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新聞網(記者 李慧穎)1月1日報導 元旦假期第一天,晨霧消散的城市翻開了2021年的嶄新一頁。剛剛開園不久的武侯生態體育公園。三三兩兩的市民正在綠道上慢跑健身。
67歲的市民張德祿剛剛跑完了一次3000米,精神矍鑠的他滿頭汗氣瀰漫,「我就住在附近的小區,以前這邊沒有可以鍛鍊身體的地方,現在公園建成開放了,連接公園和社區的『回家的路』也修好了,每天都可以來這邊跑跑步、打打球。」
「生態體育公園以全民健身和網球運動為主題,分為網球主題運動區、綜合運動功能區、富氧生態疏林區、兒童戶外活動區等四大區域,可以滿足附近市民運動休閒遊憩等多元化需求,開園當天就有1000多名市民入園參觀,各類運動設施也人氣爆滿。」公園現場管理人員表示。
武侯生態體育公園只是成都公園城市建設的一個縮影。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在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中,成都通過各級綠道串聯全市1100多個各種類型公園,「綠網千園」的生態格局對城市形態和市民生活方式都帶了巨大改變。
「2021年,隨著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的全面推動,成都綠道藍網、天清氣朗的大美形態將加快呈現,有力形成面向未來的城市核心競爭優勢。」該負責人在接受採訪中表示。
從「點狀分布」向「全域公園」邁進
經過近三年晝夜兼程緊鑼密鼓的規劃建設,成都從公園城市的「首提地」演進成了「示範區」,與此同時一個個市民心嚮往之的新建公園開園迎客、一個個歷史傳承悠久的老舊公園舊貌新顏……
公園在城市的布局也從之前的「點狀分布」演進到了現在逐步呈現覆蓋城市鄉村的全域公園體系,「坐擁千園」的盛況也讓這座千年之城再次蝶變升級。
「川派盆景是中國盆景五大流派之一,以古樸嚴謹,虯曲多姿著稱……」,12月27日,正逢周末,在錦江之側的百花潭公園,一場川派盆景講座正在舉行。悉心聽講的查德·辛克萊爾在手中小本子上不時記下幾筆,這個在四川待了18年的加拿大人說:「成都的公園非常吸引我」。
對現在的成都人來說,公園已經不只是休閒喝茶、散步鍛鍊的場所,隨著「拆圍增景」「場景營城」等工作的深入推進,公園和周邊社區無界融合,有觸目可及的美麗圖景、便捷可達的生態場景、觸手可得的綠色服務,還有插花培訓、園藝講座等主題沙龍和「盆景展覽」「草坪森林婚禮」等消費場景,市民群眾有了滿滿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每逢周末,在望江樓公園的婆娑竹影中,身著飄逸漢服的「同袍」們步履蹁躚,與紅牆翠竹相映成畫。在今年的「竹韻望江」漢服節中,500多名漢服愛好者濟濟一堂,「漢服第一公園」的品牌進一步叫響。
有傳統,更有現代。公園是展現成都古典與現代交相輝映的最好載體,沿錦江而下,城南的桂溪生態公園今年舉辦的一場「公園城市國際花園節」自開幕之始就成了全城關注的熱點,25個構思精巧、融匯古今的竹構花園吸引了數十萬市民前往拍照打卡。
27歲的成都市民林彩曾計劃利用周末時間探訪成都所有的公園,4月之後,她放棄了。她在朋友圈裡留下了這樣一句話:腳步太慢,趕不上公園的競相開放!
據市公園城市局工作人員介紹,成都將持續推進打造覆蓋城區和鄉村的全域公園體系。
從「0」開始到「4000+」
規劃全長19630公裡、全球最長的天府綠道體系以每日更新裡程的速度在不斷延伸。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9月2日,當時的成都市建委向社會公布《成都市天府綠道規劃建設方案》,次日,錦城綠道首期工程的開工標誌著天府綠道建設正式啟動。在3年的時間裡,天府綠道體系從「0」開始,至2020年12月中旬,總裡程已達4408公裡,位居全國第一。
據市公園城市局綠道建設管理處負責人介紹,天府綠道體系以「一軸兩山三環七帶」為基本骨架,打造區域級、城區級和社區級三級綠道體系,錨定2021年大運會目標構建「綠道環」、串聯「公園鏈」、聯通「河湖網」。十四五期間,成都將每年建成「回家的路」社區綠道1000條,累計建成天府綠道突破1萬公裡。
2021年,更美好的成都,我們共同期待!
(圖片由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