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文廣旅局非遺攝影採風,1400年歷史的提線木偶讓人驚喜

2020-12-27 民生聯播

7月23日,平頂山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組織攝影直播課學員一行十餘人,到寶豐縣某醋業、趙莊鎮大黃周營等地,近距離體驗感受傳統米醋釀造技藝、寶豐魔術、提線木偶、杖頭木偶等非遺文化的魅力。

據介紹,米醋產業秉承馮異大樹綠蔭精神,始終遵循古法傳承,以綠色小米為原料,純手工工藝釀造,用光陰釀出對文化的守護,用歲月釀出對美味的傳承,數十年如一日釀出中國好醋。

著名的 「魔術之鄉」——周營村位於寶豐縣城北10公裡,全村430戶、1619人,是趙莊魔術的發祥地,遠近聞名的「魔術專業村」。一個小小的布條瞬間變成了一根細長的棍子;一根點燃的香菸從左手倒到右手,售貨員簡單的幾個小魔術讓我們驚嘆不已。周營村無疑是中國魔術的一個集結地,相信有一天,它會成為享譽世界的「魔術村」。

提線木偶,古稱"懸絲傀儡",又名"吊線子戲",是古老的珍稀戲種。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提線木偶戲,是古老的民間藝術,一縷縷舞動的絲線,演繹出民族風格和濃鬱的鄉土氣息。趙莊鎮逢年過節或私家喜慶時都會邀請木偶戲班,在廣場或廳堂表演。演出時,臺前由兩三人操作,連說帶唱,後臺三五人吹拉伴奏,深受百姓的喜愛。2009年5月,寶豐的木偶戲入選我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傳,寶豐提線木偶已有1400年的歷史,起源於楚國,盛行於清代康熙、乾隆年間。提線木偶是以木偶為道具,關節上下各綴以繩線,演員在上面提線操縱,能讓木偶的頭部、面部五官和胸、腰、手、臂、肘、足等做出如真人一樣的動作,並配以唱詞唱腔,成為一種能夠表演完整故事情節的古老傳統的戲曲藝術形式。(劉淑雅 平風)

相關焦點

  • 揭西提線皮影(木偶)戲
    在揭陽,從清末時五經富庵背新村人呂德門創辦「黃竹頭木偶戲劇班」開始,提線木偶戲就活躍在揭西客家地區民間,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一開始,木偶戲是以漢劇唱腔為基礎演唱的中國地方戲曲,歷史上稱為漢腔、北調(外江戲),到了本地,部分劇目融入客家山歌演唱精華、客家方言說白,以至於「木偶戲」在揭西客家地區一枝獨秀,並有了「戲王」之稱。
  • 揭西提線木偶戲:情寄木偶 懸線善舞
    提線木偶演員必須以久經訓練積聚的功力,使木偶各部分氣脈貫通,靈動自如。能跪能坐,能走能跑,能揮筆弄劍,體現出充盈的生命感和活力。圖為木偶戲名師曾還元演示木偶翻跟頭。  提線木偶戲又稱「柴頭戲」,是我國最有代表性的古老劇種之一,也是我國木偶四大劇種之一。古稱「懸線傀儡」,又名線戲。
  • 非遺廣東|「獨特傳神」——五華提線木偶
    梅州市五華縣的提線木偶戲源遠流長,民間又稱「懸絲戲」,明初由福建輾轉傳入,已有六百餘年歷史。演出分布明清時期,五華提線木偶戲的演出已經十分興盛,全縣有20多個木偶戲班,技藝高超,演出十分活躍,足跡遍及粵東大片地區。
  • 興國均村提線木偶
    【兒時記憶】興國均村提線木偶演出(內附視頻)    興國提線木偶,是流傳在興國均村一帶具有悠久歷史的民間傳統戲曲
  • 造提線木偶的「女媧娘娘」
    ▲季天淵與自己製作的泰順提線木偶「貴妃娘娘」走在鄉間小路上。  它是一隻泰順提線木偶。  到了木偶戲藝人的手裡,翻飛的提線便能牽動它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仿佛瞬間獲得了生命。  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木偶頭雕刻代表性傳承人季天淵的得意之作,已經跟隨她前往瑞士、約旦、土耳其等多個國家展覽和演出。
  • 第1919期:提線木偶戲
    提線木偶戲古稱「懸絲傀儡」,是中國古代一種重要的戲劇形式。它的歷史悠久,閩南人稱它為「嘉禮」。
  • 造提線木偶的「女媧娘娘」​|成風化人
    首發:12月18日《新華每日電訊》成風化人作者
  • 泰順黃家十三代從事提線木偶事業 秉承手藝人家風
    人物簡介  ●黃宗衙(1914-1991),泰順筱村鳳林人,著名木偶大師。出身自木偶世家,是十二代傳人,家裡存木偶戲神——黃揭老已近300年。七歲跟其父黃茂昌學藝,以刀劍、口白為特長。解放初期調省木偶劇團為提線木偶演員。1978年泰順縣實驗木偶劇團籌備時為籌備小組成員,曾為創辦泰順縣木偶劇團立下了不少功勞,受到同仁的尊敬。
  • 泉州提線木偶戲,指尖上舞出百態人生!
    說起提線木偶,你會首先想起什麼,童話故事裡的木偶匹諾曹?No!no!no!其實今天小編要跟大家介紹的,是已經在泉州傳承多年的「非遺」,精彩的提線木偶戲~~根植於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提線木偶戲古稱「懸絲傀儡」,又名「絲戲」,是流行於閩南方言區的古老漢族戲劇劇種。
  • 「2020年茂名歷史文化遊徑」採風活動在信宜蓮花湖溫德姆酒店舉辦
    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濱海新區行政服務局、水東灣新城文化旅遊局、梧州旅遊行業協會、信宜蓮花湖莊園、石根山風景旅遊區協辦的2020年茂名歷史文化遊徑採風活動在信宜蓮花湖莊園拉開帷幕。茂名歷史文化遊徑的創建,全面提升了茂名文旅形象,創新推動了文旅產業優化升級,加速了文旅強市建設。「濱海綠城,千年俚鄉」詩與遠方在此牽手,歷史和旅遊在此互動,彰顯了茂名市文旅資源的品質與特質,昭示了茂名文旅的特徵與特長,我們要將茂名的三條歷史文化遊徑的品牌培育好、建設好,將其價值、作用轉化好、發揮好。
  • 【展訊】「海絲古戲經典--泉州木偶戲劇展」在恩博展出
    在弦管音樂的背景下,宋元明清,梨園戲、提線木偶戲、高甲戲、打城戲、掌中木偶戲等戲劇表演形式應運而生。南音、梨園戲、提線木偶戲、掌中木偶戲,歷史悠久,多姿多彩,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公布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泉州提線木偶戲位列12項木偶戲之首。
  • 7000餘場,漯河市文廣旅局開展2020年春節系列活動
    正月十一裴城文化廣場郾城區文廣旅局正月初十新店鎮政府郾城區文廣旅局>正月十二龍城鎮黨性錘練基地郾城區文廣旅局正月十二李集鎮政府郾城區文廣旅局正月初十商橋鎮文化站郾城區文廣旅局
  • 【睡前童話】提線木偶
    但希爾瑞斯最滿意的一個作品,還是她15歲那年做出一個提線木偶,那是她用追趕墜落流星時撿到的一截白色木頭製成的,這個人偶她做了整整2年,她將自己全部的幻想都給了這個人偶,她給這個白色提線木偶套上了白色襯衫、深綠色的小馬甲、與馬甲同色的長褲,還做了一雙好看的靴子和一頂棕色的貝雷帽。18歲那年,她甚至還給這個提線木偶取了個名字。
  • 提線木偶
    但是當我們仔細回想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這一切只不過是一種錯覺。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清楚,我們為何會做出這樣那樣的行為和決策。我經常回顧我自己的一些言行,我發現有太多的時候,我說的和做的都是受著他人的影響的。我很多的購買決策,是受到廣告的影響的,我很多的想法,是受到他人的影響的。當我認識到我是那麼容易被周圍的環境所影響的時候,我對我所堅持的信念動搖了。
  • 防疫短劇熱播 「90後」提線木偶演員盼與時俱「新」
    有擔當,有愛心,爭做文明泉州人……」疫情期間,一部提線木偶防疫短劇《爭做文明泉州人》出現在福建泉州高鐵站、動車班列及公交車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泉州提線木偶的表現形式,向廣大民眾宣傳防疫知識。這部短劇的主演蔡思雅,是泉州提線木偶劇團的「90後」青年演員。雖是劇團中最年輕的一代,蔡思雅學藝已有14年之久。
  • 閩西非物質文化遺產攝影作品展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人為本的活態文化遺產,強調的是以人為核心的技藝、經驗、精神,主要形式有表演藝術、民俗文化、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傳統的手工藝技能等,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又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成效顯著。
  • 沉浸式「非遺」活動走進泉州職業技術大學
    穿越歷史長廊,探尋千載閩地風華。12月9日,泉州職業技術大學首屆大學生藝術節首場活動——「非遺」進校沉浸式體驗活動,邀請了泉州市社科聯、晉江市社科聯作為指導單位,攜手在校師生共赴一場泉州「非遺」文化之旅,品鑑古韻匠心,領略傳統非遺魅力。
  • 它是一隻泰順提線木偶 一顰一笑,仿佛瞬間獲得了生命
    它是一隻泰順提線木偶。   到了木偶戲藝人的手裡,翻飛的提線便能牽動它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仿佛瞬間獲得了生命。   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木偶頭雕刻代表性傳承人季天淵的得意之作,已經跟隨她前往瑞士、約旦、土耳其等多個國家展覽和演出。
  • 線上教育 | 教育不打烊——泉州提線木偶劇目
    2019年7月,《指掌春秋——「閩臺木偶藝術」展》在雲南箇舊市博物館展出。在上一講《泉州提線木偶戲臺》說到,從四美班時代的八卦棚到劇團時代的劇院舞臺,泉州提線木偶的戲臺越來越高,線越來越長,戲越來越精彩。
  • 她把一塊塊平平無奇的木頭變成栩栩如生的經典角色——造提線木偶...
    ▲季天淵與自己製作的泰順提線木偶「貴妃娘娘」走在鄉間小路上。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崔力攝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電(記者崔力)12月18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造提線木偶的「女媧娘娘」》的報導。青山縹緲,綠水澹澹,一位身穿華麗戲服的「花旦」正邁著輕巧的步子,漫步走過木質廊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