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音樂和讀書可以給我生活帶來儀式感」

2020-11-20 江蘇網絡廣播電視臺

  2020恰逢國人成功登頂珠峰60周年,明月鏡片守護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而在另一邊,有這樣一群少年在高考的攀登之旅中脫穎而出,站上人生新高度!荔枝新聞攜手明月鏡片帶您走進這群優秀的高考少年,聆聽他們的攀登心聲!


  見到甘鵬祺時,他剛剛參加了一場有關「讀書」的活動。進入北京大學後,甘鵬祺只參加了兩個社團,都與讀書或者學習有關。

  在甘鵬祺的自我評價裡,他的性格更「偏內向」、「似乎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才藝」。在壓力巨大的高中時期,他通過寫日記、聽音樂和讀書這種「安靜」的方式,給自己的情緒找到了出口。

  2020年7月,甘鵬祺以漢中市文科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他認為,這一切都與好的心態分不開。

  在日記裡與朋友交心

  幾乎每天,甘鵬祺都會在自己朋友圈裡分享大學生活的點滴。比如:完成了老師安排的採訪作業,聽到一首走心的好歌,或是喝了杯奶茶。但在禁止使用任何電子產品的高中時代,甘鵬祺寄託情緒的載體多是日記。

  甘鵬祺高中就讀於漢中市龍崗學校,是一所封閉式管理的寄宿中學,這裡的學生,一部分來自於漢中市下轄的貧困縣。

  高三的時候,甘鵬祺的成績並不是班裡最優秀的,當成績最好的同學擔心自己是不是能考清華北大時,甘鵬祺心裡總在想自己到底能去哪裡。

  每當這種「高考焦慮」湧上來時,甘鵬祺就會在晚自習擠出一點時間寫日記,把不安都寫出來。「起初會寫很負面,當一個情緒的宣洩,但是後來會平靜地去寫,去想這些事情」。甘鵬祺會經常翻看自己寫的日記,「看著看著,有些事情就可以想明白,接受了」。

  甘鵬祺會把自己的日記拿給幾個最好的朋友去讀。偶爾也會在日記裡給朋友們寫心裡話,在日記裡,朋友們被他比喻成「太陽」、「星星」、「森林」……朋友讀完,會在日記裡給他留言,或者貼上便籤彼此鼓勵。甘鵬祺說,他和朋友都不是那種「死讀書」的人,朋友聚在一起聊一些學習之外的想法反而可以釋壓。

  高考後,甘鵬祺三四個好友都來到北京上學,還有一位同學跟他同樣選擇了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因為身邊有「老熟人」的陪伴,這讓初入大學校園的甘鵬祺倍感安心。他把日記本也帶到大學宿舍,偶爾還會翻來看看。

  進入大學後,甘鵬祺每隔一段時間,會在社交媒體裡寫下近況,很少再手寫日記。情緒輸出的載體變成了網絡,但「記錄」這件事依舊是他堅持的。甘鵬祺坦言,一些比較私人化情緒的事情,他會在朋友圈裡分組可見,一方面他不想把負面情緒帶給別人,另一方面,有些情緒,給懂的人看就好。

  音樂是我的「儀式感」

  除了寫日記,另一種能讓甘鵬祺靜下心的方式是「音樂」。他把聽音樂比作生活種的一種「儀式感」,每當心情很down或者很燥的時候,他都喜歡用張懸的那首《如何》把自己帶回平靜。

  「歲月在這兒,溫涼如絲卻也能灼身,青春是遠方流動的河,你要如何原諒時光遺失的過程?」甘鵬祺在高中偶然聽到《如何》這首歌,「歌詞裡的每個問題,我好像都不知如何回答」。

  高三最緊張的時候,甘鵬祺把音樂播放器偷偷帶到了學校,他對音樂很「依賴」,反過來,音樂也能給他帶來一種正面積極的「心理暗示」。

  甘鵬祺有一個關於音樂與考試的「秘密」。他發現,如果考試那天有喜歡的歌手發了新歌或者專輯,那自己就能考好。進入考場後答題之前,他甚至會在草稿紙上寫下哪位歌手在這天發了新歌。他開玩笑說,今年高考也是超常發揮,考試的前一天,有一位喜歡的歌手發了新歌。

  進入大學後,甘鵬祺發現身邊的新朋友都很獨立。自由的環境讓同學之間沒有高中那樣緊密,「北大那麼大,即便都去自習,可能也不會遇到」,而原來的老朋友也在各忙各的事情。甘鵬祺形容,自己正處在「舊生活」和「新生活」的中間地帶,但喜歡音樂這件事兒不會變。

  當機會來了,我不想有遺憾

  進入北大後,甘鵬祺參加了兩個社團,都與讀書有關,他眯起眼睛笑著說:「我好像也沒有其他能拿得出手的才藝」。

  甘鵬祺從小就喜歡讀書,他大學宿舍書架上的書類很雜:《人類簡史》、《電影批評》、《魯迅雜文全集》、《做新聞》等等。

甘鵬祺喜歡閱讀,宿舍書架上書的種類很雜

  長時間閱讀也讓甘鵬祺成為一個「近視加散光」的「眼鏡男孩」。得知這次採訪的支持企業明月鏡片將給他提供四年的免費配鏡服務後,甘鵬祺很高興,如果有機會,他希望也幫自己的家人配一副。甘鵬祺說,成長過程裡家人對他一直很寬容,從來沒給過他壓力。

  在他眼裡,媽媽是一個非常敏感善良的人。高考前,他能感覺到媽媽心裡的緊張,但表面上媽媽還是一副故作輕鬆樣子,雖然他「看穿」媽媽但心思,但心裡很感動。

  大學生活剛剛開始,甘鵬祺還要面臨很多選擇,未來,在新聞與傳播學院具體選擇哪個方向深造他還沒有結論。「我的很多選擇都是到最後一刻才決定的」,甘鵬祺說無論是高中分文理班,還是高考填志願都很晚才決定,但後來發現,每個決定似乎都很正確。

  在明確未來要選擇的方向之前,甘鵬祺想把當下的每一天過好,每一件事兒做好,給以後做好準備。在最近一次採訪作業中,甘鵬祺發現了自己身上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他希望通過專業學習彌補身上的不足。

  不需要上課的時候他喜歡到圖書館讀書學習,「如果將來遇到一件我很想做的事情,但機會來的時候我的能力不能匹配上,我會很遺憾」。

  在此次「見證高考少年登頂之途」專題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到「近視」在高中生群體中已非常普遍。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我國青少年近視率居世界第一。青少年近視問題已經成為我國面臨的重要社會問題。對於這一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社會都要行動起來,共同呵護好孩子的眼睛,讓他們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作為中國鏡片領軍品牌之一,明月鏡片想通過此次活動呼籲廣大學子,在學習的同時,積極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提升近視防控意識。明月鏡片也為00後優等生們在未來大學四年中,安排了每年一次專業的視覺健康檢查、用眼諮詢及配鏡支持。   

  (記者/周亞 攝影/周亞)

  戳這裡查看更多高考少年的登頂心聲>>

相關焦點

  • 孩子過生日不吃蛋糕可以嗎?儀式感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對於這個問題,我肯定是非常贊同爸爸做法的。而且,我和樓主看法恰恰相反,現代人都太不注重儀式,所以讓自己生活得兵荒馬亂,深感疲憊,卻很難發現生活的美好!一、儀式感很重要,它是生活的蜜糖,太珍貴!我之前是一個不注重儀式感的人,直到有一年,所在公司在三八婦女節,給我們準備了一束粉色的玫瑰花,一個未開封的花瓶和一盒子很精緻的多肉綠植。突然感受到了,儀式感給人內心帶來的幸福感和充實感。孩子過生日,給寶貝買蛋糕是必須的!
  • DIY手作最美的乾花蠟燭,你的生活需要一點儀式感與創造力
    有品質的生活往往需要一點儀式感。何謂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每日上桌的粗茶淡飯,換上精緻的餐具也會變得味美;閒下來做點家務,聽一點喜愛的音樂也會幹勁十足;夜裡捧一書卷,點上一盞蠟燭,燭光搖曳,讓心緒遠離煩擾,愈加沉靜。簡單的一個蠟燭,正是為庸常生活增添儀式感的必不可少的單品。不僅是讀書,瑜伽、冥想、小憩時,有微亮燭光陪伴,平凡的時光也會變得珍貴而獨特。
  • 我的寒假生活日記15篇
    寒假裡,我本來可以跟所有的小朋友一樣玩個盡興的,可我的視力不好,只有望電腦興嘆了,偶爾上網殺幾盤五子棋,好不痛快!  寒假生活快樂而短暫,真想留住時間的腳步,一直生活在寒假裡。  我的寒假生活日記2  放寒假了,媽媽帶我回了老家,我心裡可開心了。因為我終於可以見到爺爺奶奶,還有我的朋友們。
  • 《紀德讀書日記》是一部小冊子,可是閱讀過程中為何越讀越厚?
    紀德熱愛讀書,喜歡寫日記。根據譯者劉錚在《紀德讀書日記》後記所言,紀德的日記,現存者起於1889年,當時他二十歲,終於1949年,當時他已逾八十。法國「七星文庫」在1951年曾經出版兩卷本的紀德《日記》,去除各種附錄不算,僅主體的日記部分,就達1600多頁。工程浩繁,可想而知。精選日記的讀書部分,不啻於一項好的減負。
  • 儀式感對孩子成長的意義不一般!
    有一個初中的孩子,剛開始還和大家笑嘻嘻地唱著生日歌打鬧,當他一個人坐在那裡吃蛋糕的時候,臉上的淚水卻默默的一滴接著一滴。直到朋友發現,問他:「怎麼了?」他才說:「想爸爸媽媽了。從小到大就沒有人給我過過生日。」生日是孩子成長的儀式,也是教會孩子感恩的契機,更是親子生活的痕跡。這種看似可有可無的活動,卻能在孩子心中刻下深刻的回憶。
  • 假裝讀書時我在聽的音樂
    既然大家都待在家裡閉關,我想,不如就趁這個機會和大家分享分享音樂吧!我們每周會和大家分享一條十首歌的歌單,今天的主題是:假裝讀書時我在聽的音樂。這些音樂的確是我讀書時會聽的音樂,只不過有時聽著聽著就忘記自己正在看啥,注意力全到耳朵那邊去做客了。我在挑選時儘量做一些平衡,一方面它們依然可能是適合閱讀的伴侶,另一方面它們也值得你放下書本仔細傾聽。
  • 情侶之間,儀式感真的重要嗎?
    導語:情侶之間,儀式感真的重要嗎?關於儀式感這件事情,它既被重視,又常被忽略。我們或多或少都會對生活中的一些事保持著儀式感。而情侶之間,儀式感更為重要。其實,生活本來就就平淡無奇,之所以要有儀式感的存在,是給對方生活保持一種新鮮感,同時可以使某一天和其他日子有所區別,使某些時刻和其他的時刻不同,都是經過精心準備,為令對方開心,亦或者感動對方,使平淡的日子不再枯燥無味,讓感情更加新鮮和牢固。注重儀式感的人通常能把平淡的生活過得多姿多彩,他們總是會想盡辦法給你製造不一樣的感覺,也許不會特別隆重,但基本上都是走心的。
  • 老顯| 一篇關於健身、讀書、寫作的隨筆日記
    有段時間想學習他的寫作風格,2年前,在成都方所書店,一時衝動買了他的《我的職業是小說家》,讀時大喜,老村把自己對人事物的見解和多年來的寫作經驗,通通碼在了書上。你可能也會欣賞或喜歡他的寫作態度,在此,我簡要挑點零碎筆記供你參考:尤其是青年時期,應該儘可能的多讀書。
  • 帶著音樂去讀書丨音樂與書籍的交合,便有了詩意與狂想的交織!
    我不否認安靜之於讀書的效用,但我以為選擇合適的音樂背景,在音樂旋律的引導下讀書,似更能直入書的主題。聽樂與讀書,皆是一個精神消化過程。聽樂,經耳聞、心濾而匯入大腦;讀書,則由目視、心想而進入腦,聽樂與讀書,實有殊途同歸、異曲同工之妙,況且耳與目有時是「通感」的。
  • 「賭王」何鴻燊生前多次告誡年輕人:讀書是可以帶來好運
    我想我們的努力和堅持是為了就算最終跌入繁瑣,洗盡鉛華,即使是同樣的工作,我們也會有不一樣的心境;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同樣的後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這就是我們選擇讀書的意義!「普通人都說何鴻燊有今天全憑運氣,不是運,你信我,哪有那麼多運。」何鴻燊說,「我一生從來不聽一個『不』字,一定要做好為止,我常常告誡我的子女和後輩,要好好讀書,不斷為自己增值,因為財富可能不會一生跟著你,只有學問一生受用。」
  • 郭文景:感恩生活,讓我可以安心作曲 | 人物
    回顧過去,郭文景覺得一切都是水到渠成,「我是一個隨遇而安的人,對生活充滿感恩。」 兩進作曲系2010年,有了國家對教育資金的大力支持,再次執掌作曲系的郭文景大展拳腳,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和改革。上任後,郭文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音樂學系傳統音樂教研室,希望可以給作曲系的學生「開小灶」:作曲系學生不和其他專業一起上中國傳統音樂課,而是針對作曲系的學生展開更深層、更多元、更多課時的教學。
  • 珈寧日記|這一年,我變了,我沒變
    歡迎點擊下方音頻                讓我用文章和聲音今年珈寧把公眾號的名稱從「我們的音樂盒子」變更成了現在的「我是珈寧」。這個名字的好處就是把公眾號的內容範圍從音樂擴大到讀書、日記、珈寧版千裡共良宵,當然未來還會有更多內容納入進來。公號早就過了紅利期,所以我也沒有必要商業推廣,就這樣每天默默更新著,為有心的朋友們。
  • 《縱橫經典》:音樂疫情日記——宋思衡與霍尊
    10月17日與24日,紀實人文頻道《縱橫經典》將用連續兩期節目,播出2020上海夏季音樂節之上海城市草坪音樂廣場露天音樂會,著名鋼琴家宋思衡登上舞臺,為觀眾帶來奏他的原創作品《音樂疫情日記》。
  • 工作與生活一體,寫心理沙盤日記就無所謂兼職與專職了
    工作與生活一體,寫心理沙盤日記就無所謂兼職與專職了有夥計通過百家號發現我寫的心理沙盤日記,私問我是專職還是兼職來做這件事的。寫心理沙盤日記是日常安排,也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說兼職不全面,因為我甚至連周六也會寫,專職也不合適,我平時還要處理很多跟心理沙盤相關的工作。當工作與生活融為一體,寫日記就是記錄所思所感,就無所謂專職與兼職了。有那麼一刻我覺得問這個問題的夥計,可能是在尋找兼職寫手的人。當得知寫日記就是我的工作時,就沒有繼續聊下去。
  • 《縱橫經典》:音樂疫情日記——宋思衡與霍尊
    2020上海夏季音樂節之上海城市草坪音樂廣場露天音樂會,著名鋼琴家宋思衡登上舞臺,為觀眾帶來奏他的原創作品《音樂疫情日記》。宋思衡成名於2004年的瑪格麗特·隆鋼琴大賽,他在這項久負盛譽的比賽中技驚四座、摘得桂冠。
  • 閱讀產生儀式感的今天,怎麼勸人讀書
    有時候,讀書的儀式感與形式感容易混淆在一起難以分辨。走形式多少對於讀書的促進還是有點用的,定期買書是一種形式,出門旅行行李箱裡放一本書是形式(看不看另說),像學生那樣硬著頭皮寫完讀後感交給公司領導也是一種形式……形式總會對一些人有用,沒準會有人受此影響,找到了讀書的儀式感,從此喜歡讀起書來。
  • 館長日記:將閱讀當成餐後甜點,以興趣作為讀書的指南針
    首先,讓她們去書架上選擇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分享給大家聽,然後每個人都說一說這本書的理由,最後談談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書中的故事。阿暉選擇的書《黑兔和白兔》,阿暉是一個很有愛的孩子,她也喜歡這種有愛的故事。這本繪本其實就講一隻黑兔愛上了白兔,然後兩隻小兔子幸福地生活在自己的家園裡。當我問阿暉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想到了誰,她說想到了自己的父母。
  • 協調陰陽,儀式感很重要!
    所以人們才常說家和萬事興。夫妻之間的儀式感很重要,譬如過重要的節日,情人節、結婚紀念日,夫妻之間有必要互贈一些禮品和慶祝一下,有人說都老夫老妻了,還這般繁文縟節囉裡吧嗦做什麼?非也!如果儀式感真的不重要,那結婚直接打個結婚證同居就可以了,幹嘛還要舉行婚禮儀式呢?因為儀式感能啟動滿滿的正能量,能帶來親朋好友們美好的祝福。
  • 毛不易新歌《小王日記》43分鐘超《情歌王》,串聯十首歌帶來感動
    《小王日記》居然長達43分35秒!並且大膽地十首歌串聯,像是在訴說一段真實的過往,快節奏時代留下43分鐘感受音符帶來的寧靜,用平和的方式展現生活,更有另一番感動~毛不易新歌竟然有四十三分鐘?用43分鐘把《小王》整張專輯串聯在了一起,不間斷、連續、平靜地呈現這些對我有著特殊意義的作品。感謝韋偉老師及所有幕後辛苦付出的團隊,感謝每一個聽眾,謝謝。」在毛不易與聽眾的交換日記中,提到:對於這樣一次突破性的創意,也是有他的偶然原因的:其實最開始是想把十首歌曲按照音樂日記的方式串聯起來,就像一場不間斷的音樂劇。
  • 儀式感很強,生活過得十分精緻的星座!
    ,但凡有這樣的經歷,他們也都會讓自己再次獲完了或者是在事業上面努力,但事實上只有一個人能夠非常用心的去對待自己的生活時,才能夠讓自己活得讓所有人都注意到他們堅持的一面,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擁有一定的儀式感也是非常重要的,就算是十分平凡的人生也能夠通過這份儀式感來讓自己過得十分精緻和幸福。