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街咖啡的日常工作中,經常會看看到一群咖啡師圍著很多隻裝著咖啡的碗,然後用勺子勺起咖啡,並發出很大的啜吸聲。其實這是一項名為「杯測」的工作流程,咖啡杯測就是用於判斷咖啡風味與特性的一種方式,以專業的技巧及標準,把控咖啡生豆的品質,客觀地找出豆子風味上的優缺點和特性,是國際咖啡品質的溝通語言。
-咖啡杯測的目的是什麼?-
咖啡生豆被送往世界各地前,會先由產地的咖啡農民協會或精製工廠進行杯測,也就是試飲確認豆子的香氣及味道,以杯測判斷咖啡的風味和口感,並鑑定一款咖啡品質的高低,是一種極科學的方法。
而【杯測】這一項工作就像品紅酒一樣,客觀且總體性地判斷咖啡的甜味及酸味、苦味、後續餘韻和香氣、以及品質的優劣。
因為有杯測行為,美國SCAA精品咖啡協會推廣的杯測師認證因應而生, 而「杯測師」就是把關咖啡豆品質,定義咖啡風味與價格,是入顧客口前的守門人。而前
前街咖啡杯測的原因是在生豆保管到烘焙過程中,尋找錯誤,給予改進的品質管控過程,所以前街咖啡會經常進行杯測來監測我們的咖啡品質。這樣測監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判斷咖啡生豆的品質和特性-
(咖啡杯測會出現在很多地方,咖啡產地、咖啡館、咖啡烘焙廠等,而杯測的其中一個目的是掌握對未知咖啡豆的品質和特性,無論出於何種原因。)
-判斷咖啡烘焙後的風味表現-
(前街咖啡作為自烘焙的咖啡館,每次都會拿到很多的生豆批次,而每種咖啡生豆,我們都會烘焙三條曲線甚至更多的曲線的樣品來進行杯測,以確定最佳的烘焙曲線)
-管理咖啡豆品質-
(前街咖啡還會通過杯測去確保咖啡的品控。即使是同一支豆子,不同產季也會有不同的表現,所以每次都會去重新杯測新產季的豆子以更新烘焙曲線,確保烘焙曲線是合適這一支豆子)
咖啡杯測的目的非常簡單:首要目的是判斷咖啡是否有瑕疵、不愉悅的風味,如果有瑕疵味,我們可以直接放棄這一支咖啡豆或者烘焙曲線;其次才是判斷這支咖啡的風味等因素。杯測看起來只不過是將咖啡磨粉倒進一個碗裡面,然後倒水進去,等一會就破渣撈渣然後幾個人就開始拿著小勺子開始喝了,但其實這個過程中也有不少要注意的地方呢~
1.關於杯測的咖啡豆
前街咖啡杯測的樣品豆必須是在杯測前24小時內完成烘焙。為什麼呢?咖啡豆出爐後,以傳統烘焙機的負壓式冷卻盤降溫至室溫為止。樣品散熱完成後,放入乾淨無以為的密封容器,進行最少8小時熟成,所以樣品豆最遲必須在杯測前8小時就要烘焙完成,否則來不及熟成。熟成過的咖啡豆口感風味較剛烘焙出爐時更豐潤飽滿、香氣更完整而且經排氣旺盛期,這時候咖啡豆更容易沖煮。
2、研磨度
關於杯測的研磨度,SCAA的杯測標準是20目的篩網通過率70%-75%。這筆一般手衝咖啡粉研磨度更粗。因為杯測的浸泡時間較長,磨太細容易萃取過度並產生粉狀咖啡渣,反而產生不方便。
3.杯測碗
杯測碗不只是個容器而已,要知道即使杯測碗上面有刻度,買回來後最好自己先稱一下,不同廠家不同批次生產的都可能會存在誤差,減小誤差的存在對嚴謹的杯測而言也是很重要~杯測碗一定要乾淨無味,大小與材質要統一。
4.杯測專用匙
圓形深底,容量約8~10ml,方便吮吸。一般由不鏽鋼或鍍銀材質,後者散熱比較快。
5、粉水比例
根據SCAA的標準,杯測的粉水比是1:18.18。因為萃取的濃度恰好落在』金杯標準『所規範總固體溶解量(TDS)1.15-1.35%的中間區域。
6.水質
使用的水建議不能有香味或蒸餾水、軟水。水質理想的總溶解量(TDS)在125——175ppm,但不要小於100ppm,也不要超過250ppm(TDS太低就是萃取率過度,TDS太高超過就是萃取不足)。衝泡溫度為93度-94度。注水後等待3-5分鐘後再開始杯測。
7、注水
杯測前再研磨樣品豆,研磨後15分鐘內(因為咖啡磨粉之後氧化速度很快,會影響咖啡風味)完成注水,注水時一次性注到合適的量,期間不能斷水。咖啡粉注水後不要浸泡超過30分鐘。
杯測需要什麼工具?
杯測所需要的工具很簡單:磨豆機,電子秤,溫度計,杯測專用杯子,杯測專用勺,紙巾。
咖啡豆和水的比例也是有規定的:
水的比例:8.25克的咖啡豆配合150ml的水,水溫94度
杯測的杯子:應當使用鋼化玻璃或陶瓷材料,我們常用陶瓷杯測杯
杯測容量:200ml
杯子高度:3至3.5英寸
杯口直徑:76–89mm,所有杯子應當使用相同的體積,尺寸和材料製造,有蓋子。
杯測用的湯匙:要使用抗靜電的金屬材質(大多使用不鏽鋼),每匙容量能有4-5ml。
杯測步驟
第一步:注水、浸泡,進行衝泡研磨各款咖啡豆,把咖啡研磨到一個較粗的粉末,將研磨好的咖啡粉放入杯子,搖動杯中的咖啡粉,聞咖啡的幹香,11。3g粉200ml94度的熱水的比例在杯子中, 讓咖啡浸泡4分鐘,直至形成咖啡渣殼;
第二步:注水時開始計時,2分鐘後聞溼香。溼香(Aroma)即衝咖啡時的氣味強度,一些微妙、細膩的差別,比如花香、酒香、杏仁香、草本香等特性,就來自於煮泡咖啡的溼香氣;
第三步:破渣,用勺子在杯子表面攪拌三下,撇去浮沫和渣殼,就可以用勺子開始舀咖啡品嘗了;
第四步:品嘗啜吸,用杯測勺撈出咖啡浮渣, 吮吸咖啡入口,在口中感受後吐出咖啡液, 在杯測表上記錄自己的感受,按杯測表的要求打分,漱口、涮洗杯測勺後,再品嘗下一款咖啡。然後把自己的感官記錄在杯測表上進行評分。
如何使用杯測表
前街咖啡杯測表示參照CoE杯測表製作而成
乾淨
乾淨度是精品很重要也是必備的條件,所謂乾淨就是沒有缺點與汙損的缺陷味道咖啡有腐敗,土味,藥碘味,,澀感等等不好的味道與觸覺,都表示不乾淨。
甜度
甜度不僅代表咖啡櫻桃都採收在最佳的成熟期,沒有參雜未熟豆,也代表咖啡的品質卓越,只有挑選剛熟成的咖啡櫻桃來處理成生豆,才能得到較佳的甜度,甜的種類也很多,例如甘蔗甜,焦糖甜等等。
酸質
酸質,好的酸質不會像醋,即使明亮活潑也可測出像柑橘,莓果或是甜檸檬等很多樣的酸,也有像哈蜜瓜的瓜甜酸或是剛成熟蘋果的清脆果酸.以上這些酸質都是優質的;不好的酸就像未熟水果或像醋酸,有些不良酸像過熟的水果或是腐敗的,這時可以測到發酵酸或是爛果酸.
口感
口腔觸感 評項不是測味道,這屬於口腔感受到的物質與觸感,油脂感,黏度,質量感等都構成了mouth-feel;例如牛奶與水,前者的觸感就高很多,濃湯與清湯,前者的稠度與觸感遠比後者高.
風味
–啜吸風味 包括各種味道與嗅覺,甚至在鼻腔感受到的香氣還有口腔觸感等都屬於這個評項;CoE杯測時,因常常一次測8款樣品,導致AROMA這個項目無法即時測,因此在一開始的香氣僅用愉悅與不愉悅來標示,但到了啜吸風為這個評項,杯測者就可以把感受到的香氣列入評項,包括測倒或喝到的各種味道,可以這麼說,啜吸風味是極重要 的一個評項,也是說出杯測咖啡樣品特色的一個依據.
餘味
啜吸後,仍停留在口腔的各種味道或香氣或觸感,好的風味停留的久,例如甜感,在啜吸吐出咖啡後,仍清晰的停留在口腔甚至況散,則本項目得分會高,反之,沒有餘味,或甚短,則得分低。
均衡度
指咖啡各個評項是否均衡,例如酸雖明亮但仍會轉甜?觸感雖黏稠但不會澀?
咖啡的各種風味是否和諧,則本項評分會高,
整體評價
咖啡整體而言很優異,吸引你?還是一般,或是你根本不喜歡她?
這個評項是杯測者的整體評估,也可以反映他個人的喜好。
杯測評比後的總分,所代表的意義,以及單項分數所代表的標準:
1)CoE評分表有八大評項,每個評項最高分是8分,最低分是0分,加權36分,因此總分是100分.
2) 6分代表這個項目達到CoE競賽級的標準,屬於良好的品質(fine),如果完全無法接受,則給0分(unacceptable),如果是品質是普通則給4分(Poor),如果非常優秀,甚至完美,則給8分(great)。
CoE標準的參考等級:
總分在69分或以下,屬於略差的商業豆或是工業用豆。
總分在70分至74分之間,屬於一般商業豆。
總分在75分至79分之間,屬於較優的商業豆一般稱為高級商業豆。
總分在80分至84分之間,屬於精品咖啡。
總分在85分或以上,屬於CoE競賽級,也是卓越杯的優勝咖啡,是目前國際咖啡界公認最高水準的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