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敗仗,美國為何喜歡拍越南戰爭電影,卻極少拍朝戰?_手機網易網

2020-11-25 網易新聞

  作者:阿喀琉斯

  在美國的眾多戰爭電影中,描寫二戰和越戰期間的題材較多,但朝戰題材卻少之又少,可以說幾乎沒有,並且這場戰爭在美國的知名度也非常低,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場戰爭無論是在美國歷史界還是電影界都是一塊真空區域呢?

  對於這一問題,筆者從電影的導演編輯、美國民眾和官方三個方面來談一談。

  (一)首先對好萊塢導演和編劇來說,美國的戰爭片劇本編寫在任何時期都有一個固定的規律可循,但唯獨朝戰沒法套用

  假如美國導演要拍戰爭電影,在選擇二戰時期的題材時,導演和編劇可以通過戰爭的正義性來凸顯美軍的英勇無畏。若是為了獲得勝利而付出巨大犧牲,則可以大誇一下美國為世界解放做出了重大犧牲等等,並且好萊塢就算對美軍吃了敗仗的越南戰爭,也可以往反戰和人性的光輝靠攏,順便賺取一番觀眾的眼淚。反正編劇怎麼說、怎麼寫,電影中的美國人都是偉岸的。

  

  【美國著名電影《阿甘正傳》,雖然不完全是越戰題材電影,但其中的越戰片段充分塑造了人物,推動了電影情節的發展

  但這些固有的套路,在朝戰領域卻施展不開了。因為在這場戰爭中,美軍本身就是一個侵略者的角色,美國課本也如實承認「朝戰是兩場戰爭,前期美國為了幫助韓國抵禦進攻而參加戰爭,而後期為了統一半島直接越過三八線,導致紅色中國為了避免領土被侵犯,不得已參戰」。

  所以,朝戰中的美國沒有絲毫正義性可講,而且這場戰爭美軍敗得很慘,整個朝戰中幾乎沒有一個全勝的戰役可讓導演和編劇來發揮。若你讓編劇去寫美國人很人道,可事實上美國為了贏得戰爭,在戰事不利的情況下竟然放出了要投放核彈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下要編寫一個反映美國「人道」的故事,當然讓編劇頭疼,所以這也讓好萊塢對朝戰題材的電影創作避之不及。

  

  

  【美國至今可以說得上名字的朝戰電影,只有1959年拍攝的《豬排山》,這部電影毛病很多,但對志願軍頑強的戰鬥力刻畫很真實

  (二)對於美國普通人來說,朝戰的普及性太低,多數人並不了解這場戰爭

  朝戰話題在美國的認知度一直很低,而好萊塢拍電影是要掙錢的,在美國電影市場,二戰和越戰題材電影顯然更受歡迎,所以製片方在題材上會選擇後者。

  為什麼朝戰在美國人心中沒有存在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朝戰夾在二戰和越南戰爭之間,在二戰中美國屬於正義一方,而70年代的越戰則直接撬動了反戰,所以很好,一個很壞,朝戰夾在中間,不受關注也很正常。

  比如朝戰結束後,回到美國的美軍士兵並沒有受到像二戰時期那樣的熱烈歡迎,美國人對他們無動於衷。對他們而言,如何賺錢以及購買新的房子和車子才是最重要的事,至於這場仗打得怎麼樣,為什麼而打,跟他們有什麼關係呢?

  另一個原因是宣傳。朝戰期間,通信傳播技術低,收音機上只有每晚15分鐘的通訊簡報可供人們了解戰爭,所以大多數美國人只知道,在遙遠的東方有場戰爭在打,而對於戰爭的詳細情況,美國大眾知之甚少。

  到了70年代的越戰時期,黑白電視機的普及,以及通訊手段的大幅度提高,讓越南戰爭的慘烈景象直接搬上美國普通民眾的電視屏幕上,加上70年代的反戰,使越戰印象深刻的印在美國人的記憶中。

  

  越南戰爭期間的著名照片,這些照片被媒體發布後,影響極大反響

  (三)對於美國官方來說,朝戰一直是儘量不提的一場戰爭,巴不得淡化

  朝戰可以說是美國一戰、二戰輝煌勝利之後遭遇的巨大慘敗,美軍在仁川登陸後,雖然獲得了短暫的勝利,但志願軍入朝參戰後,美軍一敗再敗,被我軍迅速推回了三八線。朝戰中,美國有3.3萬人陣亡,10.5萬人受傷,巨大的傷亡換來的,只是被迫和談,這和美國在二戰橫掃歐洲的威武形象,形成了巨大反差。

  

  二戰勝利後,美國因為龐大的體量和戰勝國主導國的身份,一躍成為超級大國

  所以,朝戰對美國官方來講是揮之不去的陰影,故而有意無意地淡化這場戰爭,極少主動公開宣傳戰爭細節。即使有報導,也是為自己的失敗而開脫。

  比如近幾年流傳的「人海戰術」,本是美軍官方戰史描寫志願軍「三三制」戰術的中性詞,可到了美媒眼中,卻成了「志願軍靠人數打敗美軍」,以這樣的謬論來為自己的失敗挽回一點顏面。

  

  韓國電影《太極旗飄揚》,無視志願軍高超的步兵戰術,擺出這樣的密集隊形,完全是一種無知

  因而,朝戰的獨特性讓導演和編劇無法從中找到題材編寫,加之美國官方有意淡化這場戰爭,大部分民眾對這場戰爭並不太知曉,以上種種原因,導致朝戰在美國電影市場不受歡迎。美國的導演不想拍,也沒法拍,誰願意把那塊遮羞布扯下來呢?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為何美國寧願跟越南打近20年的戰爭,也不用核武器?
    眾所周知,美國是當今世界第一超級大國,其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是其他國家所難以企及的。二戰後,美國就長期霸佔世界霸主的地位,並且不斷對外發動戰爭去鞏固自己的霸權主義,同時通過以戰養戰的方式,不斷擴充自己的綜合實力。但是雖然美國的軍事實力很強,也並非是完全的戰無不勝,這期間還是吃過幾次敗仗的。
  • 韓戰給美國人留下多大的心理陰影?戰爭電影從來不敢涉足朝鮮
    眾所周知,美國的戰爭電影一向拍的十分出色,而美國人也熱衷於戰爭電影,許多優秀的戰爭題材片《拯救大兵瑞恩》、《決戰中途島》、《血戰鋼鋸嶺》等等,不但反映出了美軍作戰能力的強大,也在電影中透露著作為勝利者的驕傲的姿態。
  • 十五部美國最佳越南戰爭電影
    2、野戰排 這是奧利佛▪斯通越戰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他通過這部影片贏得了他的第一個奧斯卡最佳導演獎。與此同時,影片中的頭部爆炸、器官破裂和血液噴湧等特技效果的應用,令「無謂犧牲」的效果更加強烈。5、  阿甘正傳嚴格地說,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越戰電影,只是具有一些越戰元素,入選有些奇怪。它講的是美國史,越戰只是其中不可避免的一段。
  • 美國人那麼喜歡拍戰爭片,為什麼唯獨不拍韓戰?
    美國人喜歡拍戰爭片,如《拯救大兵瑞恩》、《父輩的旗幟》、《血戰鋼鋸嶺》……美國大兵在電影裡神勇無敵、暴打敵人之後,還要展現一點人文主義的反戰情懷,既有武德,又有大義,一舉兩得,賺盡了全世界精神美國人的眼淚。
  • 美國人為啥喜歡拍反戰電影?其實和盛唐詩人寫邊塞詩類似
    說起來有點諷刺,美國是這個世界最好戰的國家,自從二戰以後,美國幾乎沒有哪天不打仗,比較久遠的韓戰和越南戰爭,最近幾十年的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美國大兵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然而美國卻是這個星球拍攝了反戰題材電影最多的國家。
  • 肖戰粉絲舉報同人文網站引圍攻_網易專題_手機網易網
    肖戰粉絲舉報同人文網站引圍攻_網易專題_手機網易網 近日,因肖戰粉絲不滿自家偶像被寫CP同人文,聯合手撕寫手並將其舉報,導致大量內容下架和網站關閉,引發其他圈的網友圍攻。
  • 比《終局之戰》更壯觀浩大 漫威名導想拍《秘密戰爭》
    執導4部賣座漫威電影《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美國隊長:英雄內戰》等片的導演羅素兄弟,是漫威影業最受器重的兄弟搭檔,2人雖已在《終局之戰》後就已離開漫威,更拍出《驚天營救》等精彩電影,也將拍攝瑞恩·高斯林、克裡斯埃文斯主演的諜報動作片《The Gray Man》,但他們未來仍有想拍攝漫威電影的計劃
  • 科索沃戰爭中,南聯盟打下一架美國隱身戰機F117,為何後來退役?
    不過美國更不願承認自己的先進的飛機被擊落,但南聯盟等外國媒體早已曝光了這則新聞。此後很少見到F117的身影,這款在海灣戰爭亮相後,驚呆世人的拉風戰機,此後不到10年,於2008年正式退役,去了美國有名的戰機「墳墓」內華達州的沙漠。那麼美國為何讓這款隱身戰機退役呢?要知道當時世界上除美國有隱身戰機外,俄羅斯等國都還沒有這種隱身戰機。
  • 戰爭電影就應該這麼拍
    於是,周末我走進電影院觀看了這部電影。這部電影是由曾經拍過《2012》、《獨立日》,被譽為"無敵破壞王"的羅蘭.艾麥裡奇導演的,據說為了拍這部電影,艾麥裡奇準備了20年,可謂是"20年磨一劍"。這是一部戰爭電影的巨製,宏大的敘事,慘烈的空戰和海戰場景,逼真的視覺和聽覺效果,把觀眾帶到了1942年的中途島,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坦率的講,《決戰中途島》是一部成功的戰爭片。
  • 對於韓戰美國為何選擇遺忘?真實答案讓人憤怒
    好像對於他們來說這件事情從未發生過一般,就連美國很多二戰題材的電影當中,也都避開韓戰不談,被美國學者稱為:被美國遺忘的一場戰爭。對於美國的行為舉止,著名的評論員曾經發表過自己的見解,他認為這次戰爭美國是抱了很大希望的,但是最終都沒有實現,在戰爭的後期還開啟了長達兩年的談判,這是美國建國以來受到了最大的恥辱,讓美國遭到了重大的損失,所以美國人認為這場戰爭是非常丟臉的,妄圖通過遺忘的方式從歷史中抹去。
  • 越南戰爭屍體隨處可見,美國因何攻打越南?可能他自己都不知!
    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此才得以結束,可是10年後亞洲再次爆發一場影響亞洲國際政治的殺傷力重大的戰爭——越南戰爭,在這場戰爭中美國因何攻打越南?於是美國幹涉了南越政治,而蘇聯也看透美國的陰謀,和北越政府合作。1955年,越南戰爭爆發,北越在中國和蘇聯的支持下和美國支持的南越進行殊死之戰,戰爭的炮火不長眼,多少無辜人死在了越南戰場上,這場戰爭歷時20年,一共分為五個階段。
  • 中南烽火,十部法國視角下的越南抗法戰爭電影
    長久以來,關于越法戰爭其他才影片,國內基本只看過北越人自己拍的幾部老片,筆者這回首先介紹十部法軍視角下的越法戰爭電影。1、美國佬在印度支那(A Yank in Indo-China ,1952,美國)本片作為一部速成的戰爭冒險喜劇片,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當時美國人對這場戰爭的看法。
  • 美國二戰後發動的戰爭大清算,讓電影還原歷史(上篇)
    對於韓戰美國好萊塢幾乎沒有獨立拍過啥像樣的電影,因為對美國來說這是一場失敗的戰爭,傲氣美國之所以不談韓戰,這是因為中國志願軍擊敗了美軍的信心和傲氣。韓國拍了不少。其中有《仁川登陸作戰》和《高地戰》比較有代表性。
  • 美國為何要介入越南戰爭?越南戰爭爆發的真正原因來了
    ,35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在越南峴港登陸,美國正式全面介入越南戰爭。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歐洲是美國的戰略重點,越南戰爭跟美國也沒有直接利害關係,美國為什麼還要不遠萬裡介入越南戰爭呢?
  • 韓國戰爭電影史詩巨作《高地戰》
    電影《高地戰》則虛構地將這場戰事放在1953年,開篇即著墨於這年初朝、美雙方在板門店商談停戰協議的細節,因為高地反覆易主,所以對該地的歸屬爭執不下,導致停戰協議一直無法籤訂。鏡頭轉到高地前線,觀眾看到的是一幫沒有鬥志、只一心盼望早日收到停戰協議的韓國軍人。
  • 《高地戰》韓國(電影)——生命與戰爭的戰爭
    雖然我不提倡大家都跟我一樣像個呆子(不是書呆子,我本身看書也不多),但多看點書還是好過玩手機的。好了廢話不多說,奉上今天的書影推薦——韓國電影《高地戰》。    看這這部電影心情是很複雜的,複雜到質疑這樣的電影為什麼可以在中國被播放?
  • 專訪:2016露西獎得主唐·麥卡林 拍戰爭容易,拍和平更難
    他拍攝的布滿陰霾而又具有英國田園牧歌式的風景攝影作品,折射出他對戰爭與和平的複雜心理。近年來,麥卡林多次前往正在發生內戰的敘利亞,拍攝遭受戰爭摧毀的歷史古蹟。麥卡林甚至說,「拍戰爭容易,拍和平更難。」事實上,僅僅到達戰場是不夠的。
  • 中國援助越南戰爭打了20年,為何戰爭一結束,越南就翻臉?
    據說,給越南的這些援助,足夠裝備一支200萬人的軍隊,可以說,越南戰爭能堅持20年,中國功不可沒。 除了物資,中國還有17萬志願軍投入這場戰爭,1146人犧牲,6萬多名戰士受傷。 為什麼翻臉?
  • 越南戰爭時:美國被打的狼狽不堪為何始終不用核武器,原因很簡單!
    在歷史上,只要是大規模的戰爭,基本上都可以看到美國的身影,因為實力遠超別國,戰爭結束的時候,美國通常都是勝利者,不過也有意外情況,當美國對上亞洲部分國家時,卻出了意外,不但沒有獲利,還賠了不少,成本投進去了,得到的東西卻是少得可憐,例如韓戰,以及越南戰爭。
  • 比戰爭更可怕的是什麼?為何越南戰爭結束後美國數萬越戰老兵選擇...
    越南戰爭結束後,許多美國士兵回國後無法從戰爭的陰影中解脫出來,他們的性格變得暴躁易怒,時常從噩夢中驚醒,用酒精麻痺自己,有抑鬱症傾向,無法正常融入社會。 說的通俗點,就是他們患上了精神病,也就是「戰後心理綜合症(PT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