傳統戲劇展演」隆重拉開帷幕。廳黨組書記、廳長李暉,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帆出席活動,並和廣大戲迷們一起觀看演出。廳非遺處、省文化館、省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省歌舞劇院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主要負責人觀看了演出。
  • 【如皋非遺老醬油】一年只做一件事,只為這口天然的醇香……
    【本文來源:如皋市融媒體中心、傳宗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人們常說:不是所有等待,都經得起來日方長! 眼下正值老醬油冬釀時節,如皋老醬油採用的釀造工藝沿襲了上千年。
  • 本周末上海星舞臺上演「非遺劇場」,兩種藝術相互碰撞.明天9點搶票《木偶奇觀》
    上周末的《歡樂人聲》阿卡貝拉專場搶票可不得了,弄得群小藝手忙腳亂,場面驚心動魄,但是好戲還沒結束。外操縱"多彎把式命杆,負擔減輕,表現力增加;紙制偶頭轉向靈巧,便於控制,機關多樣,動作豐富;因手杆在 外,身體塑形自由,整體感增強,突破了傳統造型的局限,更合人物與時代需要;手的材料不斷更新(木-塑料-樹脂),手杆逐漸由鋼絲替代,"打腳"也出現了"橫飛燕"、"大跳"等舞蹈動作。這對劇目的開拓、表演的發展、觀眾的發掘,意義重大。時至今日,杖頭木偶聲勢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