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隅,海瑞的形象真如後人評價的一樣?

2020-12-25 儒史大家

引言:

中國歷史浩浩蕩蕩,無數的王侯將相,才子佳人。每一個朝代都會有那麼一撥最後被記住的人。而這些人又被分為兩種,一種是記載在史官的筆下,還有一種活在老百姓的口口相傳。那些被史官記住的人,到了最後大多都會被後世所遺忘,因為除了真正的歷史工作者,很少有普通老百姓會花那麼多的時間,去鑽研那一堆枯燥乏味的歷史書。只有在普通老百姓當中口口相傳的那些人,才能真正地成為民族的精神符號。

人的記憶中容易記住那些標籤非常鮮明的人,無論是老百姓非常喜歡的人物,還是老百姓非常痛恨的人物,都容易在歷史的長河中流傳下來。儘管,普通人對他的感官並不代表這個人本身的功過如何,但是,在民間的口口相傳中,還是能篩選出是非曲直,一般來說相差並不會非常的大。

明朝的海瑞,海筆架,就是老百姓比較喜歡的名人,他的清官形象,應該只有宋朝的包拯可以與之匹敵。但是明朝當時的人對他的評價和一些描述,和我們現在腦海中海瑞的形象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海瑞畫像

海瑞是一個非常純粹的人,可是人太過純粹的話就容易和別人不一樣。無論在什麼時候隨大溜,總是大多數人的選擇,可是海瑞在所有人的眼中表現得那麼大義凜然,就非常容易襯託出別人的猥瑣。而且海瑞這個人只能說是一個好人,但是你去搜遍整個《明史》,你會發現海瑞根本就沒有做幾件對於平民百姓有利的大事,反而是毀譽參半的張居正為整個大明王朝續了一口氣。好人不一定是一個能做事的人,我們看歷史就需要從這樣的角度出發。

海瑞的成名之戰

海瑞被稱為海筆架,這是因為他在福建某一個地方當學官的時候,有一天有省裡的領導過來視察。上官來視察,那是一對於基層幹部來說是了不得的事情,因為上官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決定一個人以後的前途如何,所以縣裡面的所有官員在縣令的帶領下齊刷刷的就跪在門前,迎接領導。

要說在明朝的時候,對上官行這樣的禮節是當時的風俗,並沒有說你對領導恭敬就是沒有節操。可是海瑞和其他的同僚比起來,就是那樣的鶴立雞群,所有人都齊刷刷地跪下了,只有他站得筆直。

後人眼中的海瑞

《明史》記載:海瑞,字汝賢,瓊山人。舉鄉試。入都,即伏闕上《平黎策》,欲開道置縣以靖鄉土。識者壯之。署南平教諭。御史詣學宮,屬吏鹹伏謁,瑞獨長揖,曰:"臺謁當以屬禮,此堂,師長教士得,不當屈。"

那海瑞就是作清高為了彰顯自己的品德嗎?海瑞也有自己的理由。因為海瑞當時他是屬於教育部門的。他說如果我到了別人的地盤,我肯定要以下屬的身份拜見領導。但是現在是在學校,我作為一個老師。如果我帶頭向領導磕頭的話,豈不是對不起孔子嗎?所以當他的直屬領導摁住海瑞要他拜見令上官的時候,海瑞抵死不從,把這一場會見攪得不歡而散。

這一個事件,就是海瑞第一次出現在人們心目當中的一個標誌性事件。當時所有的人都覺得這個人很有骨氣,但是太過迂腐不好打交道。所以送他一個筆桿博士的綽號,用來諷刺他。所以我們在前面稱海瑞為海筆架,也是因為這一個原因。

海瑞畫像

海瑞的大新聞

後來海瑞到了浙江當官,浙江歲依然是當時非常有錢的地方,但平海瑞的人員他肯定是撈不到什麼好地方的肥差事的,海瑞當官的地方叫淳安縣,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窮困縣。海瑞到了這個地方之後,帶著自己的妻子兒女把衙門中的一些地方就開墾出來,自己種菜自給自足。

《明史》記載:懋卿性奢侈,至以文錦被廁床,白金飾溺器。嵊時遺嚴氏及諸權貴,不可勝紀。其按部,常與妻偕行,制五彩輿,令十二女子舁之,道路傾駭。淳安知縣海瑞、慈谿知縣霍與瑕,以抗忤罷去。

有一天,浙江總督胡宗憲的兒子就路過了這個地方,頂頭大boss的兒子到了這個地方,要是其他的官員一定會好生招待,不求無功但求無過吧!但是海瑞還是那個海瑞,他說我們這裡很窮,只能招呼您粗茶淡飯,如果您不滿意,我這個縣令可以親自給您當轎夫以示對您的尊重。

胡宗憲畫像

你想想這哪是尊重,擺明了就是嘲諷他勒索地方,所以他回去就向自己的老爸胡宗憲告狀。胡宗憲也不是一個昏官,吳宗憲之所以能當上浙江總督,那時人家一刀一槍在戰場上拼殺回來的。所以胡宗憲認為海瑞這樣的行為就是擺明了針對他,因為他兒子這樣的行為在明朝的時候是非常正常的行為。胡宗憲也是一個非常驕橫的人,所以就打算要治一治這個迂腐透頂的海瑞。

就在這個時候,他聽到了海瑞的一個大新聞。海瑞的母親剛剛大壽,在中國古代講究以孝道治天下,給父母過生日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我們的海瑞海大人恭恭敬敬地給自己老母親祝壽,送上了一份非常豪華的賀禮——兩斤豬肉。這筆賀禮立馬就登上了浙江省的頭版頭條,胡宗憲看到這個頭條新聞之後,就打消了懲治他的念頭,一個這樣倔強的人,你招惹他完全沒有必要,還是敬而遠之的好。

後人眼中的海瑞

海瑞的人生巔峰——罵皇帝

在中國古代的官場,雖然他們對於海瑞這種人內心肯定是不喜歡的,但是表面上對於海瑞的這種行為他們要表示贊同。因為儒家的思想就是這樣,要君子和而不同,保持自己的氣節,如果你公開嘲諷海瑞這樣的人,那你就成了一個小人。所以海瑞這樣的奇葩,雖然沒有什麼後臺,也沒有什麼能力,但他還是一路升官到了京城。

海瑞罵皇帝

《明史》記載:夫天下者,陛下之家,人未有不顧其家者,內外臣工皆所以奠陛下之家而磐石之者也。一意修真,是陛下之心惑。過於苛斷,是陛下之情偏。而謂陛下不顧其家,人情乎?諸臣徇私廢公,得一官多以欺敗,多以不事事敗,實有不足當陛下意者。

到了京城之後,海瑞就做下了他人生當中最輝煌的一件事情,他把批判的矛頭對準了,嘉靖皇帝。嘉靖皇帝是明朝非常有名的一個皇帝。他幾十年不上朝,但是他對於明朝政局的把控是非常穩妥的。他對於整個朝廷的控制力是非常厲害的,所以嘉靖皇帝認為海瑞這樣的批評完全是無理取鬧。海瑞毫不掩飾的指責嘉靖皇帝種種的不當行為,把嘉靖皇帝氣了個半死,當場就說要把這個人殺了。

嘉靖皇帝畫像

後來一個太監跟嘉靖皇帝說,海瑞這個人就是這個德性,聽說他給您寫這個奏摺之前,已經給自己準備好了棺材。您要是殺了他,不但滿足了他名留青史的這個願望,還給天下人樹立了一個您不能聽取意見的壞形象。所以嘉靖皇帝雖然恨得牙根直痒痒,但還是放過了海瑞。

《明史》記載:帝初崩,外庭多未知。提牢主事聞狀,以瑞且見用,設酒饌款之。瑞自疑當赴西市,恣飲啖,不顧。主事因附耳語:"宮車適晏駕,先生今即出大用矣。"瑞曰:"信然乎?"即大慟,盡嘔出所飲食,隕絕於地,終夜哭不絕聲。

海瑞在牢裡整整做了兩年,嘉靖皇帝沒有死,沒有人願意給他說話,後來嘉靖皇帝駕崩,海瑞聽到消息哭得天昏地暗。其實海瑞對於嘉靖皇帝是又愛又恨的。在海瑞的價值觀裡面,皇帝這個職業不僅僅是權力的象徵,而且還是父母的象徵。為嘉靖皇帝的臣子,在皇帝犯錯之後,海瑞認為自己有這個義務去提醒他。而在嘉靖皇帝去世之後,他認為作為一個子民他應該悲痛。

海瑞畫像

評價

海瑞是一個很純粹的儒家知識分子,儒家的精神是屬於周朝的封建制度,到了秦朝之後,儒家的思想和現實就開始了不合拍。之後的儒家知識分子要麼是在這種彆扭之間尋找一條中間道路,要麼乾脆把儒家的精神當作一個單純的考試,心裡是根本不認同的。 但是海瑞真正把儒家的精神用在了自己的行為上,所以它顯得那樣的與眾不同,格格不入。

講回到我們今天的工作中,很多時候我們也是像海瑞一樣,覺得就應該追求那個最完美的目標。在做人這個方面,海瑞可以說是一個極端,沒有人可以否認海瑞是一個好人,可是海瑞的做事風格有時確實不妥。

海瑞

很多時候我們無所作為不是因為不想做事,而是一根筋地追求最好,最後什麼都沒有得到。就像是曾國藩,他的夢想也是當一個聖人,是曾國藩在遭受了一系列的打擊之後,他想通了。一個好人是做不成事情的,因為他不能協調他身邊的所有力量,你一旦鶴立雞群,你就會遭到所有人的排擠,你就做不成事情。

看到我們每個人身上,那就更應該注意。我們都是普通人,沒有海瑞和曾國藩的這個韌勁。連他們都做不成的事情。我們心中所謂的真理就真的是正確的嗎?所以我們應該先踏踏實實地把眼前的目標做好做對,一步步的朝著自己的目標出發,否則你永遠是在空想。

參考文獻:《明史》等

相關焦點

  • 不謀全局,不足以謀一隅——《普羅米修斯的故事》片段解讀
    普羅米修斯忍受了這一切苦痛而不哼一聲,決不乞求宙斯仁慈,決不對自己做過的事說一句懊悔的話。《普羅米修斯的故事》是北師大五年級下冊「火與光」主題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普羅米修斯(以下簡稱「普」)是希臘神話的英雄之一,課文79頁下方備註的「*本文是根據相關材料編寫的」,竊以,希臘神話關於普的故事應屬其中一份重要的「相關材料」。
  • 矛盾雙重人格:以客觀多元視角,還原歷史上「真實」的海瑞形象!
    今天我們就從獨特的角度,來品品歷史中有趣的人物形象。談到明朝,有一個人物不得不提,他就是海瑞。有人認為他是個正直的人,但也有人認為他是個迂腐的人。對於歷史人物評價,理應辯證歷史唯物主義,切勿一邊倒趨勢!此舉本文藉以時代及個人矛盾雙重為背景,以客觀多元視角,為您還原海瑞在歷史中「真實」的人物形象!
  • 海瑞-大明之神劍,唯有德者方可致之
    謝氏性格剛強,對海瑞要求很嚴格,不讓他像一般兒童那樣嬉戲玩耍。 海瑞自幼攻讀詩書經傳,他立志日後如果做官,就要做一個不謀取私利,不諂媚權貴,剛直不阿的好官,因此他自號"剛峰",取其做人要剛強正直,不畏邪惡的意思。
  • 說一說海瑞這個海南飛仔
    此外,海瑞給皇帝的私信中還有兩句點睛之筆,堪稱經典:「其一,嘉者,家也;靖者,淨也,嘉靖,家家淨也;其二,蓋天下人,不值陛下久矣。」說粗一點,就是:在您的英明領導下,老百姓都成了窮光蛋,他們早就不鳥你了。 海瑞全文,要點明確,思路清晰,理論與實例緊密結合,並且面面俱罵,水平之高,讓人嘆為觀止。
  • 海瑞名揚天下 為什麼張居正卻不願意用
    《明史》評價他『同執法嚴,非理者一切抗弗從,民賴以少安。』這裡為什麼要提到他,因為他跟海瑞一樣都是清正嚴明,不畏權貴。但為什麼我們只知海瑞而少聽到道同。因為海瑞以舉人身份最終官至朝廷二品要員。歷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民間稱之為『海青天』並光榮獲得年畫中最後一個『門神』名額。道同卻在番禺知縣任上因得罪永嘉侯朱亮祖而被明太祖朱元璋賜死。
  • 羅賓·西克出任海瑞溫斯頓腕錶形象大使
    )於10月在巴登巴登舉行的匠心傳奇Opus活動中正式宣布,委任美國歌手、作曲人及唱片製作人羅賓·西克(Robin Thicke)為品牌腕錶系列的形象大使。羅賓·西克將以海瑞溫斯頓腕錶系列形象大使的身份全力支持品牌,並參與一系列相關媒體和宣傳活動。
  • 嘉靖稱海瑞有比幹的才能,為什麼海瑞還是混得不咋地呢?
    在古代,能打上清官標籤的人並不多,北宋的包拯算一個,明朝的海瑞亦是一位,據說,歌頌包拯的著名小說《七俠五義》裡就有很多有關海瑞辦公斷案的影子。海瑞不僅是一位清官,也是一位有膽識有能力的能臣,就連明朝的嘉靖都說海瑞有比幹的才能,那麼既然嘉靖這麼評價他,為何沒有重用他呢?
  • 《大明王朝1566》百姓人家門神的海瑞,無後又如何?慘乎?
    《大明王朝1566》這部電視劇,又名嘉靖與海瑞。可見海瑞在這部劇中的地位舉足輕重。黃志忠飾演的海瑞可以說是深入人心,以至於觀眾對這個角色充滿了爭議。一種說法:如果你現實裡有個海瑞這樣的朋友或者親戚,你肯定沒好日子過?如果你丈夫是海瑞,我肯定你每天活在地獄中。
  • 被海瑞評價「工於謀國,拙於謀身」的張居正,悲劇是為何故?
    《明朝那些事兒》《萬曆十五年》都是大火的書籍,海瑞、張居正更是研究明史不可忽略的人物。海瑞的清正廉潔,為世人所傳頌,張居正推行變法,生前榮耀至極,死後差點被開棺戮屍,境遇差別之大,令人唏噓。《易中天中華史》系列中,易先生將《嚴嵩與張居正》單獨書為一本,足見其看重。易先生從嘉靖繼統寫起,嚴嵩、徐階、海瑞、張居正、萬曆、申時行,曾在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都在書中得以著墨。
  • 從《海瑞罷官》到《方方日記》
    中國歷史上說起清官,大家都會想起兩大IP,一個是海瑞一個是包拯。然而海瑞和包拯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包公是一個技術型複合型人才,而海瑞是一個道德標杆型的大IP。歷史學家黃仁宇在其著作《萬曆十五年》中說海瑞是一個「古怪的模範官僚」。   《海瑞罷官》的情節寫的是隆慶年間的事,這年海瑞五十四歲。   當時前任首輔徐階告老還鄉,居住在蘇州。
  • 海瑞罷官:看海瑞身上那些坦蕩做人,胸懷天地正氣的人生大智慧!
    (夢歸秋塵:第144期)如果提到明朝的清官,那麼我相信很多人第一反應想到的就是海瑞。這是一個無所畏懼的人,上到嘉靖皇帝下到土豪劣紳,沒有海瑞不敢罵的人。他給皇帝嘉靖上了一份《直言天下第一事疏》,並在裡面提到:「嘉者,家也;靖者,淨也。嘉靖嘉靖,家家淨也」。這句諷刺嘉靖話還不算完,他還指責拐著彎的罵嘉靖不作為。
  • 海南歷史名人海瑞,一生清正廉潔,故居成為教育警示之地
    海瑞,今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府城鎮金花村人,一生清正廉潔,被後人譽為「海青天」、「南包公」,是一心愛民為民的清官,老百姓心中的明月。海瑞故居,位於府城紅城湖路,是後人敬仰先賢的憑弔場所,也是海南省廉政教育示範基地,許多黨政機關單位為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進一步增強幹部廉潔自律意識,不定期組織實地參觀,現場傾聽海瑞生平事跡,學習勤政廉政作風,接受直觀的教育和深刻警示。
  • 海瑞的書法,在古代名人裡,我覺得能排倒數第一
    第二個原因是,古代的官員大都是文人出身,文人大部分是科舉出身,科舉考試雖然不直接考書法,但如果書法不好,也很難在科舉中取得好的名次,甚至有可能因為字寫的不好看而不被錄取。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海瑞,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個官員,他以清廉、剛正著稱於世,為後人所敬仰,可以說家喻戶曉,很多電影、電視劇對他都有描述,在這裡就不贅述了,我們今天看一看他的書法。
  • 海瑞為官清廉至極,為何張居正卻終生不重用海瑞?
    提起歷史上的清官,就不得不提海瑞。海瑞,字汝賢,號剛峰,海南瓊山(今海口市)人。海瑞一生,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是歷史上著名的清官。萬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死於南京官邸。獲贈太子太保,諡號忠介。海瑞死後,關於他的傳說故事,民間廣為流傳。海瑞是一個著名的清官,但也是一個爭議很大的人物。在張居正任首輔時,就堅持一點:堅決不用海瑞。海瑞這麼清廉的一個人,為什麼張居正就是不用海瑞呢?為此當時的吏部尚書找到張居正,說海瑞是天下讀書人的楷模,書生人言可畏,你就給海瑞個官做,何苦要得罪天下士人呢?
  • 海瑞「抬棺上疏」的過人之處
    嘉靖四十三年,海瑞任戶部主事。他對嘉靖時期的「君道不正,臣職不明」深感憂慮。當時的嘉靖皇帝已經二十多年不上朝,整天深居西苑不出,齋醮玄修,妄求長生不老。海瑞憂國憂民,眼看國力日衰,不得不冒死呈上《治安疏》,直言不諱地批評嘉靖皇帝迷信道教,大興土木,竭盡民脂民膏;不視朝政,以至法紀廢弛;聽信道士妖言,不與皇子們相見,以至父子之情淡薄;在西苑深居不回宮城,導致夫婦之情淡漠;正是這些荒唐的舉止,導致「天下不直陛下久矣」!
  • 清官海瑞到底有多清?嘉靖臨死前給出怎樣的真實評價?
    嘉靖將海瑞一直關在牢中,曾經頗為乾淨利落處死嚴世蕃的他,對海瑞卻下不了手,說明嘉靖的善惡底線並未坍塌。當豐盛的酒菜端給牢中的海瑞時,以為死期到了,乾脆大吃起來。當看守告訴他「皇帝今天駕崩了,先生您要出獄了,而且還會受到重用」時,如同五雷轟頂,海瑞「即大慟,盡嘔出所飲食,隕絕於地,中夜哭聲不絕。」《明史》
  • 海瑞逝世430年:說到底,我們都是一群被歷史所迷惑的人
    這是中國古代集權政治體制的衍生心理,有著悠久的傳統文化與集體心理積澱,和包公、況鍾、于成龍等清官形象的廣為傳頌是一樣的。當它們被封神封聖,也便具有了和關公、土地神等神話人物一樣的心理撫慰作用。其次,或者說更為關鍵的一點,是統治者的需要。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海瑞這樣的人是被需要的,海瑞代表了這樣一類效忠皇權、捍衛正統的人,是儒家思想的典型,而這種人不僅被皇權需要,也被諸多政客需要。
  • 海瑞是如何破局的?
    劉和平老師的《大明王朝1566》中卻給出了一個形象完全不同的海瑞,或者說至少《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不僅不是無用,反而是「大明王朝的一把神劍」,若想要對付貪臣墨吏,推行新制,只有倚仗他。海瑞一出手就是直接將官場裡的心照不宣棄於不顧,直接點明中央派下來的新任杭州知府在一天之內就被威脅的話都不敢說。這樣的掀桌子行為直接就把何茂才驚的想用武力讓他屈服。可惜海瑞字剛峰,這樣的人哪怕只是站在那裡,散發的氣勢也足以讓跟著各級上司糜爛許久的兵丁不敢造次,誰叫海瑞並無通敵失城貪賄之過呢?
  •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你知道下兩句是什麼嗎?
    說起《唐伯虎點秋香》就不得不提一句星爺的經典臺詞「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原來這兩句的出處來自唐代詩人唐寅,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這樣一位詩人的作詩風格頗有江南水鄉的典雅之美,和蘇州城市一樣的安靜祥和,好似女子一般輕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