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軍事謀略中的「孫子兵法」

2021-02-16 青島黃盒子美術館

《孫子兵法·虛實》講過,「形兵之極,至於無形;無形,則深間不能窺,智者不能謀」。簡言之,示形誘敵(「形兵」)的手法運用到極致,能使敵人看不出一點形跡。這樣一來,敵人就是有深藏的間諜,也無法探明我方的虛實,就是有高明的將領,也想不出對付我方的辦法來。所謂「聲東擊西」、「暗渡陳倉」、「拋磚引玉」,都是屬於「形兵」的範疇,都是欺敵誤敵的妙計,也都是拿破崙的拿手好戲。

1796年春天,26歲的拿破崙出任義大利軍團司令,受命遠徵義大利北部。3月26日,就在拿破崙接手義大利軍團司令一職當天,法國人和熱那亞共和國(當時持中立態度)鬧翻了:由於向熱那亞人貸款未遂,法國督政府命令薩沃納駐軍一部進逼沃爾特裡——在熱那亞西面10公裡。當時,奧地利軍隊與皮埃蒙特人結盟,共同對抗法軍,約翰·德·博利厄將軍擔任聯軍總司令。他接到消息大驚,擔心法軍攻佔熱那亞,匆忙準備救援。

博利厄對熱那亞的關注,引起了拿破崙的注意,他決定將計就計,把首戰目標由皮埃蒙特人變為奧軍。於是,他索性命令薩沃納駐軍餘部也開往沃爾特裡,博利厄果然更加緊張了,錯誤地以為拿破崙的主攻方向是熱那亞,遂把聯軍分為三部分:右路是皮埃蒙特人,負責保障奧軍側翼安全;中路是奧軍一部,準備在拿破崙進攻熱那亞時猛攻其左翼;左路是奧軍主力,由博利厄親自指揮,直撲沃爾特裡。由於皮埃蒙特人戰鬥力不強,博利厄又親率左路東出太遠,遂使中路奧軍頓形孤立。這時,拿破崙集中自己的主力3個師,猛撲中路奧軍並予以重創。直到兩天以後,中路慘敗的消息才傳到博利厄那裡,為時自然太晚了。顯然,拿破崙在義大利戰場的初戰,用的是「聲東擊西」之計。


第 93 兵團擲彈兵軍官的筒狀軍帽 / Shako of Grenadiers' Officer in the 93rd Regiment皮革和銅 / leather and bronze 高 29.5 cm/ height 29.5 cm 

打敗中路奧軍後,拿破崙迅速迫使皮埃蒙特人退出戰爭。下一步行動,他就要乘勝渡過波河,兵鋒直指倫巴底首府米蘭。要進攻米蘭,拿破崙必須要渡過義大利的最大河流——波河,而它的各個渡口對面都有奧軍嚴密把守。對此,拿破崙胸有成竹,他在和皮埃蒙特人籤訂停戰協定時,特別提出一條:法軍在皮埃蒙特領土上有行動自由,並有在瓦蘭察渡過波河的權利。為了加強法軍將要在瓦蘭察渡過波河的印象,他把義大利軍團的主力調到該地附近,命令他們徵集船舶和偵察渡河地點。

拿破崙的一舉一動,很快匯總到博利厄那裡,他立即把全軍部署在瓦蘭察對面,嚴陣以待。這時,拿破崙突然從義大利軍團的3個師中抽出6個營,強行軍趕往瓦蘭察下遊55英裡的皮亞琴察,迅速渡過波河並鉗擊奧軍左翼。三天之內,義大利軍團全部渡過波河,奧軍再無任何水上障礙作為依託,法軍向米蘭進軍一片坦途。拿破崙巧過波河,無疑與「暗渡陳倉」之計暗合。

1805年11月下旬,拿破崙挾佔領維也納之威,指揮大軍窮追奧地利敗軍殘部直到奧洛穆茨,這時援奧的沙俄軍隊也源源開到這裡,雙方形成對峙。面對拿破崙的10萬大軍,實力已達9萬的俄奧聯軍內部意見分歧:大部分將領認為,聯軍應當繼續撤退以拖延戰局,等到普魯士投入戰爭後,再以壓倒性優勢擊敗法軍;沙皇亞歷山大認為,聯軍有這麼龐大的兵力,自己還要東躲西藏,實在有辱沙俄顏面,主張迅速與拿破崙決戰。


在埃勞戰場上的喬基姆·繆拉騎馬畫像 / Equestrian Portrait of Joachim Murat on the battlefield of Eylau

安託萬·讓·格羅斯 (1771-1835)/ Antoine-Jean Gros (1771-1835) 

布面油畫 / oil on canvas

46 × 38 cm

1807-1808

拿破崙正害怕聯軍後撤拖延戰局,聽到亞歷山大主張迅速決戰的消息,自然欣喜若狂,遂決定再堅定亞歷山大的判斷。於是,他竭力把自己裝扮成一個驚慌失措、害怕會戰的人,一方面命令前哨開始撤退,一方面又派自己的侍從武官去見亞歷山大,建議雙方休戰媾和,並特別要求亞歷山大與自己進行單獨會晤。拿破崙的低聲下氣,讓聯軍司令部充滿了歡呼聲:拿破崙膽怯了!他的軍隊疲憊不堪了!必須迅速出擊,不能放過拿破崙!12月2日,隨著聯軍向奧斯特裡茨小村的進攻,拿破崙戰爭史上最著名的奧斯特裡茨戰役打響了。由於貿然進攻,聯軍遭到慘敗,死傷27000人,損失火炮155門。

拿破崙利用人們的思維定勢——只有實力不足才會低聲下氣,成功誘使聯軍貿然出擊,小丟了面子卻大贏了戰爭,「拋磚引玉」之計運用得爐火純青。

公元前353年,魏軍大舉進攻趙國,趙都邯鄲危在旦夕。由於擔心唇亡齒寒,齊國迅速出兵援趙。齊軍智囊孫臏深諳「攻其必救」之妙,巧妙用兵決勝:齊軍沒有疾趨趙都邯鄲,而是兵鋒直指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附近),迫使攻趙魏軍火速回援老巢,達到了「圍魏救趙」的目的;隨後,利用攻趙魏軍回援老巢心切,齊軍在桂陵(今河南長垣西北)悄然設伏重創魏軍,取得了「圍城打援」的大勝。在圍魏救趙之戰中,孫臏創造了「攻其必救,圍城打援」戰法,對中國後世將帥影響深遠。

回顧西方世界軍事史,拿破崙圍攻曼圖亞之戰,正是西方版本的「攻其必救,圍城打援」,與東方兵家如出一轍。


步槍兵胸甲和炮彈/Rifleman's Cuirass and Cannonball 

1796年5月下旬,在義大利戰場上的法軍義大利軍團,在拿破崙的指揮下向東席捲,追擊由約翰·博利厄指揮的奧軍殘部。5月30日,法軍突破奧軍在北義大利的最後一道天然障礙明紹河,博利厄不得不率領奧軍1.5萬人退守歐洲最著名的軍事要塞曼圖亞,等待著奧皇的援軍。

曼圖亞要塞,位于波河和明紹河交匯處,它三面以明紹河為屏障,水面寬約500至800碼,第四面受到一片沼澤的保護,僅有一條堤道與外界相通。由於地形險要,工事堅固,可屯數萬之眾,曼圖亞遂有「義大利鎖匙」之稱。作為奧軍在義大利的唯一重要基點,曼圖亞是勢在必守,以阻扼法軍。

面對如此堅城,拿破崙不能不犯怵。這時,當拿破崙指揮義大利軍團頻頻告捷之時,法軍萊茵(河)軍團在萊茵戰線卻進展不大,陷入僵局。要支援萊茵戰線,只有兩個辦法:一個辦法,是從義大利軍團抽兵北援,這將可能勞師無功;一個辦法,是「攻其必救」(猛攻曼圖亞),以迫使萊茵戰線奧軍分兵來援,既減輕萊茵軍團壓力,又可在運動中殲滅援軍。況且,一旦打開曼圖亞,就可以控制北義大利,並打通前往維也納之路。於是,拿破崙定下妙計:攻其必救,圍城打援。沒有等奧皇援軍到來,他便搶先屯兵城下。

果不其然,奧地利皇帝為了保住他對義大利的控制,下定決心要不惜任何代價,為曼圖亞解圍。7月間,鑑於博利厄屢屢出師不利,奧皇派了萊茵戰線上享有盛名的達格伯特·馮·維爾姆澤元帥前來接替他。維爾姆澤動身時,在萊茵戰線上抽調了3萬人的精銳部隊,大大減輕了法軍萊茵軍團的壓力。

在不到3個月時間裡,維爾姆澤兩度指揮5萬之眾,分兵前往曼圖亞解圍。然而,維爾姆澤犯了一個大錯:或多路縱隊彼此無從馳援,或前、後方缺乏關照,遂被拿破崙各個擊破。9月8日,維爾姆澤在巴薩諾會戰中遭到慘敗,光繳械就達6千人。「維爾姆澤的殘部逃脫了法軍的追擊,9月15日躲進了曼圖亞。這個要塞,現在再次變成了專為奧軍司令官而準備的捕鼠器」。

這時,法軍萊茵軍團遭到重挫,一部被擊退,一部被迫作「戰略性」退卻。為再次減輕萊茵軍團壓力,拿破崙又猛攻曼圖亞。由於又多了維爾姆澤這個「人質」,奧皇迅速作出決策:從萊茵戰線上又抽調6萬人,由享有盛名的老將約瑟夫·阿爾文齊元帥率領,前去解救曼圖亞和維爾姆澤。

然而,維爾姆澤所犯的分兵作戰錯誤,又一次在阿爾文齊身上重犯了。3個多月時間裡,阿爾文齊兩度分兵解圍曼圖亞,兩度被拿破崙各個擊破。自1797年1月14日後,阿爾文齊再也不敢去解救曼圖亞和困境中的維爾姆澤了,他率殘部倉皇逃回後方。得知前來解圍的奧軍全被擊潰,再加上城中糧秣已盡,城中老將維爾姆澤不得不派出信使,與法軍議降。2月2日,維爾姆澤率軍開出曼圖亞,長達9個月的曼圖亞爭奪戰結束了,法軍共殲滅奧軍6萬人。


《孫子兵法·作戰》指出:「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就是說,用兵打仗時,只聽說即使笨拙也要講求神速,沒有見過手段巧妙卻久拖不決的。在自己的軍事實踐中,拿破崙的認知與《孫子兵法》暗合,講究兵貴神速,以求在運動中殲敵,以高速的運動彌補兵力的不足。作為拿破崙的崇拜者之一,安託萬·亨利·若米尼總結過他的戰爭指導藝術:「法國皇帝拿破崙的戰爭體系就是,每天行軍40公裡,再作戰,爾後宿營休息。他曾親口告訴過我,除此以外,他就不知道還有什麼其他的指導戰爭的方法了。」

在上述曼圖亞首次解圍戰中,維爾姆澤兵分三路南下,企圖迅速圍殲包圍曼圖亞的法軍:右路取道加爾達湖西岸,從右翼進攻法軍;本人則指揮中路主力向曼圖亞進軍,旨在為守軍殺出一條血路;左路從左翼側擊,以牽製法軍。如此用兵,維爾姆澤犯了一個大錯,他的三路縱隊聯繫不暢通,彼此無從馳援,尤其是右路縱隊與其他兩路縱隊中間,還橫亙著寬闊的加爾達湖面。這一切漏洞,沒有逃過拿破崙的鷹眼,他立即決定:面對優勢敵軍,必須各個擊破;暫時放棄對曼圖亞要塞的圍攻,先集中兵力奔襲孤立無援的右路縱隊。7月31日,法軍把大炮埋入戰壕,悄悄撤離曼圖亞北上。


Statue of the Golden Eagle on the Flag彼埃爾 - 菲利普·湯米亞 (1751-1843)/ Pierre-Philippe Thomire (1751-1843) 鍍金青銅 / gilded bronze

8月底,陷入困境的維爾姆澤並不甘心失敗,他徵集了5萬兵力,打算二次奮力解除曼圖亞之圍。這一次,他又重犯了分兵作戰的錯誤:本人親率3萬人間道南下,疾速奔襲曼圖亞,留下2萬人留守後方基地。拿破崙得知這一情況,故意不露聲色,任憑維爾姆澤軍隊長驅直入。當維爾姆澤逼近曼圖亞,已經完全脫離後方基地時,拿破崙又立即解除曼圖亞之圍,調動強大兵力北馳,奔襲維爾姆澤的後方基地,行軍速度之快令人難以置信。9月4日,法軍抵達維爾姆澤後方基地,遂展開如潮攻擊,2萬留守奧軍被打得落花流水。

維爾姆澤聽說留守部隊全軍覆沒,驚得目瞪口呆。他以為,拿破崙會因此長驅直入奧地利境內,與萊茵戰線上的法軍會合,共同進攻維也納。可他萬萬沒有想到,此時拿破崙的目標正是自己。以兩天時間行軍60多英裡的驚人速度,拿破崙的軍隊竟然又自維爾姆澤的後方基地南下了!9月8日,雙方展開惡戰,維爾姆澤遭到徹底失敗,只好逃入自己一心要解圍的孤城曼圖亞。

1805年8月,為了防止法國主宰歐洲,奧地利聯合英、俄,結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當時,拿破崙正苦於沒有機會渡海遠徵英國。為了一勞永逸地擊敗奧地利,拿破崙決心把徵英大軍用到東線。8月23日,他決定實行500英裡強行軍,把整個大軍團16.6萬人從海峽沿岸轉移到多瑙河這邊來。大軍團從海峽沿岸到萊茵河邊的行軍,全程375英裡,是歷史上偉大的戰略機動之一。不到3個星期,這支龐大的軍隊魔術般地從英吉利海峽開到了多瑙河。在多瑙河畔的烏爾姆,包圍並迫降了費迪南大公率領的6萬奧軍。在烏爾姆戰役中,法軍上下興高採烈地說:「皇帝發現了一種新的作戰方法,他利用我們的腿來代替刺刀。」

相關焦點

  • 謀略 | 《孫子兵法》的13種人生大智慧
    《孫子兵法》既是一部兵書;也是一部經營商業的參考書。現在與大家分享其中的13條大智慧。1、戰爭是關乎國家命運的大事戰爭是關係到軍民的生死,國家的存亡,是不可以不認真考察研究的。孫子兵法一開始就強調軍事的重要性,是想讓我們知道,打仗不是兒戲,而是關乎國家人民命運的大事。
  • 劉備:《孫子兵法》軍事思想真正的實踐者
    個人認為,劉備是《孫子兵法》軍事思想真正的實踐者。  後世對劉備軍事才能的評價極少,現代很多人更是瞧不起劉備的軍事才能。  其實,在漢末三國時期,真正見識過劉備的人,對其軍事才能評價都非常高。
  • 《孫子兵法》與《戰爭論》對比
    雖然兩者問世時間相差2000多年,但分別代表了東西方古近代軍事文化的最高成就,並均在東西方軍事文化融合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中新網韓勝寶:瑞士學者稱《孫子》超越西方《戰爭論》】「我把德語版《孫子兵法》的書名翻譯成《兵經》,因為我把它看成是謀略的《聖經》」。瑞士蘇黎世大學著名漢學家、謀略學家、孫子研究學者勝雅律稱,《聖經》是全世界發行量最大的書籍,而在全世界發行量和影響力大的書籍中,只有《孫子兵法》能與它媲美。
  • 孫子兵法:讀懂5大思維模式,受益一生
    《孫子兵法》中彌足珍貴的軍事思想,不僅僅能夠用於擺兵布陣,也能夠用於其他領域。換言之,《孫子兵法》不是在教人們如何屠殺,而是在向人們傳達做事情的行文準則。基於此,大可不必將《孫子兵法》簡單的視為「兵書」來看,應該將其視為頂層謀略架構,其思維精髓不僅適用於兵家、更適用於一切事物環境下的應對,能夠讓你在運動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式與途徑。
  • 有一種謀略叫《福五鼠》!不僅有三十六計,還會孫子兵法
    這部作品一度被認為是國漫版的「貓和老鼠」,雖然都是以貓鼠對戰為故事結構,但《福五鼠》主要表現形式是貓國和鼠國的戰鬥,而且在故事中融入了例如《孫子兵法》和《戰國策》等文化內涵,是一部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的勵志番。
  • 別再把《孫子兵法》誤認為就是《三十六計》了,兩者是有區別的
    很多人提到《孫子兵法》都聯繫上《三十六計》:「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然而《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完全是兩本內容的兵書,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學《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的區別。
  • 原創 智慧綠茵場之「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原創 智慧綠茵場之「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原標題:智慧綠茵場之「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 管理者為什麼還要讀一本關於《孫子兵法》的書
    《孫子兵法》對於絕大多數國人而言,可以說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書中不少格言警句,我們都能脫口而出:「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兵者,詭道也」「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不戰而屈人之兵」……《孫子兵法》,儼然已經成了象徵東方智慧的一個超級符號。
  • 孫子兵法應用案例故事(十)
    孫子兵法中也多次強調,將帥要懂得各種變通,因勢利導,不能猶豫遲疑,暴躁易怒。要善於總結經驗教訓,特別是那些導致失敗的教訓,尤其不能以怒興兵,以慍至戰,就是說不能被情緒左右,在失去理智的時候做事關重大的決策。        所以,孫子兵法提出來選將用人的五條標準:智、信、仁、勇、嚴 。
  • 攻如猛虎,守如泰山—中國調查記者與《孫子兵法》採編韜略
    《孫子兵法》的踐行集大成者。   1960年12月25日,毛澤東同部分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談話說:「後來到陝北,我看了八本書,看了《孫子兵法》,克勞塞維茨的書看了,日本人寫的軍事操典也看了,還看了蘇聯人寫的論戰略、幾種兵種配合作戰的書等等。那時看這些,是為論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是為了總結革命戰爭的經驗。」
  • 《孫子兵法》牛在哪?10句話告訴你!
    《孫子兵法》既是一部兵書,有「用兵之法,全勝為上」這樣的軍事謀略;也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有「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攻其無備
  • 日本人也太痴迷《孫子兵法》了吧!
    早在公元8世紀上半葉,日本遣唐使吉備真備把《孫子兵法》帶回日本,並在本國軍隊中傳授;其開創了日本注釋、研究《孫子兵法》的先河。自那之後,《孫子兵法》成為日本各個時期軍事家、思想家必讀的著作。但是,日本並未完全照搬《孫子兵法》的內容,而是結合民族特點,有選擇地吸收,最終也形成了獨特的思想脈絡。
  • 淺議《孫子兵法》與太極拳
    本文管窺蠡測,想從兵法學的角對太極拳略加解讀。中國古代兵法學博大精深、影響廣遠。武術與兵法本就同源於中華傳統文化沃土,自古就有「拳兵同源」「自古拳勢通兵法,不識兵書莫練拳」之說。太極拳是哲學型、智慧型的拳術,所以更是與兵法息息相通。成書於春秋末期的《孫子兵法》,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兵法著作,在中國軍事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享有「兵學聖典」的美譽。
  • 孫子兵法全球行:香港十大名人演繹「多彩兵法」
    此外,電腦金童前兩年出版了一本很著名的書《數位神經系統》,書中亦引用到《孫子兵法》,為他寫序言的香港李澤楷亦有提到《孫子兵法》。  劉德華有感而發,我覺得《孫子兵法》不是一次就看完的書,而是把它放在書架上,每遇到困難或什麼疑難雜症時,就可以翻一翻。它提供一條鑰匙去開啟你的思想寶庫,對我們事業、人生道路各方面都有參考價值。
  • 中國古代故事:《孫子兵法》
    孫子,名武,字長卿,孫子是後人的尊稱。春秋後期,孫武出生於齊國的貴族家庭.其父孫書,官居大夫,在公元前503年討伐苔國的戰爭中表現出高超的軍事才能.所以,家學淵源是孫武寫作舉世聞名的《孫子兵法》的一個重要條件春秋後期,齊國內部陳、鮑、架、高4個貴族爭權奪利,內部矛盾尖銳。
  • 《孫子兵法.軍事版》軍事第五B部
    這是《軍事》理論的第二部分知勝之道的之一的「識眾寡之用者勝"的兩個小節之一,論述「識眾寡之用者勝"的重大軍事理論。在通行本之中,「故殺敵者,怒也",這一重大的軍事家的理論放在《作戰》篇之中,最多也只能作為戰前的動員,作為「識眾寡之用者勝"的理論之中,不僅僅只是在戰前動員,還貫穿軍事的全過程,更能顯示其強大的功能。從整個第二部分的行文看,每一段都以「故"字開頭,把此句放這很正常。
  • 當代社會,您覺得《孫子兵法》三十六計中,哪一計被用得最多?
    首先要理清《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是兩部不同的兵法謀略書,《三十六計》原書至今無準確年代和作者可考究。《三十六計》全書計謀共分六套計謀: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和敗戰計。每套計又分列為六計,共三十六計,每計又以眾所周知的成語定名,易於記憶便於流傳。
  • 中國古典軍事文化著作《孫子兵法》原文、注釋、譯文(始計篇)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早於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約2300年,被譽為「兵學聖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 孫子兵法全球行:美國最早「海歸」吳瑜章的中國兵學夢
    這是北京大學研究生會舉辦的「市場戰爭學與《孫子兵法》吳瑜章專場演講會」上的一段經典演講。  吳瑜章最愛讀的一本書就是《孫子兵法》 ,曾將孫子謀略遊刃有餘地運用在沃爾沃卡車運營上。吳瑜章說。「市場就是戰場,不懂市場戰爭學的企業家,不可能帶領企業在長期的市場競爭中取得最終的勝利;不懂孫子兵法的企業家,不可能是真正的成功者」。他「孫子與市場實戰案例」的精彩演講,博得北大師生們的滿堂喝彩。
  •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有哪些不同?
    近期我用手機軟體聽孫子兵法,我的朋友知道這個消息後就問了我幾個讓我苦笑不得的問題,比如:圍魏救趙是孫子兵法裡面第幾計,或者知彼知己百戰百勝是三十六計裡面那一計的內容。更有甚者認為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就是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