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就是一支考古隊 作家陳丹燕:25年來一直在寫一本叫「上海...

2021-02-08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實習生 李昊南

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作家陳丹燕集中大部分精力寫上海。25年來,已積累出版「上海三部曲」《上海的風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葉》、《上海的紅顏遺事》,「外灘三部曲」《外灘:影像與傳奇》、《公家花園的迷宮》、《成為和平飯店》,以及2020年最新出版的《陳丹燕的上海》等有標識度的暢銷書作品。易中天說陳丹燕「以歷史學家的嚴謹和女性作家的細膩,組成了她』一個人的考古隊』,發掘著上海文化的無形遺產」。「陳丹燕的上海」已經成為一張獨特的文化名片。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作家毛尖評價說,「就像馬可·波羅為威尼斯而生,陳丹燕為上海而存在,上海也因她而更動人。」

作為十九世紀通商口岸城市最重要的碼頭之一,上海的來歷、它的雄心、它同世界聯繫在一起的歷史,它對日常生活的尊重,都是備受人們熱愛的理由。提到上海,很多人會想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那是民族資本在上海起飛的年代,有很多時代的傳奇。但是作為出生於1958年的陳丹燕, 念茲在茲的上海是「1949年以後,作為中國最大的工業城市存在,向全中國輸出了城市的生活方式」的上海。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上海輕工業產品對中國人的生活有著歷久彌新的影響。很多人的童年和青年記憶中,可能都有一支寫著「上海」的一個包包、花露水、大白兔奶糖等。而這,也是陳丹燕最想傳達出的「上海」。

上海是一個生命體

2021年1月,「陳丹燕的上海」系列7本由上海文藝出版社集中推出最新版。 在《陳丹燕的上海》中,陳丹燕分別講述了搬家與父母的八個箱子的故事,洋涇浜英語與上海買辦的故事,為保護城市記憶而永不拓寬街道的故事,柯靈故居的故事,傅雷故居的故事,賀友直和他的老上海插圖的故事……在《上海的紅顏遺事》中,我們了解到電影明星上官雲珠的女兒姚姚的悲催人生。兩歲時父母離異,她學會了把心事藏在心底,笑容掛在臉上。童年的她生活優裕,客串過電影《三毛流浪記》裡的富家小女孩;後來她經濟來源幾乎斷絕,卻不肯在戀人面前透露窘迫,視愛情為純潔的象牙塔。她是大時代裡的普通人,承受命運的悲涼:母親自殺,戀人自殺,孩子被迫送人……陳丹燕說:「我想要寫一個普通人,一個不像有的人那樣堅強,不像有的人那樣冷靜,不像有的人那樣聰明的人。一個實在不懂得怎樣去應付,弄得滿身滿心全都是傷的人……我是想寫一寫這樣的普通材料製成的人,在一個動蕩的大時代裡的際遇。」

有忍有仁,大家閨秀猶在;花開花落,金枝玉葉不敗。在《上海的金枝玉葉》中,主角是上海永安公司老闆的千金,6歲時就讀於著名的中西女塾, 24歲燕京大學心理系畢業。她父親當年應孫中山邀請回國創辦上海最新潮的百貨公司,她的二姐與宋美齡是閨中好友,她大學最好的朋友是康有為的外孫女。25歲她嫁為人婦,丈夫是林則徐家的後代。之後的歲月中她經歷了喪偶、抄家和勞改,一貧如洗。但磨難沒有使她心懷怨恨。她仍然可以用鋁鍋在煤球爐上烤出帶彼得堡風味的蛋糕,用農場帶回的一隻小雞讓兒子快樂好久……90高齡謝世時,她把遺體捐給上海的紅十字會,得到的紀念品,是用她的白髮編成的「90」字樣的花環。她叫戴西,英文裡這名字是雛菊的意思。陳丹燕從細讀戴西一歲到九十歲的數十張私人影像著手,勾連起這個在磨難中依然保持芬芳潔淨的女子的一生。闡述了這個歷經滄海桑田的女子,何以代表上海這座城市的精神。戴西的精神之美——樂觀主義、風趣、內心的驕傲與尊嚴,深深打動了中外讀者。

在「外灘三部曲」中,我們得以跟著陳丹燕更深了解了上海建築的靈魂,得以觸摸城市的文脈,知道這個座城市的來歷。「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標牌是否存在?中國現代意義上的第一所公園如何誕生?一段撲朔迷離的公案,造就了一座身世傳奇的公園……陳丹燕在《公家花園的迷宮》中,講述了公家花園,那個因「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著名公案而擁有了傳奇身世的公園,從建造迄今150年中的故事。傳教士,滿清民國遺少,中英混血兒,上海史專家,外灘市井居民,回滬知青子女……一個個與公園有著不解之緣的人物,其個人命運與公園歷史糾纏在一起,互為見證,同時也成為百年來上海乃至中國社會歷史變遷的一道縮影。

如此孜孜不倦地寫上海,動力何在?在陳丹燕看來,城市是個生命體,是一個人,不是一個物。「城市有自己的性格,命運,脾氣,豐富的怪癖,獨特的小動作,以及如同體味般,連大風也吹不掉的氣味。它可以說是一個生生不息的生命體,它有時凋敗,似乎死去,但它又會適時地復活。它有時興旺,四下欣欣向榮,處處夜夜笙歌,但它一定會在某個時代的拐角處被迎頭痛擊。城市總能在經歷中長出新的經歷,在生命中孕育出新的生命,在面容中呈現出新的容顏。」

帶有「未來性」的懷舊

作為專心書寫城市的作家,陳丹燕自比「該隱的子孫」。「在創世紀,該隱殺了兄弟,被逐出土地,流浪四野,他算是第一個城市人。現在,該隱的子孫在世界各地的城市裡繁衍了一代又一代。她出生在北京,生長於上海,旅行去過世界上將近三百個城市,並描寫它們的面貌與生活,城市總是她的描寫對象,從上海到聖彼得堡。這些城市對她來說好似一間巴洛克房間裡的各種鏡子,它們彼此映照,相互證明,重重複重重的倒影裡最後映襯出一張真實的面孔。她在彼得堡見到了1950年代的上海,在1990年代的上海遇見的,是1970年代的倫敦。這些城市好似一個連環套,當你看懂一個,就看懂了更多其他的。「上海三部曲」其實是一本書,這本書就叫上海。」

陳丹燕的上海系列很暢銷,以至於有人問她,「你寫的上海,是不是你編的?「天地良心,我沒有編。」但這些質疑讓她意識到,「上海是一個由很多不同的街區和不同的社區組成的城市,是一個真正的城市,並不只是有單一的文化,它的文化隨著街區的不同是不同的。這個街區的人未必能夠理解另外一個街區的人他的生活是什麼樣子,他想的是什麼樣子。包括大家說的上海話發音,不同街區是不一樣。我們說法國城,我們說阿拉,但是我聽到在虹口區人說牟,有這些細小地方,原來你是從那裡來的。在這些反應裡,上海是一個多元城市,有很多亞文化在不同街區生長。」

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榮休教授李歐梵坦言,「敬佩陳丹燕這樣的作家。她幾乎是一個人單槍匹馬帶動上海的懷舊熱。她告訴我們,上海的寶貴在於留住了文化的傳承性。」 1月16日,在全球最高的書店,「上海中心」大廈52層——朵雲書店上海旗艦店,上海文藝出版社舉行了主題為「記憶上海 致敬年代」的 《陳丹燕的上海》系列7本新書發布會。陳丹燕提到,她筆下的上海「懷舊」,並不是一般的懷舊,「上海的懷舊,帶有未來性,並不只是懷念一去不復返,它希望一去而復返。開放的,活躍的,繁榮的,客觀的城市活力。」

相關焦點

  • 上海書展·新書|陳丹燕《白雪公主的簡歷》:一隻中國盒子
    8月17日,評論家湯惟傑,藝術評論家、策展人沈奇嵐,圖書編輯王麗榮與陳丹燕來到上海展覽中心,圍繞《白雪公主的簡歷》展開對談,與讀者分享小說空間結構的無限可能。活動現場圖文結合,誕生新的結構空間從文稿到出版,《白雪公主的簡歷》歷經了兩年多的設計和反覆修改,陳丹燕想要實現一本文字與圖片完美結合的「夢想之書」,以此賦予小說更強大的生命力。
  • 人物|陳丹燕:這個暗黑系「白雪公主」故事,是寫給中年人的
    她對世界一直保持著一個充滿好奇的表情,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陳丹燕並不怕苦怕累,這又與她最早被認知的中國「小資文化教母」的身份有了出入。她本該完全可以像所有你想像中的優雅精緻的上海女人那般享受生活了,不過她卻時時像個波西米亞人一般的全世界亂奔。開心時分,她說,來,喝一杯。她喜歡喝的是紅酒。只有這紅酒而不是白酒,才顯出她一點海派的底子來。
  • 潛心多年創作完成,陳丹燕攜新書《白雪公主的簡歷》現身上海書展
    現代快報訊(記者 鄭文靜)由浙江文藝出版社主辦的「中年白雪公主的隱秘魅力——陳丹燕作品《白雪公主的簡歷》新書分享暨籤售會」近日在上海書展舉辦。作家陳丹燕,以及藝術評論家、策展人沈奇嵐和評論家、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湯惟傑圍繞《白雪公主的簡歷》展開對談,與讀者分享小說空間結構的無限可能性。
  • 《我與世界》系列 · 陳丹燕|「人生在世,一定要去看世界」
    △作家 陳丹燕陳丹燕,生於1958年,作家,同時也是一位旅行者。在她成長的年代,中國沒有私人旅行籤證,出國旅行用陳丹燕的話來說,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陳丹燕:可能是讓我變得可以接受很多,如果不旅行不大容易接受的事情。陳丹燕從中學時期開始寫作,1978年進入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學習。1984年,第一篇散文《中國少女》發表於上海《少年文藝》,獲得上海青年作家作品獎、陳伯吹兒童文學獎。
  • 小說空間的無限可能:陳丹燕最新長篇小說《白雪公主的簡歷》出版
    陳丹燕最新長篇小說《白雪公主的簡歷》出版(央廣網發 浙江文藝出版社供圖)央廣網上海7月30日消息(記者傅聞捷 通訊員王麗榮)2020年5月,浙江文藝出版社靚麗推出陳丹燕最新創作的長篇小說《白雪公主的簡歷》,這也是陳丹燕潛心多年構思、建構並創作完成的一部虛構長篇作品,同時這部作品也預示著一種新實驗立體結構主義文學的誕生
  • 陳丹燕新作《白雪公主的簡歷》|書寫「行至半途」的中年況味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白雪公主的簡歷》是作家陳丹燕的蕞新實驗長篇小說作品,一部充分發揮圖與文的想像功能,在空間和時間上多層次開放的立體長篇小說。在反覆描摹的對「物」的寄託中,在哀傷的中年況味裡,在對舊時光的凝視之下,讀者或許會迷失在陳丹燕精心搭建的「盜夢空間」之中。(新書實拍)張潔的故事背景被陳丹燕放在她最為熟悉的上海,講述的是人生中突如其來的疾病和死亡到來的時候,兩代人的故事,女性的故事,友誼的故事。梅的故事則是通過梅與情人伯恩海德若即若離的情感關係,講述了愛情、衰老、青春等話題。
  • 陳丹燕最新長篇小說《白雪公主的簡歷》出版
    陳丹燕在最新出版的長篇小說《白雪公主的簡歷》中寫到。這是一個小說家的中年故事和行旅影像,因此陳丹燕說這是一部需要讀者的生活閱歷參與才能打開下一個盒蓋的故事集,每個人經歷不同,在這裡理解的世界也不會相同。當人至中年,看待人生也將進入一個全新的角度。
  • 陳丹燕帶著「翻譯家」月季說給你聽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何晶2020年農曆八月十六,公曆10月2日,在日落時分的上海辰山植物園月季島上,在剛剛升起的紅色圓月下,一枝最新命名為「翻譯家」的月季和在場嘉賓見面了。這是一場陳丹燕的月季故事聲音地圖發布會,也是她的最新長篇小說《白雪公主的簡歷》出版慶祝會。這份聲音地圖,是陳丹燕自今年夏季擔任上海辰山植物園「文化園長」後交出的第一份「作業」。植物世界裡也有人生況味2020年原本是陳丹燕做長途旅行的第30年。
  • 《山花》 ‖ 陳丹燕《上海的心靈》(上)
    上海曾有五次城市總體規劃,現在正在做第六次,這一次是規劃2016至2040年的城市前景。它的第一次總體規劃是1946年,我還未出生,第六次規劃的2040年,那時我已經很老了。將一個人的生命放在這座城市的規劃時間裡,一個人漫長的成長與生活,霎那就變得短暫,即使上海這地方在中國古老的城市歷史中,只有倉促的不到兩百年。
  • 跟著陳丹燕遊愛爾蘭 尋找妖女美人魚之旅
    麥卡利斯博士(左一)、 陳丹燕女士(右二)以及 愛爾蘭旅遊局澳大利亞和發展市場總監金保羅先生(右一)(文/吳黛西)愛爾蘭語中從來就沒有「YES」和「NO」,比如當別人要給他們再來一杯酒的時候,他們會說:「好,我願意。」「我還是不要了……」「來上一小杯就好!」他們從不直接說「是」或者「不」。「在歐洲旅行了20多年,愛爾蘭人民是我見過最友善的民族。
  • 慢聲慢讀丨陳丹燕:一根蠟燭兩頭燃
    也許男人和女人生來,在對家庭的責任心上就不同。就像男人和女人生來身體就不同一樣。你不論做著什麼工作,很忙或者不忙,你都不得不比男人更惦記家,未完成的家務像椅子上的芒刺一樣,叫你坐不下去。你與你的丈夫就是同時回家,他能做到換了拖鞋以後直接打開報紙,而你,至少先要到廚房裡,打開冰箱看一看,看有沒有晚上吃的東西,或者交代一句:「我們等一下出去吃晚飯吧,家裡沒什麼東西了。」
  • 李榮浩,我一個人就是一支隊伍
    李榮浩,1985年7月11日出生於安徽蚌埠,中國流行歌手、音樂製作人、吉他手。 2013年9月17日發行個人首張原創專輯《模特》,憑藉這張專輯提名第25屆金曲獎五項大獎並獲得最佳新人獎 ,實現了從製作人到歌手的轉型。2014年3月24日發行概念EP《作曲家》 ,榮獲第二屆音悅v榜最佳音悅人 ;同年9月4日籤約華納唱片 ,11月28日正式發行第二張同名專輯《李榮浩》 。
  • 與我的精神世界重逢在月季園裡丨2020年,陳丹燕的二十朵月季
    白玫瑰——2019的旅行希臘神話裡,愛琴海上的泡沫,就是希臘神話裡環繞著維納斯從水中升起時的白玫瑰。2013年秋天,與維納斯的泡沫相遇在愛琴海的黃昏裡,這時我才真正意識到,所謂希臘和希臘城邦的故事,遍布在如今土耳其的海岸上。到2019年,從伊斯坦堡一直走到愛奧尼亞舊地,荷馬出生地不遠之處,那就是奧德修斯從特洛伊出來漫遊的地方。
  • 丁乃竺對話陳丹燕 探討與孩子一起「玩」的那些事
    丁乃竺對話陳丹燕 探討與孩子一起「玩」的那些事 時間:2018.07.16 來源:新浪娛樂 分享到:
  • 深度 | 陳丹燕:我的旅行文學寫作,不以山海致遠,卻需要身心皆在現場
    這個一直讓我安心的角落,就是我這一輩子的職業:一個作家。一個作家的生活就意味著獨自安靜的寫字,長久地在自己一張桌子前,獨自一人。但筆下的卻是整個世界,廣袤的人性,所謂世界上的一切地方,世界上的一切人,我都關心。
  • 北島為什麼叫北島——中國當代作家的筆名由來
    有一次他們倆在晚上騎車,芒克想起北島是個南方人,但是一直生活在北方,那時候北島剛出了一本詩集叫《陌生的海灘》,裡面也提到很多島,芒克覺得北島是那種外表看起來很冷、很獨立的詩人,叫「北島」這個名字是非常合適的。而芒克原來有個外號叫「猴子」,猴子的英文不是「Monkey」嗎?音譯過來就變成了「芒克」。北島中國當代作家,起筆名是司空見慣的事。
  • 2020上海書展,上海文藝出版社有哪些新書
    此外,為響應今年防疫抗疫的主旋律,首部全景展現上海各條戰線奮力抗疫的紀實文學力作《第一時間—寫在春天裡的上海報告》也由文藝社推出。《騎士的獻祭》《陳丹燕的上海》《收穫》「長篇專號」回歸上海在今年書展,「回歸上海」的《收穫長篇專號2020春卷》、《收穫長篇小說2020夏卷》會與讀者見面;人氣懸疑作家那多將帶來《騎士的獻祭》《星座愛人》《清明幻河圖》三部作品,其中《騎士的獻祭》是那多的全新創作;繼「痛感三部曲」席捲圖書市場之後,青年作家孫頻推出新作
  • 三十而已鍾曉芹成為作家了嗎?鍾曉芹寫的小說叫什麼名字
    《三十而已》最近可謂是很多了,裡面每個人的故事都很有看點,鍾曉芹跟陳嶼離婚後利用自己的閒暇時間寫了一本小說最後還賣出了高價,那麼很多網友想知道這本小說是真實存在的嗎,最後鍾曉芹到底真成為了作家了嗎,下面就跟小編一起看看吧。
  • 李尚龍:寫一本「摧毀」暢銷書作家的暢銷書|Figure
    「這些年有很多網友調侃我:一個寫勵志書的作家,竟然要寫小說了,我覺得很可笑,又很可愛。」李尚龍說:「他們發現你生活中有一點點改變,就覺得你要轉型。他們並不知道人這一生可以從事無數的工作,做無限的事情,成就無盡的可能,只要你在每個領域都用盡了全力。這說起來很容易,但其實做起來非常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