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結婚證上的誓詞:典故頻出,寓意美好,彰顯中國傳統文化之美

2020-12-23 騰訊網

文/藍夢島主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民國是一個文化昌盛的時代,連結婚誓詞都寫得優美如詩,底蘊深厚,簡直比情書還要動人。

比如,那句著名的「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便是胡蘭成寫給張愛玲的結婚誓詞。

除了這種由名人自己所撰的愛情宣言,另有諸多官方通用的結婚證書誓詞,每一個版本都是辭藻華美,典故頻出。

(民國結婚證書)比如最經典的這版寫道:

「兩姓聯姻,一堂締約,良緣永結,匹配同稱。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綿綿,爾昌爾熾。謹以白頭之約,書向鴻箋,好將紅葉之盟,載明鴛譜。此證!」

這段簡短的民國結婚誓詞,涉及諸多寓意美好的愛情典故。

典故一:桃花灼灼,宜室宜家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出自《詩經·周南·桃夭》,原文為:「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這是一首祝賀年輕姑娘出嫁的詩。其中的「華」同花;「夭夭」和「灼灼」都是形容花朵怒放,鮮豔如火、生機勃勃的樣子;「之子」代指這位姑娘,「於歸」即出嫁;「室家」指夫家。

全句的意思是:在桃花盛開的時節,美麗的姑娘出嫁了,家庭定會幸福,婚姻定會美滿。

典故二:瓜瓞綿綿

(瓜瓞綿綿)

出自《詩經·大雅·綿》,原文為:「綿綿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

「瓜」是大瓜,「瓞」是小瓜,「綿綿」則是不斷絕的樣子。「瓜瓞綿綿」的意思就是宛如一根連綿不斷的藤上結了許多大大小小的瓜一樣,常引用為祝頌子孫昌盛。用這句話來祝福新婚夫婦,確實再適合不過。

典故三:紅葉之盟

(紅葉題詩)

出自唐宋傳奇小說《流紅記》,該篇故事寫的是唐僖宗時,有一個叫於祐的書生,在御溝中拾得一片紅葉,上面有詩云:「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閒。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書生心知,這一定是某位宮娥所作,不禁暗想究竟是何等佳人,方能有如此才華?於是心中愛慕,相思成疾。

書生另尋了一片紅葉,也學著題了兩句詩:「曾聞葉上題紅怨,葉上題詩寄阿誰?」然後置於御溝上流,使其流入宮中,希望被佳人拾得,傳達心意。

多年以後,書生娶因獲罪而被遣的宮女韓氏為妻,成婚之日,二人交換心事,各自拿出珍藏的題詩紅葉,方知彼此便是那個紅葉傳情的心上人,於是相對感泣,感謝天意撮合,韓氏另寫詩詠其事曰:「一聯佳句題流水,十載幽思滿素懷。今日卻成鸞鳳友,方知紅葉是良媒。」這便是「紅葉傳情」的典故,亦稱「紅葉為媒」或「紅葉之盟」,寫在結婚誓詞裡,頗有佳偶天成、有情人終成眷屬之意。

(民國結婚誓詞)筆者云:民國結婚證上的誓詞,既寓意吉祥,又古樸優雅,既表達了美好祝福,又彰顯了傳統文化,完美詮釋了結婚證作為「法律文書」和「情感歸屬」的雙重屬性。怎麼樣?看過民國版的結婚誓詞,是不是覺得我們如今結婚證上的「結婚申請,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予以登記,發給此證」云云簡直弱爆了?

(本文完~)

相關焦點

  • 1段誓詞引用3次《詩經》,看了這唯美的婚書誓詞,你心動了嗎?
    自古來傳統婚姻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八字婚書」,它由陰陽先生按男女雙方生辰八字、屬相、黃道吉日等寫在一張紅紙上。這就是所謂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書為憑」。到了清代隨著西洋風氣的湧入,原本作為民間私約的婚書慢慢演化可繳納一定的稅款,由政府蓋上公章列印,證明婚姻已取得合法手續,當時將這種婚帖稱為「龍鳳帖」。民國時期基本繼承了清朝的做法,雖然制定了《婚姻法》,但是鄉下實行的事實婚姻依然受到人們的認可。這個時期很多年輕人接受了西方的教育,但是作為傳統結婚程序中的婚書並沒有被忽略掉。
  • 白頭之約,書向鴻箋:結婚證的歷史變遷
    清代《鴛鴦禮書》(局部)早期的婚書在行文中不乏套語虛詞,對對方的溢美之詞佔據了很大篇幅,及至清代趨向簡化,顯示出人們對於婚姻從注重形式向重實質的轉變。婚書上開列男方(乾造)女方(坤造)的「八字」,這就是聯姻的憑證。
  • 有寓意的成語典故起名,大氣風範十足!
    成語典故不僅富含文化和底蘊,而且還很有特色,其中的意境和內涵是很多現代的簡單詞彙所不能表述出來的,所以,用成語典故給男孩起名字,基本都有特別美好的寓意。同時。這樣起的名字,既帶有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韻味,。又很有意義。那接下來獵名網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出自成語典故中的好名。
  • 公共文化空間,彰顯鄉土人文之美
    公共文化空間,彰顯鄉土人文之美(鄉村振興 藝術何為?)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是《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重要內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離不開公共文化空間建構。鄉村公共文化空間,對傳承鄉土文化、涵養村民精神生活有著重要意義。
  • 保定有個囍文化博物館,3000多張結婚證,見證的不只是美好愛情
    結婚證是美好愛情的見證,你見過父母的結婚證嗎?你見過爺爺奶奶的結婚證嗎?你知道他們那個年代結婚時都需要置辦什麼物品嗎?在保定虎山有個中國囍字文化博物館,你想知道的這裡都有。別的不說,單這裡收藏的3000多張結婚證,就足可以讓你細品曾經的美好愛情。
  • 有種緣分是夫妻同名同姓,網友都不敢相信,看到結婚證:天生一對
    最近有這樣一對夫妻在社交網絡上引發熱議,他們曬出的結婚證顯示,兩個人居然同名同姓,都叫「張萌」。一般情況下,一對夫妻要么姓氏相同,要麼名字相同,已經是足夠有緣了,而這對夫妻卻名字和姓氏完全相同,讓人不得不感嘆,肯定是前世有緣,這輩子才能走到一起,天生一對
  • 經過數千年演化的中國漢民族服裝,為何會在民國時期有了巨變
    經過數千年演化的中國漢民族服裝,為何會在民國時期有了巨變?服飾文化最能彰顯一個民族的文化色彩,文化作為一種無形、無色、無味的抽象概念。雖然從表面看上去會給人一種空洞、晦澀之感,但如果將其付諸於書籍、建築,習俗、服飾、語言等文化載體之後,就會發現它不僅有形、有色而且還十分有味道。
  • 我國古今「結婚誓詞」,古代最深情,民國最文雅,現代最寡淡
    我國從古至今的"結婚誓詞"大觀中國乃禮儀之邦,任何事情講究一個"禮"字。"
  • 明天就是端午節再忙也要吃 這6種傳統美食寓意美好順利安康
    明天就是端午節再忙也要吃 這6種傳統美食寓意美好順利安康時間:2020-06-25 00:0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明天就是端午節再忙也要吃 這6種傳統美食寓意美好順利安康 大家好!這裡是草哥哥美食。
  • 聚焦 圖說中國結婚證百年演變史 原來他們的婚書長這樣
    在藏品和猶太難民上海生活檔案、盛宣懷檔案等8個項目入選「第二批上海市檔案文獻遺產和優秀檔案文化傳播項目」後,這個名叫馮忠寶的民間收藏家告訴記者,他打算開一家網店,掃描有代表性的精美婚書並經過加工做成商品,以此讓青年人了解中國厚重的婚姻禮儀文化。「現代的結婚儀式很通俗,但也未免太簡單了,傳統的婚姻禮儀都不見蹤影了。」
  • 中國玉石文化的歷史淵源 玉器的寓意是什麼
    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玉為中心載體的玉文化,深深影響了古代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成為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浙江餘姚的良渚文化更是一種典型的玉石文明。玉文化包含著有「寧為玉碎」的愛國民族氣節;「化幹戈為玉帛」的團結友愛風尚;「潤澤以溫」的無私奉獻品德;「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潔氣魄。
  • 從紅木欣賞了解傳統符號寓意[一]龍寓意權勢,蝴蝶寓意愛情
    木雕是中國的傳統手工藝,每一種木雕圖案造型都各具特色,並都蘊涵著各種美好意。手工工藝者可以在普通的木頭家具上雕刻出各種美輪美奐、惟妙惟肖的造型,木雕帶給我們一種復古的中式感,作為裝飾品,木雕在現代又重新被大眾所選擇。
  • 錦繡彰顯中華之美(文化隻眼)
    絲綢是中國物質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標誌之一,錦繡則是絲綢中的精品,具有華美的外表和雋永的內涵。在漢語中,有大量詞彙用錦繡來表示美好,如錦繡前程、錦繡河山、錦心繡口、錦天繡地等。以錦繡形容中華,不論是從物質文化的角度,還是從詞語的衍生意義來看,都非常貼切。  中國是絲綢的發源地。在四大文明古國中,中國的絲與印度的棉、埃及的亞麻、巴比倫的羊毛形成鮮明對比。
  • 糖在中國甜食文化中有什麼作用?不僅是調味品,更有美好的寓意
    總之,糖作為一種中國傳統飲食的調味品,發揮了必不可少的作用。經過添加糖烹飪出來的食品,味美可口,給人們帶來更多的愉悅口味之欲。食甜一直作為中國的一種飲食方式,經久不衰,證明糖在中國甜食文化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 《鶴唳華亭》熱播 三七互娛助力傳播傳統文化之美
    匠心雕琢,《鶴唳華亭》重現宋朝「韻外之致」的美學《鶴唳華亭》雖是一部歷史架空劇,但故事以宋朝為大背景,通過對名物、服飾、藝術、風俗、制度以及禮儀的還原,把宋朝文化重現在熒幕上。宋朝美學是中國古代美學的一個巔峰,《鶴唳華亭》匠心雕琢,利用新的傳播敘事方式,把中國古代的符號意象和文化基因與內容融合一起,重現了宋朝「韻外之致」的美學。
  • 《忍冬豔薔薇》首創民國中醫偶像劇,寓教於樂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中國電視螢屏上的民國劇,有諜影重重的諜戰劇,烽火狼煙的抗戰劇,庭院深深的宅鬥劇,你儂我儂的言情劇,十裡洋場的「江湖劇」……而《忍冬豔薔薇》則首創民國中醫偶像劇,該劇已經在多個地面頻道播出,成績斐然。《忍冬豔薔薇》由華策集團金溪影視出品,簡遠信編劇,葉昭君、劉嘉佑製作,錢泳辰、趙韓櫻子、劉雨欣、張倬聞主演。事實上,這是一部最新民國勵志偶像劇。
  • 林徽因名字由來:有出處,有典故,有寓意,真不愧為名門之女
    民國時期,文豪湧現,大師輩出,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下,連人名都起得格外文雅動聽,林徽因便是其中的典型。每當後人盤點最好聽的歷史人物名字,林徽因必然名列其中。那麼,這麼經典又驚豔的名字,到底是怎麼起出來的呢?對於林徽因的名字出處,大家可能多少有所耳聞,但對於背後的故事、用典、寓意,大多數人又知之甚少。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的內涵之美,女性體形美的服裝
    歐洲婦女從20世紀以來一直在尋求更能體現女性體形美的服裝,並步一步地露出女性的雙臂。 雙腿。 最終出現了極端化的泳衣,這已是20世紀70年代的事。但歐洲婦女的服裝開放畢竟走在了多數亞洲人的前面,這或許與歐洲人古老的傳統有關。古埃及地處北非,氣溫偏高,人們的衣著都很少。男子上身裸露,下體僅穿裙權的情況十分多見,古王國和中王國的婦女則有一種從乳下垂至腳踝的緊身衣,上身是裸露的。
  • 韓國筷子文化慶典之中國參展品
    民國抗戰時期,外敵入侵,經濟上也對中國進行封鎖,當時在全國掀起轟轟烈烈的反傾銷運動,很多商品都標明「提倡國貨」「完全國貨」的字樣,連一雙小小的筷子也不例外。這種所說的掛在腰上的筷子,是一種「刀筷」,是蒙族、滿族特有的餐具。為了衝淡佩刀的荒蠻之氣,滿族人即在此「活計」的刀鞘上,加格插上象牙筷、景泰藍筷等,向漢文化學習,以箸為主,以刀為輔助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