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雖然偏頭痛常見且有很大的危害性,但科學的管理可以非常有效地減少發作、減少危害。首先,要知曉自己是否有偏頭痛。
仁濟醫院專家:
您好,我是一名大學生,近來開始經常頭痛,發作時伴有噁心嘔吐,嚴重時會臥床不起,影響了我的課業。我上網查了,覺得自己可能是得了「偏頭痛」,我媽媽也有這頭痛毛病,聽人家說這個病不能「斷根」,想向專家諮詢下,我是不是得了「偏頭痛」,我應該怎麼辦?
張美美
張小姐:
根據你描述的症狀初步判斷,可能是「偏頭痛」。偏頭痛是由遺傳(約佔60%)和其他還不明確的原因所導致的,發病機制是神經細胞的興奮性不穩定,導致在一些內外環境因素變化(如月經周期、睡眠紊亂、情緒變化、天氣、季節、氣壓、食物、藥物)的情況下,腦內疼痛調節的細胞功能不穩定,對各種刺激敏感,產生頭痛、怕光、怕響聲、怕聞氣味等症狀。因為是神經細胞的一過性不穩定,故頭痛和其他症狀多是持續數小時至數天,不會長時間存在,但會反覆發作。
偏頭痛有哪些特點?
偏頭痛沒有任何客觀指標,所以無需做任何輔助檢查。偏頭痛的特點有:
1)頭痛部位在偏側,也可以雙側,但始終固定於一側比較罕見;
2)頭痛性質多為搏動樣跳痛,也可為刺痛、鑽痛或炸裂樣痛等,很少是鈍痛或隱痛;
3)頭痛程度為中-重度(0分為不痛,10為最痛,則多在4分以上);
4)頭痛持續時間,成年人4-72小時,兒童可以在1小時;
5)頭痛可因日常活動(走路、說話)而加重,且多伴噁心/嘔吐和(或)怕光/怕響聲。
偏頭痛什麼時候會表現出來?
偏頭痛自兒童和青少年始起病,30-40歲達到發病高峰,絕經期後發作逐漸減少。
偏頭痛發作除頭痛外,可有多種特別表現。如有些患者在頭痛前有視物模糊、手或面部麻木等,一般不超過1小時,稱之為先兆。兒童患者在早期(學齡前或發育前)可表現為無誘因的反覆腹痛、不明原因的周期性嘔吐、發作性頭暈眩暈等。偏頭痛患者容易有頭暈、眩暈發作,特別容易有暈動徵(暈車暈船),絕經期後患者頭痛發作減少,但眩暈發作增加。
偏頭痛的危害可不小
在我國,成年人的偏頭痛患病率達9.3%,與亞洲其他國家人群相似,比歐美白人相對少些(12-18%)。女性是男性的2-3倍,故我國每6-7名女性就有一人有偏頭痛。
WHO將嚴重偏頭痛導致的功能殘疾定義為Ⅶ級,與腫瘤終末期、四肢癱、嚴重抑鬱及活動性精神病相同。就全球各種疾患負擔的排序而言,偏頭痛是前第19位。在各類神經精神疾病中,偏頭痛排在嚴重精神疾患、痴呆、腦卒中和外傷之後,但在癲癇、多發性硬化和帕金森病之前。
大量研究顯示,偏頭痛人群容易伴有其他疾病,如抑鬱/焦慮(約半數偏頭痛患者終身會罹患)、癲癇、失眠、不明原因暈厥、腦卒中(是普通人群的2-3倍,尤其是中青年人群)、40%有卵圓孔未閉、腦的結構改變(腦白質病變和腔隙樣病灶是普通人群的3-4倍)等。最重要的是,這些共病與偏頭痛的發作頻繁密切相關。
偏頭痛了該怎麼辦?
雖然偏頭痛常見且有很大的危害性,但科學的管理可以非常有效地減少發作、減少危害。首先,要知曉自己是否有偏頭痛。做頭痛日記是非常好的方法,把每次頭痛的部位、性質、程度、伴隨症狀、持續時間、有無誘發因素完整記錄,特別有助於診斷,也有助於對治療幹預的療效判斷。其次,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睡眠規律、飲食規律、學會減壓、加強體能活動等,可以避免誘因和減少發作。重要的是,這是不花一分錢終身獲益的事哦。
偏頭痛藥物治療包括兩方面:發作急性期治療和預防治療。
發作急性期治療的目的是快速和持續止痛、減少本次頭痛再發、儘快恢復功能以減少發作導致的功能損害(曠工、曠學、影響家務或社交)、減少醫療資源浪費(看急診、大量不必要的檢查和輸液)。
偏頭痛發作頻繁、急性發作症狀嚴重的患者需要進行偏頭痛預防治療。通常要治療1-2月,通過頭痛日記來判斷療效,有效者需要連續治療6個月。
神經內科 主任醫師 李焰生
門診時間:
周二下午(南院)
周三上午(東院特需)
周五上午(西院特需)
【健康攻略】秋老虎,毒如虎,小心熱症留下病根!
【深度報導】「自殺式」減肥後,真的瘦了還是離死不遠了?!
【食療養生】《如懿傳》裡的藥方藥膳,真能養生嗎?
【當令節氣】處暑|補氣血解秋乏,許你一季神清氣爽!
轉播到騰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