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鏡中面
溫子玉大師
膠片鏡頭是由人類構造的有限光影世界,不是隨機的屏幕。在相對於古老的繪畫藝術中,電影鏡頭可以把更豐富的光、影、色元素作為有機的構圖元素,以獨特的魅力傳達情感和意義。
在攝影中,有一種叫做「畫中畫」的構圖,他經常被使用並不斷被模仿。相機通過門、窗或框架拍攝人物和場景,這些框架構成了「畫框中的畫框」,形成了「畫中畫」的獨特效果,作為敘事中的強調符號,鏡頭聚焦於情境。
在電影《美國往事》中,有很多關於框架的細節,他們成為這方面的模型。其中,影片多次用鏡子觀景,或用門窗等類似的畫框拍攝,顯示出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他被許多影評家視為標準,雖然被模仿,但很難超越卻。
圖2:黛博拉對著鏡子跳舞
1《鏡子》運用巧妙,隱喻豐富
年輕的麵條喜歡戴博拉,但是戴Bola認為出人頭地在表演藝術方面取得了一些進步,因此期待可以成為優秀的演員。影片中,戴博拉喜歡吃麵條,但她並不看不起麵條街黑幫的身份,她很理性,克制自己的感情,和麵條保持距離。
當麵條偷窺的時候,黛博拉故意露出背來誘惑麵條,麵條情不自禁在街上追上黛博拉,並向戴博拉招供。這時,戴博拉很不屑,決定甩掉麵條的手,讓麵條照鏡子,然後離開,讓麵條一個人呆在茫然中。
圖三:黛博拉離開麵條被鏡子照得眼花繚亂
這時,小兄弟的麵條向前走到圖片的底部,在這個時間點上,作為一個整體的畫面的邊緣,鏡頭裡有鏡框,黛博拉和麵條在相框中交談,這是相當虛幻和象徵性的,這是一個比喻,麵條之間的愛情不會開花結果。
麵條和小兄弟左邊,最小的弟弟轉向左邊,在他左邊遇到了一面鏡子,他停下來檢查自己。這個小兄弟後來被他的敵人射中,死在麵條的懷裡,麵條為他報仇,並被判入獄。通過人物的位移,一個鏡頭涵蓋了三個敘事空間,真實空間和兩個鏡像空間同時存在。意思是深刻的:鏡中人像夢一樣不切實際,當你審視自己時,你不會從中吸取教訓,你轉身撞到鏡子上,好像撞到了牆上。這也是麵條集團失敗的人生寫照:撞牆,不知道,然後撞到牆。
圖4:小兄弟左轉並接觸鏡子
此外,鏡子也用於德博拉在倉庫跳舞的場景。黛博拉正在倉庫裡跳一支漂亮的芭蕾舞,她發現了麵條的偷窺聲,假裝不知道,舞蹈結束時,她習慣性地在鏡子中展示她優美的舞姿。這個小細節展示了黛博拉愛美的本質,並表明鏡子是她特別放置和使用的,這樣的細節在影片中很常見。
最後,為了搜索真相,老麵條找到了戴博拉,他已經是好萊塢的著名演員了,面對著鏡子,麵條推開門走了進來,即使他已經20多年沒見過他了,戴博拉還是認出了麵條,驚訝地站起來。這說明麵條在戴博拉的頭腦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事物不同,人也不同。
圖5:黛博拉認出鏡子裡的麵條
這次會議很有意義,黛博拉看著鏡子,似乎沒有表情和平靜,但她從來沒有正面回應麵條。鏡頭中,黛博拉坐在鏡子前卸妝,一開始,麵條坐在她身後的左邊,畫面依然清晰,後來,當麵條坐在她的左背部時,圖像變得模糊。
黛博拉看著鏡子,時不時地用紙擦臉,好像她正試圖用擦去偽裝來顯示自己的本色。卻長時間不能擦乾淨,不能用本真面對老朋友。黛博拉極其複雜的心理通過她的行為和鏡子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鏡子是一種很好的道具和豐富的藝術手段,他類似於《辛德拉的名單》、《霸王別姬》、《立春》和《卡門》等經典電影中的鏡頭,創造出世界的奇妙形象。
圖6:黛博拉卸妝掩飾恐慌
2在「窗口」上,當你看別人的故事時,你也會被別人看。
法國電影理論家巴贊強調電影的錄製性質,並將電影圖片與「窗口」進行比較,電影屏幕不僅是一個有限的空間,而且像是從窗口看到的景色,屏幕限制了觀看者的視野,就好像窗框擋住了邊界之外的風景一樣,一旦觀看者改變視線,他就會得到一張新照片。
這組鏡頭使用平滑編輯方法,可以稱為華美,閃回非常巧妙地切入時空,這就是電影高超的應用蒙太奇。在這幅圖中,一位老人的眼睛首先在下一秒轉向年輕人的眼睛。兩個觀察者在一個地方,時間滄桑改變了一切。
圖7:老麵條的眼睛
在這個窺視孔裡,鏡頭會切換幾次,突出了窗戶後面的眼睛。偷窺孔是觀察的窗口,電影圖片也是一個窗口,這時,兩扇窗戶重疊了。這時,主人公麵條看到了一張有窗邊和一個小洞的牆限制了他的視線。
電影鏡頭也有一個框架,投射在電影屏幕上,即大屏幕的框架,而電影畫面則局限在這個框架內。
圖8:少年麵條的眼睛
主人公透過小窗戶,你可以看到倉庫裡的風景,與之形成強烈對比。老年時,初戀情人卻年輕時為苗蠻舞買單;觀眾卻在大屏幕上觀看電影人物的故事,有螳螂捕蟬黃雀的奇妙感覺。
這時,主人公的眼睛和觀眾的眼睛實際上是互相看的。現在看來,這不是電影,而是事實,很神奇。
這裡有一個深刻的哲學,在現實中,我們經常讀別人的故事,評論他們,並給出一些建議。自己的故事在別人眼裡,為什麼不是故事呢?在生活中,誰是主人公,誰是旁觀者,誰不清楚。
圖9:麵條通過汽車輻條觀察敵人的動向
此外,還有許多場景使用邊框來限制或強調視點。比如,麵條幫就被追殺了,他們通過汽車的裂縫觀察到了危險,人們還通過車廂輪子觀察麵條,他手中的刀隱約出現在輪輻後面,為他下一次復仇鋪平了道路。麵條意外地殺死了他的敵人並傷害了他,警察被捕了,他拿著警車裡的鐵柵欄往外看,警車的車窗也是一個框架,他的面部抽搐反映了他失去自由的複雜心理。
例如,麵條和一群人假裝在報攤買報紙,相機從報攤內外拍攝照片,麵條和兄弟們似乎在框架內表現良好,但邊框模糊了卻,並建議他們應該做些什麼。果然,鏡頭轉向報攤外面,看到他們用一個小瓶子往報紙上灑汽油,然後扔了根火柴點燃報紙。
圖十:麵條團夥著火
逃離現場後,他們躲在廢棄建築的一個上部窗戶裡,觀看報攤上的大火。兩個人站在窗口向外看,離開了他們的後背;另外兩個人蹲著從小窗戶往外看切了一個正面鏡頭。
這兩個場景有不同的功能,第一個點燃了熊熊大火的報攤,強調了他們邪惡行為的後果。第二個正面特寫是他們自滿的樣子,充滿了表現這些邪惡的青少年,同時也反映了電影的傾向。
圖11:縱火後大笑
結論:一部好電影更值得細節多角度
《美國往事》在視聽語言方面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影評人用華瞻、優雅等詞稱讚其在視覺語言方面的成就,影片的魅力不斷被發掘和揭示。
這部電影的主題深邃,承載著流浪與成長中蘊含的永恆哲學命題,這名天真青年深深捲入暴力和流血事件,在經歷挫折和失敗之後,他們開始質疑生命的意義,在生命結束之前,他們反思和總結,超越大師的生命,最終追求生命的意義。
圖十二:麵條被警方抓獲
可以說,雖然導演賽爾Joe萊文是義大利人,但他創作了一部好萊塢流暢的視聽思維編輯傑作,不僅主題深刻,而且在攝影、音樂、造型、音響等方面都取得了驚人的成就。
這部電影值得多次觀看,從各個角度,多細節去欣賞他獨特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