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行人
近日,美國方面公布了最新的中國軍事實力報告,在這份報告當中,我國海軍的一款裝備十分吸引人眼球,它就是「鷹擊62」反艦飛彈。根據美國方面的報告分析,「鷹擊62」的最大射程可以達到400公裡,覆蓋範圍將會覆蓋包括我國200海裡專屬經濟區與臺灣島在內的大範圍區域。
鷹擊62是我國在二十世紀初期研製的一款遠程通用平臺反艦飛彈。鷹擊62反艦飛彈採用了與美國「戰斧」巡航飛彈相類似的氣動布局,都是長細比較大的一字型彈體加上中彈翼大展弦比平面布局。鷹擊62的彈頭呈卵形,中段呈圓柱形布置,尾部被設計成了截錐體,並在後部串聯了一臺固體火箭推進器。為了保持飛行過程中的穩定性,還在彈體的中央部位安裝了一對摺疊的窄梯形彈翼。
腹部是該彈的發動機收縮式進氣道。這款飛彈最大的設計亮點就在於大量採用了模塊化的設計理念,以它為基礎,調整彈頭的大小以及末端的制導方式,就可以派生出不同用途的後繼發展型號。外界一直流傳,我國的鷹擊62是基於俄羅斯的Kh55巡航飛彈發展而來,這也是根本沒有依據的,因為鷹擊62與Kh55巡航飛彈在發動機進氣口和彈尾的摺疊十字形彈翼的設計上,存在著天壤之別。鷹擊62的彈體同「鷹擊6」系列的其他型號相比之下更細,更輕巧,因此十分適合轟六轟炸機攜帶,目前轟六的最新改進型號轟6K可以同時攜帶6枚,而海軍的052C型飛彈驅逐艦則一次性可以攜帶8枚。
這款飛彈的出現,大大地提升了我國空軍和海軍的遠程戰略打擊能力。然而鷹擊62再怎麼說也是16年前的一款飛彈,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進步,目前已經不算是先進的反艦飛彈了。目前在我國海軍的裝備庫當中,鷹擊18是最先進的反艦飛彈系統。鷹擊18是一款亞音速與超音速相結合的「軍艦殺手」。「鷹擊18」不僅性能先進,而且攻擊方式也十分的特別,在發射的初期階段,利用固體燃料段助推到一定的高度,隨後彈體內的渦噴發動機發動機點火工作,飛彈進入巡航階段,在這一階段飛彈以0.8馬赫的速度飛行,最遠航程可以達到180千米,在發動機的燃料耗盡之後,發動機與彈體分離開來,前部彈體變成了另外一枚「小飛彈」,在內置發動機的推動下,可以達到2.5到3倍音速,航程將近40千米。用自身高速產生的動能來殺傷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鷹擊18」採用了十分成熟的中斷慣性制導和末端主動雷達制導相結合的制導方式,導引頭還可以利用數據鏈路對彈道進行修正,以改變攻擊彈道甚至更換攻擊目標。目前來說,鷹擊18可以說是中國海軍的王牌反艦飛彈,而這次美國將老舊的鷹擊62拿出來說事,美國媒體的業務水平實在是太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