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根鋼針,國產電池巨頭懟起來了!董事長親自上陣,發生什麼事?

2021-02-12 投研大數據

小小一根鋼針,卻讓國內動力電池兩大巨頭上演了一場隔空互懟的戲碼,就連董事長都親自上陣了,劇情無比精彩。

 

更有意思的是,幾乎在同時,兩大巨頭在資本市場上的融資動作也有了新進展。5月27日,寧德時代發布了最新定增方案,將募資額從原本的200億調整為197億。

 

而比亞迪則加快業務分拆節奏,其半導體公司尋求A輪融資、引19億戰投進場。這也被業內視為比亞迪優化旗下板塊的重要一步。更有機構維持「買入」評級,看好比亞迪估值抬升前景。

 

一邊是電池安全性及鋼針測試的互懟激烈,一邊是各自融資節奏的加快,為爭取動力電池領域主動權,寧德時代和比亞迪都加足了馬力。

不過在二級市場,寧德時代似乎先扳回了一局。5月27日,寧德時代開盤高開高走,股價大幅上攻,盤中大漲超3%。

 

同時比亞迪開盤股價高走,漲幅一度超2%,隨後漲幅略有收窄。截至當日收盤,寧德時代漲幅收窄至0.98%;比亞迪股價翻綠,跌1.72%。

 

當前,國內新能車產業布局節奏加快,最終到底誰能勝出,目前仍是未知數。

 

董事長親自上陣

兩大巨頭激烈互懟

 

一根鋼針引發的行業爭論,讓比亞迪和寧德時代兩大動力電池大佬,展開了一場持久激烈的PK大戰。

 

事情的起因還要從比亞迪刀片電池發布會開始說起。

 

今年3月29日,比亞迪在發布會上推出刀片電池的同時,展示「針刺測試」來驗證電池安全。

所謂針刺是一種傳統的模擬電池內部短路的測試手段,通過一個金屬針刺穿電池,模擬電池內部發生短路時的電池表現。

彼時,比亞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也在發布會上表示,「刀片電池」將引領全球動力電池技術路線重回正道,把『自燃』這個詞從新能源汽車的字典裡徹底抹掉。」

 

比亞迪股份副總裁、弗迪電池董事長何龍更是表示,「電池的針刺測試,就像我們攀登珠穆朗瑪峰這個難度。」

 

然而被比亞迪重視的「針刺試驗」卻遭競爭對手寧德時代直接嘲笑,並否認針刺測試的重要性。

 

5月11日,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在2019年度業績網上說明會時如此回應:目前報導的刀片電池是我們2016年量產的CTP結構創新概念中的一種,我們已經選擇並量產CTP結構創新裡最優的幾種,比如CTP-0、CTP-1、CTP-2。

 

對於針刺測試,曾毓群更是明確稱:「電池的安全和電池的濫用測試是兩回事,但有些人把濫用測試的通過等同於電池的安全」。

 

隨後,爭論開始。5月11日,比亞迪汽車銷售公司副總經理李雲飛在微博直接諷刺稱:「不服?!那也來扎一下吧!針刺是難度最大的,堪比登珠峰!」暗指讓寧德時代也進行「針刺試驗」。

 

5月22日、5月23日,寧德時代連續發出兩段視頻證明稱,對寧德時代系列的三元電池均作了測試結果良好,未出現明火和高溫。同時,寧德時代還在視頻中曬出文件,寧德時代讓三元電芯通過針刺測試的技術,在2017年通過德國的測試認證。

 

但這之後,李雲飛再度發表微博,針刺實驗的核心目的就是要讓電池短路,但電池沒短路,其實針刺實驗就已然失敗了。其中暗含意味則是:「寧德時代做的是個假試驗」。

 

5月25日,寧德時代再次發文,就備受外界關注的電池針刺測試再度回應,「從技術上說,電池包層面有更優化的安全解決方案,單體電池針刺測試的實際需求已不復存在。」

 

幾輪迴合下來,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各有道理,一時也難辨是非。

 

「鋼針測試」引爭議

背後存電池路線差異

 

兩大龍頭隔空掐架,幾番輪迴,甚至頗有連續劇的味道,也引發了業內激烈的爭議。

 

圍繞這場「針刺試驗」,動力電池圈內多位人士的觀點差異非常大。

 

據e公司報導,多位分析人為,寧德時代兩次的針刺測試確實沒有模擬出電池內部短路的情況,只是在演示如何防止外部碰撞等不利因素,確實有「偷換概念」的嫌疑。

 

但同時,也有業內人士表示,磷酸鐵鋰和三元電池直接這麼比較是不公平的,因為磷酸鐵鋰電材料本身熱穩定性就好,但能量密度低於三元電池,二者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

 

而「針刺試驗」的焦點背後實際上也是各家品牌旗下電池安全性的問題。

 

5月12日,工信部組織制定的《電動汽車安全要求》、《電動客車安全要求》和《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三項強制性國家標準,強化了電池系統熱安全。其中,最新《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刪除了電池單體針刺測試,增加了電池系統熱擴散試驗。

 

儘管如此,比亞迪股份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曾表示,「比亞迪不管別的國家或者別的地區有不同的一些標準,但作為比亞迪內部評估來說的話,我們還是堅持用電動車電池裡面最苛刻的標準來衡量我們的電池。」

 

不少人認為,這場爭議其實也是企業在技術和市場路線選擇的差異。

 

過去十餘年間,動力電池經歷了磷酸鐵鋰和三元鋰電池主導的兩大時代。其中比亞迪主導的磷酸鐵鋰電池因為較低的能量密度,逐漸之被寧德時代主導的三元電池反超,讓三元鋰電池成為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主流。

 

研究機構EVTank最新的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磷酸鐵鋰電池與三元鋰電池的裝機量佔比分別是49.61%和44.69%。

 

而到了今年1-4月,國內三元鋰電池裝機量佔比升至72.87%,而磷酸鐵鋰電池的裝機量進一步跌至22.93%,錳酸鋰電池(LMO)以及其他電池加起來佔的比例不足5%。

 

但比亞迪近期逐步發聲認為,行業對三元電池的依賴度過高,實際上已經將動力電池的技術路線走偏了。但在業內看來,最終技術路線走向如何,仍需要市場決定。

 

寧德時代調整定增募資

比亞迪半導體引入戰投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寧德時代和比亞迪雙方互懟之際,兩大巨頭的融資動作也在進一步加快。

 

5月27日,寧德時代發布《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修訂稿)》的公告。在預案的修訂稿中,寧德時代調整了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由募資不超過200億元變更為募資不超過197億元。募資用途包括寧德時代湖西鋰離子電池擴建項目、江蘇時代動力及儲能鋰離子電池研發與生產項目(三期)等。

 

寧德時代認為,公司主要經營的動力電池業務和儲能業務發展空間巨大,需前瞻性布局產能建設和技術研發以滿足市場需求,有必要進行股權融資,補充業務發展所需的長期資金。

 

不過同時,市場競爭加劇的風險。2017年以來,受動力電池產能快速提升和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調整影響,動力電池系統售價降幅增大。動力電池新進入者增多、現有動力電池企業亦紛紛擴充產能,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為此,寧德時代急需通過募資計劃改變現狀。根據募投規劃,3年建設期達產後,寧德時代的產能將新增52GWh,相比目前產能基本實現翻番,這意味著,寧德時代的市場份額增加對市場上其他企業將進一步的壓縮和洗牌。

 

而另一邊,比亞迪在融資方面也不甘示弱。5月26日晚間,比亞迪發布公告稱,旗下比亞迪半導體有限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由紅杉資本,中金資本以及國投創新領銜投資,Himalaya Capital等多家國內外投資機構參與認購。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比亞迪半導體是國內自主可控的車規級IGBT廠商,其IGBT產品在工業領域亦有廣泛應用。主要業務覆蓋功率半導體、智能控制IC、智能傳感器及光電半導體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擁有包含晶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和下遊應用在內的一體化經營全產業鏈。

根據中信證券研究數據顯示,IGBT單車價值量高達1000-5000元,2020年全球市場空間預計接近百億元,伴隨全球電動車產銷快速增長,預計行業2025年空間有望達370億,CAGR約增長30%。而比亞迪憑藉自身品牌電動車優勢,已率先實現了國產IGBT規模化生產和應用,2019年國內市佔率18%,僅次於英飛凌,位居第二位。

技術方面,公司在晶圓減薄、精細化網格柵等逐步縮小與全球巨頭差距。同時,公司已經在寧波、長沙分別建設了6寸、8寸IGBT晶圓產線,後續有望逐步開拓外供市場。

早在4月14日,比亞迪就曾公告比亞迪半導體已完成內部重組,擬引入戰略投資者。

本次融資中,比亞迪半導體投前估值75億元,向紅杉資本中國基金、中金資本、國投創新等知名投資機構引入戰略投資19億元,投後估值94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資本市場改革在途,繼科創板平穩運行一年後,創業板註冊制改革的大幕也大幅拉開。

去年年底,《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境內上市試點若干規定》也正式落地,中國鐵建、長春高新、上海電氣、紫江企業、生益科技、廈門鎢業、遼寧成大等上市公司都曾公告了分拆子公司至科創板上市的預案。

而旗下孵化了多板塊業務的比亞迪,也必然無法缺席這場分拆上市的浪潮。

早前,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便透露,計劃分拆電池業務IPO。而此次半導體板塊搶先一步,或是為比亞迪加快推進旗下其他業務板塊的分拆「探路」。

中信證券指出,受補貼退坡及疫情影響,公司經營短期仍存在有一定壓力,但比亞迪作為中國電動車行業龍頭,擁有自主可控的電動化技術,隨著公司供應鏈中性化戰略穩步推進,有望向「整車品牌」+「新能源汽車解決方案供應商」發展。

3000億巨頭盤中大漲

北上資金搶籌電池龍頭

 

在巨頭互懟以及融資節奏加快的消息刺激下,A股市場也快速有了反應。

 

5月27日上午開盤,寧德時代股價開盤大漲,漲幅一度大超3%。但隨後受市場影響,股價有所回落。截止當天收盤,寧德時代報收151.50元,微漲0.98%。

 

同時,比亞迪當天開盤股價也有所反應,一度高開2%,但隨後漲幅下調,臨近午盤,股價翻綠。截至當日收盤,比亞迪報收57.30元,跌1.72%。

 

不過從兩大巨頭PK戰至今(3月23日至3月27日),寧德時代股價區間漲幅達22%。而比亞迪區間漲幅僅為8.8%。

 

與此同時,寧德時代也屢屢獲得北上資金加倉買入。5月26日數據顯示,北上資金當天淨買入寧德時代7.30億元。最近7天,北上資金淨買入寧德時代達11.45億元。

 

從資金和二級市場選擇看,兩大巨頭之爭,寧德時代似乎還是暫時領先一步,比亞迪仍需繼續趕超。

 

兩大巨頭業績雙雙下滑

龍頭企業焦慮感加強

 

從鋼針測試到電池路線、再到融資動作調整,不難看到,兩大巨頭的焦慮感非常強烈。

 

從市場情況看,兩大龍頭發展均顯出疲態。近日,韓國市場調研機構SNE Research發布的動力電池調查顯示,寧德時代以17.4%的市場佔有率位列第三。此前,寧德時代連續3年坐穩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排名的第1位。

 

財報顯示,2020年一季度,寧德時代實現營業收入90.31億元,同比下降9.5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42億元,同比下降29.14%。

 

與此同時,比亞迪的業績也出現了斷崖式下滑。今年第1季度,比亞迪也擋不住業績暴跌。營收196.79億元,同比下跌35.0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13億元,同比下跌84.98%。

 

此外,動力電池賽道上競爭者頗多。2019年6月,LG化學與吉利汽車成立合資公司,從事動力電池相關的應用研發、製造、銷售、售後服務等業務,預計從2022年開始向吉利的電動汽車供貨。而海外新能車巨頭特斯拉也在獨自建立電池生產線。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新能車汽車政策利好不斷,也成為行業龍頭迎來跨越式發展的契機。

 

近日,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 「重點支持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後勁的『兩新一重』建設,主要是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

 

同時,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的 《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規定,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底,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前售價須在30萬元以下。目前廣東省、深圳市、上海市均出臺了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的補貼政策。

 

日前,歐盟擬出臺一攬子計劃來推動汽車產業電動化,進而促進節能減排,緩解氣候變化,其中包括免除零排放汽車的增值稅;未來兩年200億歐元電動車採購計劃;400-600億歐元的零排放動力系統投資基金支持;2025年前建設200萬個充電站。

 

中銀國際指出,國內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延續,需求率先復甦;海外疫情控制取得階段性成效,政策利好不斷,有望迎來需求拐點,銷量有望逐月回升。看好新能源汽車海外高端供應鏈標的。

 

這也意味著,新能車下半場,寧德時代和比亞迪之間的「肉搏戰」仍將繼續,靜待下集更新。


來源:中國基金報(記者:莫飛)、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楊坪)

免責聲明:文章報告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因轉載眾多,或無法確認真正原始作者,故僅標明轉載來源,部分文章報告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十分抱歉。如來源標註有誤,或涉及作品版權問題煩請告知,我們及時予以更正/刪除。

行業數據分析與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項目可研報告、融資報告等業務業務諮詢、商務合作:138 2746 3969(同微信)

感謝耐心閱讀,請順手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比亞迪寧德時代隔空互撕,電池安全到底該不該「扎」?這個瓜我們吃...
    最近,電池行業兩大巨頭,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的高管居然因為針刺實驗在微博上撕起來了。▲ 普通磷酸鐵鋰電池既然高管都親自下場了,網友們自然是看熱鬧不嫌事大,開始熱烈討論起這兩位大佬到底誰說的對,今天我就收集了關於此次事件的幾個問題,跟大家好好聊聊。
  • 院士怒懟完美電池「短期內是不可能的」!千億汽車巨頭漲停後遭質疑...
    來源:國際金融報作者:肖逸思 固態電池、摻矽補鋰電池、石墨烯電池……近期,各種汽車巨頭紛紛發布電池創新技術,雖然引發資本追捧,但被專家迎頭潑了一盆冷水,直指「完美」的電池短期內是「不可能」的。「今年1000公裡續航的車肯定要出來,快充也是肯定要出的,8分鐘充滿1000公裡,理論上是可以的。」
  • 【億鑫豐·聚焦】動力電池產能擴張競賽 巨頭提前鎖定上遊原材料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早前曾透露,比亞迪新一代唐一上市就供不應求,已經接單將近2萬臺。上半年比亞迪電動車產量依然是全球冠軍,目前主要受制於公司電池產能不足,遠遠無法滿足自身和外部需求,未來將加大電池生產線布局。
  • 寧德時代比亞迪互撕:電池路線之爭風雲再起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針刺試驗引寧德時代比亞迪互撕:電池路線之爭風雲再起新京報記者 魏帥 王琳琳誰能想到,一根鋼針,引發了中國動力電池頭部企業的一場爭論。在新能源汽車自燃等問題時有發生的背景之下,動力電池安全、熱失控問題也成為消費者關注的話題。有業內專家向新京報記者表示,磷酸鐵鋰電池在安全性方面相比三元鋰電池有優勢,比亞迪的刀片電池也證明了其安全性。但是電池的安全並非簡單的單體針刺測試就可以證明的,發生事故時的碰撞擠壓及各項問題遠比測試複雜得多。
  • 比亞迪刀片電池技術真的能與三元電池相抗衡嗎?
    早在今年1月時,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就曾表示,比亞迪正在開發新一代磷酸鐵鋰電池――「刀片電池」,並稱這款擁有300項核心專利的電池將會在今年3月量產。EDN曾對這款具有爭議的電池進行了報導:《比亞迪刀片電池引爭議:300項核心專利真的存在嗎?》
  • 「純」國產自研!國產巨頭突然發力,真正的中國製造來了!
    前段時間國內有一家純國產自研晶片的含晶片的企業帶來了一個好消息,這個國產巨頭就是龍芯中科。龍芯中科是國內自主設計的處理器,並且擁有自主指令集架構longarch。更重要的是,該公司馬上將會正式啟動a股上市,龍芯中科與中信證券在去年的12月份籤署好協議。如果此次龍芯中科能夠成功上市的話,那麼其將會成為國產CPU的第一股。現階段龍芯中科的產品發展方向非常給力。
  • 鋼絲球暗藏「殺機」 六旬老人喝湯吞下鋼針分兩次才取出
    近日,湖南懷化六旬老人喝湯時不慎吞下一根鋼針,幸得湖南省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醫生採用等離子刀微創手術,將異物取出。4月29日晚餐時,家住懷化農村67歲的張奶奶喝下半碗西紅柿蛋湯後,突然感覺喉嚨一陣刺痛,像是有什麼東西卡住了,用手摳也摳不出來,喝了稀飯和水,想把卡住的東西強行吞下去。
  •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怒懟臺積電張忠謀:我們也能造芯!
    因為中國晶片產業起步太晚了! 造晶片不但需要錢,更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舉國之力,企業通力合作。 臺積電老闆的言論,很快被深圳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打臉了。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怒懟臺積電張忠謀:我們也能造芯!
  • 國產特斯拉Model Y明年量產!電池供應商敲定:韓國LG化學
    作為特斯拉在國內推出的入門SUV車型,預計Model Y國產上市後,關注度估計要比Model 3還要高出不少。官方此前已經數次對外表示,Model Y將於明年初開始國產化量產。日前,我們於網絡渠道獲悉,國產Model Y的電池供應商也已敲定,國產電池廠商巨頭寧德時代出局,韓國LG化學上位。有消息顯示,韓國LG化學已與特斯拉方面籤訂協議,將為國產特斯拉Model Y供應動力電池,該車型2021年初將在中國工廠量產。
  • 比亞迪「刀片電池」無懼嚴苛測試,未來會出現在更多品牌上?
    而比亞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也曾表示:「『刀片電池』體現了比亞迪徹底終結新能源汽車安全痛點的決心,更有能力將引領全球動力電池技術路線重回正道,把『自燃』這個詞從新能源汽車的字典裡徹底抹掉。」完美解決安全問題對於電池的測試,就不得不說「針刺穿透測試」,該測試是行業內公認的對電池電芯安全性最為嚴苛的檢測手段。這一測試要求用鋼針將動力電池電芯刺穿,造成電芯內部的大面積短路。比亞迪在發布會當天播放了一段對比三種電池針刺實驗的視頻回應了之前網絡上對於刀片電池超強安全性的質疑。
  • 鯰魚效應刺激 盤點特斯拉國產NCA圓柱電池供應商機會
    從2019年發布3季度業績報告,盈利1.43億美元開始,利好消息不斷接踵而來,特斯拉上海工廠投產,特斯拉發布火星電動皮卡,首批毛豆3交付,毛豆3享受中國政府補貼,毛豆3降價,毛豆Y發布,毛豆3綜合優惠後至30萬以內,特斯拉發布2019年全年銷量數據,特斯拉市值超越傳統車巨頭通用和福特總和,特斯拉未來還將全部零部件國產化,有券商分析人士計算,毛豆3的價格可降至25萬左右,將會搶佔更多的中高端市場份額。
  • 她們身體裡的鋼針,來的蹊蹺
    但是他們都以為這可能是胎記什麼的,再加上醫學不發達,也沒有去檢查,這事兒就耽擱了。醫生們成立小組研討治療方法,由於這些縫衣針會因為人體運動遊走,再加上數量眾多、位置特殊,危險性極高,他們必須分次把鋼針取出來。但是這種手術難度很大,而且羅翠芬家裡,也沒辦法承擔做手術的費用,夫妻兩人只能回家。
  • 華夏航空董事長:為何買100架國產飛機?
    Q:華夏不僅聚焦航空主業,在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衍生方面,下一步有什麼考慮?CEO吳龍江:最近華夏也從航空角度和一個城市進行深度的融合,這也分為三層角度:1通達,作為航司有飛機,政府有需求,去開航線,這事最傳統的方式。最近華夏希望進入到某個城市,站在城市的航線通達性角度去進行完整的航線網絡設計。
  • 上海長徵醫院專家3小時手術拔除「心患」 3公分鋼針穿透心臟患者...
    3公分長的鋼針,從黃先生的頸部「穿越」到達心臟。鋼針「旅程」整整遊歷了6個月,隨著心臟跳動,鋼針反覆、不斷地「戳」破周邊組織,引起心臟及隔肌破裂出血,導致急性心包填塞、心律失常,生命岌岌可危。  上海長徵醫院7日披露,該院手術室真實「上演」了 驚心動魄的場景:醫生們歷時3個多小時手術,將一根長3公分的鋼針從黃先生的心臟裡拔除,黃先生從死亡邊緣被拉了回來。
  • 天下苦電池久矣,刀片電池會帶來改變嗎?|極客視野
    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說道。這一次,比亞迪針對車載動力電池領域的痛點,推出了「刀片電池」,在電池創新的問題上向前邁進了一步。什麼是刀片電池?一般來說,電動汽車的電池包由多個電芯組成的模組構成。如特斯拉使用的電芯,就是一個個圓柱型的 18650 電池。
  • 李冰冰一絲不掛13分鐘 激情戲親自上陣的女星
    其中她在大陸演出的電視劇《鎖清秋》,在片中也演出遭到強暴的戲碼,她也是做足了心理準備,才決定親自上陣;另外還有跳水、沐浴等戲碼,安以軒仍敬業地不用替身,自己親自上陣,為求真好的效果。大S:早期與妹妹小S合組團體「ASOS」以歌手出道,之後還參與主持,表現十分亮眼。大S之後朝戲劇發展,演出不少電視劇和電影,電視劇《流星花園》讓她走紅。
  • 為何特斯拉用七千多節小電池卻不用大單體電池?真的是技術領先?
    特斯拉今年可謂是風光無限,從年初的國產特斯拉正式交付,再到年中的時候超越豐田,成為全球市值第一的汽車企業,特斯拉帶給我們太多的驚喜,而且特斯拉的電動車技術不光是體現在高科技的自動駕駛系統上,還有著全球最先進的電池管理技術(BMS),我們知道,特斯拉和其他電動車車企的不同之處,在於特斯拉並沒有使用容量更大的單體電池做電池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