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雪號太空梭,蘇聯航天事業象徵,技術超越美同類型飛機!

2020-12-22 極戰先鋒

在航空航天領域 ,美國可以說是現在最強的國家,但是在上個世紀蘇聯還沒有解體的時候,即使是美國性能最好的飛行器,也無法與蘇聯的航空航天專業相媲美,因為蘇聯當時為了與美國進行較量,將國家的大部分資金都投入到了航空航天研究裡,雖然這種盲目的投資間接導致了蘇聯的解體,不過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即使是現在,在同類型太空梭中位列第一名的,仍然是蘇聯當時生產的暴風雪。

太空梭是美國首先提出來的一種構想,上個世紀時由於美蘇冷戰的關係,兩國之間在航空航天領域方面投入的資金非常多,普通的運載火箭只能使用一次,造價和成本又十分的高昂,還有一定的失敗機率,對於美國來說,這種損失完全可以通過技術的改進,或者另有蹊徑來避免,而航空太空梭這一構想的出現,正是美國為了節約成本才提出來的。

令人意外的是,美國在提出這項構想後,蘇聯反而要更加重視這個項目,而在投入了大量的研發資金之後,一款名為暴風雪的太空梭也正式出爐,雖然世界上第一款航空太空梭仍然是美國首創的,但是蘇聯卻屬於後來居上,1976年時,蘇聯再一次投入了大量研發資金,專門針對航空太空梭項目進行長時間研發,暴風雪就是在這個時間段產生的。

暴風雪的機翼展開之後可以達到24米,這個長度足以支撐暴風雪,在接近近地軌道時持續升高,這款航空太空梭的機身長度36米左右,而高度為16米左右,同時,蘇聯方面考慮到航空太空梭的應用目的,大膽的採取了無人駕駛的模式,暴風雪第一版本被研發出來之後進行了一次試飛。

這次試飛結果非常喜人,而這次試飛也給蘇聯帶來了一個好消息,那就是暴風雪航空太空梭在同類型的飛機中,絕對是位列第一的存在,可惜的是,蘇聯的經濟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而在蘇聯深陷經濟問題的泥沼時,對於這款暴風雪航空太空梭的研發,實在是有心無力,最終蘇聯方面只能停止繼續這項研究!

相關焦點

  • 用太空梭偷走失控的蘇聯空間站:電影《太空救援》與美國政府的驚天計劃
    電影《太空救援》海報1985年3月10日,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準備在甘迺迪航天中心執行一個大膽的任務:與失去控制的蘇聯「禮炮7號」空間站強行對接並捕獲,將之收到軌道器的貨艙中後再返回地球。兩天後太空人延日尼科夫和薩維林赫利用新開發的雷射測距技術,手動控制聯盟飛船和「禮炮7號」的不受控旋轉同步並成功完成對接。但即使這樣也沒有阻止NASA和美國政府繼續對「禮炮7號」打算盤。美國人確信蘇聯的救援行動終將會失敗,他們希望至少有一名太空人死亡,因此甚至在「發現號」太空梭的軌道器中空缺出一個位置以便搭載倖存的太空人。
  • 美蘇競賽遺珠,疫情之下顯神通——世界最大飛機安-225
    1957到1975年間的美蘇太空競賽,極大促進了航天事業的發展,載人航天、空間探測等新技術得到長足發展。然而,在太空競賽趨於平靜的末期,前蘇聯領導人卻被警示:美國的研究中包括了太空梭項目。於是蘇聯隨即開啟了自己的「暴風雪計劃」,我們今天的主角——An225「夢想」運輸機也應運而生。
  • 太空飛機:可重複使用的宇宙飛船能否再次崛起?
    那麼,在NASA已經退役的太空梭之後,新的太空飛機為何還遲遲沒有起飛?我們或許可以在科羅拉多州落基山脈腳下,距離小鷹鎮2900公裡的一個試驗場找到該問題的答案。這個位於科羅拉多航空航天港的設施是由Reaction Engines公司專門建造的,用於對該公司革命性的新型火箭發動機技術進行「熱測試」。這些測試得到了美國政府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的支持。
  • 最古老太空梭:哥倫比亞號服役22年墜毀(圖)
    藍天下,哥倫比亞號白色的外殼顯得尤其壯觀,這個直插雲霄的飛行器,正安靜地等待飛天。這是人類第一次發射太空梭,也是美國自阿波羅計劃20年後首次載人航天。  隨著轟鳴的響聲,在底部熊熊燃燒的火焰推動下,「哥倫比亞號」徐徐上升,直衝太空。在太空飛行54小時,環繞地球飛行36周後,「哥倫比亞號」平穩地降落在加州愛德華空軍基地。
  • 為什麼太空梭退出了探索太空的舞臺?
    於是,航天工作者們萌生出一個大膽的想法,能不能研製出一種可以像飛機一樣重複起飛降落,並且能夠重複使用的太空梭呢? 最重要的是,太空梭功能更加強大,兼具運載火箭和載人飛船的功能,一舉兩得。 於是,自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蘇聯、法國和日本等國先後開始研製太空梭。然而,這項美好的創想並不容易實現,數年之後只有美國的太空梭投入到實際使用中。可見,太空梭的研製困難是很大的。那麼,太空梭長什麼樣,它實現了人們的預期了嗎?
  • 疫情之下,安225表現卻如此搶眼,中國到底需不需要大飛機?
    自打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範圍內開始爆發以來,很多國家都派出了各自的軍用運輸機前來我國批量採購防疫物資、醫療設備,而在這些頻繁來到我國的國外運輸機當中,有一款空中巨無霸卻是值得特別關注的,這邊是蘇聯時代建造的安225超重型戰略運輸機。
  • 《挑戰者號:最後的飛行》讓我們為這些勇士鼓掌
    先給大家科普一下太空梭的發展歷程:美國東部時間2011年7月21日晨5時57分(北京時間21日17時57分) ,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在佛羅裡達甘迺迪航天中心著陸,標誌著美國30年太空梭時代宣告結束。
  • 安東諾夫計劃出售第二架安-225,技術轉讓成謎,我國有必要購買?
    在冷戰期間,為了實現對美國NASA研發的太空梭的超越,蘇聯也研發了本國的第一架太空梭「暴風雪」號。而為了能夠將這架太空梭運送到拜爾努爾發射場,安東諾夫設計局在安-124戰略運輸機的基礎上研發了一款體積更大且載重量更強的安-225運輸機,該機是也目前全球體積和起飛重量最大的運輸機。該機一共生產了兩架,但是第二架在完成了70%建造進度的時候因為蘇聯的解體而被迫中止,在沒有任何後續研發資金注入的情況下,安東諾夫設計局只能將其停放在倉庫中等待。
  • 從夢幻到夢碎:蘇聯巨無霸運輸機安-225的悲喜機生
    安-225誕生的與蘇聯太空梭有關,由於當時蘇聯航天工業需要一種能運輸「能源-暴風雪」號可重複使用太空梭系統大型組件的巨無霸運輸機,從蘇聯各地把太空梭的各種組件空運到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航天中心。新飛機必須足夠大,能運輸「能源」號運載火箭15噸重長59米直徑8米的主火箭推進器。
  • 最後的CCCP Метель 暴風雪號太空梭
    其實完成暴風雪號任務已經整整5個月了現在才突發奇想坐下來寫點關於暴風雪的東西。2019.4.29--30我們進入了位於哈薩克斯坦現為俄羅斯租用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暴風雪號機庫。位於哈薩克斯坦境內現為俄羅斯租用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這個發射場內封存著兩架CCCP暴風雪序列太空梭,目前唯一最佳的進入方式是在荒漠裡徒步往返90公裡+好運氣。
  • 獵鷹9號運載火箭:開創人類航天事業新篇章
    美國航天的空窗期 今年底之前,美國現存的三架太空梭要全部退役,其中「阿特蘭蒂斯」號已經率先完成了最後一次飛行。這意味著,美國將自「阿波羅」飛船退役後,再次陷入沒有現役載人太空飛行器的狀況,暫時只能依賴俄羅斯的「聯盟」飛船。
  • 安-225,它是前蘇聯生產的世界最大的飛機
    由於我曾經在機場的工作經歷,我狹隘的以為世界上最大的飛機應該是空客A380。但直到最近看到加拿大租用世界上最大的飛機安-225來中國採購醫療物資時,我才知道,原來世界上最大的飛機是全球只有一架的安-225,空客A380在它面前只是弟弟。
  • 中國為何沒有太空梭?美國斥資兩千億,14名航天精英送了命
    太空梭兼具飛機和太空飛行器的性質,可以像火箭一樣垂直起飛,也可以像太空飛船一樣在軌道上運行,還可以像飛機一樣水平著陸,它可重複使用,往返於太空、宇宙和地面之間。太空梭有著一系列優勢,比如體積大、可多人乘載、有效載荷大等,它是一個多面手,可以完成多種任務,比如釋放、回收、維修衛星,進行多種微重力科學實驗等。
  • 逐夢九天 縱橫蒼穹——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紀實
    1986年3月份,楊嘉墀、陳芳允、王大珩、王淦昌4位科學家在《關於跟蹤研究外國戰略性高技術發展的建議》中列入了載人航天的研究,這個高技術發展計劃後來被稱為「863計劃」。當時,國際上太空梭載人天地往返方案眾多,美國太空梭已經多次往返太空,俄羅斯也完成了「暴風雪」號(不載人)太空梭首飛,還有不少國家和地區也在積極論證自己的太空梭方案。
  • 從太空梭到龍飛船:SpaceX 接過 NASA 的冒險事業
    2003 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返回大氣層時解體,機組人員喪生,當時妮可 · 喬丹還只是 NASA 的實習生。目前,她是 SpaceX 太空人飛行支持項目的一名任務經理,在休斯頓的任務控制中心工作,她的必讀材料之一便是哥倫比亞號失事後編寫的事故報告。和她一起工作的工程師們有的也經歷過這次災難,還有的在 1986 年經歷過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
  • 恢復號首飛全記錄,美國重掌載人航天第一飛
    ●這是NASA商業載人航天項目CCP首次國際合作任務(JAXA參與合作,日本太空人野口聰一搭乘) ●這是美國航天史上第5款載人飛船、全世界第9款載人飛船首次常態發射(蘇聯東方號飛船、美國水星號飛船、蘇聯上升號飛船、美國雙子座飛船、蘇聯聯盟號飛船、美國阿波羅飛船、美國太空梭、中國神舟飛船之後) ●SpaceX正式成為NASA
  • 太空梭之父喬治·穆勒:用每一分鐘來較真
    剛上任的穆勒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阿波羅」計劃時間表的失控和巨大的成本超支。1961年5月,時任美國總統甘迺迪提出在1960年代末實現登月。但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從冷戰開始起,美國人一直落後於蘇聯人。第一顆衛星的發射(1957年)、第一次探月飛行(1959年)、第一位航天員飛天(1961年)都是蘇聯領先。
  • 世界最大飛機——安-225!
    安-225是前蘇聯安東諾夫設計局研製的超大型軍用運輸機,該機機身長度84米,翼展88.4米,飛機自重285噸,配備六臺發動機,起飛重量640噸,是至今為止全世界載重量最大的運輸機與飛機。
  •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雖然失去了安-225,卻賣出去200架民航
    二戰後,美國和蘇聯進行了長期的冷戰,兩國為了佔據優勢、爭取霸權,陷入了瘋狂的軍備競賽中,蘇聯作為當時的軍事強國,研發出了許多先進的武器裝備,有些武器直到今天都無法超越,安-225運輸機就是其中的一例。安-225運輸機是世界上迄今為止載重量最大的飛機,最初建造時載重量為600噸,2000-2001年,它的地板得到了加固,最大起飛重量增加到640噸。這款運輸機建造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最早是為了運輸太空梭和火箭等設備,原計劃建造兩架。但是由於當時蘇聯的實力已經明顯下降,無法提供足夠的經濟支撐,航天計劃被擱淺,只完成了一架可以真正使用的安-225運輸機。
  • 導致7名航天員遇難的「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原本可以避免
    這次慘劇,不僅讓挑戰者號成為歷史上最短命的太空梭,更導致美國的太空梭飛行計劃被凍結長達32個月之久。是什麼原因,讓挑戰者號在空中爆炸?又是什麼原因,讓一些技術人員擔心它在升空之前就會粉身碎骨?時隔多年之後,突然有人聲稱這次震驚世界的航天慘劇,原本是可以避免的,這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